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研究红活麻乙酸乙酯部位抗炎镇痛的药效作用;观察红活麻有效部位在Ⅱ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CIA)和佐剂关节炎模型(AA)中的抗自身免疫性关节炎的作用;分别以树突状细胞DC和T淋巴细胞中转录因子T-bet和T细胞中GATA-3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血清细胞因子IFN-γ与IL-4,IL-2与IL-10的测定来探讨红活麻有效部位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制。方法:(1)将正常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红活麻高、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高、低剂量给药组分别按10mg/10g、5mg/10g的剂量灌胃给予红活麻乙酸乙酯部位混悬液,连续给予7天,阳性对照组于第7天给予阿司匹林1.8mg/10g,分别采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和二甲苯致炎法,观察红活麻抗炎镇痛的作用;(2)在BALB/c小鼠体内建立II型胶原所致关节炎模型。在造摸前7天开始,分别按1.5mg/10g、1.0mg/10g、0.5mg/10g的剂量,隔日灌胃给药,连续40天,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红活麻乙酸乙酯部位对关节炎发病和关节损伤的影响;向Wistar大鼠右后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CFA)0.1ml,建立佐剂关节炎模型。在造模前7天开始预防给药17.5mg/100g,造模后7天治疗给药17.5mg/100g,隔日灌胃给药,连续39天,利用关节肿胀度、脾脏指数等指标以及关节损伤的情况,观察红活麻对关节炎发病的影响。验证红活麻乙酸乙酯部位的治疗RA的作用;(3)检测红活麻对树突状细胞表型、细胞中转录因子T-bet表达水平以及细胞因子IL-10、IFN-γ分泌量的影响;检测药物处理后动物脾脏细胞中转录因子T-bet、GATA-3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2、IL-4、IL-10的分泌量,探讨红活麻治疗类风湿型关节炎的作用机理。结果:(1)在热板实验中,与模型对照组比较,10mg/10g、5mg/10g红活麻组均可显著性提高小鼠痛阈(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10mg/10g、5mg/10g红活麻组均可显著性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高剂量组尤其明显明显(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10mg/10g、5mg/10g红活麻组均可显著性抑制二甲苯所致右耳的肿胀度(P<0.01);(2)在II型胶原所致关节炎模型中,给药40天后发现,红活麻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CIA关节炎的发病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关节炎指数均显著下降,高剂量组尤为明显(P<0.05);足关节滑膜组织HE染色检查发现,给予红活麻能有效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关节间隙基本完好。佐剂关节炎模型中,发现17.5mg/100g红活麻乙酸乙酯部位能显著性降低关节肿胀度、脾脏指数;红活麻乙酸乙酯部位预防和治疗给药组大鼠关节滑膜增生,只有少许剥脱,组织水肿较轻,并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3)1.5mg/10g、1.0mg/10g、0.5mg/10g红活麻乙酸乙酯部位组对BALB/c小鼠骨髓来源DC T-bet mRNA转录水平有明显下调作用,且显著性降低DC上清中IFN-γ分泌量,提高IL-10的分泌量,对DC表面分子的表达无明显影响;明显下调小鼠体内T细胞T-bet mRNA转录水平,而上调GATA-3 mRNA转录水平。ELISA检测结果显示,红活麻乙酸乙酯部位明显抑制Th1型细胞因子的分泌,促进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结论:(1)红活麻乙酸乙酯部位灌胃给药可明显缓解疼痛、治疗炎症;(2)不同剂量红活麻灌胃给药均能显著降低II型胶原所致的关节炎发病率,减少炎性细胞在关节腔内的浸润;17.5mg/100g的红活麻可有效防治佐剂引起的关节的发病;(3)红活麻防治RA的作用与负调控DC和T细胞中T-bet表达,正调控GATA-3表达,进而影响体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相关;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类风湿性关节炎论文; 型胶原诱导关节炎论文; 佐剂关节炎论文; 树突状细胞论文; 红活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