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食用淀粉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可食用淀粉,原位观察,超微形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可食用淀粉膜论文文献综述
王绍清,范文浩,王琳琳,曹红,曹宝森[1](2013)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位观察可食用淀粉颗粒的超微形貌》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25种可食用淀粉颗粒的超微形貌进行原位观察,与经典工艺提纯的淀粉颗粒形貌对比,发现经典淀粉提纯工艺对淀粉颗粒的超微形貌几乎没有影响。另外,根据对各淀粉的生长环境的观察,发现生长空间对成熟谷物(小麦除外)淀粉颗粒形貌形成过程中有较大影响,而对豆类和根茎类食品原料没有影响。(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3年01期)
王国富,刘丽,胡琳珍,黄路路[2](2011)在《柠檬酸交联可食用红薯淀粉膜的制备和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浇铸法制备了柠檬酸交联红薯淀粉膜,并对膜的机械性能、吸水性、水溶性、抗甲酸溶解性等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交联后的淀粉膜的拉伸力显着提高、吸水性增强、水溶性降低、抗甲酸溶解性增强。膜的机械性能的改善与柠檬酸的浓度、交联温度、交联时间有关,实验发现,当柠檬酸的浓度为淀粉浓度的5%,165℃处理5分钟时,膜的拉伸力比未交联的提高了90%。(本文来源于《江西化工》期刊2011年04期)
王绍清,王琳琳,范文浩,曹红,曹宝森[3](2011)在《扫描电镜法分析常见可食用淀粉颗粒的超微形貌》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扫描电镜对多种常见可食用淀粉颗粒的超微形貌进行观察,按照淀粉颗粒形貌差别,将考察的所有种类淀粉颗粒分为:块茎形、棒形、球形、扁平形、复粒结构、棱角圆滑和棱角尖锐多面体形及肾形等类别,对每一类及每一种淀粉颗粒超微形貌的特征都分别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归纳淀粉颗粒超微形貌特征规律。在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可食用淀粉颗粒超微形貌电镜照片集锦,为从淀粉颗粒超微形貌特征上加强国内淀粉产品的质量监管提供可靠参考。(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1年15期)
可食用淀粉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采用浇铸法制备了柠檬酸交联红薯淀粉膜,并对膜的机械性能、吸水性、水溶性、抗甲酸溶解性等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交联后的淀粉膜的拉伸力显着提高、吸水性增强、水溶性降低、抗甲酸溶解性增强。膜的机械性能的改善与柠檬酸的浓度、交联温度、交联时间有关,实验发现,当柠檬酸的浓度为淀粉浓度的5%,165℃处理5分钟时,膜的拉伸力比未交联的提高了9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食用淀粉膜论文参考文献
[1].王绍清,范文浩,王琳琳,曹红,曹宝森.扫描电子显微镜原位观察可食用淀粉颗粒的超微形貌[J].食品科学.2013
[2].王国富,刘丽,胡琳珍,黄路路.柠檬酸交联可食用红薯淀粉膜的制备和性能[J].江西化工.2011
[3].王绍清,王琳琳,范文浩,曹红,曹宝森.扫描电镜法分析常见可食用淀粉颗粒的超微形貌[J].食品科学.2011
标签:可食用淀粉; 原位观察; 超微形貌;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