我国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研究

我国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研究

论文摘要

诉讼和解不同于诉讼外和解、法院调解以及诉讼裁判。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和解并不是作为独立的制度存在,和解在我国民事诉讼体制中仅表示一种状态;不同国家关于诉讼和解的性质如何界定各不相同,而对诉讼和解的准确定性是讨论其要件、效力和瑕疵和解救济的前提;从诉讼和解制度与法院调解制度、诉讼裁判的纵向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如何评价诉讼和解的功能存在多样化基准;从与国外诉讼和解制度的横向比较中显示出,法官的心证开示、释明权对规制审判权力,完善诉讼和解制度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科学设计执业律师对诉讼和解的主导,使调解制度向诉讼和解制度转变,有利于民事诉讼的立法目的的实现,比法官主动调解的模式更具有效率和公平意义。制度形态上诉讼和解以合意为基础,其过程和结果还受合意和规范的二元规制;诉讼和解制度植根于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又推动了诉讼效益原则的发展。废除调解制度在我国建立诉讼和解制度是应该的,在理论上也是可行的,但是应该如何着手却值得思考。严格、复杂、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程序虽然有助于维护或形成秩序和规则,却意味着高昂的诉讼成本、漫长的诉讼进程和专深的法律素养,意味着当事人接近司法的难度加大。所以和解制度的建构前提也就是在此,即要在判决结案的范围之外给当事人充分的程序选择权。实现我国民事诉讼体制的改革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实行民事诉讼基本模式的转换。即从现存的职权主义民事诉讼基本模式向当事人主义民事诉讼基本模式转换。民事诉讼基本模式的转换首先必须建立起体现当事人主导理念,并规制整个诉讼结构的民事诉讼基本原则——具有约束性的辩论原则和真正体现当事人权利处分自由的处分原则。取消过去实际存在并发挥作用的国家干预原则,把国家干预尽可能的限制在狭小的空间范围内。和解制度的建构无疑是我国民事诉讼体制改革的契机,既对原先的调解制度加以继承和发扬,又建构起一种全新的制度。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基本理论
  • 1.1 诉讼和解的概念
  • 1.2 诉讼和解的性质
  • 1.2.1 主要学说
  • 1.2.2 观点评析
  • 1.3 诉讼和解制度的基础
  • 1.3.1 当事人合意是诉讼和解的基础
  • 1.3.2 诉讼和解过程和结果的二元规制
  • 1.4 诉讼和解制度的价值与功能
  • 1.4.1 诉讼和解与调解的比较
  • 1.4.2 诉讼和解与裁判的比较
  • 第2章 国外诉讼和解制度的启示与借鉴
  • 2.1 美国的诉讼和解制度
  • 2.1.1 与调解的关系
  • 2.1.2 达成的阶段
  • 2.1.3 达成的方式
  • 2.2 德国的诉讼和解制度
  • 2.2.1 达成的阶段
  • 2.2.2 达成的方式
  • 2.3 日本的诉讼和解制度
  • 2.3.1 与调解的关系
  • 2.3.2 达成的阶段与方式
  • 2.4 民事诉讼和解制度比较分析
  • 第3章 我国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完善
  • 3.1 我国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现状
  • 3.1.1 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和解
  • 3.1.2 本文对我国和解制度的观点
  • 3.2 我国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应有原则
  • 3.2.1 处分原则
  • 3.2.2 辩论原则
  • 3.2.3 互谅互让原则
  • 3.2.4 诉讼效益原则
  • 3.2.5 不公开原则
  • 3.3 我国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程序设置
  • 3.3.1 正确处理诉讼中和解和裁判的关系
  • 3.3.2 诉讼和解过程中法官的释明权
  • 3.3.3 确立法官对和解协议的审查制度
  • 3.3.4 和解协议瑕疵法律救济
  • 3.3.5 强化证据交换制度,完善审前程序
  • 3.3.6 发挥律师在诉讼和解制度中的主导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虚假民事诉讼的识别与控制机制[J]. 人民司法 2019(20)
    • [2].虚假民事诉讼的成因及对策[J]. 经济研究导刊 2019(36)
    • [3].民事诉讼中电子数据认定的困境与出路[J]. 区域治理 2019(46)
    • [4].民事诉讼生成权利规制探析——以“人脸识别第一案”为切入点[J]. 法学杂志 2020(03)
    • [5].仲裁送达对民事诉讼送达的借鉴作用分析[J]. 法制与社会 2020(05)
    • [6].我国民事诉讼释明规范问题研究[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7].构建我国民事诉讼诉答规范的设想[J].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8].民事诉讼线上作证方式的完善[J]. 法制博览 2020(17)
    • [9].民事诉讼中远程庭审问题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20(22)
    • [10].虚假民事诉讼法律问题探究[J].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09)
    • [11].涉罪财产责令退赔与民事诉讼关系之反思与抉择[J]. 环球法律评论 2020(05)
    • [12].民事诉讼中证据搜集的法律适用研究[J]. 法制博览 2018(35)
    • [13].民事诉讼执行难问题的理论与实务分析[J]. 法制博览 2018(36)
    • [14].从执行角度看民事诉讼调解及其完善策略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19(03)
    • [15].责令退赔后被害人另行提起民事诉讼问题研究[J]. 法制与经济 2019(04)
    • [16].论民事诉讼中电子数据的应用[J]. 河北农机 2019(09)
    • [17].我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缺席规制研究[J]. 法制博览 2019(30)
    • [18].虚假民事诉讼相关问题研究综述[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S2)
    • [19].判决既判力问题的反思——以国际民事诉讼为视角[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6(06)
    • [20].妨害民事诉讼强制措施之重构[J]. 法制与经济 2017(07)
    • [21].民事诉讼中对虚假诉讼的检察监督[J]. 中国检察官 2017(13)
    • [22].论我国民事诉讼协议管辖的发展与完善[J]. 法制博览 2017(24)
    • [23].论我国民事诉讼转型中的诚信原则[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24].论民事诉讼中虚假证据之理性规制[J]. 山东社会科学 2017(10)
    • [25].浅析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自认规则[J]. 商 2016(01)
    • [26].清代民事诉讼规则概述[J]. 商 2016(08)
    • [27].遏制民事诉讼中规避管辖问题的建议[J]. 商 2016(11)
    • [28].民事诉讼目的视阈下程序性制裁考察[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 [29].经济增长、收入差距与民事诉讼率——转型期中国民事诉讼率实证研究[J]. 学术论坛 2014(10)
    • [30].论我国反垄断民事诉讼社会组织的原告资格——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7条为视角[J]. 法制博览 2015(04)

    标签:;  ;  ;  ;  ;  

    我国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