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识新历史小说

重识新历史小说

论文摘要

中国新历史主义小说创作思潮是二十世纪后二十年中国文学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中国新历史主义小说既是世界各种理论,特别是在后现代主义理论影响下中国式文学书写,又是中国文学史本身的必然性结果。新历史主义观念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书写中的一个潜在的叙事规则。中国新历史主义小说创作思潮的形成与后现代主义理论关系密切。后现代主义理论所带来的语言本体论转向使得作家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语言与历史、语言与现实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语言的表意功能受到了质疑,作家主体改变观照历史和表达现实的策略。作家充分地发挥主体性,借助虚构和想象的翅膀,重新发现传统历史(小说)书写中存在的意识形态因素,并再次重写历史。他们的策略是:(一)以边缘反抗中心;(二)证明传统的、客观的、完整的总体性历史表现的不可能性,并进一步验证了(三)这种总体性历史已经“死去”和在历史的遗址、政治的边缘狂欢、再生。这些叙事策略正是中国新历史主义小说文本表现出的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新历史主义小说家们宣判总体性历史“死去”的同时,又重构自己的新的历史世界。一方面对以往的主流意识形态下书写的历史(小说)进行去魅,另一方面又在传统历史(小说)之外寻找他异因素,以绝对地固守民间叙事立场和展现民间个体生命与狂欢仪式来重现另类人性化的、寓言化的、人道主义的历史真实存在的可能性。新历史主义小说以对传统历史(小说)书写的解构、反叛显示出自身的存在价值。但是,新历史主义小说则又陷入了新的困境:(一)认识历史和现实的困难;(二)以小说叙事挑战历史叙事,没有作好自身的小说(家)身份的定位。这种困难在小说界成了问题之后,其新历史观则寻找到了新的显现领域。新历史观作为一次观念领域变革运动,再次拯救了中国的小说界,同时也拯救了中国的影视界。新历史主义观念在当下文艺界仍然发生着现代性嬗变。本论文是以中国八十年代以来的新历史主义小说创作思潮为研究对象,以后现代主义理论所带来的语言本体论转向为源起,以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解构主义为一种解释利刃对中国的新历史主义小说创作思潮作动态的史的评价和阐释。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新历史主义小说概念及其命名的模糊与混乱
  • 二、既有研究多为个案,沉实有余而整体关照不足,侧重内部分析而内外兼顾不够
  • 三、新历史主义小说的“阶段”与“后续”,其外资源与内资源的关系问题
  • 第一章 新历史主义小说创作思潮的资源和现象
  • 第一节 外部资源及语言观契机
  • 第二节 内生资源及发生发展
  • 第二章 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新历史观和小说艺术观
  • 第一节 历史与书写:表意的焦虑
  • 第二节 真实与虚构:想象的扩张
  • 第三章 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后现代话语特征
  • 第一节 反权力话语的边缘叙事
  • 第二节 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主体·历史·现实
  • 第三节 历史之死——欲望·反讽·偶然·宿命
  • 第四章 民间世界的重构与启蒙
  • 第一节 民间叙事立场的认同
  • 第二节 民间世界的嘉年华盛景
  • 第五章 解构之后的无言与嬗变
  • 第一节 新历史主义小说的现实困境
  • 第二节 新历史主义观念的当代性嬗变的价值和意义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影视改编[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9)
    • [2].苏童的《米》与李锐的《旧址》比较论[J]. 青年文学家 2017(23)
    • [3].符号学视域下的苏童新历史主义小说[J]. 三明学院学报 2015(05)
    • [4].新历史主义小说对历史的理性解构[J]. 青年文学家 2018(33)
    • [5].新历史主义小说中历史偶然化书写探析[J]. 作家 2008(12)
    • [6].虚构出的真实——浅论苏童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创作特征[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0(02)
    • [7].论新历史主义小说的本土艺术渊源以及文化症候[J]. 前沿 2010(09)
    • [8].论海登·怀特的后现代主义叙事学对新历史主义小说批评的意义[J]. 人文杂志 2009(02)
    • [9].新历史主义理论对大陆文学创作的影响[J]. 中国文学研究 2017(03)
    • [10].《伪满洲国》——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另类书写[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10(05)
    • [11].历史的尘埃——浅析新历史主义小说《尘埃落定》[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20)
    • [12].当代长篇小说中革命叙事的新变——兼与新历史主义小说对照[J]. 艺术广角 2010(04)
    • [13].论“新历史主义”小说反抗话语的虚假性[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 [14].后现代主义与新历史主义小说[J]. 世纪桥 2008(18)
    • [15].寓言化心灵化的历史书写——论苏童的新历史主义小说创作[J]. 社科纵横 2016(08)
    • [16].新历史主义语境下李锐《厚土》的美学价值[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1(06)
    • [17].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典范之作——赵德发“农民三部曲”评析[J]. 枣庄学院学报 2016(06)
    • [18].新历史主义分析《白鹿原》[J]. 青年文学家 2016(26)
    • [19].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困境探讨[J].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 2010(02)
    • [20].历史的重塑——评《妻妾成群》的新历史主义特征[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2(07)
    • [21].新历史主义小说的范本——小说《花腔》的叙事分析[J]. 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 2008(02)
    • [22].对主流历史叙述的颠覆——论苏童新历史主义小说的艺术特色[J].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 2010(11)
    • [23].从言到意的反讽——论新历史小说的反讽[J]. 长沙大学学报 2013(03)
    • [24].苏童的《米》和李锐《旧址》的比较[J]. 学理论 2011(29)
    • [25].浅析苏童新历史主义小说“性恶论”的历史叙事[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05)
    • [26].新世纪抗战题材小说的叙事转型与戏剧感投射[J]. 南方文坛 2020(04)
    • [27].偶然性:新历史主义小说的一种叙事策略[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0(07)
    • [28].先锋中的“人性”关照——论苏童小说《我的帝王生涯》[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4)
    • [29].从乡村经验到新历史主义——温燕霞小说创作的华丽转身[J]. 芒种 2016(15)
    • [30].“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历史观及其审美维度[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01)

    标签:;  ;  ;  ;  ;  

    重识新历史小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