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male Consciousness in Jane Austen’s Emma and Pride and Prejudice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Jane Austen’s Emma and Pride and Prejudice

论文摘要

简·奥斯丁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富盛名的女作家之一。她并不是一个多产的作家,然而几个世纪以来,她的六部小说在读者之中风靡,欢迎程度经久不衰。近期,一部反应奥斯丁生活及其文学创作的电影又在全球公映。奥斯丁以其对于女性问题的独特见解,在读者和批评家之中颇受好评。其六部小说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女性作为中心人物,其中,《爱玛》和《傲慢与偏见》是最著名的两部。阅读过程中,笔者发现在反映奥斯丁的女性意识方面,这两部小说有许多共同点。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奥斯丁更关心女性及女性问题,其中,婚姻问题是这些问题中最为敏感的一个。因此,为了探讨小说《爱玛》以及《傲慢与偏见》中所反映的奥斯丁的女性意识,本文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小说的女主人公形象及奥斯丁对父权制婚姻的披露之上。论文包含三个章节:第一章首先论述了女性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反映形态。而后,作者讨论了奥斯丁及女性作家进行文学创作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限制。对于像奥斯丁一样的女性作家来说,想要获得文学界的认可绝非易事。为了更好的理解《爱玛》和《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主义思想,必须了解与奥斯丁文学创作有关的背景知识。第二章中,笔者通过分析《爱玛》与《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人公形象探讨了奥斯丁的女性意识。笔者发现,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形象不同于奥斯丁同时代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男性作家在其作品中往往根据自己对女性的偏见,将女性形象塑造为“天使”或者“恶魔”。而在这两部作品中,爱玛和伊丽莎白的形象更加真实,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中的“人”的形象。她们同男性一样,有着优缺点以及复杂的人物性格。她们具有理性,充满智慧,思想独立。大部分情况下,她们可依据自己的理解对事情做出正确的判断。爱玛和伊丽莎白都意识到了女性在社会中的从属地位,然而她们没有选择屈服于父权制而是要求平等以及对女性的肯定。通过塑造爱玛、伊丽莎白这两个女性形象,奥斯丁谴责了父权制社会对于女性在各个方面的压制。爱玛和伊丽莎白正是奥斯丁捍卫女性权利的代言人。这两个女性形象反映了女性的独立自主,争取平等地位的自我意识。在第三章中,笔者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奥斯丁对于父权制婚姻的披露之上。奥斯丁的小说是关于女性的小说。在当时的父权制社会中,女性的生活与婚姻紧密相连。在《爱玛》和《傲慢与偏见》中,一个贯穿始终的话题就是女性的婚姻。小说中,奥斯丁指出婚姻对于女性的重要意义。她同时指出,在父权制社会中,女性不能和男性享有同样的生存权利,只得依靠婚姻来维持生计。然而,已婚妇女只能做“房间里的天使”,她们的全部时间都要贡献给家庭:照顾子女、丈夫和操持家务。一旦结婚,她们作为社会人的身份便消失,转而变成男性的附属品。没有财产来源的妇女为了生存,在婚后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爱好、女性间的友谊等等。由于父权制文化对女性的种种限制,她们不得不孤注一掷,将所有希望寄托于婚姻之上。奥斯丁对于爱玛、伊丽莎白这两个女性形象的塑造反映出了她作为女性强烈的自我意识。而她对于当时社会婚姻市场的披露,以及对于女性权益及女性自我价值的肯定,给读者对压迫了女性近几个世纪的父权制制度提供了思考空间。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Acknowledgements
  • Contents
  • Introduction
  • Chapter 1 Female Consciousness and Jane Austen's Literary Creation
  • 1.1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Women's Literature
  • 1.2 The Obstacles to Jane Austen's Literary Creation
  • Chapter 2 Austen's Female Consciousness Reflected through the Heroines
  • 2.1 Austen's Overthrow of the Stereotypical Female Images in Male Writers' Novels
  • 2.2 Austen's Affirmation of Women's Independent Character
  • 2.3 Austen's Assertion of Women's Intelligence
  • 2.4 Austen's Representation of Women's Self-consciousness
  • Chapter 3 Austen's Female Consciousness Reflected through the Exposure of Marriage in a Patriarchal Society
  • 3.1 Marriage:the Only Hope for Poor Women to Make a Living
  • 3.2 Married Women:People with no Social Identity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相关论文文献

    • [1].罗曼司之迷与奥斯丁的解药[J]. 书城 2020(03)
    • [2].20世纪以来英美奥斯丁研究述论[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11)
    • [3].纪念奥斯丁逝世两百周年小辑[J]. 世界文学 2017(04)
    • [4].写与不写之间:谈奥斯丁的文学创新[J]. 世界文学 2017(04)
    • [5].奥斯丁式悖论:“婚”还是“不婚[J].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02)
    • [6].从《傲慢与偏见》浅析奥斯丁的婚恋观[J]. 文学教育(上) 2017(11)
    • [7].对约翰·奥斯丁理论的反思和再审视——基于《法理学的范围》之解读[J]. 甘肃理论学刊 2017(04)
    • [8].“奥斯丁热”中的文化研究[J]. 外国文学动态 2013(04)
    • [9].尺牍里的奥斯丁[J]. 世界文学 2014(05)
    • [10].奥斯丁·霍吉 用25年时间寻找答案[J]. 茶博览 2016(11)
    • [11].法理论本质的探讨——兼评判哈特的描述性法理论[J]. 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 2016(00)
    • [12].《理智与情感》与奥斯丁的女性意识[J]. 校园英语 2017(19)
    • [13].约翰·奥斯丁:生平、观点与批判[J]. 北航法律评论 2010(00)
    • [14].“保守奥斯丁”的历史化研究[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5(02)
    • [15].穿越时空的经典——奥斯丁作品的现代意义[J]. 芒种 2016(06)
    • [16].大卫·奥斯丁玫瑰[J]. 花卉 2015(02)
    • [17].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文学史中的简·奥斯丁[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06)
    • [18].奥斯丁对传统婚姻叙事的解构与超越[J]. 芒种 2012(18)
    • [19].论奥斯丁小说中的父亲形象[J]. 芒种 2013(06)
    • [20].独立法学的存在意义——对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的简要解析[J]. 山西青年 2013(04)
    • [21].“蛇迷”奥斯丁[J]. 少年月刊 2009(Z1)
    • [22].永远的奥斯丁[J]. 青岛文学 2010(12)
    • [23].教孩子控制情绪的公式[J]. 女性天地 2011(10)
    • [24].浅析简·奥斯丁笔下的女性形象[J].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2009(03)
    • [25].近70年国内简·奥斯丁小说译介和研究述评[J]. 武陵学刊 2020(02)
    • [26].浅析奥斯丁作品中的“灰姑娘”情结的成因[J]. 戏剧之家 2017(08)
    • [27].文本踪迹中的奥斯丁[J]. 外国文学动态 2014(05)
    • [28].简·奥斯丁的传记研究[J]. 国外文学 2015(01)
    • [29].奥斯丁小说中房子的象征意义[J].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11(03)
    • [30].奥斯丁反讽语言中的理性与感情[J]. 作家 2013(24)

    标签:;  ;  ;  ;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Jane Austen’s Emma and Pride and Prejudice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