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互联网无线接入系统中IP报头压缩算法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
作者: 吴亦川
导师: 吴志美,李大维
关键词: 报头压缩,无线信道,自适应,协议,无线局域网
文献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无线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正在不断融合,以降低传输成本,给广大用户提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多种业务服务。未来的3G无线通信系统将是一个完全基于IP协议的网络平台,即“全IP网络”。其中无线信道的带宽是整个无线通信系统中最宝贵的资源。然而,由于层次性互联网传输协议框架中各层协议的封装,特别是当广泛应用新协议后,如IPv6和Mobile IP,协议报头变得越来越大,且越来越复杂,相当一部分无线带宽用来传送控制信息(即协议报头),而这些控制信息对终端用户有太多的冗余信息。这样导致了无线信道带宽的利用率较低。 实时话音业务在将来的全IP通信系统中仍将占主导地位。对这些业务来说,上述问题尤为突出。一般情况下,在实时话音业务中,话音数据由RTP/UDP/IP协议封装携带。整个IP分组包括一个20字节的IP报头,一个8字节的UDP报头和一个12字节的RTP报头,报头总长度为40个字节。如果使用IPv6协议,IP报头增加到40字节,整个报头长度增加为60个字节。然而,话音有效载荷的大小由使用的编码器决定,为了保证实时要求,一般可能小到15-20个字节。很明显,从链路层以上角度考虑,大约67-80%的无线信道带宽用来传输协议报头,而只有20-33%的带宽真正用来为终端用户传输业务信息。 由于无线信道带宽是整个无线系统中最宝贵和稀少的资源,为了能以合理的价格给大众提供服务,必须有效利用这些带宽资源。这就需要使用报头压缩技术减小互联网传输协议封装引入的额外开销。协议报头大幅度减小后,传输同一应用所需的信道带宽相应减少,信道的利用率也就更高,交互应用中的来回响应时间也更短。 然而,无线链路具有的易出错(比特误码率大到10e-3,甚至10e-2)和长延迟(来回响应时间大到100-200ms)特性,使得现有的CRTP(Compressed RTP)报头压缩方案在无线链路上性能较差。为了能在无线链路上获得好的性能,IETF工作组已经提出了ROHC(RObust Header Compression)报头压缩方案。 本文基于对ROHC报头压缩方案的分析,主要研究了以下四个课题: (1)提出、设计和实现两种基于无线信道状态的自适应的健壮报头压缩算法和方案。 由于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和终端的移动性,无线链路上的差错表现出明显的突发特征。文献中指出,可以近似用多态Markov模型模拟无线信道的突发差错特性。多态Markov模型将信道分为多种状态,每种状态可以有不同的信道误比特率和持续时间,信道以不同的概率在各种状态间转移。 然而,目前已有的报头压缩方案在设计时都没有将无线信道的状态考虑在内。当无线信道进入不同状态时,它们采用的压缩方法一成不变。另外,它们都只是采用各种编码方法和修复机制来减小当无线链路上发生差错时的丢包数。由于这些压缩方案无法根据不同的信道状态而采取灵活的措施,因此它们无法捕捉不断变化的无线信道链路特性,导致了低的工作效率。如果无线信道的状态能够被预测,这样,当信道进入不同状态时,报头压缩方案在压缩报头之前可以分别采取一些针对目前信道状态的更为灵活和有效的预防手段和措施。 基于此,本文提出并分析了两种基于信道状态的实时流的自适应的健壮报头压缩算法。这些算法通过对无线信道状态的精确估计调节w一LSB卿indow一based玫ast 51,ifieant Bits)编码中可变滑动窗口VSW扭atible Slidingwindow)的大小,不但能够极大压缩RT甲/U DP/IP报头,而且能够获得较好的抗差错健壮性。 (z)提出、设计和实现和uDP Ute协议相结合的RoHC/[ JDP Lite机制。 无线传输系统中,为给实时正业务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一通常将业务的上层应用设计成能够处理净荷中的部分差错。而传输层uDP协议采用基于整个分组数据的校验和策略,当检测到任一位出错都将丢弃整个分组。因此,在误比特率较高的无线链路上,UDP的校验和策略将导致丢弃大量对业务上层应用可用的包含部分差错的净荷,从而降低信道的吞吐量和业务的服务质量。 采用uDP Ute协议能够较好解决这个问题。uDP Ute协议区分分组中数据对差错的敏感度,采用灵活的校验和机制能够忽略差错不敏感数据中的差错,将净荷中包含差错的分组是否可用的决定权从传输层协议转移到上层应用本身,给系统提供了灵活性。UDP Lite协议还能够和UDP协议相互兼容。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一种ROHC/U DPUte机制,将ROHc报头压缩算法和UDP Lite传输协议有机结合,以解决上述问题。 (s)提出、设计和实现在无线局域网.中实现报头压缩的协议ROHCoWLAN(ROHC overWU卿)O 在无线局域网中,无线信道带宽受限,且被多个用户共享。当其规模变得越来越大时,每个用户平均能使用的信道带宽将越来越少。通过使用报头压缩方案,可以提高无线局域网络的带宽利用率,从而增大网络容量。 为了在无线局域网系统中实现ROHC报头压缩,我们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新的协议ROHCOWLAN。应用该协议,我们分别在无线网关,笔记本移动终端和PDA移动终端中实现了ROHC报头压缩,并搭建了7种不同类型的实验系统。更具实际意义的是,我们在本中心自行开发的社区宽带综合业务网络系统的无线接入子系统中实现和配置了ROHCOWLAN协议,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4)提出、设计和实现性能评估的方法,用来评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无线互联网及其演化
1.2 互联网无线接入中的挑战
1.3 报头压缩的基本原理
1.4 报头压缩的可能增益
1.5 主要工作
1.6 组织结构
第2章 报头压缩方案现状
2.1 报头压缩介绍
2.2 VJHC方案
2.3 对VJHC方案的改进
2.4 IPHC方案
2.5 CRTP方案
2.6 ROHC方案
2.7 对ROHC的扩展
2.8 报头压缩在蜂窝系统中的应用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无线信道状态的自适应的健壮报头压缩
3.1 引言
3.2 W-LSB编码
3.3 估计无线信道状态的方法
3.4 基于无线信道状态的自适应的健壮报头压缩
3.5 实验系统
3.6 实验结果和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ROHC/UDP LITE机制
4.1 引言
4.2 UDP Lite协议
4.3 ROHC/UDP Lite机制
4.4 实验系统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在互联网无线接入系统中实现ROHC报头压缩
5.1 方案设计
5.2 ROHC over WLAN协议
5.3 社区宽带综合业务网络系统介绍
5.4 互联网无线接入子系统
5.5 在AP中实现ROHC
5.6 在笔记本移动终端中实现ROHC
5.7 在PDA中实现ROHC
5.8.实验系统
5.9 本章小结
第6章 互联网无线接入系统的性能评估
6.1 性能评估方法
6.2 话音质量的评估指标
6.3 部分交叉相关算法
6.4 ROHC的性能评估结果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束语
7.1 本文工作总结
7.2 进一步工作
附录
参考文献
缩写语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录用的文章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7-08
参考文献
- [1].基于多路径路由的IP网流量工程问题研究[D]. 杨华卫.北京邮电大学2013
- [2].移动IP的切换与移动性管理研究[D]. 黄国盛.中南大学2010
- [3].基于被动测量的IP网络性能与故障管理技术研究[D]. 黄鹂声.电子科技大学2011
- [4].IP路由器系统芯片关键技术研究[D]. 王亚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
- [5].IP网络流量规划关键问题研究[D]. 李可.电子科技大学2012
- [6].IP网络中拥塞控制和可扩展组播路由研究[D]. 陈尚兵.浙江大学2003
- [7].IP网络中流量矩阵估计及无线网络中效用最大化问题的研究[D]. 陈功.华中师范大学2012
- [8].IP网络中基于数据包标记的溯源方法研究[D]. 李勇辉.北京邮电大学2011
- [9].基于主动探测的IP网故障诊断与丢包率推理方法[D]. 乔焰.北京邮电大学2012
- [10].基于流量测量的高速IP业务感知技术研究[D]. 张震.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2
相关论文
- [1].商务安全策略及其形式分析研究[D]. 温红子.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5
- [2].恶意代码机理与防范技术研究[D]. 文伟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5
- [3].下一代互联网中IP组播的研究[D]. 黄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5
- [4].互联网的IP组播与泛播通信机制研究[D]. 郑健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5
- [5].并发系统的模型检测与测试[D]. 吴鹏.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5
- [6].面向服务的移动Agent组通信研究[D]. 徐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5
- [7].一种基于移动代理的自适应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架构与实施[D]. 王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5
- [8].移动Agent系统安全性若干问题研究[D]. 谭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5
- [9].无线接入网系统优化与接入算法研究[D]. 凌翔.电子科技大学2004
- [10].无线多媒体网络服务质量关键技术研究[D]. 苟定勇.电子科技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