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尿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尚未定论,国内鲜见大样本的相关研究报道。研究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24h内血清尿酸水平与其住院期间死亡和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为急性脑卒中临床治疗、康复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以2006年1月到2008年12月期间在山东省泰安市、潍坊市和淄博市3个城市4家医院的323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采用统一设计的病例调查表,通过查阅病历档案,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信息、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尿酸等实验室检查结果、病史相关资料、神经功能评价(National Institutes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死亡资料。本研究的结局(不良结局)定义为出院时NIHSS≥5和住院期间死亡。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脑卒中不同亚型之间不良结局的分布及有不良结局组与无不良结局组入院时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入院时血清尿酸指标与不良结局的关联,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可信区间(95%Confident interval,95%CI),并进行线性趋势性检验。研究结果1.在纳入的323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所占的比例(80.8%)远远高于出血性脑卒中(9%),P<0.05;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不良结局的比率(69.1%)高于缺血性脑卒中(42.3%),P<0.05。2.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经多因素调整后,高血糖、心房纤颤史、风湿性心脏病史、尿素和红细胞沉降率对不良结局的危险性分别是2.145(1.733,2.665)、3.213(2.021,5.108)、4.864(2.132,11.097)、1.067(1.023,1.112)和1.015(1.004,1.026),均P<0.05;对于出血性脑卒中,经多因素调整后,年龄、入院高血压和高血糖对不良结局的危险性分别是1.036(1.014,1.058)、2.096(1.033,4.253)和1.976(1.158,3.370),均P<0.05。3.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在调整了多因素后,尿酸水平每升高1个单位,发生不良结局的OR值(95%CI)为0.856(0.795,0.898);对于出血性脑卒中,调整了多因素后,尿酸水平每升高1个单位,发生不良结局的OR值无统计学意义。4.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经多因素调整后,与尿酸<197μmol/L者相比,尿酸在197-241μmol/L、242-285μmol/L、286-346μmol/L和≥347μmol/L的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OR值(95%CI)分别为0.552(0.354,0.861)、0.417(0.263,0.661)、0.390(0.241,0.630)和0.352(0.213,0.581),呈现随尿酸水平升高,不良结局危险性而下降的趋势;对于出血性脑卒中,在调整了多因素后,与尿酸<150μmol/L者相比,尿酸在150-185μmol/L、186-230μmol/L、231-297μmol/L和≥298μmol/L的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OR值没有统计学意义。5.对于男性患者,经多因素调整后,与尿酸<244μmol/L者相比,尿酸在245-325μmol/L和≥326μmol/L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OR值(95%CI)分别为0.581(0.364,0.929)和0.378(0.223,0.641),而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OR值没有统计学意义;对于女性患者,经多因素调整后,与尿酸<193μmol/L者相比,尿酸在194-257μmol/L和≥258μmol/L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OR值(95%CI)分别为0.466(0.253,0.858)和0.391(0.215,0.714),而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OR值没有统计学意义。6.对于无高血压的患者,经多因素调整后,与尿酸<227μmol/L者相比,尿酸在228-302μmol/L和≥303μmol/L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OR值(95%CI)分别为0.561(0.413,0.761)和0.541(0.392,0.745),而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OR值没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有高血压的患者,经多因素调整后,与尿酸<220μmol/L者相比,尿酸在221-302μmol/L和≥303μmol/L的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OR值(95%CI)分别为0.510(0.376,0.693)和0.498(0.359,0.691),而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OR值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高血糖、心房纤颤史、风湿性心脏病史、尿素和红细胞沉降率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年龄、入院高血压和高血糖是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2.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子。3.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与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不良结局无显著的关联。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癫痫的护理对策及效果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09)
- [2].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院前与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药论丛 2019(06)
- [3].出血性脑卒中基因研究进展[J]. 新医学 2019(09)
- [4].早期护理干预对重症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临床观察分析[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22)
- [5].青年出血性脑卒中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5)
- [6].青年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原因、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1)
- [7].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 2016(24)
- [8].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出血性脑卒中无肝素治疗方案10例[J]. 中国乡村医药 2017(01)
- [9].活血化瘀疗法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急症 2017(05)
- [10].心理护理对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03)
- [11].旋转抽吸法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J]. 当代医学 2017(17)
- [12].T细胞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和内皮脂酶基因多态性与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09)
- [13].ELISA检测GFAP的临床意义[J]. 中外医疗 2014(34)
- [14].妊娠及产褥期出血性脑卒中17例临床研究[J]. 中国医刊 2015(10)
- [15].血透患者并发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对策[J]. 中华全科医学 2015(11)
- [16].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癫痫的护理效果及干预[J].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8(02)
- [17].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重症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中的效果[J]. 人人健康 2016(24)
- [18].出血性脑卒中的微创治疗[J].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3(06)
- [19].如何治疗出血性脑卒中[J]. 求医问药 2011(05)
- [20].小胶质细胞在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20(02)
- [21].凝血因子Ⅻ作为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危险标志物的研究[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04)
- [22].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癫痫的护理对策及疗效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31)
- [23].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29)
- [24].悬吊康复运动对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7(10)
- [25].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癫痫的护理对策及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8(14)
- [26].优质护理对提高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16)
- [27].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癫痫的护理对策及效果观察[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8(08)
- [28].青年出血性脑卒中病因探讨[J]. 西部医学 2018(06)
- [29].院前急救在重症高血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23)
- [30].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癫痫的护理体会[J]. 现代养生 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