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文化交流论文-邵奇,曾锦

中朝文化交流论文-邵奇,曾锦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朝文化交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明清时期,中朝关系,数学文化

中朝文化交流论文文献综述

邵奇,曾锦[1](2019)在《明清时期中朝数学文化交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朝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历史上两国之间的文化渊源颇深。朝鲜曾长期作为中国的藩属之国,在古代东北亚封贡体制下深受中华文明影响。明清时期是中朝两国人员往来的频繁时期,科学技术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数学又占据科技交流的主要地位,通过对明清中朝数学文化交流情况的研究,可以获知其时东北亚数学发展的基本情况,并为研究明清中朝交流史开拓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9年11期)

谷小溪,毕艳莉,田红,王湘宁,刘海玲[2](2019)在《中朝文化交流的历史沿袭性——评《明洪武至正德中朝诗歌交流系年》》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学者赵季主编的《明洪武至正德中朝诗歌交流系年》一书,以中朝宗藩体系下两国使臣创作的纪行诗歌为基础,从宏观视野架构起明洪武至正德年间中朝诗歌交流史的全貌,并对作品篇目、写作时地、文史典故等进行考证和系年,具有文献翔实、考证严谨等特点。内容方面,该书将研究重点落在诗歌作品考证和文化交流本事的发掘上,对诗人小传、史实典故等多方考辨。此外,书中还收录大量具有历史价值的中朝诗赋题咏,可以补阙史料,从域外视角考察15—16世纪明朝与朝鲜国的社会景观和诗歌交流盛况,体现出中朝文化交流的历史沿袭性。(本文来源于《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郝泽琼[3](2019)在《箕子对古代中朝音乐文化交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箕子这个人,可能很多人并没有多深的印象,而且也没有多大的了解。在语文课本,或者是历史课本中,关于箕子的描述也几乎没有。所以,现在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他的存在。其实,箕子是我国商代时期的人,是当时非常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而且还是在周代礼乐文化中融进商代礼乐的先行者。箕子的思想和行为,对于中朝音乐文化交流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是开创古代中朝音乐文化交流的先驱。在本文中,就针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05期)

刘永连[4](2018)在《区域和民间视域下中朝儒学文化的一次深度交流——以朝鲜儒士鲁认的福建之行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壬辰战争(1592—1598)中,朝鲜士人鲁认不幸被俘至日本,在日期间结识明朝差官林震虩、陈屏山等人,并由他们帮助逃到中国福建。在客居福建的叁个多月里,他与当地儒生讲论经学,深度交流,增进了两地儒学界之间的相互了解,亦促进了双方的协调和发展。这次生动而深刻的儒学文化交流反映了中国与朝鲜半岛在国家层面(使者、京城)之外区域文化交流的重要价值。比较之下,朝天、燕行等使行录史料反映中朝文化交流多属国家和中央层面,官方特色极其浓厚。而鲁认以流亡儒士身份来华,带动了地方和民间文化交流,因其自由度大而涉及层面更多、程度更深,同时这类活动记载不多,故而价值独特而且重大。(本文来源于《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谷小溪[5](2017)在《明清时期中朝文化交流研究综述——以《燕行录》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学界惯于将明清时期朝鲜王朝出使中国的纪行作品统称为"燕行录"或"使华录",在此以《燕行录》为中心,从以朝鲜使臣为媒介的中朝文化交流研究、以中国使臣为媒介的中朝文化交流研究、比较文学形象学视域下的中朝文化交流研究、纪行文学视域下的中朝文化交流研究几方面对明清时期中朝文化交流研究的先行成果作以综述。(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7年27期)

梁仙女[6](2017)在《文化外交视域下的中朝文化交流》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与朝鲜是山水相连、文化相通的邻国,文化上源远流长,两国在各个方面有着许多相同点。虽然中朝两国在政治外交关系方面曾出现过分歧,但在两国政府与人民的努力下中朝关系已正常化并迅速发展。中朝双方通过文化外交,不仅加强了两国政府间的交流,也增进了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为其他方面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本论文从文化外交与文化交流这两个概念入手,考察中朝两国的文化交流。本文较为详细的阐述了冷战时期中朝文化交流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冷战时期,中朝两国主要是根据两国有关部门之间签订的交流协议、艺术团体、言论媒体、电影、教育及学术领域等形式进行文化交流。尽管中朝两国经历了一波叁折的政治关系,但是在文化交流上依然维持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还把后冷战时期中朝文化交流的主要表现,分成四个阶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即,1992—1999中朝文化交流处于冷却期;2000—2008中朝文化交流处于恢复期;2009—2012中朝文化交流处于发展期;2013—至今中朝文化交流处于瓶颈期。本文还对中朝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我国对朝政策的启示。中朝两国政府要共同努力,继续发展文化外交事业;在文化外交的过程中,立足于本国传统文化,加强中朝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本国的文化创新,促进两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文化外交与政治、经济外交的有机结合。(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7-05-23)

亢世勇[7](2016)在《明代山东中朝(韩)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评《明代朝鲜使臣胶东纪行诗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刘晓东博士的《明代朝鲜使臣胶东纪行诗探析》一书,收录了明代朝鲜使臣路经胶东地区时创作的诗歌,从这些诗作中可以看出,朝鲜使臣不仅熟知山东的历史文化,而且对源于山东的齐鲁文化高度认同,反映了齐鲁文化在朝鲜半岛的广泛传播和深远影响。这其中还有多位朝鲜使臣与华人的诗歌唱和,这些诗作不仅是中朝(韩)友好往来的重要见证,也是明代山东中朝(韩)文化交流的史诗。朝鲜使臣路经山东,主要是明初、明末两个时期。这些使臣不少是朝鲜半岛历史上(本文来源于《海岱学刊》期刊2016年02期)

全金姬[8](2016)在《论中朝绘画艺术文化交流的现状、问题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朝鲜绘画艺术是朝鲜对外文化交流的友善"使者",是外界了解朝鲜的重要媒介、渠道和信息源,也是中朝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本文从朝鲜绘画艺术的发展沿革、现状与特征以及中朝绘画艺术文化交流的现状、问题两个角度进行政策、现状的阐释与分析后,提出了中国对朝绘画艺术文化交流的策略。以从朝鲜绘画艺术的中国研究者的培养、中朝青少年绘画比赛的组织、中朝画家创作经验交流会的开展、朝鲜画家中国创作基地的交流、地域特色的画家村的开发、朝鲜绘画作品的引进渠道与销售市场的规范为视角,多维度地寻求对朝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契机,对于积极推进中朝文化艺术的交流与繁荣极具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成璟瑭[9](2016)在《青铜兵器见证中朝文化交流》一文中研究指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句古语充分体现了军事与国家命运之间的紧密联系。作为军事要素之一的兵器,更是凝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当时条件下最尖端的生产技术,集中体现当时的科技和文化水平。因此,在考古学领域,古代兵器被视为富集着时代、地域等多种历史信息的重要考古(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6-02-29)

李卓林[10](2015)在《搭建中朝文化交流的桥梁》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年初以来,受文化部委派,应中国驻朝鲜大使馆邀请,吉林省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先后叁次组织吉林省艺术团入朝进行访问演出。我省艺术团以精彩的表现展示吉林特色文化,叁次访问演出均取得圆满成功。中国驻朝鲜大使馆两次发来感谢信,向吉林省文化厅和吉林省艺术团表示感谢。(本文来源于《吉林日报》期刊2015-10-22)

中朝文化交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国内学者赵季主编的《明洪武至正德中朝诗歌交流系年》一书,以中朝宗藩体系下两国使臣创作的纪行诗歌为基础,从宏观视野架构起明洪武至正德年间中朝诗歌交流史的全貌,并对作品篇目、写作时地、文史典故等进行考证和系年,具有文献翔实、考证严谨等特点。内容方面,该书将研究重点落在诗歌作品考证和文化交流本事的发掘上,对诗人小传、史实典故等多方考辨。此外,书中还收录大量具有历史价值的中朝诗赋题咏,可以补阙史料,从域外视角考察15—16世纪明朝与朝鲜国的社会景观和诗歌交流盛况,体现出中朝文化交流的历史沿袭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朝文化交流论文参考文献

[1].邵奇,曾锦.明清时期中朝数学文化交流研究[J].兰台世界.2019

[2].谷小溪,毕艳莉,田红,王湘宁,刘海玲.中朝文化交流的历史沿袭性——评《明洪武至正德中朝诗歌交流系年》[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郝泽琼.箕子对古代中朝音乐文化交流的影响[J].艺术品鉴.2019

[4].刘永连.区域和民间视域下中朝儒学文化的一次深度交流——以朝鲜儒士鲁认的福建之行为中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5].谷小溪.明清时期中朝文化交流研究综述——以《燕行录》为中心[J].长江丛刊.2017

[6].梁仙女.文化外交视域下的中朝文化交流[D].延边大学.2017

[7].亢世勇.明代山东中朝(韩)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评《明代朝鲜使臣胶东纪行诗探析》[J].海岱学刊.2016

[8].全金姬.论中朝绘画艺术文化交流的现状、问题与思考[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9].成璟瑭.青铜兵器见证中朝文化交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

[10].李卓林.搭建中朝文化交流的桥梁[N].吉林日报.2015

标签:;  ;  ;  

中朝文化交流论文-邵奇,曾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