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以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为研究对象,在3个温度(24±0.5℃、28±0.5℃、31±0.5℃)条件下进行中华乌塘鳢受精卵培育,观察在所设定的温度条件下仔、稚鱼及幼鱼的发育状况,运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了中华乌塘鳢原始生殖细胞(PGCs)的形成、迁移,性分化规律以及性比变化,探讨温度对中华乌塘鳢性分化和早期性腺发育的影响,为中华乌塘鳢的温度诱导性分化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显示,在28±0.5℃的培养温度下,1日龄仔鱼原始生殖细胞(PGC)位于消化道中肠靠近前肾管的腹膜上皮;5日龄仔鱼PGCs增殖且有向前肾管两侧迁移的趋势;20日龄生殖嵴及原始性腺形成;25日龄生殖嵴内产生单个PGC;50日龄卵巢腔的形成,从解剖学水平标志着卵巢开始分化;55日龄卵巢腔中初级卵母细胞的出现,从细胞学水平标志着卵巢分化的开始;95日龄精小叶的形成及输出管的出现,从组织学水平标志着精巢开始分化;120日龄初级精母细胞的出现,从细胞学水平标志着精巢分化的开始。4月龄时贮精囊出现,囊内未见精子的存在。在24±0.5℃的培养温度下,60日龄卵巢腔形成及卵原细胞出现,80日龄初级卵母细胞出现;在31±0.5℃的培养温度下,50日龄卵巢腔形成且初级卵母细胞出现。性腺分化程度与体长密切相关。对分化过程中的原始生殖细胞、卵细胞、精细胞及贮精囊的组织学特征进行观察。精巢的内部结构是小叶型,其精原细胞及精母细胞存在于精小囊中,同一个精小囊内的精细胞发育基本同步,精小叶的排列没有一定的规律。贮精囊被结缔组织隔膜分隔成许多小室腔,小室腔内有分泌物。中华乌塘鳢的卵巢腔形成方式是在性腺外侧出现组织突,组织突向上向下延伸,在侧面融合而形成卵巢腔。用较高温度(31±0.5)℃和较低温度(24±0.5)℃对受精卵及仔稚鱼连续温度处理,都能轻微提高雌性性比,但与对照组性比差异不显著。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养殖中华乌塘鳢致病性弧菌的分离鉴定[J].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5)
- [2].溶解氧变化对中华乌塘鳢酶活的影响及其低氧耐受力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03)
- [3].中华乌塘鳢温棚越冬养殖技术试验[J]. 海洋与渔业 2017(03)
- [4].中华乌塘鳢温棚越冬养殖试验[J]. 海洋与渔业 2014(06)
- [5].3种不同来源中华乌塘鳢成鱼肉质比较分析[J]. 南方农业学报 2018(10)
- [6].中华乌塘鳢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系统养殖试验[J].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05)
- [7].中华乌塘鳢养殖方法[J]. 农家科技 2012(03)
- [8].中华乌塘鳢池塘养殖技术[J]. 科学养鱼 2012(12)
- [9].中华乌塘鳢苗种健康培育技术[J]. 中国水产 2010(04)
- [10].中华乌塘鳢高产养殖技术要点[J]. 水产科技 2009(05)
- [11].中华乌塘鳢血细胞的研究[J]. 台湾海峡 2009(01)
- [12].中华乌塘鳢高产高效养殖技术[J]. 广西水产科技 2009(02)
- [13].养殖模式及酸和硫化物胁迫对中华乌塘鳢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 广西科学 2017(05)
- [14].中华乌塘鳢池塘无公害高产养殖技术[J]. 养殖与饲料 2010(06)
- [15].中华乌塘鳢与南美白对虾池塘混养试验[J]. 科学养鱼 2008(02)
- [16].三唑磷对中华乌塘鳢的急性毒性及乙酰胆碱酯酶毒性效应[J]. 海洋环境科学 2011(03)
- [17].壬基酚对中华乌塘鳢精子发生及活力的影响[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 [18].中华乌塘鳢池塘养殖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2(18)
- [19].中华乌塘鳢嗅觉系统孕酮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J]. 中国水产科学 2011(05)
- [20].中华乌塘鳢纤毛嗅神经元的分离及其电生理[J]. 中国水产科学 2013(02)
- [21].野生、池塘养殖及红树林生态养殖中华乌塘鳢成鱼的形态判别[J]. 南方农业学报 2017(10)
- [22].湛江红树林区地埋管网系统中华乌塘鳢保育研究[J]. 南方水产科学 2018(04)
- [23].推介两个水产养殖优良品种[J]. 农村百事通 2014(05)
- [24].三唑磷对中华乌塘鳢乙酰胆碱酯酶毒性效应及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 海洋环境科学 2009(S1)
- [25].云斑尖塘鳢和中华乌塘鳢属间杂交的初步研究[J]. 科学养鱼 2013(08)
- [26].中华乌塘鳢血清性类固醇激素含量与性腺发育的关系及其季节变化[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 [27].中华乌塘鳢雌雄异体和雌雄同体性类固醇激素含量的季节变化与差异[J]. 台湾海峡 2011(03)
- [28].中华乌塘鳢精子入卵过程的扫描电镜观察[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29].17α-P和PGE_2暴露对中华乌塘鳢排卵以及嗅觉系统孕酮和PGE_2受体表达的影响[J]. 中国水产科学 2013(03)
- [30].线纹尖塘鳢的形态特征、染色体核型及分类学地位[J]. 海洋湖沼通报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