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角切圆燃煤锅炉超细煤粉再燃技术数值试验研究

四角切圆燃煤锅炉超细煤粉再燃技术数值试验研究

论文摘要

解决燃煤发电造成氮氧化物的污染问题,发展洁净煤发电技术是当前国际社会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燃料再燃技术是一种有效的低NOx排放燃烧技术。早期的研究工作都把天然气作为再燃燃料,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以超细煤粉作为再燃燃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类似、甚至高于天然气的NOx脱除效果,同时可减小未完全燃烧损失、提高NOx还原率,确保较高的锅炉燃烧效率。超细煤粉再燃技术中影响NOx生成量和飞灰含碳量的因素很多,可归结为再燃燃料本身特性和燃烧条件。通过揭示超细煤粉再燃过程NOx的生成和控制机理,研究工艺参数的最优配置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国内外对此进行了不少的试验与计算研究,但都局限在一维实验炉和小型中试炉,并多将重点集中在NOx脱除率上,对于飞灰含碳量的研究少有报道。本文在对煤粉燃烧产生NOx污染物的原理、控制技术进行归纳总结与分析的基础上,以我国典型的四角切圆燃烧煤粉锅炉为研究对象,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和几何模型对超细煤粉再燃过程进行全尺寸三维数值模拟,系统地研究了再燃燃料特性和燃烧参数对NOx排放、飞灰含碳量和锅炉热效率的影响规律。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建立了模拟煤粉燃烧前期流场的数学模型,气相的湍流流动选择Realizablek-ε模型,气相湍流燃烧使用混合分数概率密度函数模型,煤粉颗粒相流动采用随机轨道方法,挥发分析出模型为双竞争反应热解模型,焦炭燃烧采用动力/扩散控制燃烧模型,用P-1辐射模型计算辐射传热。对四角切圆燃煤锅炉炉内热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确定了其网格划分的最优方案,并且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相符,证明了上述数学模型和几何模型的有效性。(2)采用上述数学模型与NOx后处理模拟方法对四角切圆锅炉空气分级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探讨了OFA(火上风)风率和OFA喷口高度对NOx排放、飞灰含碳量和锅炉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OFA风率可以降低NOx排放值,OFA喷口高度h对于NOx减排存在一个最佳值。NOx浓度的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表明了采用NOx后处理模拟方法研究氮氧化物排放情况的可靠性。(3)煤粉再燃技术是在空气分级的基础上实现燃料分级,利用上述数学模型与三个煤粉再燃还原NOx模型对超细煤粉再燃过程NOx生成特性与飞灰含碳量进行了数值模拟,将模拟后所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了动力/扩散控制焦炭燃烧模型对UBC预测的有效性,评估了三个煤粉再燃还原NOx模型的有效性及适用范围。结果表明,改进模型大大提高了模拟NOx的精确度。另外,通过分析超细煤粉再燃过程NOx的生成特性,表明了超细煤粉再燃具有一种减少NOx排放量较大的综合潜力。(4)利用合适的煤粉再燃还原NOx模型对全尺寸锅炉的不同粒度的超细煤粉再燃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考察了再燃区长度、再燃燃料投射位置、再燃煤粉粒径、再燃量及再燃区过量空气系数对NOx排放、飞灰含碳量和锅炉热效率的影响。提出了燃烧工艺参数优化配置方案:对于不同粒度的安徽烟煤再燃煤粉,再燃燃料喷口相对高度h0存在同一最佳值,为0.210左右,再燃区过量空气系数存在同一最佳值,在0.8~0.9之间,此时NOx的脱除率达到最高;超细煤粉再燃量宜在10%~20%之间选择;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可以在保证燃尽要求的基础上增大再燃区长度;再燃煤粉的平均粒径宜在20μm~30μm之间选择。结果同时表明,以超细煤粉作为再燃燃料,对NOx还原效果明显改善,并能大幅度降低飞灰含碳量,提高锅炉燃烧效率与热效率。(5)利用合适的煤粉再燃还原NOx模型对全尺寸锅炉的不同煤种的超细煤粉再燃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综合研究了燃料特性与燃烧工艺参数对NOx排放、飞灰含碳量和锅炉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褐煤再燃还原NOx的效果最好,其次是安徽淮南烟煤、神府烟煤、贫煤,无烟煤效果最差;在相同的条件下,褐煤再燃带来的飞灰含碳量最低,其次是安徽淮南烟煤、神府烟煤、贫煤,无烟煤再燃炉膛出口飞灰含碳量最高;对于不同煤种的超细再燃煤粉,再燃燃料喷口相对高度h0存在同一最佳值,再燃燃料喷口最佳位置主要与主燃料的种类有关;当以不同煤种的超细煤粉为再燃燃料时,其对应不同的最佳再燃区过量空气系数。(6)通过分析上述结果,得到了主燃料煤粉干燥无狄基挥发分含量Vdaf与再燃燃料喷口相对高度最佳值h0op之间的关系和再燃煤粉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含量Vdaf与再燃区过量空气系数最佳值SR2op之间的关系当对锅炉实施煤粉再燃技术时,可根据主燃料煤粉和再燃煤粉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含量由上述关系式估算出其对应的再燃燃料喷口相对高度最佳值和再燃区过量空气系数最佳值,为燃烧参数的优化提供了便利的途径。(7)基于前文得到的优化参数对400t/h四角切圆煤粉炉设计了4个改造方案,空气分级、天然气再燃、超细烟煤粉再燃与超细褐煤粉再燃。模拟得出了各方案的温度场及出口温度、组分浓度场及组分出口平均浓度、NOx浓度场及其排放浓度、碳黑(soot)的排放浓度与飞灰含碳量。形成了从NOx脱除率、锅炉燃烧效率、锅炉热效率和锅炉结渣四个角度出发,评价不同改造方案优劣的方法。结果表明,超细褐煤粉再燃是4个改造方案中最理想的改造方案,NOx脱除率高,炉膛出口温升较小,排烟热量损失较小,并降低了炉膛出口不完全燃烧产物排放量和飞灰含碳量,增加了锅炉的燃烧效率与热效率,得到了比天然气再燃更低的碳黑排放量,更大程度的抑制了锅炉结渣,控制了环境污染。超细褐煤粉是三种再燃燃料当中最为理想的再燃燃料,它有优越的燃尽性,与天然气相比成本低并且对NOx有更强的还原性。(8)利用基于35t/h全尺寸锅炉数值试验得到的优化参数对容量更大(400t/h)、燃烧器喷口布置更复杂的锅炉设计了改造方案,分析改造方案的模拟结果可以看出,改造方案可以获得高效率、低污染的燃烧效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本文得到的优化燃烧参数放大的准确性。本文计算结果可用于更大型号的锅炉燃烧参数的优化。本文的创新点是:(1)通过深刻分析超细煤粉再燃过程NOx的生成/还原机理与超细煤粉再燃条件下的热解特性,基于焦炭N转化为NO模型,提出了考虑还原性组分H2对NO的还原和燃料再燃对HCN含量的影响的煤粉再燃还原NOx改进模型,使NOx浓度的计算结果最大偏差由26%降低到9%。(2)基于全尺寸锅炉超细煤粉再燃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全面分析了再燃煤粉特性和燃烧工艺参数对NOx排放及脱除率、飞灰含碳量和锅炉热效率的影响规律,得到了锅炉燃烧综合效果较好时各参数的优化配置。并提出了最佳再燃燃料投射位置与主燃料煤粉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含量的定量关系式,最佳再燃区过量空气系数与再燃煤粉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含量的定量关系式。(3)针对大型四角切圆燃烧煤粉锅炉设计了改造方案,全方位定量分析比较了空气分级、天然气再燃、超细烟煤粉再燃与超细褐煤粉再燃4种改造方案,给出了各方案炉内详细的温度场,组分浓度场,NOx、碳黑等污染物的排放状况,并通过分析颗粒统计数据,确定了炉膛出口飞灰含碳量。提出了从NOx脱除率、锅炉燃烧效率、锅炉热效率和锅炉结渣四个角度出发,评价不同改造方案优劣的方法,从而确定了最优的改造方案和最佳的再燃燃料。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NOx的生成/还原机理及其控制原理
  • 1.1.1 热力型NO的生成机理及其控制原理
  • 1.1.2 快速型NO的生成机理及其控制原理
  • 1.1.3 燃料型NO的生成机理及其控制原理
  • 1.1.4 NO的还原机理
  • 1.1.5 湍流流动中的NO生成
  • 1.2 NOx排放控制技术及其发展现状
  • 1.2.1 炉内脱氮技术
  • 1.2.2 尾部脱氮
  • 1.3 燃料再燃技术
  • 1.3.1 燃料再燃技术的发展历程
  • 1.3.2 燃料再燃技术的试验研究
  • 1.3.3 燃料再燃技术的数值研究
  • 1.4 燃煤锅炉流动、传热、燃烧及NOx生成子模型
  • 1.4.1 气相湍流流动模型概述
  • 1.4.2 气固两相湍流流动模型概述
  • 1.4.3 气相湍流燃烧模型概述
  • 1.4.4 辐射换热模型概述
  • 1.4.5 挥发分析出模型概述
  • 1.4.6 焦炭燃烧模型概述
  • 1.4.7 NOx模型概述
  • 1.4.8 碳黑生成模型概述
  • 1.5 本文的研究目标及内容
  • 1.5.1 研究目标
  • 1.5.2 研究内容
  • 2 数学模型及数值计算方法
  • 2.1 煤粉燃烧过程数学模型
  • 2.1.1 气相湍流流动模型
  • 2.1.2 气固两相湍流流动模型
  • 2.1.3 气相湍流燃烧模型
  • 2.1.4 辐射换热模型
  • 2.1.5 挥发分析出模型
  • 2.1.6 焦炭燃烧模型
  • 2.2 NOx生成与煤粉再燃还原数学模型
  • 2.2.1 热力型NO生成模型
  • 2.2.2 快速型NO生成模型
  • 2.2.3 燃料型NO生成模型
  • 2.2.4 煤粉再燃还原NO模型
  • 2.2.5 湍流中NO生成模型
  • 2.3 碳黑生成模型
  • 2.4 数值计算方法
  • 2.5 边界条件
  • 2.5.1 气相方程边界条件
  • 2.5.2 颗粒相方程边界条件
  • 2.6 计算流程
  • 2.7 本章小结
  • 3 空气分级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
  • 3.1 400t/h四角切圆煤粉锅炉简介
  • 3.2 数值模拟
  • 3.2.1 煤粉性质分析
  • 3.2.2 数学模型
  • 3.3 计算工况
  • 3.4 网格划分
  • 3.4.1 结构化网格数值模拟结果比较与分析
  • 3.4.2 非结构化网格数值模拟结果比较与分析
  • 3.5 数值计算结果与分析
  • 3.5.1 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比较
  • 3.5.2 OFA风率对炉内燃烧过程的影响
  • 3.5.3 OFA喷口高度对炉内燃烧过程的影响
  • 3.6 本章小结
  • 4 超细煤粉再燃过程NOx生成特性与飞灰含碳量的数值模拟
  • 4.1 35t/h四角切圆煤粉锅炉简介
  • 4.2 数值模拟
  • 4.2.1 煤粉性质分析
  • 4.2.2 数学模型
  • 4.2.4 网格划分
  • 4.3 计算工况
  • 4.4 焦炭燃烧模型的有效性考核与分析
  • 4.5 煤粉再燃NOx生成/还原模型的有效性考核与分析
  • 4.5.1 焦炭N转化为NO模型
  • 4.5.2 焦炭N转化为HCN模型
  • 4.5.3 改进模型的提出
  • 4.6 超细煤粉再燃NOx的生成特性
  • 4.6.1 NOx浓度的沿程分布
  • 4.6.2 NOx的脱除率
  • 4.7 本章小结
  • 5 不同粒度的超细煤粉再燃的数值模拟
  • 5.1 数学模型
  • 5.2 计算结果与分析
  • 5.2.1 再燃区长度的影响
  • 5.2.2 再燃燃料投射位置的影响
  • 5.2.3 再燃区过量空气系数的影响
  • 5.2.4 再燃量的影响
  • 5.2.5 再燃煤粉粒度的影响
  • 5.3 本章小结
  • 6 不同煤种的超细煤粉再燃的数值模拟
  • 6.1 数值模拟
  • 6.1.1 5种不同煤化程度煤粉的性质分析
  • 6.1.2 数学模型
  • 6.2 计算结果与分析
  • 6.2.1 再燃区长度的影响
  • 6.2.2 再燃燃料投射位置的影响
  • 6.2.3 再燃区过量空气系数的影响
  • 6.2.4 再燃量的影响
  • 6.2.5 再燃煤粉的煤种对炉内温度与NOx浓度分布的影响
  • 6.3 本章小结
  • 7 400t/h四角切圆煤粉锅炉四个改造方案的对比分析
  • 7.1 四个改造方案的介绍
  • 7.2 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7.2.1 温度场
  • 7.2.2 组分浓度分布
  • 7.2.3 炉内NOx浓度分布
  • 7.2.4 飞灰含碳量与碳黑(soot)排放浓度
  • 7.3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本文创新点
  • 8.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符号说明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常规煤粉再燃技术在电站锅炉上的应用[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8(26)
    • [2].煤粉再燃的工业炉试验和一维试验对比[J]. 科技与创新 2014(13)
    • [3].影响常规煤粉再燃效果的主要因素[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8(10)
    • [4].煤粉再燃燃烧含氮组分转化机理的敏感性分析[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8(12)
    • [5].煤粉粒度对超细煤粉再燃脱硝效率影响的数值模拟[J]. 煤炭学报 2008(11)
    • [6].低NO_x改造方案中煤粉再燃风喷口位置的选择[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8(20)
    • [7].煤粉再燃降低NOx燃烧技术[J]. 节能 2008(11)
    • [8].煤粉再燃脱硝效率与着火状态之间的关系[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8(04)
    • [9].煤粉着火模式对再燃脱硝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J]. 燃料化学学报 2008(05)
    • [10].四角切圆燃烧锅炉改造工况数值模拟[J]. 锅炉技术 2008(05)
    • [11].多煤阶煤粉再燃脱硝特性的试验研究[J]. 浙江电力 2012(10)
    • [12].煤粉再燃低NO_x燃烧技术研究[J].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 [13].煤粉再燃燃烧碳氢组分转化机理的数值模拟[J]. 燃烧科学与技术 2008(06)
    • [14].煤粉再燃过程中主要气体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J]. 燃烧科学与技术 2009(03)
    • [15].煤粉再燃过程再燃煤比脱硝量的实验研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9(05)
    • [16].煤粉再燃过程中NO均相与异相还原反应相对贡献的研究[J]. 动力工程 2009(10)
    • [17].异型煤粉分离器组合配置节能低NOX燃烧技术研究[J]. 电子世界 2020(14)
    • [18].燃煤烟气氮氧化物控制技术研究进展与分析[J].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2016(06)
    • [19].煤粉再燃CH基团均相还原NO的量子化学研究[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 [20].四角炉煤粉再燃的实验研究[J]. 科学之友 2011(21)

    标签:;  ;  ;  ;  ;  

    四角切圆燃煤锅炉超细煤粉再燃技术数值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