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需要大量的土地,进而产生了失地农民,又由于失地农民文化水平低,缺乏就业技能,同时征地制度赶不上时代的发展,补偿费偏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失地农民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旧民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而四川省,尤其是成都市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导致很多农民失去了土地,农民失去土地就相当于失去了生活保障,失地农民的产生给成都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潜在的威胁。而当前削弱甚至消除这一威胁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通过寻找影响安置意愿的影响因素,最后找到解决的办法,使农民尽快融入到城市中,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本文首先对一些相关基本的概念和理论观点进行规范性分析,然后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成都市的各种安置方式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对货币安置方式、社会保障安置方式、对土地置换安置和招工安置进行了重点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通过对成都市的实地调查发现,失地农民的文化程度都不高,大部分都是小学和初中,高中和大专的很少。对土地的认知情况调查中,发现96.7%的失地农民认为土地是家庭的基本生活来源,农民失地后,尽管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补偿,但大部分失地农民生活水平降低了,有的因为缺乏基本的其他劳动技能,收入减少,出现生活艰难的状况。2、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社会保障安置的影响因素时,得出劳动力人数和征地前家庭承包地总面积,是从相反的方向影响着农民对社会保障安置的选择,即劳动力人数越少,征地前家庭承包地总面积越少的农民越偏向于社会保障安置。文化程度越低,失地后人均月生活消费越低的农民越愿意接受社会保障安置。而家庭总人口、年龄、征地前家庭平均年收入方而的影响不显著。在分析影响货币安置的影响因素时,得出失地农民的年龄越低,越趋向于货币安置;征地前家庭承包地面积越多越趋向于货币安置。运用平均值法和对比分析法分析哪些因素影响失地农民同时选择土地置换安置和招工安置时得出年龄和文化程度影响较明显。最后提出了失地农民的安置政策建议:包括实行货币化住房安置和统建房住房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将失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提高货币补偿标准、控制货币安置对象、将失地农民纳入城市就业规划体系、对失地农民进行入股分红安置、对年龄较大的农民进行租金安置、建立和完善土地征用法律法规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