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福克纳发表于1930年的一篇具有哥特色彩的短篇小说,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悬疑。自八十年代国内兴起福克纳研究的热潮以来,对此小说的研究非常广泛。刘新民、肖明翰和魏玉杰三位学者对于小说的主题产生了争鸣,还有一些学者对造成女主人公艾米丽人生悲剧的原因存在不同看法。然而,对此小说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关联理论作为颇有影响的语用学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了言语交际中话语的生成与理解。文学作品的解读也是一种语言交际的模式,它是作者和读者以文本为基础的动态交际过程,所以关联理论从某种程度上说也能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作出合理的解释。认知语境作为关联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能反映说者和听者在言语交际中的心理状态,能解释语用推理的过程。文学作品的解读同样也是一种推理过程,因此认知语境是影响文本解读的一个重要的认知机制。本研究通过分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这篇小说,意图在关联理论的框架内探讨读者如何寻找关联构建并扩展认知语境,获得语境效果,从而抓住文本的主旨,这也正是作者要传递的交际意图。在对本小说进行认知解读的过程中,本研究试图说明在主题方面为什么肖明翰的观点更可取以及为什么说南方妇道观导致了女主人公艾米丽的人生悲剧。本研究采用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从小说中抽取出中心事件,然后从小说的主题和艾米丽的悲剧成因两方面对这些事件从认知语境的角度进行分析,并在最后进行总结。通过分析小说解读的过程,本研究能对其他形式文学作品的解读提供启示,同时作为文学语用学研究的一次有益尝试,结合文学批评,能在一定程度上挖掘语言现象背后的认知基础。
论文目录
Abstract摘要Introduction1 Literature Review1.1 Relevance Theory1.2 Cognitive Context1.3 The Role of Cognitive Context in Understanding Utterances1.4 The Model of Utterance Interpretation According to RT1.5 The Study of Literary Works in Terms of RT2 Cognitive Interpretation of the Novel2.1 Analysis of the Theme of the Novel2.2 Analysis of Cause for Emily’s Tragedy2.3 Summary3 Discussion3.1 Implication to Interpretation of Literary Works3.2 Implication to Literary Pragmatics3.3 Weaknesses of the ResearchConclusionAcknowledgementsReferencesAppendix I Published paper during study of MAAppendix II A Rose for Emily by William Faulkner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关联理论论文; 认知语境论文; 语境效果论文; 语用推理论文;
从认知语境的构建看文学作品的解读 ——以《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为例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