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与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病与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论文摘要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人类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子。据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1],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而其发病机制至今还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认识,目前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较集中在以下几个环节:(1)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2)肾脏水钠潴留;(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4)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5)胰岛素抵抗(IR)。近年来认为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发生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而2型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明确危险因素,也是冠心病的等危症。当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进一步加大。因此,原发性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的研究已成为当今心血管研究领域的“热点”。胰岛素抵抗导致高血压的机制总结为以下几点:(1)交感神经系统(SNS):高胰岛素血症可提高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SAS)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AS)的兴奋性。(2)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S)。(3)水钠潴留。(4)内皮细胞功能障碍。(5)电解质平衡失调。高血压病与胰岛素抵抗共同的中医病因可归纳为情志失调,郁而不舒,日久即可导致肝气郁结、化火伤阴;其共同的病机为阴虚阳亢。诸多研究表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IR存在着相关关系,且IR与实证关系密切。目前对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的治疗虽有一些临床和实验的研究,但尚未形成以胰岛素抵抗为靶点的多危险因素综合防治新策略,以及以预防心血管病为中心的早期预防系统策略,这将是我们的共同研究目标和发展方向。临床上中医药改善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已取得了肯定的疗效,无论是药物还是非药物疗法,皆可不同程度的改善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并初步揭示了中医药改善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是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的综合作用,相对安全、毒副作用少。但现在的大量临床观察仍缺乏严谨的统计学方法,仍需要一个前瞻性、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来完成这个工作。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高血压病与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 1 高血压病与胰岛素抵抗的诊断标准
  • 1.1 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
  • 1.2 胰岛素抵抗的诊断标准
  • 2 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的流行病学及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 2.1 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的流行病学研究
  • 2.2 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 3 胰岛素抵抗导致高血压的机制
  • 3.1 胰岛素抵抗时,内皮细胞依赖的舒张血管作用受损
  • 3.2 胰岛素抵抗时,交感神经系统功能失衡
  • 3.3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 3.4 水钠潴留
  • 3.5 电解质平衡失调
  • 4 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的病因
  • 5 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的危害性
  • 5.1 高血压和胰岛素抵抗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关系
  • 5.2 高血压和胰岛素抵抗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 5.3 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与大血管病变
  • 5.4 诱发脂质代谢紊乱
  • 5.5 影响心室壁的厚度
  • 6 高血压病合并胰岛素抵抗的治疗
  • 6.1 生活方式干预
  • 6.2 药物治疗
  • 7 中医对高血压和胰岛素抵抗的认识
  • 7.1 “眩晕”与“消渴”在病位上的共性
  • 7.2 “眩晕”与“消渴”在病因上的相同点
  • 7.3 “眩晕”与“消渴”在病机演变中的一致性
  • 7.4 中医高血压分型与胰岛素相关性的研究
  • 8 中医药改善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 8.1 改善微循环,从而改善胰岛素受体后水平的缺陷
  • 8.2 加强高血压病人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和消耗,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
  • 8.3 改善高血压病人胰岛素受体前水平缺陷
  • 8.4 改善高血压病人胰岛素受体水平缺陷
  • 8.5 降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抑制肿瘤坏死因子表达
  • 8.6 降低血清瘦素、游离脂肪酸的水平
  • 9 成绩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高血压病与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