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谣曲是一种简单的叙事歌谣,在欧洲形成于中世纪后期,最早以口口相传的形式流行于各日耳曼民族的底层人民中间,并给这些民族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18世纪末,谣曲在德国引发了新的繁荣,这同当时德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落后密切相关。德国的启蒙思想家们认为要改变德国落后的状况,必须从发掘民间文学入手,因为民间文学,特别是歌谣,是民族生命力与创造力的源泉。经过德国几代思想家与文学家的努力,德国文学取得辉煌的成就并推动了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青少年时期,处于中国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时期的冯至,像当时的许多青年一样渴望国家的强大,他们认为文学可以拯救陷入困境的国家,冯至从谣曲在德国的繁荣中获得启发,仿照谣曲的模式,创作了四首叙事诗,在中国新诗草创期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从形式方面看,德国谣曲外形均齐、节奏整饰,在简短的篇幅内用第三人称叙述一个完整的小故事。冯至吸收了谣曲形式上的诸多特点,运用到他的叙事诗创作中,从而使他的叙事诗在外形节奏、修辞手段、叙述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表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并对中国现代叙事诗形式上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内容方面看,德国谣曲在题材与主题方面对冯至叙事诗的影响颇深。通过自然意象和死亡意象两方面,可以看到谣曲中的神秘主义色彩对冯至叙事诗题材的影响;通过对艺术与人生的矛盾、人道主义、离乡与归家三个方面,又可以看到德国谣曲在主题方面对冯至叙事诗的影响。通过文本之间的细致比较,从形式与内容两方面入手,并结合冯至所处的时代背景,可以发现,冯至叙事诗受谣曲影响后,对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做出的独特了贡献。无论在审美言说空间的开掘、增强现代汉语的表现力、还是在开拓叙事诗主题等方面,冯至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