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事既判力的主观范围

论民事既判力的主观范围

论文摘要

在我国,与民事诉讼的其他理论板块相比,对既判力问题的讨论更多的是处于纯理论层面的探讨,而未能与我国民事诉讼法和其他有关法律以及民事审判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进行深入分析,致使关于既判力理论的研究在相当程度上滞后于法律实务。因此,如何来建构我国的既判力理论体系并探讨如何将其作用于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对既判力的研究关键在于对其作用范围的准确界定,本文即选题于既判力作用范围中的主观范围来研究。全文除引言和结语以外,一共由四个部分组成,下面仅对文章的主要内容作简要的阐述:第一部分主要是对既判力理论的概述,既判力作为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之一,就其理论内部而言,其研究的对象基本上可以分为如下两大块:其一是围绕着既判力的本质、性质、根据等宏观性、抽象性问题而形成的关于既判力的基本理论;另一个则是既判力主观范围、客观范围及时间范围等具有实践意义的解释论课题——既判力作用范围论。这二者结合起来构成完整的既判力理论体系。第二部分是对既判力主观范围的相对性原则所作的探讨,这部分首先分析了既判力主观范围的相对性原则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对既判力主观范围的相对性原则与扩张性原则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进而深入探讨了既判力主观范围相对性原则的法理,在此基础上最终确立了既判力相对性原则所应涵盖的范围。第三部分是对既判力主观范围的扩张性所作的分析,这部分是既判力主观范围理论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也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部分,通过从对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性之内涵的分析入手,详细的探讨了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性的法理,在此基础上集中讨论了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的几种表现形式,包括既判力主观范围向当事人继受人的扩张,既判力主观范围向请求标的物的持有人的扩张及既判力主观范围向诉讼担当场合的被担当人的扩张。第四部分为对我国民事既判力主观范围问题的思考,既判力主观范围理论体系具有丰富的实践意义,尤其在目前我国的法律规范中较为缺少这类规定,而法务实践中也缺乏这样的理论指导的情况下,将既判力主观范围的理论成果运用到法务实践中去尤为重要。本文最后一部分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一方面通过介绍当前的理论热点,使既判力主观范围理论在当前颇具争议的一些特殊诉讼情形中发挥引路导航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分析我国现有的民事执行制度与再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通过运用既判力主观范围理论来弥补这些制度的不足,以使既判力主观范围理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既判力概述
  • (一) 既判力基本理论
  • 1、既判力的本质
  • 2、既判力的根据
  • 3、既判力的作用
  • (二) 既判力的作用范围
  • 1、既判力的时间范围
  • 2、既判力的客观范围
  • 3、既判力的主观范围
  • 二、既判力主观范围的相对性原则
  • (一) 既判力主观范围的相对性原则之内涵
  • (二) 既判力主观范围的相对性与扩张性的关系
  • (三) 既判力主观范围相对性原则的法理分析
  • 1、程序保障价值的考量
  • 2、当事人处分权主义的考量
  • 3、个案正义价值的考量
  • (四) 既判力相对性原则涵盖之范围
  • 1、共同诉讼人情形分析
  • 2、第三人情形分析
  • 3、诉讼代理人情形分析
  • 三、既判力主观范围的扩张性分析
  • (一) 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性之内涵
  • (二) 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性的法理分析
  • 1、诉讼程序安定性价值的考量
  • 2、诉的利益理论的考量
  • (三) 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的具体情形
  • 1、既判力主观范围向当事人继受人的扩张
  • 2、既判力主观范围向请求标的物的持有人的扩张
  • 3、既判力主观范围向诉讼担当场合的被担当人的扩张
  • 四、对我国民事既判力主观范围问题的思考
  • (一) 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的理论热点
  • 1、公益性诉讼中的既判力主观范围之扩张
  • 2、雇员侵权之诉中的既判力主观范围之扩张
  • 3、非正当当事人之诉中的既判力主观范围之扩张
  • (二) 既判力主观范围理论对我国的实践意义
  • 1、对我国民事执行程序的启示
  • 2、对我国民事案件再审制度的借鉴意义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民事诉讼中抵销抗辩的既判力及其程序保障[J].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15(03)
    • [2].我国民事诉讼中既判力时间范围的理论构建[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20(02)
    • [3].既判力理论的本土化路径[J]. 清华法学 2019(04)
    • [4].刑事既判力制度在中国的适用[J]. 法制与社会 2018(15)
    • [5].论既判力之禁止重复起诉效果[J].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8(03)
    • [6].“重复诉讼”与“既判力”的混同及其规制[J]. 法律适用(司法案例) 2018(16)
    • [7].判决的既判力与司法公信力[J]. 法学论坛 2016(04)
    • [8].刑事既判力理论及其中国化[J]. 法学研究 2014(01)
    • [9].论民事诉讼中抵销抗辩的既判力客观范围[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02)
    • [10].论环境公益诉讼中既判力主观范围的扩张[J].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 [11].既判力作用范围的相对性:法理依据与制度现状[J]. 民事程序法研究 2015(02)
    • [12].既判力:司法之必需[J]. 清华法治论衡 2015(02)
    • [13].国际法协会2004年柏林大会国际商事仲裁委员会关于既判力原则与仲裁的中期报告[J]. 商事仲裁 2015(01)
    • [14].既判力时间范围制度适用的类型化分析[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6(04)
    • [15].国际投资仲裁中既判力原则的适用标准——从形式主义走向实质主义[J]. 比较法研究 2016(04)
    • [16].辅助参加与法院职权通知之效力——以既判力与参加效之区辨为中心[J]. 民事程序法研究 2015(02)
    • [17].法院对抵销抗辩的认定具有既判力[J]. 人民司法 2014(02)
    • [18].我国既判力主观范围制度的立法构建初探——以德、日理论与立法为参照[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4(08)
    • [19].论美国既判力援引程序及其借鉴[J]. 政治与法律 2014(10)
    • [20].论民事既判力效力对司法公信力的影响[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5)
    • [21].中国既判力理论的建构基础——从历史发展与嬗变的比较法视角分析[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 [22].浅谈舆论监督与司法既判力[J]. 知识经济 2012(06)
    • [23].论既判力理论在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的适用[J]. 河北法学 2012(06)
    • [24].民事既判力客观范围扩张的理论及评析——兼论我国解决民事既判力客观范围扩张之路径[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4)
    • [25].关于既判力[J]. 人民司法 2011(08)
    • [26].民事判决既判力主观范围研究[J]. 法学家 2010(02)
    • [27].我国诉讼担当制度中既判力主观范围的扩张[J]. 司法改革论评 2009(00)
    • [28].刑事既判力相关范畴之比较[J]. 比较法研究 2008(03)
    • [29].我国生效民事裁判既判力主观范围的解释学分析[J]. 当代法学 2018(03)
    • [30].论司法确认裁定的既判力范围与程序保障[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标签:;  ;  ;  ;  

    论民事既判力的主观范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