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大兴安岭图强林业局职工医院165301)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0-0269-02
【摘要】目的探讨心脏肿瘤手术的标准护理。方法对心脏肿瘤手术的患者进行护理。结论良好的护理对于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心脏肿瘤护理
心脏肿瘤颇为少见,其中原发性肿瘤更为罕见,转移性肿瘤约为原发性的20~40倍。原发性心脏肿瘤大多为良性,其中又以心房粘液瘤居多数。心脏肿瘤亦可分为粘液瘤、横纹肌瘤、纤维瘤等。
1.心脏良性肿瘤
1.1粘液瘤
心脏粘液瘤约占良性原发性心脏肿瘤的50%。年龄30~50岁,性别无明显差异。临床上,常有血流受阻和栓塞症状。本瘤多发生于左心房(约占75%),发生于右心房的占20%,心室5%。肿瘤大小不等,呈息肉状或绒毛状。切面呈灰白色半透明胶冻状,质软易碎。镜下,粘液瘤细胞呈星芒状或梭形,核呈卵圆形或梭形。瘤细胞稀少,散在或三五成群,分布于大量粘液样基质中,基质内富含蛋白多糖。关于本瘤的组织发生,观点仍不一致,许多学者认为本瘤来源于心内膜下的多能性原始间叶细胞。
1.2横纹肌瘤
心脏横纹肌瘤多见于15岁以下儿童,约50%病例伴有结节性硬化。临床上,肿瘤小者可无症状,大者可向心腔突起,引起阻塞症状,多发性肿瘤常引起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肉眼观,肿瘤多位于左和右心室的心肌内,常为多发性,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镜下,瘤组织疏松,细胞较大(直径可达80μm),呈卵圆形。胞浆空泡状,富含糖原,核居中,核仁明显。核周围的胞浆呈疏网状,细胞形似蜘蛛,故有蜘蛛细胞之称。目前认为本瘤是一种源自胚胎心肌母细胞的婴儿错构瘤。
1.3纤维瘤
心脏纤维瘤多见于婴儿和儿童。临床上,可引起左、右心室流出道阻塞症状及充血性心力衰竭。肉眼观,肿瘤多位于左心室或室间隔内。多为单发,大小不一,直径有时可达10cm。镜下,与其他部位的纤维瘤相似。
2.心脏恶性肿瘤
2.1恶性血管内皮瘤。
2.2横纹肌肉瘤。
2.3恶性间皮瘤。
2.4纤维肉瘤。
3.心脏转移性肿瘤
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至心脏者少见。但亦有人认为,如果仔细检查也并非很少。心脏转移瘤中以恶性黑色素瘤较多。心脏转移瘤可从邻近器官的恶性肿瘤蔓延而来,如支气管癌、胃癌、食管癌和纵隔肿瘤等,但大多系经血道转移而来。
4.临床表现
4.1全身表现心脏肿瘤可产生广泛的非心脏性全身表现:发热、恶液质、全身不适、关节痛、雷诺现象、皮疹、杵状指、发作性古怪行为、全身及肺栓塞。实验室检查可有高球蛋白血症、血沉加快、贫血或多血质、血小板增多或减少以及白细胞增多。心脏肿瘤的这些表现可能与肿瘤的产物、肿瘤坏死或免疫反应有关。
4.2栓塞现象心脏肿瘤表面碎片或血栓脱落引起栓塞的临床表现。栓塞的分布则视肿瘤部位和心内是否存在血液分流而定。来自左侧心脏的瘤栓可产生体循环动脉栓塞。内脏栓塞可导致各器官梗死、出血和血管瘤。中枢神经系统栓塞可引起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梗塞、癫痫、昏厥。肢体动脉栓塞,造成该动脉所供给的组织缺血性损害。右侧心脏肿瘤和部位接近由左向右血液分流处的左侧心脏肿瘤可产生肺栓塞,反复肺栓塞可致肺动脉高压,甚至肺源性心脏病。右心房和右心室肿瘤通过阻碍血液流经三尖瓣和肺动脉瓣能引起右心房或右心室高压,并可通过未闭的卵圆孔或房间隔缺损形成右向左分流,引起全身缺氧,紫绀和杵状指。
4.3心脏表现心脏肿瘤本身所致的症状和体征可有胸痛、昏厥、充血性左心和(或)右心衰竭、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心律失常、传导障碍、心内分流、缩窄性心包炎、血性心包积液或心包填塞。由于心脏表现常呈非特异性,并且可能很轻微、甚至缺乏,以致心脏肿瘤的全身表现有时可误诊为结缔组织血管病变、感染、或非心脏性恶性肿瘤。至于心脏肿瘤的特异性体征与症状则通常与其解剖部位和组织学类型有关。
5.常见的护理问题
5.1焦虑
5.1.1与可能发生猝死有关。
5.1.2与曾发生过栓塞或抽搐有关。
5.1.3主要表现:郁闷,情绪低落,少语,或表现为脾气暴躁、易怒。
5.1.4护理目标:解除焦虑的原因,增加病人的自信心。
5.1.6护理措施
5.1.6.1询问病情,了解病人焦虑的原因。
5.1.6.2向病人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使病人能乐意接受手术治疗。
5.1.6.3鼓励病人家属多给病人温暖,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5.1.6.4交待病人避免剧烈活动和过急变换体位,以防发生猝死和栓塞。
5.1.7重点评价
5.1.7.1病人的焦虑程度。
5.1.7.2解除焦虑的措施有效与否。
5.2自理能力缺陷
5.2.1活动可致瘤体碎片脱落。
5.2.2与瘤体碎片栓塞脑血管引起肢体瘫痪有关。
5.2.3主要表现
5.2.3.1害怕活动或活动后有心悸、气促。
5.2.3.2脑栓塞偏瘫则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表现为无助,依赖性增强。
5.2.4护理目标
5.2.4.1病人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5.2.4.2增加病人的自信心,增强自理能力。
5.2.5护理措施
5.2.5.1协助心衰及肢体瘫痪病人一切生活护理。
5.2.5.2鼓励无栓塞及抽搐史的病人床上或床旁活动,完成简单的生活技能,如自己梳头,洗脸,床上吃饭,并协助其大小便。
5.2.6重点评价
5.2.6.1病人生活自理能力。
5.2.6.2病人生活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5.3有猝死的可能
5.3.1粘液瘤瘤体阻塞房室瓣瓣口。
5.3.2与变换体位有关。
5.3.3主要表现:突起或夜间入睡以后,随着病人一声尖叫,随之出现神志不清、心跳呼吸骤停。
5.3.4护理目标
5.3.4.1病人及家属了解有猝死发生的可能性。
5.3.4.2避免猝死的诱因,病人不发生猝死。
5.3.5护理措施
5.3.5.1多与病人及家属交谈,讲解疾病的一般知识,如卧床变换体位时不要过急,因瘤体移动度较大可致房室瓣瓣口堵塞而致猝死。
5.3.5.2协助病人一切生活护理,尽量减少活动。
5.3.5.4病房常备心脏按摩包,以备紧急开胸挽救病人生命。
5.3.5.5一旦发生有血压下降、测不到,神志不清,应考虑有瘤体阻塞房室瓣瓣口可能,应立即将病人置头低足高位,或将病人倒立,尽快解除阻塞情况,紧急情况下立即通知医师床旁开胸。
5.3.6重点评价
5.3.6.1病人及家属对发生猝死的预防知识了解情况。
5.3.6.2有无诱发猝死的危险因素,如变换体位动作过急、活动量及范围增加等。
5.4有机体各部位栓塞的可能
5.4.1相关因素:粘液瘤质脆易碎,碎片随血流栓塞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5.4.2主要表现:栓塞部位出现相应症状和体征,如栓塞脑血管可致精神神志的改变,栓塞肢体血管出现肢体瘫痪。
5.4.3护理目标
5.4.3.1病人不发生各部位栓塞。
5.4.3.2病人栓塞表现能被及时发现。
5.4.4护理措施
5.4.4.1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疾病可能导致栓塞的原因。
5.4.4.2嘱病人卧床休息,协助病人一切生活护理,避免剧烈活动。
5.4.4.3询问病史,了解有无栓塞史。
5.4.4.4巡视病人及时发现有无栓塞的情况,如栓塞四肢末梢可出现肢体麻木,甚至无脉症。栓塞脑血管可出现脑血管供血不足或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
5.4.4.5发生栓塞情况,遵医嘱积极对症治疗。
5.4.5重点评价
5.4.5.1病人及家属对疾病所致栓塞的了解程度。
5.4.5.2病人有无机体相应部位栓塞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徐让.心脏发生的分子调控[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8年02期.
[2]王志恒.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现状[J].前进论坛(健康中华),2007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