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自建国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层面一直存在着显著的非均衡特征,这一经济现实与20世纪60年代西方经济理论界兴起的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所蕴含的假设前提以及思维逻辑是相一致的。国内学者运用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非均衡特征、状态作了大量而精辟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一方面,主要集中于传统计划经济与双轨制经济时期;另一方面,大多局限于封闭经济的背景中。本文以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与理论支撑点,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我国现阶段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非均衡状况,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宏观经济尽可能地均衡发展提出了有效可行的政策建议。首先,探讨了我国劳动市场、内贸市场以及外贸市场各自非均衡特征之间的内在相互联系,指出它们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即劳动力素质结构的非均衡性及由此形成的劳动力供求关系失衡,导致了内贸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衡,最终形成了外贸市场的结构性非均衡特征。其次,从非均衡理论的角度分别探讨了我国结构性失业、总量性失业问题的根源所在。指出我国结构性失业源于劳动力素质结构的非均衡性;实际工资水平过低,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失衡,致使中低层次劳动力市场和传统商品市场之间相互约束,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中,形成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中的凯恩斯失业均衡,是我国当前总量性失业问题的症结所在。再次,以前文对我国劳动市场、内贸市场以及外贸市场具体所处的非均衡状态的研究分析为现实依据,建立了我国现阶段开放条件下的宏观非均衡模型,即出口性—进口性模型,研究了各种经济政策和经济冲击所带来的就业、产出、国际收支等方面的经济效应。最后,根据全文的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大力培育高层次劳动力,改善我国劳动力素质结构;提高我国实际工资水平,尤其是低收入阶层的工资水平;采取扩大对出口部门产品的政府购买、减少税收、提高出口退税率等积极的宏观政策来缓解目前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负效应。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论文; 非均衡特征论文; 失业问题论文; 经济效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