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海泡石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泡石,富营养化废水,同步去除氮磷,镧
海泡石改性论文文献综述
李勰[1](2019)在《低品位海泡石改性及其同步脱氮除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富营养化废水严重威胁渤海、湘江等河海及湖泊的水质,直接影响居民的健康生存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氨氮和磷含量过高是富营养化废水的肇因,传统化学和生物方法处理费用高、易产生二次污染、处理时间较长,因此开发绿色高效的氮磷吸附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低品位海泡石为基体材料,利用氢氧化钙、氧化镧和氯化钠作为活性物质对其进行改性处理,成功制备钙改性海泡石(Ca-Sep)和钠镧改性海泡石(Na/La-Sep),大幅提高了同步脱氮脱磷的效果。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别采用无机酸-钙改性、煅烧-钙改性法和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钙处理原矿海泡石,考察不同改性海泡石的脱磷率。结果表明:盐酸、硫酸和硝酸叁种无机酸改性预处理均不利于提高Ca-Sep的脱磷率,600℃以上有利于Ca-Sep对磷酸盐的去除,Ca(OH)_2溶液优化浓度是0.85 M,对应磷饱和吸附量可达到81.2 mg P/g,优于大部分吸附剂。(2)考察溶液pH、杂质阴阳离子类型、离子强度和表面零点电荷对Ca-Sep脱磷率的影响。同时,建立脱磷的等温吸附模型和动力学模型。Ca-Sep在初始溶液pH为4-11有稳定的除磷性能。通过表面零点电荷分析发现碳酸钙和羟基是脱磷的活性位点。共存的金属阳离子(Fe~(2+)、Fe~(3+)、Mn~(2+)、Cu~(2+)、Ni~+)都有利于磷酸根的去除,共存阴离子对磷酸盐的去除不利,共存阴离子干扰程度从小到大为:F~-<NO_3~-<SO_4~(2-)=Cl~-<CO_3~(2-)<HCO_3~-。研究了离子强度对Ca-Sep去除磷酸盐能力的影响,得出Ca-Sep除磷机理为内层配合物。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更能符合Ca-Sep吸附磷酸盐过程,通过等温吸附研究,Freundlich更能符合Ca-Sep吸附磷酸盐特性。通过XRD、SEM-EDS和XPS等分析表明,化学沉淀作用和配合物作用是磷酸盐去除的主要方式。(3)研究氯化钠浓度、煅烧温度和叁种不同种类的无机酸对海泡石脱除氨氮的研究。结果表明:最优氯化钠浓度为0.5M、5wt%的硫酸为最佳的条件,但煅烧温度对脱氮几乎没影响。Na/La-Sep改性最佳条件为:LaCl_3浓度为0.9wt%、pH改性条件为10和温度煅烧为200℃。(4)考察溶液pH、表面零点电荷、离子强度和阳离子交换特性对Na/La-Sep脱氮除磷的影响。同时,建立脱氮除磷的等温吸附模型和动力学模型。溶液为中性有利于氨氮的去除,Na/La-Sep对磷酸盐的去除效果随着初始溶液pH升高而不断降低。Na/La-Sep对氨氮和磷酸盐最大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01和8.15mg/g。Cl~-、SO_4~(2-)和NO_3~-几乎不影响Na/La-Sep对磷酸盐吸附容量,CO_3~(2-)对磷酸盐吸附形成明显竞争,Mg~(2+)和Ca~(2+)几乎不影响Na/La-Sep对氨氮的吸附,但是Fe~(3+)和K~+对氨氮的吸附影响很大。动力学研究表明,氨氮的吸附更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曲线,而磷酸盐的吸附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曲线。吸附等温线研究表明,Langmuir曲线更符合Na/La-Sep对磷酸盐和氨氮的吸附。SEM-EDS、XRD和FTIR结果表明,磷酸盐主要是通过化学沉淀和内层配合物作用去除,氨氮主要是通过离子交换去除。(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9-05-01)
梁伟朝[2](2016)在《海泡石改性及其吸附挥发性有机物机理与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的灰霾天气频繁出现。研究发现VOCs是形成灰霾的重要因素。因此,VOCs的净化处理势在必行。吸附法是VOCs治理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常用的吸附剂(如活性炭)存在吸附成本高、伴随二次污染等问题。海泡石则以其低廉的价格、巨大的存储量、潜在的比表面积等优势吸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在VOCs污染控制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了研究海泡石对典型VOCs的吸附机理与过程,本文首先将海泡石进行水热和酸改性,并对丙酮和甲苯气体进行静态吸附研究,从表面形貌、孔结构、晶型等方面对海泡石进行表征,探讨改性对海泡石物理结构和静态吸附性能的影响;而后将改性海泡石成型,研究吸附温度、进气浓度、载气流量和吸附剂装填量对成型海泡石动态吸附VOCs性能的影响;最后,探讨VOCs在海泡石上的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问题,初步分析海泡石吸附VOCs的机理。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质量分数13%的盐酸浸渍改性12 h的海泡石静态吸附VOCs效果较好,吸附丙酮达57.20 mg/g,吸附甲苯达36.92 mg/g。改性后的海泡石BET比表面积由原矿的6.218 m2/g增加到62.205 m2/g,总孔容由原矿的0.0140 cm3/g增大到0.2103 cm3/g,孔径集中分布在1.4 nm左右,微孔、介孔明显增多。随着海泡石BET比表面积的增大,其对丙酮的吸附量随之增大;随着海泡石总孔容的增大,其对甲苯的吸附量随之增大,且均成线性关系。丙酮和甲苯气体在海泡石吸附剂上的动态吸附平衡过程可以用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来描述,其过程是一个以物理吸附为主的单分子层吸附过程,并且吸附过程容易进行;准二阶动力学模型可以描述海泡石动态吸附丙酮和甲苯气体的动力学过程,其吸附机制取决于吸附剂与吸附质自身性质,吸附过程伴随着化学吸附现象;颗粒内扩散模型揭示了海泡石吸附VOCs的吸附速率是由内扩散和膜扩散过程共同控制的。(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期刊2016-12-01)
张驰[3](2015)在《氮化硼、海泡石改性脂肪族聚酯(PBS、PLA)复合材料的热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广泛应用,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研究开发利用功能化的可生物降解材料成为缓解环境压力的热点问题,利用无机粒子改性高分子材料,成为制备优异性能复合材料的研究重点。本论文分别以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乳酸(PLA)为基体,以六方氮化硼(h-BN)、海泡石(SP)微米粒子为增强材料,采用熔融共混和开炼压延工艺,制备无机物/脂肪族聚酯复合材料,分析研究了无机物改性不同聚酯复合材料性能差异性的原因。并采用KH550、KH560处理h-BN、SP无机粒子表面,研究了无机粒子对PBS、PLA基复合材料聚集态结构、界面相容性、结晶性能、热稳定性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得到的结论如下:一、h-BN、SP的加入对聚酯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1)与PBS相比,h-BN/PBS、SP/PBS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增大,随h-BN、SP添加量的提高,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h-BN、SP添加量分别为6wt%和2wt%时,综合力学性能最优。但加入过量h-BN、SP后,PBS基体中出现团聚现象,力学性能下降。2)与PLA相比,随h-BN、SP含量的提高,h-BN/PLA、SP/PL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断裂伸长率下降,向PLA复合材料中引入10wt%热塑性聚氨酯(TPU)弹性体后,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变化不大,断裂伸长率显着提高,且与h-BN或SP叁元共混时的相容性得到明显改善。二、偶联剂KH550、KH560改性h-BN、SP对聚酯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1)KH550、KH560接枝在h-BN、SP表面,提高了粒子与PBS基体的相容性,团聚现象得到明显改善。改性h-BN、SP粒子的加入,PBS的晶型不发生改变。与PBS相比,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明显提高,当KH550改性h-BN、SP添加量分别为6wt%和3wt%时,复合材料综合力学性能、耐热性能最优,但改性粒子添加量过高时,在PBS基体中出现团聚现象。2)KH550、KH560改性h-BN、SP粒子后,同样改善了粒子与PLA基体的相容性。研究发现改性粒子加入后,PLA的晶型不发生改变,随h-BN、SP添加量的提高,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KH550改性h-BN、SP添加量分别为3wt%和2wt%时,复合材料综合力学性能、耐热性能最优,但粒子添加量过高时,PLA基体出现团聚现象。叁、改性h-BN、SP/聚酯基复合材料热分解动力学研究1)改性h-BN、SP加入后,PBS、PLA基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提高,由于h-BN、SP热分解温度高,因而聚酯基复合材料仅表现出自身的热分解过程。当h-BN-KH560添加量为3wt%时,PBS基复合材料耐热性最优,热分解动力学研究表明,h-BN加入后,PBS基复合材料的表观活化能提高了24.62 k J/mol,ln A增大。当SP-KH550添加量为3wt%PBS复合材料耐热性最佳,PBS复合材料的表观活化能可提高24.48k J/mol,ln A无明显变化。2)PLA基复合材料热分解过程出现PLA和TPU两个阶段的热分解过程,当h-BN-KH560添加量为4wt%时,PLA基复合材料耐热性最优,复合材料的表观活化能提高了25.49k J/mol,ln A增大。当SP-KH550添加量为3wt%时,PLA基复合材料耐热性最佳,复合材料的表观活化能、ln A略微增大。3)研究发现h-BN在聚酯基体中起成核作用,使得PBS和PLA晶粒细化、结晶速率加快,结晶度增大,导致热稳定提高,而SP的成核作用不明显,其主要充当耐高温增强材料,使得体系热稳定性提高。(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期刊2015-06-01)
李琛,夏强,戴宝成[4](2015)在《海泡石改性及在铅锌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介绍海泡石的酸改性、热改性、酸热改性、磁改性和有机改性的基础上,指出改性海泡石在提高海泡石比表面积及吸附性能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介绍了酸热改性和磁改性海泡石对铅锌废水处理的应用,对吸附饱和的海泡石的再生进行了简单概括。海泡石处理铅锌废水是"以废治废"的污水处理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电镀与精饰》期刊2015年01期)
闫普选,栗英亮,王玉峰,卢江荣,韩飞雪[5](2014)在《纤维状海泡石改性氟橡胶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纤维状海泡石的结构及其对海泡石/氟橡胶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泡石纤维束直径集中在100~200nm,长度为1~5μm,聚集体内孔径为3~100nm;随着纤维状海泡石用量的增大,复合材料的100%定伸应力增大,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拉断伸长率下降;当海泡石用量为15份时,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耐磨性能。(本文来源于《橡胶工业》期刊2014年01期)
李琛,于俊洋[6](2013)在《海泡石改性及其在含铬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泡石资源丰富,廉价易得,被广泛用于各类废水的处理。详细综述了海泡石的改性方法、改性条件及其特点,介绍了海泡石及改性海泡石在含铬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总结海泡石吸附剂的再生方法。指出海泡石及改性海泡石在含铬废水处理方面需要对吸附去除机理和吸附剂的再生方面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电镀与精饰》期刊2013年10期)
张建生,刘艳娟,李悦,吴楠[7](2013)在《海泡石改性及其对海泡石—水系统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唐山丰润区海泡石为原料,分别用腐植酸钠、陶瓷减水剂AST、碳酸钠、盐酸对海泡石进行了改性,采用胶质价对改性后的海泡石—水系统悬浮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经改性剂处理的海泡石胶质价达到410mL/15g,具有较好的悬浮和流动性能。(本文来源于《化工矿物与加工》期刊2013年01期)
刘菁,邓苗,胡子文,史佳伟[8](2011)在《海泡石改性及吸附Zn~(2+)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离子型无机抗菌剂具有安全性好、抗菌广谱、时效长和耐热等许多优良性能,在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金属离子型无机抗菌剂由金属抗菌离子和无机载体材料组成,其抗菌性能与载体材料对抗菌金属离子的吸附量有关。本文初步研究了对海泡石进行酸改性及用海泡石载抗菌锌离子(Zn2+)的两种工艺方式对海泡石结构及载Zn2+量的影响。通过原子吸收发射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能谱电子显微镜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技术的分析表明,用体积浓度为5%的HCL,在70℃温度下对海泡石进行酸处理,在提高海泡石纯度,分散海泡石纤维束、使海泡石结构中孔隙扩大,进而达到更多载入Zn2+目的等方面都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方法;采用干湿循环方式将Zn2+载于海泡石能提高海泡石的载Zn2+量,但干湿循环方式操作更复杂,能耗更大,应视具体情况酌情选择使用。(本文来源于《岩石矿物学杂志》期刊2011年04期)
刘艳娟,杨雅雯,梁立君,葛伟青,王守伟[9](2010)在《海泡石改性及在酱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正交实验对海泡石改性条件及在酱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酸度是海泡石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海泡石在酸度4%,温度120℃,时间12 h下改性,对酱油废水的脱色效果较好;当酱油废水浓度为1 033 mg/L,改性海泡石投加量为3 g(液固比70∶1),pH5,反应时间90 min,改性海泡石对废水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9.6%和76.4%。(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0年07期)
吴利,骆祥伟,方小兵,胡国梁[10](2009)在《纳米海泡石改性核壳丙烯酸酯胶粘剂》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纳米海泡石对涂层用核壳丙烯酸酯胶粘剂进行共混改性,制得海泡石/丙烯酸酯复合乳液。采用热重法(TG)对改性前后胶粘剂的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测试了复合材料粒径分布及涂层性能。结果显示:海泡石用量在3‰以内粉体分散效果较好,能够提高丙烯酸酯胶粘剂的热稳定性,并提高了涂层粘接力,使涂层粘连性提高到1级。(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海泡石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中国的灰霾天气频繁出现。研究发现VOCs是形成灰霾的重要因素。因此,VOCs的净化处理势在必行。吸附法是VOCs治理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常用的吸附剂(如活性炭)存在吸附成本高、伴随二次污染等问题。海泡石则以其低廉的价格、巨大的存储量、潜在的比表面积等优势吸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在VOCs污染控制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了研究海泡石对典型VOCs的吸附机理与过程,本文首先将海泡石进行水热和酸改性,并对丙酮和甲苯气体进行静态吸附研究,从表面形貌、孔结构、晶型等方面对海泡石进行表征,探讨改性对海泡石物理结构和静态吸附性能的影响;而后将改性海泡石成型,研究吸附温度、进气浓度、载气流量和吸附剂装填量对成型海泡石动态吸附VOCs性能的影响;最后,探讨VOCs在海泡石上的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问题,初步分析海泡石吸附VOCs的机理。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质量分数13%的盐酸浸渍改性12 h的海泡石静态吸附VOCs效果较好,吸附丙酮达57.20 mg/g,吸附甲苯达36.92 mg/g。改性后的海泡石BET比表面积由原矿的6.218 m2/g增加到62.205 m2/g,总孔容由原矿的0.0140 cm3/g增大到0.2103 cm3/g,孔径集中分布在1.4 nm左右,微孔、介孔明显增多。随着海泡石BET比表面积的增大,其对丙酮的吸附量随之增大;随着海泡石总孔容的增大,其对甲苯的吸附量随之增大,且均成线性关系。丙酮和甲苯气体在海泡石吸附剂上的动态吸附平衡过程可以用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来描述,其过程是一个以物理吸附为主的单分子层吸附过程,并且吸附过程容易进行;准二阶动力学模型可以描述海泡石动态吸附丙酮和甲苯气体的动力学过程,其吸附机制取决于吸附剂与吸附质自身性质,吸附过程伴随着化学吸附现象;颗粒内扩散模型揭示了海泡石吸附VOCs的吸附速率是由内扩散和膜扩散过程共同控制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泡石改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李勰.低品位海泡石改性及其同步脱氮除磷研究[D].湘潭大学.2019
[2].梁伟朝.海泡石改性及其吸附挥发性有机物机理与过程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6
[3].张驰.氮化硼、海泡石改性脂肪族聚酯(PBS、PLA)复合材料的热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
[4].李琛,夏强,戴宝成.海泡石改性及在铅锌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电镀与精饰.2015
[5].闫普选,栗英亮,王玉峰,卢江荣,韩飞雪.纤维状海泡石改性氟橡胶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研究[J].橡胶工业.2014
[6].李琛,于俊洋.海泡石改性及其在含铬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电镀与精饰.2013
[7].张建生,刘艳娟,李悦,吴楠.海泡石改性及其对海泡石—水系统性能的影响[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3
[8].刘菁,邓苗,胡子文,史佳伟.海泡石改性及吸附Zn~(2+)研究[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1
[9].刘艳娟,杨雅雯,梁立君,葛伟青,王守伟.海泡石改性及在酱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0
[10].吴利,骆祥伟,方小兵,胡国梁.纳米海泡石改性核壳丙烯酸酯胶粘剂[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