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CC制造系统引入6Sigma质量控制理论的实证研究

MLCC制造系统引入6Sigma质量控制理论的实证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电子制品的制作工艺类型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物理加工、化学加工应用于同一制品的不同加工过程中,而且各加工工序所产生的诸多效应还可能相对滞后及相互交杂。同时,实际的加工过程往往同理想的理论比较而言,具有更多的变化因素与环境限制。然而,由于市场需求与竞争的因素,电子制品的小型化、精密化与制品产量的规模化又加大了对其品质进行控制的难度。传统的质量控制方式由于其控制理论及手段的局限性,对于每天大规模生产出的制品,其传统的分析方式已经无法对随时出现的质量问题做出适时、有效的判断以及控制与持久改善。将统计学与传统的质量控制理论相结合的6Sigma质量控制理论,自其创建以来,日益引起国际各大知名制造业厂商的重视。在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尝试引入这一先进的质量控制理论。本文正是以MLCC(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制程这一典型的现代电子产品制造程序为例,阐述了通过DMAIC程序,进行制程能力Cp,Cpk分析,确定CTQ,制定关键量列表实验设计,以至提出最终结论验证及持续解决方案的全过程。论述了利用以上6Sigma质量控制理论,进行对Bar被挤缺陷、Ni-MLCC制品Crack缺陷分析的全过程。其中运用了多种6Sigma的工具如:X-Y Matrix、PFMEA、Gage R&R、Process Capability Analysis、RegressionAnalysis等加以辅助分析。而通过以上实例,本文又归纳出将6Sigma质量控制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时所需要加以重视的特定问题。在当今中国经济模式由“投资驱动型”经济努力转向“效益驱动型”经济的重要时刻,如何通过有效方式增强产品的质量控制,进而获得明显的经济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最后针对现代电子制造业各个生产工序所遇到的,包括制品不良率降低,制品生产性向上等各类实际问题,提出了基于6Sigma质量控制理论的解决方法与建议。

论文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动机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流程
  • 第二章 6Sigma理论基础
  • 2.1 6Sigma产生的背景
  • 2.2 6Sigma的发展及基本理论
  • 2.2.1 6Sigma理论的历史
  • 2.2.2 6Sigma的管理理念
  • 2.2.3 6Sigma管理法的特征
  • 2.3 6Sigma的基本定义及工具
  • 2.3.1 6Sigma的定义
  • 2.3.2 6Sigma改善的5 个主要步骤
  • 2.3.3 6Sigma改善的工具
  • 2.3.4 其他6Sigma相关概念
  • 第三章 MLCC的制造过程简介
  • 3.1 我国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发展状况与特征
  • 3.2 MLCC(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制造工业及现况
  • 3.2.1 MLCC结构及原理简介
  • 3.2.2 MLCC制品的分类
  • 3.2.3 MLCC制造过程及相关理论
  • 3.2.3.1 陶瓷加工过程概述
  • 3.2.3.2 MLCC加工工序介绍
  • 3.2.3.3 MLCC制造工艺流程图
  • 3.2.4 MLCC在中国的发展的现状
  • 第四章 BAR被挤缺陷引入6Sigma控制理论的改善实证
  • 4.1 工程背景
  • 4.2 BAR被挤缺陷定义
  • 4.3 BAR被挤缺陷的6Sigma改善
  • 4.3.1 绘制相关工序及主要生产条件的流程图
  • 4.3.2 XY Matrix制定
  • 4.3.3 PFMEA(Process Failure Mode&Effect Analysis)分析
  • 4.3.4 测定体系及工程能力进行分析
  • 4.3.5 针对改善因子的进一步分析及系列改善
  • 4.3.6 改善结果及向后管理计划
  • 4.3.7 改善成果计算
  • 4.3.8 总结
  • 第五章 假烧、烧成Crack缺陷的6Sigma改善
  • 5.1 工程背景
  • 5.2 假烧、烧成Crack缺陷的6Sigma改善
  • 5.2.1 绘制相关工序及主要生产条件的流程图
  • 5.2.2 XY Matrix制定
  • 5.2.3 PFMEA(Process Failure Mode&Effect Analysis)分析
  • 5.2.4 测定体系及工程能力进行分析
  • 5.2.5 针对改善因子的进一步分析及系列改善
  • 5.2.6 改善成果计算
  • 5.2.7 总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1.1 改善实例结论总结
  • 6.1.1.1 改善实BAR被挤缺陷改善实证总结
  • 6.1.1.2 改善实假烧、烧成Crack缺陷改善实证总结
  • 6.1.2 总体优势概括
  • 6.2 后续研究方向
  • 6.3 管理意义
  • 参考文献
  • 鸣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控制理论体系课程的课堂革命与教学创新[J]. 教育现代化 2020(44)
    • [2].新工科背景下《控制理论基础》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J]. 科技创新导报 2020(18)
    • [3].祝贺《控制理论与应用》期刊“工程实践中的控制理论与方法”专刊出版[J].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14(12)
    • [4].自动控制理论发展概述[J]. 智富时代 2016(S2)
    • [5].《控制理论与应用》第36卷 (2019年) 总目次[J].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19(12)
    • [6].浅谈H_∞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应用[J]. 数学建模及其应用 2020(02)
    • [7].《控制理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J].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 2014(02)
    • [8].管理会计的控制理论与方法探讨[J]. 商场现代化 2014(27)
    • [9].关于控制理论发展的某些思考[J]. 系统科学与数学 2011(09)
    • [10].恐惧控制理论综述[J]. 科学决策 2010(12)
    • [11].《控制理论与应用》第26卷(2009年)总目次[J].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09(12)
    • [12].“控制理论基础”课程双语教学探讨[J]. 高等理科教育 2009(02)
    • [13].基于行动控制理论下构建智慧课堂[J].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11)
    • [14].《控制理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探索[J].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 2014(01)
    • [15].行动控制理论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J]. 外国教育研究 2011(01)
    • [16].有效控制理论在国际法院的运用及我国的对策[J].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8(06)
    • [17].《控制理论与应用》征稿简则[J].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18(12)
    • [18].《控制理论与应用》征稿简则[J].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17(12)
    • [19].《控制理论与应用》征稿简则[J].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17(11)
    • [20].《控制理论与应用》征稿简则[J].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18(02)
    • [21].《控制理论与应用》征稿简则[J].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18(05)
    • [22].《控制理论与应用》征稿简则[J].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18(10)
    • [23].预见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综述[J]. 控制工程 2017(09)
    • [24].自动化控制理论的发展分析[J]. 硅谷 2014(17)
    • [25].《《控制理论与应用》征稿简则[J].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19(01)
    • [26].情感控制理论的原理、发展和应用[J]. 社会科学论坛 2019(02)
    • [27].《控制理论与应用》征稿简则[J].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17(09)
    • [28].《控制理论与应用》征稿简则[J].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18(07)
    • [29].控制理论在建筑工程中应用浅析[J]. 江苏建筑 2016(S1)
    • [30].监督抽查与抽查控制理论[J]. 质量与认证 2016(08)

    标签:;  ;  ;  

    MLCC制造系统引入6Sigma质量控制理论的实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