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宫牛黄鼻用脑靶向制剂的研究

安宫牛黄鼻用脑靶向制剂的研究

论文摘要

安宫牛黄丸是传统中药中的经典急救方,临床上用来治疗高热、昏迷、中风等中枢性急重症,目前常用剂型有丸剂、散剂和简化方的注射剂等,但这几种给药方式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鼻腔给药途径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给药系统之一,其吸收迅速、给药方便,此外还可用作脑内靶向的递药手段。为了改善患者的顺应性,充分发挥急救方的疗效,探索安宫牛黄丸经鼻脑靶向给药系统的可行性,本研究在对9味原药材不同前处理的基础上,确定了安宫牛黄鼻用制剂的处方,重点对安宫牛黄丸中起中枢解热的重要物质基础——黄芩苷的经鼻给药后,鼻.脑通路的存在与否、处方因素、剂型因素以及其吸收机制做了详细探索,在制备出黄芩苷载药脂质微球的基础上,制备一种载有多种成分的安宫牛黄鼻用脑靶向双相载药脂质微球。本文首先建立了黄芩苷、栀子苷、姜黄素、盐酸小檗碱、胆酸、冰片、胆红素的体外分析方法,分别对栀子原药材进行了提取,测定了提取物中栀子苷的含量;对人工牛黄进行乙醇提取,测定了醇提物中胆酸的含量,计算了提取物的收率;测定了黄芩苷在水中的溶解度;制备了姜黄素包合物并以DSC法进行验证,测定了包合物的溶解度和姜黄素在包合物中的含量;测定了冰片的含量并制备了麝香酮和冰片混合物的随机甲基化-β-环糊精包合物水溶液;对水牛角和珍珠粉进行了水解,计算了收率。最后根据各种提取物或中间产物中各指标性成分的含量确定了安宫牛黄鼻用制剂的处方。采用大鼠在体鼻腔灌流模型(in situ rat nasal perfusion method)初步考察了栀子苷、盐酸小檗碱、姜黄素和黄芩苷的鼻腔吸收情况。除栀子苷外,黄芩苷、姜黄素和盐酸小檗碱吸收均比较明显,此后重点研究了黄芩苷的鼻腔吸收规律和吸收促进剂对其鼻腔吸收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黄芩苷鼻腔吸收符合一级吸收动力学,不同添加剂对其吸收的促进作用存在以下关系:1%去氧胆酸钠>>0.5%壳聚糖≈0.5%冰片≈5%甲基化-β-环糊精>5%HP-β-CD>5%β-CD>1%Tween 80≈0.1%EDTA-Na2≈I%磷脂,其中加入最后三者的促吸收效果与不加吸收促进剂时无显著性差异。建立了大鼠给药后脑渗析和血液渗析同时采集脑脊液样品和血浆样品的方法,分别以零净流量法和反向渗析法测定了两部位渗析的体内和体外回收率,其中脑部和血浆中探针的体内回收率分别为17.52%和15.O%。此外,建立了UPLC-MS/MS法测定大鼠渗析液中黄芩苷的分析方法。随后对四种黄芩苷鼻用溶液剂,即pH5.4组(INl)、pH4.9组(IN2)、5%随机甲基化-β-环糊精组(IN3)以及1%冰片组(IN4),及一静脉注射给药组(IVl)分别进行了大鼠血浆中和脑脊液中的药物动力学研究,剂量均为12mg·kg-1,DAS 2.0药代动力学软件非隔室模型处理体内数据。结果表明,黄芩苷静脉注射后具有微弱的血脑屏障透过能力,经鼻给药后,黄芩苷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远低于静注后的血药浓度,且达峰时间有明显的滞后,CSF中的浓度水平与静注后相当,提示黄芩苷的实际鼻腔吸收效果并不理想。IN1、IN2、IN3和IN4四种鼻用溶液剂血浆中的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1.7%、12.5%、21.O%和11.0%,高低顺序依次为IN3>IN2>IN1>IN4,其中由于环糊精的促吸收作用,IN3的生物利用度最高,与其他三者问存在显著性差异;脑内生物利用度分别为69.3%、58.2%、89.0%和72.5%,高低顺序依次为IN3>IN4>IN1>IN2,加入环糊精的制剂虽然在脑脊液中的达峰时间延迟,但入脑量最高,脑靶向性指数(DTI)和脑部药物直接转运百分比(DTP)计算结果表明黄芩苷可经嗅觉通路入脑,存在鼻-脑通路。以反应溶剂、药脂比例为考察项,确定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为:黄芩苷:磷脂1:5(w/w),室温下四氢呋喃中反应3小时,蒸发除去溶剂即得。利用DSC和X-射线衍射技术确证分析了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的形成以及药物和磷脂两者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了黄芩苷脂质微球,以复合物在油中溶解状态、稳定性常数Ke、粒度分布、(?)-电位和包封率确定了黄芩苷脂质微球的最终处方和工艺为:按质量百分比,油相组成为:磷脂复合物以黄芩苷计为1%、中链油(MCT)为20%、外加豆磷脂1%、油酸0.06%,水相组成为:甘油2.5%、F-68 1%、EDTA 0.006%,制备初乳后,高压均质参数为700bar压力下循环7次,均质前调节pH值至5.0。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表明,黄芩苷鼻用脂质微球(2.4mg·kg-1)经鼻吸收后其血浆中生物利用度为55.2%,脑脊液中为227%,分别为溶液剂组(IN1,pH5.4)的5倍和3倍。由AUCcsF/AUCplasma计算结果可知,相比于溶液剂,脂质微球组的脑靶向指数有所降低。根据黄芩苷鼻用脂质微球的处方工艺以及安宫牛黄鼻用制剂的处方,制备安宫牛黄鼻用脑靶向脂质微球,测定了其粒度分布和稳定性常数Ke,并以黄芩苷计对包封率和载药量进行了测定。以在体蟾蜍上颚粘膜法评价了安宫牛黄鼻用溶液剂和安宫牛黄鼻用脂质微球的蟾蜍上颚纤毛毒性,与阴性对照相比,两制剂组均有比较明显的纤毛毒性。以生化指标法评价了处方中使用较多的吸收促进剂兼增溶剂——随机甲基化-β-环糊精的鼻粘膜毒性,结果显示,5%的RAMEB无明显黏膜毒性,10%和20%的黏膜毒性较大。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原药材的前处理及安功牛黄鼻用制剂处方工艺的确定
  • 第一节 体外分析方法
  • 1.黄芩苷
  • 2.姜黄素
  • 3.盐酸小檗碱
  • 4.栀子苷
  • 5.胆酸
  • 6.胆红素
  • 7.冰片
  • 第二节 原药材和提取物的前处理
  • 1.安宫牛黄鼻用制剂的处方
  • 2.提取物的制备和前处理
  • 2.1 栀子提取物的制备
  • 2.2 水牛角浓缩粉及珍珠粉的水解
  • 2.3 人工牛黄中胆酸的提取
  • 2.4 黄芩苷溶解度测定
  • 2.5 盐酸小檗碱溶解度测定
  • 2.6 姜黄素的增溶
  • 2.7 冰片及麝香酮水溶液的制备
  • 3.安宫牛黄鼻用制剂处方及工艺的确定
  • 4.讨论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安宫牛黄鼻用制剂中各成分鼻腔吸收的研究
  • 1.仪器与材料
  • 2.方法与结果
  • 2.1 实验动物模型及实验装置
  • 2.2 栀子苷的鼻腔吸收
  • 2.3 盐酸小檗碱的鼻腔吸收
  • 2.4 姜黄素的鼻腔吸收
  • 2.5 黄芩苷的鼻腔吸收
  • 3.讨论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黄芩苷鼻用溶液剂的药物动力学和脑靶向性研究
  • 第一节 微渗析取样技术探针回收率的测定
  • 1.微渗析技术简介
  • 2.微渗析系统组成
  • 3.微渗析技术的特点
  • 4.微渗析探针回收率的测定
  • 4.1 灌注液的配制
  • 4.2 体外回收率的测定
  • 4.3 体内回收率的测定
  • 5.讨论
  • 第二节 黄芩苷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
  • 1.质谱条件
  • 2.色谱条件
  • 2.1 方法专属性
  • 2.2 标准曲线的绘制及检测限的确定
  • 2.3 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
  • 3.样品稳定性实验
  • 4.讨论
  • 第三节 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 1.实验方案
  • 2.给药制剂的配制
  • 3.动物实验
  • 3.1 脑部探针的植入
  • 3.2 血液中探针的植入
  • 3.3 鼻腔给药方法及生物样品的采集
  • 3.4 静脉给药方法及生物样品的采集
  • 4.实验结果
  • 4.1 实验数据及药动学参数
  • 4.2 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 4.3 生物利用度
  • 5.讨论
  • 第四节 脑靶向性评价
  • 1.实验方法
  • 1.1 方案
  • 1.2 给药溶制剂的配制
  • 1.3 动物实验
  • 2.实验结果
  • 2.1 实验数据及 CSF 中药动学参数
  • 2.2 五组制剂的平均 CSF 药物浓度-时间曲线
  • 2.3 脑脊液中黄芩苷生物利用度
  • 2.4 脑靶向性评价
  • 3.讨论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黄芩苷鼻用脂质微球制备工艺及经鼻吸收研究
  • 第一节 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的制备
  • 1.方法与结果
  • 1.1 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
  • 1.2 黄芩苷复合率的测定
  • 1.3 单因素影响实验
  • 1.4 黄芩苷磷脂复合物溶解性能的测定
  • 1.5 磷脂复合物的确证
  • 2.讨论
  • 第二节 黄芩苷脂质微球的制备与评价
  • 1.方法与结果
  • 1.1 基本处方及制备工艺
  • 1.2 高压均质过程及原理
  • 1.3 黄芩苷脂质微球理化性质
  • 2.讨论
  • 2.1 脂质微球的微观结构
  • 2.2 处方因素考察
  • 2.3 制备工艺考察
  • 第三节 黄芩苷脂质微球的鼻腔吸收研究
  • 1.实验方法
  • 2.实验结果
  • 2.1 脂质微球经鼻给药后血药浓度数据及药动学参数
  • 2.2 脂质微球经鼻给药后脑脊液中药浓度数据及药动学参数
  • 2.3 血浆及脑脊液中药时曲线
  • 2.4 脂质微球与溶液剂(IN1) 的相关药动学参数比较及生物利用度的计算
  • 3.讨论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安宫牛黄鼻用脂质微球的制备工艺及鼻腔给药毒性研究
  • 1.仪器与材料
  • 2.方法与结果
  • 2.1 安宫牛黄鼻用脂质微球的制备
  • 2.2 鼻腔给药毒性的研究
  • 3.讨论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丝路上的牛黄药物交流史[J]. 中医药文化 2018(01)
    • [2].体外培育牛黄联合西药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观察[J].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8(02)
    • [3].磨刀[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20(07)
    • [4].牛黄的奇谈怪论[J]. 家庭中医药 2009(12)
    • [5].含牛黄中成药的质量控制现状[J]. 中国药学杂志 2019(17)
    • [6].体外培育牛黄辅助治疗痰热证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6(06)
    • [7].简述蒙药牛黄的真伪鉴别[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21)
    • [8].人工培植牛黄[J]. 现代农业 2015(09)
    • [9].牛黄解毒制剂 不可随便来几片[J]. 健康博览 2019(12)
    • [10].牛黄[J]. 中国地名 2009(02)
    • [11].牛黄降压胶囊中体外培育牛黄的替代使用研究[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20(08)
    • [12].响应面法优化复方体外培育牛黄凝胶中药物配比[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7(18)
    • [13].千金易得牛黄难求[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6(09)
    • [14].牛黄成药说[J]. 家庭药师 2012(10)
    • [15].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同仁牛黄清心片中芍药苷的含量[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9(05)
    • [16].清心开窍的牛黄[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19)
    • [17].牛黄及其复方制剂的临床应用概况[J]. 江西中医药 2014(12)
    • [18]."牛黄"去火学问多[J].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5(04)
    • [19].牛黄、蟾酥、麝香、五灵脂、鹿茸——解读几种名贵中药材的来源[J]. 家庭中医药 2014(03)
    • [20].牛年话牛黄[J]. 健康 2009(10)
    • [21].己丑牛年 漫话牛黄[J]. 抗癌之窗 2009(01)
    • [22].体外培育牛黄的临床应用举隅[J]. 首都医药 2011(08)
    • [23].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检测天然牛黄与酶促牛黄中胆固醇含量[J]. 医药导报 2011(12)
    • [24].牛黄及其代用品概述[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10)
    • [25].牛黄及代用品化学成分、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学杂志 2019(08)
    • [26].牛年话牛黄[J]. 知识就是力量 2009(01)
    • [27].牛黄——开窍之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05)
    • [28].人工培植牛黄手术的具体过程[J]. 养殖技术顾问 2013(06)
    • [29].安宫牛黄方剂与甘露醇促进十一氢巯基十二硼化钠透过血脑屏障的研究[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10)
    • [30].体外培育牛黄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0(05)

    标签:;  ;  ;  ;  ;  ;  ;  ;  ;  ;  

    安宫牛黄鼻用脑靶向制剂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