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文学思想研究

北朝文学思想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以北朝文学思想为研究对象,利用历史文献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知人论世、南北朝横向比较与历史纵向比较等方法,旨在理清北朝文学思想的发展脉络,探析其中重要理论问题的成因、内涵、历史价值以及影响,为全面、系统、深入地评价北朝文学思想的历史价值奠定基础。第一章探讨了民族大融合背景下的北朝文人心态及文学观念变迁。按照北朝历史的自然分期分别考察了北魏时期、东魏北齐时期以及西魏北周时期鲜卑族或鲜卑化汉人统治者的民族、文化政策及其对以汉士族为主体的北朝文人心态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理清北朝各个时期内文学观念变迁的历史脉络。第二章围绕北齐杨愔发表的《文德论》和由南入北的思想家颜之推的文人文德论展开,结合时代背景、家学传统等方面,着重分析考辨了北朝文人关于文德观问题进行理论探讨的原因、本质内涵、历史意义及影响。杨情的《文德论》是就北朝残酷的现实政治而发的,富有强烈的现实批评精神,但同时还洋溢着文化本位主义精神。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文德讨论的最后终结者,他认为文学创作的内在规律本身客观上导致文人的骄矜和狂妄,以情性这一情感模式在本属于不同门类的文学与德行之间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同构关系,为隋唐主张文品与人品一致的“文如其人”说的产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第三章重点以北魏孝文帝文质观和西魏柳虯《文质论》为研究对象,分析考辨北朝文人的文质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具体内涵及历史意义。孝文帝文质观的最大意义,在于顺应了时代文学思想的发展潮流,明确提出了文质并重的文学创作主张,为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柳虯主张复古而不泥古,主张贵今而不染乎流弊,某种程度上可以将之称之为古今调和论,但它并不是为调和庾信与卢柔等之间的争议而产生的。第四章主要考察了北朝对南朝声律论的接受和发展状况。北朝文人接受四声论的过程中,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积极从各自的角度,或从理论角度质疑解惑,或在实践中为四声论的顺利应用做好各种准备。本文认为,北朝文人对音韵声律的重视,说明北朝文人普遍具有着与南朝文人一样追求音韵美的诗学审美理念。第五章通过对北周滕王逌和庾信的文学思想的具体观照,深入研究北朝末年南北杰出文人于齐聚北周都城后在文学观念上发生的碰撞和交融。“沉郁文章”说是宇文逌文学思想的核心,主张提倡既服务于政治风化又兼顾及吟咏情性,既具社会功利价值又具审美性的文学,主张文学要表达浓郁深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庾信的文学思想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融合南北文风自成一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北朝民族大融合背景下的文士心态及文学观念变迁
  • 1.1 北魏时期的文士心态及文学观念变迁
  • 1.1.1 初期的不能自安心态与文坛的凄清
  • 1.1.2 隔膜的消除与刚健文风的初步确立
  • 1.2 东魏北齐时期的文人心态与文学观念
  • 1.2.1 汉化——不可回避的历史方向
  • 1.2.2 不同心态的文人及他们的文学观念
  • 1.3 西魏的复古政治文化思潮与北周的创作新倾向
  • 1.3.1 崇尚复古的关陇政治集团的形成
  • 1.3.2 以尚质为主旋律的复古文风
  • 1.3.3 由复古尚质向求新尚文的文风转变
  • 2 北朝文德论
  • 2.1 北齐杨愔的《文德论》
  • 2.1.1 文德论的起源及问题的提出
  • 2.1.2 德艺兼修的家风与杨愔才识素养
  • 2.1.3 《文德论》撰写时间和历史背景
  • 2.1.4 杨愔《文德论》的思想内涵
  • 2.2 颜之推的文人文德论
  • 2.2.1 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于文德问题的讨论
  • 2.2.2 颜之推文德论及其理论贡献
  • 3 北朝文质观
  • 3.1 北魏孝文帝的文质观
  • 3.1.1 文质问题的起源与其历史内涵
  • 3.1.2 平城时期北魏文质观的演变历程
  • 3.1.3 孝文帝文质观的内涵与影响
  • 3.2 柳虯的《文质论》
  • 3.2.1 撰写时间的考订
  • 3.2.2 今古文体相争的时代背景
  • 3.2.3 对柳虯《文质论》思想实质的再探讨
  • 4 北朝对南朝声律论的接受和发展
  • 4.1 北朝在创作实践中对南朝声律论的接受和发展
  • 4.1.1 在声律论传入之前北朝的文学发展态势
  • 4.1.2 永明体的格律特点及美学意义
  • 4.1.3 永明体四声说在北朝的接受和普遍应用
  • 4.1.4 北朝诗人在创作中对声律论的新发展
  • 4.2 北朝在理论上对声律论的接受和发展
  • 4.2.1 来自北朝的质疑
  • 4.2.2 北齐的两部韵学著作
  • 5.北朝末期南北文学观念的交融汇合
  • 5.1 滕王逌的文学思想
  • 5.1.1 对汉儒诗教说的继承
  • 5.1.2 融合南北的"沉郁文章"说
  • 5.1.3 尚新求变的审美创作倾向
  • 5.2 庾信的后期文学思想
  • 5.2.1 关于庾信文学地位的认识
  • 5.2.2 融合南北文风,自成一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北朝文学研究的深与浅——读于涌《北朝文学南传研究》所思[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 [2].长风萧萧度水来:曹道衡先生的北朝文学研究[J]. 学术界 2018(11)
    • [3].试论北朝文学研究的框架与视角[J]. 文学评论 2010(06)
    • [4].乡里社会与十六国北朝文学的本土复兴[J]. 文学遗产 2017(01)
    • [5].试论北朝文学精神中的草原文化取向[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18)
    • [6].南朝诗人对北朝文学的接受和发展——以咏物诗为例[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9(04)
    • [7].论移民与北朝文学的嬗变[J]. 北方经济 2008(15)
    • [8].八十年代以来北朝辞赋研究中若干问题综述[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 [9].“大夏与北魏文化史暨统万城考古国际学术论坛”召开[J]. 文学遗产 2020(02)
    • [10].邢劭著述考[J]. 沧桑 2009(05)
    • [11].北朝“文笔”观念及其历史意味[J].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0(01)
    • [12].彷徨中寻求突破——二十世纪以来北齐文学研究回顾与前瞻[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3(06)
    • [13].试论北齐文林馆设立的意义与作用[J]. 宿州学院学报 2010(12)
    • [14].北朝四言韵文研究[J]. 甘肃理论学刊 2013(06)
    • [15].南北文风融合辨——兼及“南北文风”的中古文学史考察[J]. 知与行 2017(07)
    • [16].秘书省与北魏、北齐文学[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 [17].文学的南朝化脞论[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 [18].论杨素及其诗歌创作[J]. 滁州学院学报 2008(04)
    • [19].20世纪以来北朝草原文学研究综述[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02)
    • [20].颜之推文学思想中的北朝色彩及其成因[J]. 长江学术 2014(02)
    • [21].北魏才子:温子昇碑文研究[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06)
    • [22].北地才子:温子昇年谱[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05)
    • [23].《洛阳伽蓝记》里的文学史料[J]. 中原文化研究 2014(04)
    • [24].孕育北朝文学的独特文化土壤[J]. 名作欣赏 2013(11)
    • [25].20世纪北朝本土文人诗研究综述[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2008(03)
    • [26].“徐魏之争”:南北文学理念的碰撞与传衍[J]. 学术月刊 2016(09)
    • [27].论北朝诗歌中的生命意识[J]. 芒种 2014(03)
    • [28].从温子升人格及诗文看梁朝对北魏文化态度的转变[J]. 华夏文化论坛 2014(01)
    • [29].出土文献与中古文学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4)
    • [30].北朝本土文学家的别集流传与整理[J]. 黄山学院学报 2011(02)

    标签:;  ;  ;  ;  ;  ;  ;  ;  

    北朝文学思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