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浅谈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常州市潞城中学张夏

一直以来,学困生都是教师谈话中的焦点。每次年级组会议或是备课组的集体备课中,还有平时同事间的闲聊中,我发现教师总会有意无意地谈到自己班上的学困生,谈这些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谈自己面对这些学生的种种无奈与痛苦之情。其实,林子大了,各种各样的鸟儿也就多了,既然有所谓的学优生,就必然会存在学困生。面对这一客观的现状,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学困生的成因予以探究,由此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困生进行转化。

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他们通常会有这样一些心理特点:1、自卑。一些学困生会认为自己的学习很差劲,再怎么学也不会有好的结果,总感觉低人一等,于是自暴自弃,放弃学习,把大部分精力转向其它方面,譬如说交友、打球或者是故意干一些违纪的事,以此来体现自我的存在,求得心里上的平衡。2、逆反。当一些学困生感觉学习时非常力不从心,每每努力却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他们便会对师长的教育、社会的导向产生怀疑,进而产生抵触,于是开始疏远师长,憎恨社会,甚至有意识地对抗老师的管理,产生逆反的心理。

学困生的形成既有内因也有外因。

一、个体的学习障碍。有很多学生在其他方面表现得很机灵,就是不好好学习,成绩也上不去,于是教师就责怪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采取一些强制的手段,迫使学生好好学习,认为由此可快速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事实却非如此,这些学生真正存在的问题是“学习障碍”。学习障碍的现象比较普遍。比如,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做作业磨蹭,有头无尾,缺乏时间观念,或者很粗心,可以解出难题,却把简单的计算做错……这些学习障碍的表现很容易引起教师的误解,认为学生是学习态度有问题,是故意的,屡教不改,因此对学生进行惩罚。其实这些惩罚只会令学生的学习障碍严重化,甚至带来厌学等问题。

二、家庭的一些问题。据我所知,在我班上一半学生都是外地的,他们中有部分学生随父母居住,但有些父母忙于工作,基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有几个学生的父母离异,随爷爷奶奶居住,隔代的管教让这些孩子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另一半是本地生,家里条件都还可以,而且都是独生子女,自小就受到万般宠爱,自我主义很强;有几个家长对孩子期待很高,给予孩子很多物质刺激,而当孩子达不到要求或犯了错时,便对孩子进行辱骂、鞭打,造成了孩子强烈的逆反抵触心理;还有几个家长则看得很开,孩子放到学校,就由你老师来管,把责任推卸给学校,甚至不愿意与学校配合教育。家庭的这些情况使得部分学生的学习、行为、生活习惯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个别学生学习兴趣低落、学习习惯变差、学习成绩下降,变成了学困生。

三、学校教育的失误。虽然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不断地进行课程改革,可分数总是每次升学的一个坎,应试教育的阴影挥之不去。很多时候,教师关注的是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分数的高低,总会在有意无意间伤害到一些作业错误率高、考试分数低的学生,认为他们学习态度不端正,拖班级后腿,甚至会在学生或家长面前把他们批评得一无是处,让他们感到自卑、逆反,进而厌学、自暴自弃。我班上就曾有这样一个学生,至今让我很自责。他入学时在班上的成绩一般,上课从不捣乱,但经常走神,我对他的第一印象是他学习底子薄、学习兴趣低。于是我经常抓他的学习,利用课余时间帮他补习,可是收效甚微。于是我开始批评他,找他家长谈话,其他老师对他也有类似的举措,结果他的学习成绩反而更加下滑。终于有一天,他没有来学校。我上门家访,他给我的答案是他不想读了,读不进,每天坐在教室对他来说是种煎熬,还要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他想去打工。那是我第一次家访他,看到他家的茅草屋,听到他说的那些话,我的心很痛:我和其他一些教师都太看重他的成绩,而没有看到他也有优点——跑步快,做事积极,为人诚恳等;也没有及时去和他沟通,了解他的家庭、了解他的内心,以致他成为了心理问题较重的学困生。

四、集体归属感的缺乏。由于受到各种舆论的引导,在学生眼里,学困生是拖班级后腿的人,是损害集体荣誉的人,甚至是低智商的人,所以看不起学困生,嘲笑他们,导致部分学困生心理的自卑;即使有些学困生有过勇于改正错误的表现,也常常难以得到重视和信任,因而产生了消极情绪,放弃努力。我曾认识这样一位学生,他的学习基础非常薄弱,很多简单知识都不懂,平日里学生都很疏远他。记得有一次公开课上,他突然兴致高涨,举手回答问题,老师点了他,他也答对了;接着他再举手,可那次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他却支支吾吾不知所云,同学们哄然大笑;而后他仍然举手,老师却没有点他。课后,他跑去问老师:我举那么多次手,你为什么不点我回答?老师说:我担心有些问题你不会,而且也要给其他学生一些回答的机会嘛。那位学生很怏然。据说在此后的课上,他常常伏案睡觉,还打呼噜,引起同学们的强烈不满,以致后来班上没有一个人和他交往,甚至畏惧他,因为他会莫名地打人,而且和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青年有来往。至于他的成绩,更是跌落低谷。我觉得他就是一个典型的缺乏集体归属感的学困生,同学和老师对他的态度,让他完全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五、社会环境的影响。曾遇到这样一个学生,他本来各方面的表现都不错,唯独有个缺点就是脾气犟,爱和人争斗,于是社会上一些小青年看准了这个学生的弱点,不断地接触他、拉拢他,结果这个学生真得就被诱惑了过去,开始愤世嫉俗,对很多人事都看不惯,也开始放弃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变为班中的学困生。另外,各种媒体中也会有一些负面的传播,导致一些学生产生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校、家长的一些正面教育不予理睬,也因此影响了学习成绩和其他各方面的发展。

针对上述成因的分析,笔者结合自身和他人的一些经验谈几点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用爱心唤醒信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灭一个学生。大多数学困生心理上都存在着自卑感和逆反感,对教师和同学感情淡漠。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决不能歧视和厌弃他们,而要奉献自己的爱心,主动与他们交流,对他们多尊重,多增加“感情投资”,注重感情上的疏导,从而唤醒他们学习的信心。

第一,我们要俯下身去与学困生多沟通,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从而找到问题的所在。我班上有位女学生成绩本来还好,但某一阶段上课开始走神,作业错误率高甚至漏做,成绩明显下滑,其他教师也频频向我反映她的这一情况。于是某日中午,我找了个清静的地方,搬了两张学生坐的凳子,和她面对面开始谈话。一开始,我没有直接询问她的学习情况,而是问问她父母的一些情况。她突然告诉我她的母亲已经离开人世,我猛然想起一个月前她曾向我请假回老家一事,原来那次就是她回去参加母亲的葬礼。这么大的一件事,我竟全然不知,而她却默默承受。我的自责与同情让我慢慢地靠近她的心,在我话语的开导下,她慢慢吐露她的内心话。她说她母亲之前就常说有人要害她,死时也很离奇,是半夜里从楼上摔下去的,死的时候也没留一滴血,那时她正在家睡觉,她的父亲不在家,尸体是父亲回来时发现的。家里也没报案,就把母亲的尸体运回老家办了丧事。现在她奶奶从老家过来照料她和父亲的起居饮食。她现在脑海中总会浮现母亲死时的样子。听完她的叙述,我很震惊她背后如此复杂的家庭故事,同时我也很佩服她的承受能力。我没有去探究她母亲的死因,但我知道这是她心里的一个结。我首先让她回忆她母亲的点点滴滴,虽然这很痛苦,但她压抑许久的情感全部宣泄了出来,她哭得泪流满面,说因为这,使得她没法专心学习,而且成绩下滑让她没有了信心。接着,我再把话题慢慢转向她的父亲,她说她的父亲对她也很好,经常会问她在学校的一些情况。于是,我暗示她如今只有父亲一个人在支撑这个家。此刻,她的情绪有所缓解。我于是有把话题转向了她奶奶,告诉她奶奶也不容易,大老远从老家赶来照顾她。最后,我对她说:“不管哪个亲人,对你都是充满了爱的呵护。母亲的离开的确令人伤心,但你父亲却因此给了你更多的爱,你奶奶也用她的爱来抚平你的伤痛,给你更多的照料。我相信你会理解他们的爱。”她点点头。我又问:“你知道老师为什么会找你谈话么?”她愣了一下,说:“可能是我最近成绩太差了吧。”我微笑着说:“你猜的对。但我发觉我现在不想和你谈成绩了,因为我相信你会用行动给我答案。”她抿着嘴唇使劲地点了点头。——我知道,她重燃了努力学习的信心。之后,我有找过她,她也主动和我沟通了几次,最终,她的成绩也上来了。

第二,我们要怀着一颗爱心去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大部分学困生都是曾遭遇过反复失败的打击,由此丧失信心,导致怎么学都学不好。这时,要唤醒他们的信心,就需要让他们反复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所以,我们就需要拿着放大镜去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一旦他们出现闪光点时,我们就应给予他们肯定和支持,从而使他们认准自己发展的起点;同时我们也应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同学面前有所展示,取得肯定和信任,从而消除自卑感,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成功的喜悦;紧接着我们应再次给予他们肯定的支持和表现的机会,这时先前成功的喜悦会成为他们继续进取的内驱力,促使他们寻找新的目标继续奋斗;如此反复,他们就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信心也随之被唤醒,潜能也不断地爆发。这个过程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摈弃对学困生的偏见和歧视,向爱其他学生一样去爱他们,必要时还要再多给他们一点偏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他们展现的机会。

二、用耐心真诚帮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不断反复的过程,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依靠一两次的谈心、补课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学困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教师要冷静分析、正确对待这种现象,不能斥之为屡教不改,不堪造就;要继续保持满腔热情,运用千般耐心,遵循教育规律,因势利导,才能使学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第一,我们要正视学困生的学习障碍,耐心地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正确的学习心理。现在大多数教师对待学困生的学习障碍采用的是惩罚的方法,而惩罚只会使学困生产生逆反和抵触心理,使学习障碍进一步加重。所以对待学困生的学习障碍决不能用惩罚,而应因势利导,及时地鼓励他们,使他们不断自信和向上。在这方面,爱迪生的妈妈南希给我们作了典范。爱迪生是个喜欢问问题的孩子,上课不好好听讲,经常捣乱,爱问与书本无关的知识。因此,他被退学。南希想:既然爱迪生不喜欢记教科书的内容,那我也不强制他,我要和他一起享受思考的快乐。从此,南希亲自教导爱迪生,利用身边活的教材,两人一起学习数学、英语、文学等,一起思考各种问题。南希从不拘泥于教科书,而是注意身边发生的事情。爱迪生想知道鸡蛋怎么能孵出小鸡,于是学母鸡的样子,把鸡蛋抱在怀里孵蛋,结果孵了两天也没动静。南希没有嘲笑和责怪儿子,而是鼓励他自己寻找答案。两个人一起探讨着各种各样的知识。南希从不给他答案,而是和他一起翻阅百科全书,和他一起思考,帮助他对科学产生好奇感。有了这样的好奇,爱迪生不断地学习下去。可见,南希没有因为爱迪生捣乱、上课不认真等学习障碍而惩罚他,而是悉心教导他,不断激发他的求知欲望,也才成就了历史上这位伟大的发明家。

第二,我们要耐心地为学困生辅导。学困生要得到真正的转化,必定需要知识层面上的提升,而教师在这方面责无旁贷。我曾给我班上一个基础知识相当薄弱的学生补课,补的是有理数的加法。刚开始,我拿着几个例子给他讲解有理数加法的法则,把几种情况给他分析得是详详细细、清清楚楚。分析完后,问他会了么,他点点头。于是我出了几道简单的整数加法题给他做,结果发现他做得很吃力,一直混淆。看他费劲的样子,我想常规的讲解可能对他不适合。于是,我就问他买东西时账算得清吗,他很自信地点了点头。我说那今天我给你出几道简单的算账的题目。“某天你妈给你3元零花钱,你爸又给了你2元零花钱,你共有多少钱?”“5元。”“怎么来的?”“3+2=5呗!”“恩!那你买早餐花了2元,你还有多少钱?”“3元。5-2=3。”“非常正确。可学了负数以后,我还可以用加法来算。你获得的钱可以记为正数,那花掉的钱就可以记为负数。你原来有5元钱,记作‘+5’,花了2元,记作‘-2’,剩下3元还是你的钱,记作‘+3’,由此可以列个式子‘5+(-2)=3’,正号被省略了。”他听听有点来劲了。我趁热打铁,接着给他举例子,把有理数加法的几种类型都用算账的方法给他讲了一遍,然后告诉他做题时只要把数看成钱当做算账就行了,结果再给他做题时,他全部做对。接着,我又加大难度,把分数融入进去,从小学的通分开始,慢慢地给他讲解,最终使他弄懂了那部分知识。结束后,他很是高兴,马上拿起那天的作业开始做。所以,要转化学困生,需要耐心地帮他补上知识的漏洞,由此,才能让他倍增信心,满怀激情去地追求成功。

三、用真心积聚力量

学困生由多方面的综合影响而产生,所以帮助学困生的转化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作为教师,在转化学困生时一定要怀有一颗无功利性的真心,并用此真心去感化一些问题家庭中的家长,一些社会上有误导性的人,利用他们的力量来协助学困生的转化。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优秀的人,而爱别人不爱的孩子才真正地体现教师的无私真心,也正是这样的无私真心最能打动人。曾遇到这样一位老教师,她班上有个智商正常但有点精神病的学生,他上课基本不听,甚至会莫名地与老师对抗,他家长则偏袒自己的孩子,认为他各方面都还不错,在家也非常溺爱他。对于这种学生,很多教师认为只要让他在学校时尽量安分些,不要惹乱子出事情就行。而那位老教师却花很多精力在那位学生的身上,她几乎天天和他谈心;自己或找老师学生帮他补课;那位学生出了问题时,她从不责怪他,甚至在他人面前“偏袒”他,为他开脱,事后再耐心教育他;老教师给他很多表现的机会,让他负责班级的纪律管理,让他当全年级政治小品表演的主持人;……很多人都以为老教师和那位学生是亲戚,或是得了那位学生家长给的好处,其实不然。起初,老教师因一些问题找学生家长沟通时,家长根本就是不配合,认为自己孩子都是对的,但后来学生的转变让家长对老教师的真心努力有了感觉,慢慢地家长开始理解老教师,主动和她沟通,重新开始认识自己的孩子,协助老教师转化这位孩子。

社会上对学困生的负面影响比较杂散,可能我们无法一一去解除,但至少凭我们的真诚之心总能感化一些人,让他们也参与到学困生的转化中来。同时,对社会上一些正面影响,我们可以积极利用,如邀请社会各届人士到校进行专题教育,现身说法,组织学生到校外教育基地参观实践亲身体验,等等。

总之,学困生永远是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他们的成因因人而异,但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坚信一点:一个人的潜能是巨大的,每一个学生都有成才的潜能,学困生只是在某些情况下埋没了这种潜能。所以我们必须给予他们合适的引导,帮他们重塑信心,给他们正确的帮助,重新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脱困成才!

标签:;  ;  ;  

浅谈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