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坑窑民居传统营造中的科学性研究

地坑窑民居传统营造中的科学性研究

论文摘要

生土窑洞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一种地下建筑形式,历经千年而生生不息。由于生土窑洞本身造价低廉、施工简便、便于取材、冬暖夏凉、在役时间长并且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防灾减灾的性能,至今仍有数千万人居住在窑洞中。地坑窑民居作为我国传统民居的一种主要形式,是劳动人民数千年来经验的载体,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低碳建筑”。长期以来,地坑窑民居以其冬暖夏凉、节能环保、墙体材料可重复利用的生态优势,以及低成本的造价优势,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大量存在并一直沿用至今。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们逐渐的把“弃窑建房”看做是脱贫致富的标志,大部分年轻人都开始在地上建造房屋,逐步摆脱居住窑洞,窑洞数量逐年减少,我国的特色传统民居岌岌可危。为了更好的保护生土窑洞这种珍贵的传统民居,将这种建筑形式在民间形成的宝贵的施工经验、构造参数以及民俗习惯传承并加以保护。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搜集整理资料,总结出生土窑洞民间施工过程,运用结构力学的计算方法计算分析施工过程的合理性,并采用有限元方法(ABAQUS)分析民间构造经验数据的科学性,同时通过计算分析挖探讨生土窑洞在役百年而未坍塌的结构原理。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课题编号:2006BAJ04A02-01)的支持下,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通过实地调研,获得了地坑窑民居常见的结构构件相关尺寸、传统的施工方法和构造做法,为归纳民间营造法则和本文分析模型建立提供参考。2、针对黄土窑洞民居的结构特点,本文采用ABAQUS软件对其进行有限元计算,找出主要受力部位——窑腿的受力规律。分析发现民间普遍采用的窑腿宽度是有限元结果中受力较小的宽度,说明黄土窑洞民居民间的营造技术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3、针对自支撑结构体系中的拱券,运用结构力学的结算方法对其进行模型选择,根据调研当地实际情况施加荷载,找出民间荷载作用下的合理拱轴线,并与民间经验施工条件的曲线相比较,经对比发现经验曲线与合理拱轴线有相重合的部分,再次证明民间营造技术的科学合理性。4、通过实地调研,选择地坑窑的典型局部构造——拦马墙和挑檐进行力学分析,分别对其进行局部和整体抗倾覆分析,用力学知识证明了民间构造的力学合理性,找出地坑窑民居具有良好耐久性的结构原因。5、以地坑窑水循环系统为研究对象,重点阐述地坑窑水循环系统的运行机理,并分析了水循环系统中的水井、集水井、砢台、门洞排水道等各个部位的构造,归纳了地坑窑地区民间水循环利用的全过程。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地坑窑民居简介
  • 1.1.1 地坑窑民居定义
  • 1.1.2 地坑窑民居的构成特点
  • 1.1.3 地坑窑民居的发展历史
  • 1.1.4 地坑窑民居的优势
  • 1.2 地坑窑民居的存在状况
  • 1.2.1 地坑窑民居现存处境
  • 1.2.2 地坑窑民居的现存状况
  • 1.2.3 地坑窑民居的保护
  • 1.3 本文的工作
  • 2 地坑窑民居传统营造方法
  • 2.1 概述
  • 2.2 地坑窑居的基本布局和尺寸要求
  • 2.2.1 窑院类型的确定
  • 2.2.2 窑室的布置
  • 2.2.3 窑院的构造尺寸
  • 2.2.4 开挖场地的准备
  • 2.2.5 定位、放线
  • 2.3 地坑窑居的开挖
  • 2.3.1 院心的开挖
  • 2.3.2 门洞的开挖
  • 2.3.3 窑室的开挖
  • 2.4 地坑窑居主要部位的施工
  • 2.4.1 土体崖面
  • 2.4.2 窑隔
  • 2.4.3 门洞
  • 2.4.4 穿靴与带帽
  • 2.5 本章小结
  • 3 地坑窑民居的受力分析
  • 3.1 地坑窑受力分析模型建立
  • 3.1.1 地坑窑分析参数的选取
  • 3.1.2 有限元模型边界条件的确定
  • 3.1.3 计算模型
  • 3.1.4 网格划分
  • 3.2 地坑窑受力分析
  • 3.2.1 地坑窑整体受力结果分析
  • 3.2.2 窑腿受力结果分析
  • 3.2.3 拱券受力结果分析
  • 3.3 拱券的受力分析
  • 3.3.1 拱券的分析模型建立
  • 3.3.2 合理拱轴线的计算
  • 3.3.3 合理拱轴线与民间经验曲线的比对
  • 3.4 本章小结
  • 4 地坑窑民居挑檐和拦马墙的营造
  • 4.1 概述
  • 4.2 挑檐的传统营造及科学性分析
  • 4.2.1 地坑窑民居挑檐简介
  • 4.2.2 挑檐尺寸的控制方法
  • 4.2.3 挑檐营造的科学性分析
  • 4.3 拦马墙的传统营造及科学性分析
  • 4.3.1 地坑窑民居拦马墙简介
  • 4.3.2 拦马墙的类型和建造
  • 4.3.3 拦马墙的抗倾覆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地坑窑民居的水循环系统
  • 5.1 概述
  • 5.2 门洞和门洞的排水功能
  • 5.2.1 门洞的构成
  • 5.2.2 门洞的作用
  • 5.2.3 门洞的排水功能
  • 5.3 地坑窑院的水井及其作用
  • 5.3.1 水井的位置和作用
  • 5.3.2 水井的构造
  • 5.4 地坑窑院的渗井及其作用
  • 5.4.1 渗井的位置和作用
  • 5.4.2 渗井的构造
  • 5.5 地坑窑院砢台的作用和构造
  • 5.5.1 砢台的设置
  • 5.5.2 砢台的构造
  • 5.6 地坑窑院水循环系统科学性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山东传统民居改造的乡村旅游民宿设计研究[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9(11)
    • [2].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传统民居与当代乡土——第24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综述[J]. 中国名城 2019(12)
    • [3].宁波传统民居平面特征分析及区划初探[J]. 建筑与文化 2019(12)
    • [4].医养结合背景下鄂南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改造研究[J]. 山西建筑 2020(01)
    • [5].湖北传统民居空间孝道礼仪刍议[J]. 重庆建筑 2019(12)
    • [6].浙西南古民居夏季气候适应性调查与评估[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 [7].传统民居的民宿改造与设计分析[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0(01)
    • [8].学科教育背景下的民居研究发展历程[J]. 南方建筑 2019(06)
    • [9].多重学术视角下的维吾尔族民居[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 [10].东北满族民居的文化与演变[J]. 区域治理 2019(37)
    • [11].白族民居艺术的文化生态发展——以沙溪古镇为例[J]. 区域治理 2019(38)
    • [12].甲居藏寨民居接待户与非接待户生计资本比较研究[J].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9(06)
    • [13].湘西传统民居窗饰艺术探析[J]. 艺术百家 2019(06)
    • [14].基质整合视角下的地方传统民居改造研究——以常州市古村巷传统民居改造为例[J]. 建筑与文化 2020(01)
    • [15].基于图论对色尔古藏寨民居平面要素分析[J]. 建材与装饰 2020(07)
    • [16].法国传统村落民居保护性设计经验研究——以“磨坊村”民居改造为例[J]. 设计艺术研究 2020(01)
    • [17].浅谈鄂西侗族传统民居的价值与保护发展——以大茅坡营村为例[J]. 建筑与文化 2020(01)
    • [18].卫鹏作品[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20(01)
    • [19].人地和谐融山水 武陵村落换新颜——《吊脚楼民居营造技艺》书评[J]. 安徽建筑 2020(01)
    • [20].山西传统村落民居室内热环境实测分析[J]. 安徽建筑 2020(02)
    • [21].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设计的应用[J]. 中外企业家 2020(09)
    • [22].巨野付庙传统民居的营建工艺[J]. 艺海 2020(03)
    • [23].新疆和田地区阿以旺民居建筑解析[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24].南京秦淮区穿斗式民居保护施工技术[J]. 建筑技术开发 2020(01)
    • [25].浅谈闽北古民居的“再生”[J]. 工业设计 2020(03)
    • [26].临夏“八坊十三巷”的民居特色分析[J]. 建材与装饰 2020(09)
    • [27].湘南汝城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研究[J]. 城市建筑 2020(04)
    • [28].论甘南藏区传统民居的类型、演化及其保护[J]. 中国名城 2020(04)
    • [29].传统民居形态量化方法研究初探——以赣皖交界区域为例[J]. 建筑与文化 2020(04)
    • [30].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 居舍 2020(11)

    标签:;  ;  ;  ;  

    地坑窑民居传统营造中的科学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