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分子指标在脾虚治疗中药活性组分研究中的应用

肠道菌群分子指标在脾虚治疗中药活性组分研究中的应用

论文摘要

复方是中药的主要临床应用形式。中药复方活性成分的研究不仅可以阐明复方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还可解释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内涵。脾虚证是中医临床上常见的一类证候,是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证型,与肠道菌群的变化有密切关系。本研究将ERIC-PCR方法用于脾虚治疗中药复方活性组分研究,建立了客观、准确的评价方法并对临床常用三种脾虚治疗中药复方进行筛选,初步确定了三种复方治疗脾虚的活性组分。采用番泻叶、大黄水煎剂塑造脾虚大鼠模型,从大鼠粪便样品中获肠道菌群总DNA,建立脾虚模型大鼠的肠道菌群的ERIC-PCR图谱,通过对比造模前后大鼠粪便肠道菌群的ERIC-PCR指纹图谱,确定脾虚大鼠肠道菌群基因指纹特征以及脾虚治疗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特征条带(净面积与丰度)、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指数;运用此评价体系对临床常用复方四君子汤、理中汤、补中益气汤的三个活性组分: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及水部位的治疗作用进行了考察。本研究首次采用肠道菌群分子指标对中药复方活性组分进行筛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脾虚治疗中药复方
  • 1.2 脾虚症与肠道菌群变化
  • 1.3 肠道菌群的研究方法
  • 1.3.1 培养法
  • 1.3.2 镜检法
  • 1.3.3 16SrDNA 基因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方法
  • 1.3.4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与温度梯度凝胶电泳(temperature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TGGE)
  • 1.3.5 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
  • 1.3.6 细菌的核酸探针鉴定技术
  • 1.3.7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荧光显微技术
  • 1.3.8 肠道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 , ERIC)研究及应用进展
  • 1.4 课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 1.4.1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1.4.2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脾虚证肠道菌群分子指标的建立
  • 2.1 材料及仪器
  • 2.1.1 实验材料
  • 2.1.2 主要试剂
  • 2.1.3 主要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试剂配制
  • 2.2.2 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塑造与反证治疗
  • 2.2.3 大鼠粪便样品的收集
  • 2.2.4 大鼠粪便样品中肠道菌群总DNA 的提取
  • 2.2.5 总DNA 质量检测
  • 2.2.6 ERIC-PCR 反应条件及产物检测
  • 2.2.7 ERIC-PCR 图谱分析
  • 2.2.8 数据分析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脾虚动物模型的塑造
  • 2.3.2 菌体基因组总DNA 质量评价
  • 2.3.3 健康大鼠粪便肠道菌群的ERIC-PCR 图谱特征
  • 2.3.4 番泻叶脾虚大鼠肠道菌群ERIC-PCR 特征条带和脾虚分子评价体系的建立
  • 2.3.5 脾虚治疗中药复方对番泻叶脾虚模型大鼠治疗作用的评价
  • 2.3.6 小结及讨论
  • 第三章 脾虚治疗中药复方有效部位的筛选
  •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1.1 实验材料
  • 3.1.2 主要试剂
  • 3.1.3 主要实验仪器
  • 3.2 实验内容与方法
  • 3.2.1 供试样品及试剂配制
  • 3.2.2 复方中不同极性部位的分离
  • 3.2.3 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塑造与治疗
  • 3.2.4 大鼠粪便样品的收集
  • 3.2.5 大鼠粪便样品中肠道菌群总DNA 的提取
  • 3.2.6 DNA 检测
  • 3.2.7 ERIC-PCR 反应
  • 3.2.8 ERIC-PCR 产物的检测
  • 3.2.9 ERIC-PCR 图谱分析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脾虚动物模型的塑造
  • 3.3.2 复方中药水提物的分离
  • 3.3.3 中药复方各极性部位的肠道菌群指标评价结果
  • 3.3.4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药是中医的半壁江山[J]. 榆林科技 2009(02)
    • [2].中药复方新药药学研究中的问题与思考[J]. 中草药 2020(08)
    • [3].中药复方药物现代化、规范化、国际化战略的思考[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5)
    • [4].人工牛黄对中药复方凝胶直肠给药释药规律的影响[J]. 吉林中医药 2016(12)
    • [5].以功效为基础的中药复方毒性研究思路与方法探索[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7(04)
    • [6].中药复方肾宁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01)
    • [7].中药复方内服联合外敷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临床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 2016(06)
    • [8].中药复方内服联合外敷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临床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 2016(03)
    • [9].中药复方相关研究技术及方法的新进展[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5(03)
    • [10].中药也有“三分毒”[J]. 健康向导 2017(04)
    • [11].中药复方喷剂治疗兔须癣毛癣菌病的效果研究[J].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20(01)
    • [12].中药复方体外抑制肝细胞增殖研究[J]. 中医学报 2020(10)
    • [13].中药复方功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思路与方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8(04)
    • [14].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方法应用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10)
    • [15].中药复方清淋煎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23)
    • [16].基于临床用药特点的中药复方新药药效评价思路与方法探讨[J]. 中国中药杂志 2017(05)
    • [17].关于医疗机构中药复方新药开发的探讨[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7(05)
    • [18].自拟中药复方对猪流行性腹泻的治疗效果[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6(09)
    • [19].中药复方有效成分实现快速明确 助力中药复方新药研发[J]. 中国医学创新 2014(05)
    • [20].中药复方优化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 中国新药杂志 2013(09)
    • [21].基于生物网络与病证结合的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对策[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04)
    • [22].中药复方功效的研究思路及探讨方法[J]. 辽宁中医杂志 2011(05)
    • [23].中药复方药化学成分的研究概况[J]. 食品与药品 2011(07)
    • [24].中药复方现代研究[J].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07)
    • [25].中医理论在中药复方现代化中的作用[J]. 中国药业 2010(06)
    • [26].代谢组学、化学计量学在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J]. 海峡药学 2010(09)
    • [27].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新思路和方法[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8(05)
    • [28].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现状研究[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12)
    • [29].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有效中药复方用药规律研究[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02)
    • [30].几种适合中药复方的新型给药系统研究进展[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04)

    标签:;  ;  ;  ;  ;  

    肠道菌群分子指标在脾虚治疗中药活性组分研究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