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文学思想对韩愈散文创作的影响

孔子文学思想对韩愈散文创作的影响

论文摘要

孔子作为儒家的代表,其在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贡献主要在于整理编次了春秋前的诗歌和音乐;其影响主要在于他关于诗歌和音乐的社会作用的见解。其文学思想主要保存在《论语》和被称为楚竹书《诗论》的两书中,对于孔子文学思想的研究,主要从《论语》文本出发阐述了文学的含义、思想来源以及所包含的内容、特征和与传统文学之间的关系,而在其对于文学影响的具体性上却研究较少。韩愈作为唐代儒家文化传承的代表,对于其文学创作中“文以载道”思想的问题探究和文学形式方面的研究文章,以及其文学思想和艺术特色都有一定的阐述,但是对于其文学思想对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学思想的接受研究却不多涉及。因此,研究韩愈对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学思想的接受对于进一步了解和把握孔子的文学思想以及韩愈散文创作的意图和宗旨有着重要的文学价值和时代意义。文章从此着手,进行论述。文章主要采用文本分析法和文献法,以孔子《诗论》和《论语》以及《韩愈文集》为研究对象,结合前人对于其文学思想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根据其在具体的文学思想上的表现上的比较和分析,从而更加清晰的认识孔子的文学思想的影响。文章研究首先将孔子的文学思想进行分类,对于其文学思想主要分为“文质彬彬”说;“无邪”说、“中、正”说;“兴、观、群、怨”说;“直”学说;“言”学说,进而对于孔子在《论语》中语言的运用及述写方式上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其中对于后代儒家的文学创作的影响意义比较重大,在文学流变中体现出儒家对于其文学思想的认同和继承。文章研究从文献材料入手,认为其“质”指的是人的内在品格,“文”指的是人的外在仪表。文质彬彬”就是要求人既要具备“质”的品格——仁,又要有“文”的仪表——礼,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文”与“质”有机地结合,才能在一定的意义上表达仁与礼的观念,才可以称得上“文质彬彬”,进而成为古代文学创作的一条标准。在孔子的《论语》中,明确提及了“思无邪”的创作要求,并且多处提及了对于“中、正”的看法,在文章研究中,通过对于语录中“中”与“正”的两词多次提及的原因的探究,进而去理解“思无邪”的深刻含义,从而可以很好的把握孔子作为儒家的创立者的思想主张核心。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学术界所认同的孔子的文学思想中的“兴、观、群、怨”说,文章研究结合《孔子诗论》从其具体的含义入手,通过对于注解的比较阐释,参照《论语》中的语录,进而探究其具体的含义以及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韩愈的文集中所体现出的兴观群怨说来看文学流变过程中儒家思想的传承,从而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文学创作主张和文学意义。在孔子的《论语》中,其对于文学创作的“直”、“言”说的主张有很多的语录,文章在分类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探究其“直”学和“言”学对于韩愈文学创作的具体影响,从而可以很好的理解作为儒家形象的一位代表人物其在对孔子的儒家文学思想接受上的具体和传承。而在研究过程中,同时发现了在《论语》中孔子的语言的运用及述写方式上的一些特点,进而进行分类比较,认为在形象化的记叙性语词运用、动词的使用以及语气词的使用上都有明确的特色,并且结合韩愈的文学创作中对于语词的使用进行比较,探究其在文学创作上的传承以及所体现出的个性特征来看孔子文学思想的时代影响和意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 孔子的"文质彬彬"说对韩愈散文创作的影响
  • 第一节 孔子的"文质彬彬"说
  • 第二节 韩愈散文创作对于孔子"文质彬彬"说的接受
  • 第二章 孔子的"无邪"说、"中、正"说对韩愈散文创作的影响
  • 第一节 孔子的"无邪"说、"中、正"说
  • 第二节 韩愈对孔子"无邪"说、"中、正"说的接受
  • 第三章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对韩愈散文创作的影响
  • 第一节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 第二节 韩愈对"兴、观、群、怨"说的接受
  • 第四章 韩愈主张创作"气盛言宜"对于孔子文学思想的接受
  • 第一节 韩愈的"气盛"主张对于孔子文学思想的接受
  • 第二节 韩愈文学创作中"直"学对孔子的继承
  • 第三节 韩愈对于孔子的"言"的概念的传承
  • 第五章 孔子在《论语》中语言的运用及述写方式上对韩愈散文创作的影响
  • 第一节 孔子在《论语》中语言的运用及述写方式
  • 第二节 韩愈文学创作中的接受及其言词个性特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孔子文学思想对韩愈散文创作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