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硝烟中的文学生态 ——《抗战文艺》研究

战火硝烟中的文学生态 ——《抗战文艺》研究

论文摘要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特殊文艺现象,抗战文学是在硝烟战火中诞生、在枪林弹雨里顽强生长起来的一株艺术奇葩,花叶间充盈着最丰富最生动最原始的战争记忆。因此,只有通过历史还原,将整个抗战文学放在其受孕、诞生和成长的特定文学生态环境中进行全面考察,深入剖析战时文学生成过程与当时特定文学生态环境间的密切联系,包括文学与政治、文学与经济、文学与文化心理等诸多因素间的多维互动关系,方能摆脱固有研究视角的局限,全面揭示这一特殊文艺现象赖以产生和发展的深层社会历史原因,以及这种特殊环境对战时文学生态图景的深远影响。本文以最能代表抗战时期主要文学潮流并唯一见证了整个抗战历史的大型文学杂志《抗战文艺》为研究对象,通过宏观考察此刊在特定文学生态环境中创刊、复刊、终刊的整个历史活动过程,并深入剖析战时特殊文学生态环境对其整体风貌、文本内容、艺术特色、审美倾向等诸多方面的深刻影响,从而以小见大,揭示战时文学生态环境对整个抗战文艺存在形式和艺术高度等方面的深刻影响,以及这一文学现象背后的社会历史原因。本文包括绪论、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绪论对整个抗战文学研究以及《抗战文艺》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反思,提出对诞生和成长于战火硝烟中的抗战文学进行文学生态学研究的新思路,指出文学生态环境主要由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心理环境三大部分构成,它们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对一定时期的整个文学生成过程具有深刻的影响,阐明了针对抗战文学这一特定研究对象采用文学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及其重要研究意义,进而对抗战时期中国文学生态的构成、变迁及其对抗战文学的全方位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首次阐明了战时文学生态环境的巨大变迁,不仅改变了现代文学发展的正常轨迹,改变了现代文学生产资源的地理分布,还改变了现代文学地图中的文体构成和作品风貌。正文由五章构成。第一、二两章从“外部”研究入手,着重探讨《抗战文艺》诞生和成长的文学生态环境,深入分析对《抗战文艺》影响最为直接的文学制度环境和经济环境。第三、四两章是本文的重点。第三章着重探讨在战时特殊的文学生态环境中先后创刊、复刊、终刊的《抗战文艺》所具有的独特风貌;第四章则主要采用“内部”研究的方法对这一杂志所孕育的抗战文艺作品分文体进行系统的文本分析,抓住这些文本折射出当时文学生态环境的吉光片羽,揭示战时特定文学生态环境对文本形式和内容的潜在影响,并对其审美价值和历史贡献做出客观评价。第五章则将《抗战文艺》放在整个抗战文化运动中加以审视,探讨它作为一个具有特殊文化身份的文艺刊物,在反汉奸、反分裂国家的斗争中所做出的特殊历史贡献。结束语简要阐明了现代文学期刊研究在拓展现代文学阐释空间和推进现代文学史学科建设方面的重要意义,并指出规范的现代文学期刊研究应当包含的三个维度和应当避免陷入的误区。

论文目录

  • 绪论
  • 第一章 战火催生出的文艺奇葩
  • 第一节 铁蹄践踏下文学制度的解构
  • 第二节 抗战怒潮中文学制度的重构
  • 第三节 战火催生出的文艺奇葩
  • 第二章 《抗战文艺》的生长环境
  • 第一节 创作主体的双重危机
  • 第二节 “文协”的经济状况
  • 第三节 《抗战文艺》的出版困境
  • 第三章 《抗战文艺》的独特风貌
  • 第一节 《抗战文艺》的特殊文化身份
  • 第二节 《抗战文艺》的发展分期
  • 第三节 《抗战文艺》的整体风貌
  • 第四节 《抗战文艺》的编辑艺术
  • 第四章 《抗战文艺》孕育的抗战文学
  • 第一节 抗战诗歌
  • 第二节 抗战戏剧
  • 第三节 抗战小说
  • 第四节 抗战报告文学
  • 第五章 《抗战文艺》的特殊贡献
  • 第一节 《抗战文艺》与反汉奸运动
  • 第二节 《抗战文艺》与民族团结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众化”之辨:“文协”与1940年代的文化政治之争[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0(03)
    • [2].1946—1949年文协香港(港粤)分会考论[J]. 文学评论 2020(02)
    • [3].冶金文协二届二次理事(扩大)会召开顾建国到会祝贺[J]. 中国钢铁业 2016(12)
    • [4].抗战时期“文协”在重庆的诗歌活动[J].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 2012(00)
    • [5].老舍与“文协”[J]. 名人传记(上半月) 2010(03)
    • [6].社群生态与精神遗产——“文协”的文学史价值再认识[J]. 人文论谭 2010(00)
    • [7].马来西亚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J]. 华侨华人文献学刊 2015(02)
    • [8].鲜为人知的地下抗日组织“华文协”[J]. 档案天地 2013(01)
    • [9].鲜为人知的地下抗日组织:“华文协”[J]. 红广角 2012(12)
    • [10].武汉抗战时期的“文协”[J]. 中共党史研究 2010(08)
    • [11].英国的王——论文协的时代特征[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03)
    • [12].文协是怎样建立起来的[J]. 新文学史料 2008(04)
    • [13].在文学大众化的道路上执着探索——延安“文协”初期的文学大众化实践论析[J]. 临沂大学学报 2015(03)
    • [14].摆脱窠臼后的学术探索——评段从学《“文协”与抗战时期文艺运动》[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15(01)
    • [15].评段从学《“文协”与抗战时期文艺运动》[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3(10)
    • [16].《文协与抗战时期的文艺运动》序[J]. 现代中文学刊 2012(04)
    • [17].“文协”: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大的文学社团[J]. 天府新论 2011(04)
    • [18].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渝会所详考[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19].简论“文协”抗战诗歌的大众化活动[J]. 红岩 2009(S2)
    • [20].简论“文协”的抗战诗歌译介活动[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1(02)
    • [21].抗战初期昆明文协成立的前前后后[J]. 西南学刊 2012(02)
    • [22].抗战期间“文协”作家的重庆集聚地[J].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1(01)
    • [23].关于抗战时期在大后方的作家生活保障运动[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 [24].“美华文协”举行2008年年会选出新一届理事会[J]. 华文文学 2008(03)
    • [25].“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化动员评析[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 [26].历史考辨的“诗学”意义——评段从学《“文协”与抗战时期文艺运动》[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12(01)
    • [27].文学社团研究空间的新拓展——试论《“文协”与抗战时期文艺运动》的研究视角与方法[J]. 中华文化论坛 2013(09)
    • [28].大后方文学研究综述:现状、概念及边界[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03)
    • [29].忆50年代的创委会[J]. 新文学史料 2013(03)
    • [30].新的文学社会空间之开拓——文协与抗战时期的战地文艺工作[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标签:;  ;  ;  ;  ;  

    战火硝烟中的文学生态 ——《抗战文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