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荣辱思想研究

荀子荣辱思想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立足荀子的文本,重新解读荀子的荣辱思想,挖掘和展示其现代价值。荀子对荣辱的理解事实上有着三个内在关联但又彼此区别的维度:第一,作为具有客观规定性内容的(客观)荣辱。第二,作为社会道德评价活动的荣辱。第三,作为主观情感的荣辱。荀子以“礼”、“义”规定荣辱。守礼义、履行相应义务是荣,反之是辱。“群”、“分”是“礼”的实现方式。群则荣,不群则辱。“分”是实现“群”荣的基础。有“分”则有群,有“分”则荣。荀子主张“先义后利者荣,先利后义者辱”。一方面肯定人们对利欲的合理追求是求荣的前提;另一方面,荀子又指出“义”具有价值优先性,“义”是获利的原则,强调只有以义制约、规导“利”,才能保证善、荣的存在。荣辱能够塑造君子人格和规导社会伦理秩序。一方面,以社会礼义、善恶为客观规定的荣辱经过内化上升为个体的荣辱感。荣辱感能使人们知“道”、欲“善”、致“诚”。另一方面,荣辱能在全社会形成崇礼敬义,安分有则,知廉有耻的社会伦理精神,进而规导社会伦理秩序。人生的目的是向善、求荣。“化性起伪”是树立正确荣辱观、培养恰当荣辱感的途径。“隆礼重法”、“注错习俗”是个体荣辱感生成的现实生活世界,“积善成德”则是个体荣辱感生成的内在根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选题意义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基本思路
  • 四、创新点、重点及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荣辱的本质
  • 第一节 "荣"、"辱"
  • 一、"荣"、"辱"
  • 二、荣辱与善恶
  • 三、荣辱观与荣辱感
  • 第二节 荣辱与成人
  • 一、"性伪之辨"
  • 二、"立人之大节"
  • 第二章 荣辱的内容
  • 第一节 礼
  • 一、礼:"人道之极"
  • 二、"群":群则荣,不群则辱
  • 三、"分":分则荣,不分则辱
  • 第二节 义
  • 一、"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
  • 二、"先义后利者荣,先利后义者辱"
  • 三、"以义制利"
  • 四、荣辱的分类
  • 第三章 荣辱的价值
  • 第一节 塑造君子人格
  • 一、知"道"
  • 二、欲"善"
  • 三、致"诚"
  • 第二节 规导伦理秩序
  • 一、崇礼敬义
  • 二、安分有则
  • 三、廉耻风俗
  • 第四章 荣辱的生成
  • 第一节 "化性起伪"
  • 一、"性恶善伪"
  • 二、"涂之人可以为禹"
  • 三、"师法之化"
  • 第二节 "注错习俗"
  • 一、"注错之当"与"注错之过"
  • 二、社会评价
  • 第三节 "隆礼重法"
  • 一、"隆礼"
  • 二、"尚贤使能"
  • 第四节 "成乎修为"
  • 一、"疆学而求"
  • 二、"学至乎行"
  • 三、"见贤思齐"
  • 四、"积善成德"
  • 尾言:荀子荣辱思想的现代价值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荀子荣辱思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