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加工材料论文-王文革

难加工材料论文-王文革

导读:本文包含了难加工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圆柱面,副切削刃,硬质合金,麻花钻

难加工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革[1](2019)在《某难加工材料的孔加工刀具及工艺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调质后的高碳钢或合金钢等材料切削加工存在很多问题,为此设计了一种利用硬质合金加工孔的刀具,该刀具使用寿命远超过麻花钻,切削速度较高。使用此刀具进行加工,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本文来源于《金属加工(冷加工)》期刊2019年09期)

李添宇[2](2019)在《航空难加工材料的数字化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着重介绍了航空难加工材料数字化加工的发展方向、加工特点及内涵,提出了不同难加工材料产品实现以满足未来航空工业高效、高性能和柔性化制造单元需求。(本文来源于《金属加工(冷加工)》期刊2019年08期)

周莉,姚文铃,陈裕君,姜黎明,王成勇[3](2019)在《难加工材料高效切削的超临界二氧化碳低温微量润滑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超临界二氧化碳低温微量润滑技术是一项新型绿色高效加工技术,在难加工材料切削加工中具有显着的优越性。本文从技术原理与性能优势对比角度对该技术进行了深入剖析和介绍,并从冷却润滑性能、刀具磨损机理以及切削性能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阐述。(本文来源于《工具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刘国梁[4](2019)在《面向耐疲劳和耐腐蚀性能的难加工材料高速切削加工性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锈钢、钛合金和高温合金等难加工材料在零部件制造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服役环境对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等的要求越来越高,综合考虑加工质量和加工成本对难加工材料高速切削加工性进行评价是促进高速切削加工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关键。本文考虑刀具切削刃钝圆半径,改进了基于正交切削的工件材料Johnson-Cook(JC)本构方程构建方法,建立了适用于高速切削加工仿真的17-4PH不锈钢材料JC本构方程;研究了铣削17-4PH不锈钢平面时加工表面完整性对工件表面耐疲劳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揭示了切削参数对加工表面完整性、工件表面耐疲劳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研究了铣削17-4PH不锈钢平面时的刀具失效过程和机理,研究了刀具磨损形式对加工表面完整性、工件表面耐疲劳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构建了考虑工件表面耐疲劳和耐腐蚀性能的难加工材料高速切削加工性评价方法。考虑刀具切削刃钝圆半径,改进了基于正交切削的工件材料JC本构方程构建方法,建立了适用于高速切削加工仿真的17-4PH不锈钢材料JC本构方程。应用考虑刀具切削刃钝圆半径的Waldorf滑移线场切削模型和仿真迭代运算,改进了基于正交切削的材料JC本构方程构建方法。采用正交铣削实验获得了 17-4PH不锈钢在20℃~356℃温度范围、0.001s-1~3.5×105s-1应变率范围和0.1~0.65应变范围内的动态力学性能,结合常温准静态压缩实验获得的应力-应变关系建立了 17-4PH不锈钢的JC材料本构方程。通过对正交铣削和对称面铣削加工的仿真,证明了该本构方程的有效性。研究了铣削17-4PH不锈钢平面时加工表面完整性对工件表面耐疲劳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揭示了切削参数对加工表面完整性、工件表面耐疲劳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加工表面粗糙度增大时,工件表面耐疲劳性能和耐腐蚀性能降低;加工硬化降低了工件表面的耐疲劳性能;工件表层材料的塑性变形和晶粒细化提高了工件表面的耐腐蚀性能;铣削加工表面的残余压应力能提高工件表面的耐疲劳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加工表面较厚的氧化膜能提高工件表面的耐腐蚀性能。实验研究了铣削17-4PH不锈钢平面时的刀具失效过程和机理,研究了刀具磨损形式对加工表面完整性、工件表面耐疲劳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切削参数较小时,刀具后刀面磨损的主要机理是氧化磨损和扩散磨损;当切削参数较大时,刀具后刀面磨损的主要机理是氧化磨损、扩散磨损和粘结磨损。当刀具产生后刀面磨损时,加工表面粗糙度降低,加工硬化程度基本不变或降低,加工表面残余压应力增大,提高了工件表面耐疲劳性能;当刀具发生微崩刃后,一方面,加工表面粗糙度和硬化程度均增加,另一方面,刀具微崩刃引起加工表面残余压应力增大,进而轻微降低了工件表面耐疲劳性能。当加工表面残余压应力和氧化膜厚度增大时,工件表面耐腐蚀性能增强。构建了考虑工件表面耐疲劳和耐腐蚀性能的难加工材料高速切削加工性评价方法。提出了考虑不同刀具磨损形式下的加工表面粗糙度、工件表面耐疲劳和耐腐蚀性能来确定刀具失效标准,并以工件表面耐疲劳和耐腐蚀性能改善率、加工表面粗糙度、刀具寿命为约束,以材料去除率为目标进行切削参数优化,最终以优化后的材料去除率为指标评价工件材料高速切削加工性的新方法。采用所建立的评价方法,以加工表面粗糙度Ra值不大于0.8μm、切削工件的耐疲劳和耐腐蚀性能不低于材料本身、刀具寿命不小于10min为约束,对17-4PH不锈钢、TC17钛合金和GH2132高温合金叁种难加工材料的高速切削加工性进行了评价,其切削加工性由高到低排序为17-4PH不锈钢>GH2132高温合金>TC17钛合金。(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3-20)

肖海南[5](2019)在《难加工材料细长杆的车削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机车用柴油机气门车削工艺的分析,探讨此类细长杆零件的加工方法以及如何在加工过程中保证产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本文来源于《轨道交通装备与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韩金国[6](2018)在《难加工材料椭圆振动辅助切削技术及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难加工材料的复杂光学曲面和微纳结构功能表面在生物医学、新能源、航空航天和科学仪器等诸多领域有着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然而如何高精、高效、低成本的创成成为困扰业界的主要问题。椭圆振动辅助切削(Elliptical vibration-assisted cutting,EVC)目前被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中非共振EVC由于椭圆运动轨迹参数易于主动控制、结构简单等特点,近年来被逐渐应用于复杂光学曲面和微纳结构功能表面的创成,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本文基于非共振EVC装置设计及测试、切削力建模及实验验证、单晶硅刻划实验等研究工作,对难加工材料切削加工及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探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设计一套基于柔性铰链结构解耦的二维EVC装置,利用解析法和有限元法分别对装置的运动学、静力学和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同时开展装置的性能测试以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基于解耦二维EVC装置,提出角度可调的普适性EVC装置设计方案,利用中心复合设计方法结合遗传算法对柔性运动机构的关键尺寸进行优化,装置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可以在服役条件下实现快速响应、大位移、高工作带宽和低耦合运动的设计目标。角度可调EVC装置利用二维驱动原理实现叁维空间椭圆运动,其紧凑的结构和角度可调的特点使其对不同机床的适应性大大增强。(2)基于EVC原理,分析EVC过程中的未变形切屑厚度、刀具前角和后角的时变特性。根据薄剪切面理论分析斜角EVC过程中的力几何关系,建立描述切屑变形、速度和力之间几何关系的相关角度预测模型,利用一维斜角振动切削的切削过程几何角度和二维EVC的剪切角验证了几何角度预测模型的正确性;结合斜角EVC过程中的剪切应力和刀-屑摩擦角,建立切削力预测模型,利用二维EVC切削力实验数据验证了切削力预测模型的正确性。利用几何角度预测模型和切削力模型对斜角EVC过程的几何角度和切削力进行预测分析,揭示了斜角EVC的切削特点。(3)针对(100)晶面单晶硅,利用刻划实验确定脆塑性转变临界未变形切屑厚度,根据赫兹接触理论,类比压痕和划痕原理建立单晶硅切削的脆塑性转变临界未变形切屑厚度预测模型。提出EVC脆-塑共存的延性创成条件,探究不同工艺参数对脆塑性转变临界未变形切屑厚度的影响规律,提出单晶硅切削工艺参数的优选方案。(4)开展难加工材料的EVC实验,以单晶硅微沟槽创成为例,利用拉曼光谱对不同深度微沟槽、大振幅和斜角创成的微沟槽不同区域进行检测分析,揭示EVC过程中工件材料的相变机理,结合扫描电镜和能谱测试,分析单晶硅EVC塑性变形机理和脆裂去除机理,探索金刚石刀具的磨损机制。基于单晶硅斜角EVC的切削特点,提出硬脆材料斜角EVC高效创成新方法。初步研究基于角度可调EVC装置表面创成的不同位姿微织构的润湿性能,验证主动控制微织构位姿进而调控表面润湿性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期刊2018-12-01)

朱林,路丹妮[7](2018)在《难加工材料高速深孔钻的设计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钻头进行整体的受力分析,建立钻头受力的力学模型;提出减小导向块摩擦力来提高切削速度的观点;通过试验的方法,得到切削钛合金材料钻头齿宽与切削力的函数关系式,对高速错齿深孔钻头齿宽和位置进行了重新设计,完成了内排屑错齿高速深孔钻的设计。新的设计方法为高速深孔钻头的设计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8年21期)

[8](2018)在《转型“难加工材料切削专家”,坚定走高端化路线》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10月17日,澳克泰工具全球经销商会议在赣州隆重举办,本次会议以"凝心聚力共赢未来"为主题,不仅介绍了澳克泰工具的发展近况和经销商发展战略,还特别举办了新品发布会,发布了多款车削、铣削新品,同时还兼顾了面向航空透平叶片、涡轮增压等行业的产品解决方案。正在向"难加工材料切削专家"转型的澳克泰从研发到生产,产品到服务,管理到营销,市场到渠道都呈现出一片全新景象。澳克泰的全体高管(本文来源于《汽车工艺师》期刊2018年11期)

李佳[9](2018)在《澳克泰工具:转型“难加工材料切削专家”,坚定走高端化路线》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10月17日,"澳克泰工具全球经销商会议"在赣州隆重举办,本次会议以"凝心聚力共赢未来"为主题,介绍了澳克泰工具的发展近况和经销商发展战略,还特别举办了新品发布会。正在向"难加工材料切削专家"转型的澳克泰从研发到生产,产品到服务,管理到营销,市场到渠道都呈现出一片全新景象。澳克泰的全体高管与来自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的经销商代表、媒体代表200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本文来源于《制造技术与机床》期刊2018年11期)

柏伟[10](2018)在《典型难加工材料振动辅助切削机理与可加工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振动辅助加工技术是在刀具上辅助施加一定频率的微米级振幅,以实现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周期性地改变,从而获得某些方面性能优于普通加工的技术。其在难加工材料加工中表现出显着的优越性,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由于难加工材料种类繁多、特性各异,振动辅助切削实验进展还不充分,相关切削机理尚不完善。本文以广泛应用的钛合金为代表,分析了振动辅助切削机理,并开展了实验验证;另一方面,论文针对叁种典型难加工材料开展了可加工性实验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其加工机理提供了实验依据。本文主要创新研究工作如下:1)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正交切削切屑形成模型,该模型可预测连续和锯齿形切屑形成与切削力。基于非等距剪切区模型和Calamaz改进型Johnson-Cook材料模型预测了主剪切区应变场、应变率场和温度场,提出了依托材料特性的剪切角计算方案。针对刀屑接触区的材料流动特征,建立了简化的刀屑接触区模型。并依托主剪切区与第二变形区的变量耦合关系,提出了一套改进的、精确的、高效的正交切削过程预测模型。建立了锯齿切屑几何形态与剪切区变量的关系,为锯齿切屑的形成机理研究提供了参考。2)提出了一维和椭圆振动辅助切削过程切屑形成与切削力预测模型。分析了一维振动辅助切削运动学原理,以及单周期内瞬态刀屑接触区长度和瞬态剪切角,利用实验验证了普通切削与一维振动辅助切削剪切角随加工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椭圆振动切削瞬态切削厚度和瞬态剪切角,并阐述了椭圆振动切削过程主切削力与背向力在单周期内各阶段切削力波动的原理,利用实验对单周期内切削力的预测进行了有效验证。3)建立了振动辅助切削已加工表面和切屑的微观组织演变模型,模型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高频振动辅助切削能实现低损伤加工。在分析和比较了叁种材料本构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振动辅助切削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导入材料动态再结晶模型,比较了振动辅助切削与普通切削后已加工表面与切屑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与平均晶粒尺寸,利用实验分别验证了两种加工方式对已加工表面和切屑微观组织的影响。实验表明高频振动辅助切削(超声辅助切削)已加工表面平均晶粒尺寸大于普通切削的平均晶粒尺寸,且更接近于材料基体晶粒度,高频振动辅助切削已加工表面平均晶粒尺寸沿深度方向分布更均匀。4)开展了高频振动辅助车削镍基高温合金的可加工性实验,发现振动辅助车削可减小由普通加工过程产生的残余拉应力的净值。以镍基合金718和625为对象,分别测试了普通车削与高频振动辅助车削切削力、表面形貌和粗糙度、残余应力。当切削速度低于临界速度、较低的进给量与切削深度、较高的振动幅值时,高频振动辅助车削可显着降低切削力。表面轮廓的曲线显示振动辅助车削后表面相比于普通车削更平滑,且在不同的加工参数下高频振动辅助车削可显着地改善表面形貌。高频振动辅助车削对表面粗糙度的降低量随着进给量的增加而减小,并随着振动幅值的增大而增大。高频振动辅助车削镍基高温合金可产生更多的残余压应力。5)开展了高频振动辅助车削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可加工性实验,发现普通的WC刀具采用高频振动辅助车削可获得PCD刀具近似的加工效果。针对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进行普通车削与振动辅助车削实验,并对比了不同刀具和润滑条件下加工过程切削力、切削温度,分析了不同的切屑形态产生机理,比较了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和形貌。高频振动辅助车削获得了明显的切削力降低量,使用WC刀具的干切条件主切削力降低了68%。振动辅助车削将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不连续的断裂C型切屑变为连续和半连续切屑。高频振动辅助车削减少了刀具积屑瘤产生并改善了已加工表面形貌。采用WC刀具时普通车削与振动辅助车削均出现磨粒磨损和粘结磨损。6)开展了皮质骨普通切削、一维高频振动辅助切削、二维低频振动辅助切削的机理分析与实验,发现振动辅助切削可改变骨材料裂纹扩展规律和降低切削力。分析了皮质骨普通切削在不同切削深度和切削方向下的切屑形成机理与裂纹扩展规律。皮质骨普通切削随着切削深度增加,切屑逐渐从连续切屑到锯齿形切屑再到断裂切屑,不同的切削方向裂纹的扩展规律也不同。开发了一维高频与二维低频振动辅助切削皮质骨装置,分析了振动切削与普通切削裂纹扩展的差异,且比较了不同加工方式的骨材料切削力。皮质骨一维高频振动辅助切削可将普通切削产生的大块断裂切屑转变为不连续或连续小块叁角状切屑,裂纹的扩展也由不规律的方向变为主剪切方向,振动辅助切削切屑形态规律、已加工骨材料表面裂纹与缺陷减少。二维低频振动辅助切削改变了皮质骨普通切削切屑生成过程,造成了更小的切屑曲率和切屑断裂,同时二维低频振动辅助切削也在不同切削方向降低了切削力。(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11-01)

难加工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着重介绍了航空难加工材料数字化加工的发展方向、加工特点及内涵,提出了不同难加工材料产品实现以满足未来航空工业高效、高性能和柔性化制造单元需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难加工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王文革.某难加工材料的孔加工刀具及工艺改进[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9

[2].李添宇.航空难加工材料的数字化应用[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9

[3].周莉,姚文铃,陈裕君,姜黎明,王成勇.难加工材料高效切削的超临界二氧化碳低温微量润滑技术[J].工具技术.2019

[4].刘国梁.面向耐疲劳和耐腐蚀性能的难加工材料高速切削加工性评价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9

[5].肖海南.难加工材料细长杆的车削工艺[J].轨道交通装备与技术.2019

[6].韩金国.难加工材料椭圆振动辅助切削技术及实验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8

[7].朱林,路丹妮.难加工材料高速深孔钻的设计与试验[J].机床与液压.2018

[8]..转型“难加工材料切削专家”,坚定走高端化路线[J].汽车工艺师.2018

[9].李佳.澳克泰工具:转型“难加工材料切削专家”,坚定走高端化路线[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8

[10].柏伟.典型难加工材料振动辅助切削机理与可加工性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标签:;  ;  ;  ;  

难加工材料论文-王文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