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协议测试编解码器的设计和实现

网络协议测试编解码器的设计和实现

论文摘要

随着以IPv6为核心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支持IPv6的网络设备也正被广泛应用,与此同时IPv4仍是当前Internet的核心协议,因此从IPv4到IPv6的过渡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路由器作为支持同种/异种版本IP的重要网络中继设备在互联网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路由器的测试技术研究和测试系统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是以四川省网络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SC-Netcom Lab)展开的有关路由器多端口测试技术的研究活动为背景,以四川省网络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目前致力于开发的路由器分布式并发多端口测试系统(DMC-TS-Distributed Multi-port Concurrent Test system)的核心子系统路由器双端口测试器(TPT-Two-Port Tester)中的编解码器(E/D-Encoder/Decoder)为主要研究对象。四川省网络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目前致力于开发的路由器分布式并发多端口测试系统(DMC-TS)具有两层结构:上层的一台PC作为多端口并发测试器(MPCT-Multi-Port Concurrent Tester),下层则是应用回绕测试法或穿越测试法对一对端口进行测试的多组双端口测试器(TPT)。本文的重点是双端口测试器(TPT)中的重要组件-编解码器(Encoder/Decoder-E/D)的扩展设计和实现,使之具有更强的扩展性、通用性,功能更完善、接口更清晰。编解码器被作为被测路由器协议实现的对等实体来考虑,该编解码器不仅能够对符合协议规范的协议数据单元(PDU)进行编码,同时也能将含有违规代码的用于测试被测路由器反应的协议数据单元(PDU)编码成测试所需要的“违规PDU”。笔者的主要贡献总结如下:1、针对已有的编解码器的设计框架,对编解码器进行扩展设计,以全新的部件特性体现出编解码器的易操作性、扩展性和通用性。2、针对所开发的编解码器介绍所选择的测试支撑层适配工具。支撑层适配工具工作于被测协议与下层协议之间,使得针对被测协议的编解码器能够独立于下层而仅仅与被测协议本身有关。3、根据扩展后的编解码器设计框架,在Win32环境下实现了RIP协议和IPv4协议的编解码器设计,并通过模拟测试对设计进行了相应的验证。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
  • 1.1.1 路由器测试
  • 1.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2 分布式多端口并发测试系统概述
  • 1.2.1 多端口并发穿越测试法
  • 1.2.2 分布式多端口并发测试系统
  • 1.2.3 双端口测试器与编解码器概述
  •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贡献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编解码器及双端口测试器
  • 2.1 双端口测试器体系结构
  • 2.1.1 双端口测试器执行部分
  • 2.1.2 双端口测试器测试集支撑工具
  • 2.2 编解码器原理
  • 2.2.1 编解码技术及编解码器功能概述
  • 2.2.2 编解码器扩展设计方案概述
  • 2.3 编解码器与双端口测试器各部件的关系
  • 2.3.1 编解码器与单测试例执行器的关系
  • 2.3.2 编解码器与测试支撑层适配模块的关系
  • 第3章 测试支撑层环境
  • 3.1 测试支撑层环境与测试支撑层适配模块
  • 3.1.1 网络协议测试中支撑层适配模块的作用
  • 3.1.2 网络协议测试中支撑层环境的搭建
  • 3.2 以WinPcap为核心的测试支撑层环境
  • 3.2.1 WinPcap系统介绍
  • 3.2.2 以WinPcap为核心的测试支撑层的优点
  • 3.3 以Socket为核心的测试支撑层环境
  • 第4章 编解码器扩展设计
  • 4.1 编解码器扩展设计的必要性
  • 4.1.1 简化接口设计
  • 4.1.2 形成通用设计框架
  • 4.2 编解码器扩展设计分析
  • 4.2.1 编解码器扩展的设计目标
  • 4.2.2 面向对象的编解码器扩展设计方案
  • 4.3 RIP编解码器扩展设计
  • 4.3.1 RIP协议概述
  • 4.3.2 RIP扩展编解码分析
  • 4.4 IPv4编解码器扩展设计
  • 4.4.1 IPv4协议概述
  • 4.4.2 IPv4扩展编解码分析
  • 第5章 测试实验
  • 5.1 RIP编解码器测试实验
  • 5.2 IPv4编解码器测试实验
  • 总结及展望
  • 总结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1553B总线的编解码器设计与实现[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20(01)
    • [2].基于FPGA的曼彻斯特编解码器设计与实现[J].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 2010(12)
    • [3].基于FPGA的曼彻斯特码编解码器的实现[J]. 石油仪器 2011(05)
    • [4].波长漂移对时域相位光码分多址编解码器性能的影响[J]. 中国激光 2008(12)
    • [5].1553B总线中曼彻斯特编解码器的设计[J]. 现代电子技术 2011(04)
    • [6].基于FPGA的曼彻斯特编解码器设计[J]. 电子设计工程 2011(23)
    • [7].光纤光栅阵列编解码器反射谱性能研究[J]. 光学学报 2009(12)
    • [8].Mobiclip——领先全球的编解码器[J]. 电脑与电信 2008(09)
    • [9].结构参数对串联微环谐振腔编解码器性能的影响[J]. 物理学报 2015(03)
    • [10].强抗干扰遥控汽车编解码器的设计与应用[J]. 微型机与应用 2014(02)
    • [11].超结构光纤光栅时域相位编解码器的半边带应用[J]. 中国激光 2009(11)
    • [12].基于FPGA的曼彻斯特编解码器设计[J]. 软件导刊 2013(10)
    • [13].TANDBERG利用全新的C40产品扩展获奖的C系列编解码器平台[J]. 电脑与电信 2010(02)
    • [14].一种基于HDMI2.0的编解码器设计[J]. 电子技术应用 2018(06)
    • [15].Signals Research Group与思博伦证实EVS编解码器的诸多优势[J]. 电信网技术 2016(09)
    • [16].基于FPGA的CRC编解码器实现[J]. 电子器件 2012(06)
    • [17].USB 3.0中8b/10b编解码器的设计[J]. 现代电子技术 2011(18)
    • [18].基于S3C2440的H.264软编解码器实现[J]. 现代电子技术 2010(06)
    • [19].基于C语言的轻量级高效XML编解码器[J]. 计算机工程 2009(04)
    • [20].100G以太网中物理层编解码器设计[J]. 光通信研究 2009(01)
    • [21].基于FPGA的高速RS编解码器设计与实现[J]. 信息技术 2008(06)
    • [22].WM8903:超低功耗编解码器[J]. 世界电子元器件 2008(07)
    • [23].基于耦合双环阵列的二维相干光码分多址编解码器[J]. 光学学报 2014(05)
    • [24].Synaptics AudioSmart USB-C编解码器获THX认证[J]. 计算机与网络 2017(22)
    • [25].Linux系统中H.264编解码器的移植与应用[J]. 科技资讯 2015(10)
    • [26].一种基于低成本FPGA的高速8B/10B编解码器设计[J]. 微计算机信息 2012(10)
    • [27].基于FPGA的曼彻斯特编解码器的设计[J]. 电子设计工程 2019(10)
    • [28].基于FPGA的S模式并行数据编解码器设计[J]. 弹箭与制导学报 2017(05)
    • [29].ACCESS编解码器在广播直播中的应用[J]. 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 2014(01)
    • [30].基于可配置DSP的VoIP语音编解码器设计[J]. 电声技术 2009(03)

    标签:;  ;  ;  

    网络协议测试编解码器的设计和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