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诱导痰中细胞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史秀枝[1](2021)在《COPD患者诱导痰中IL-6、IL-8水平与炎症表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不同个体炎症表现不同。COPD表型能够反映临床上一种或多种疾病的个性化特点,嗜酸性粒细胞表型是一种独特的表型,属于COPD炎症表型的一种。诱导痰是一种无创气道采样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慢阻肺患者诱导痰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与炎症表型的相关性,为COPD患者精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及监测指标。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山西省汾阳医院就诊的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AECOPD)和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SCOPD),所选患者均行肺功能及诱导痰检查。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资料、FEV1/FVC、诱导痰中细胞分类及IL-6、IL-8,分析诱导痰中IL-6、IL-8水平与COPD患者急性加重、GOLD分级及炎症表型的关系。结果:AECOPD患者诱导痰中IL-6、IL-8水平明显高于SCOPD患者(P<0.05);与GOLD分级呈正相关(P<0.05);本研究经诱导痰细胞学分类,嗜酸性粒细胞表型有27例(45%),非嗜酸性粒细胞表型有33例(55%),在不同炎症表型中IL-6、IL-8表达有差异:非嗜酸性粒细胞型>嗜酸性粒细胞型(P<0.05)。结论:COPD患者诱导痰中IL-6、IL-8水平与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相关,与GOLD分级呈正相关,其水平在嗜酸性粒细胞表型COPD患者中较非嗜酸性粒细胞表型COPD患者中低。
蔡甜甜[2](2021)在《健脾益肺Ⅱ号治疗慢阻肺临床疗效及减轻香烟暴露联合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炎症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通过一项探索性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方法,观察健脾益肺Ⅱ号方中医药早期干预治疗COP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中医药早期干预能否延缓COPD病情进展,避免或减少急性加重的发生,为中医药防治COPD提供循证医学依据,为进一步研发针对COPD的中药新药提供临床研究基础。2.通过观察香烟暴露对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小鼠宿主免疫应答的影响,以及呼吸道病毒感染在诱发COPD急性加重过程中的免疫病理改变,建立符合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急性气道炎症模型,为后续中药减少病毒感染诱发慢阻肺急性加重的药理学研究提供实用性工具。3.利用熏烟联合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动物模型,以健脾益肺Ⅱ号减少急性加重为出发点,探讨健脾益肺Ⅱ号减少熏烟联合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部炎症的主要环节和作用机制,探讨中医培土生金法的现代科学内涵,为研发针对预防COPD急性加重的药物提供研究基础。方法:1.随机对照探索性临床试验:健脾益肺Ⅱ号治疗COPD稳定期Ⅰ-Ⅱ级探索性临床研究探索性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方法,纳入符合COPD稳定期Ⅰ-Ⅱ级患者,采用健脾益肺Ⅱ号与健脾益肺Ⅱ号安慰剂进行疗效比较,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治疗组给予健脾益肺Ⅱ号方颗粒剂,每日1剂,分成2袋,每次1袋,1天2次;安慰剂组给予健脾益肺Ⅱ号方安慰颗粒剂,每日1剂,分成2袋,每次1袋,1天2次。筛查期2周,治疗12周,随访12周。记录并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间急性加重频次以及急性加重发生率,并且评估组间治疗前后肺功能、SGRQ、CAT量表、mMRC评分、BODE指数改变情况,探索健脾益肺Ⅱ号方干预治疗COPD的疗效并观察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探讨中医药干预能否延缓COPD病情进展,避免或减少急性加重的发生,为中医药防治慢阻肺提供循证医学依据。2.基础研究:健脾益肺Ⅱ号方减轻香烟暴露联合病毒感染小鼠肺部炎症的主要环节和作用机制(1)香烟暴露对低剂量流感病毒诱导的气道免疫细胞的影响选取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假熏烟假攻毒组,熏烟假攻毒组,假熏烟攻毒组,熏烟联合攻毒组。第1-4天对小鼠进行熏烟处理,3次/天,每次3支香烟,烟雾用60ml注射器注入熏烟箱中。于9am,12am,3pm进行,每次1h;第5天进行攻毒,用1ml注射器共抽取2ml异氟烷均匀洒在麻醉瓶中,随后将小鼠置于麻醉瓶中旋紧瓶盖,待小鼠出现深快呼吸后取出,迅速向小鼠鼻内滴注PR8病毒30ul/只。假熏烟小鼠放入另一干净且相同大小的塑料箱内,不做熏烟处理;假攻毒组鼻内滴注MEM培养基30ul/只,其余操作同上,分别观察攻毒后5天小鼠变化。第10天取材留取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细胞计数和细胞分类计数:留取小鼠肺组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肺组织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金属蛋白酶、病毒复制水平及干扰素mRNA表达水平。(2)健脾益肺Ⅱ号方对香烟暴露、低剂量流感病毒感染及二者联合诱导的气道免疫细胞的影响选取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8组:分别为假熏烟假攻毒组;假熏烟假攻毒+JPYFⅡ治疗组;假熏烟攻毒组;假熏烟攻毒+JPYFⅡ治疗组;熏烟假攻毒组;熏烟假攻毒+JPYFⅡ治疗组;熏烟联合攻毒组;熏烟联合攻毒+JPYFⅡ治疗组,每组10只。熏烟、攻毒方法同上。药物干预组,造模方法同熏烟联合攻毒组,从第1天开始进行药物干预,连续给药10天。第10天部分进行小鼠肺功能检测;其余小鼠取材,留取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用于检测细胞计数和细胞分类计数;留取小鼠肺组织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肺组织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以及金属蛋白酶、病毒NP以及干扰素mRNA表达情况;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ROS的产生,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gp91和HO-1的蛋白表达;病毒空斑实验观察健脾益肺Ⅱ号方对小鼠病毒载量的影响;以及观察健脾益肺Ⅱ号方对小鼠肺功能的影响。(3)熏烟期间给药对熏烟联合低剂量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持续预防作用的研究选取SPF级雌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假熏烟假攻毒组;熏烟联合攻毒(3天)组;熏烟联合攻毒(3天)+PYFⅡ治疗组;假熏烟假攻毒组;熏烟联合攻毒(5天)组;熏烟联合攻毒(5天)+JPYFⅡ治疗组;每组10只。熏烟联合攻毒组第1-4天进行熏烟处理,第5天进行攻毒,分别观察攻毒后3天和5天小鼠情况。熏烟联合攻毒+JPYFⅡ治疗组,造模方法同前,从第1天开始进行药物干预,连续给药5天。假熏烟假攻毒组,标准饲养8、10天,不做任何干预。留取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用于检测细胞计数和细胞分类计数;Real-time PCR法检测肺组织中细胞因子、病毒复制水平,观察健脾益肺Ⅱ号方对熏烟联合病毒感染小鼠持续预防作用。结果:1.临床研究:本次探索性临床试验共入组慢阻肺患者62例,纳入全分析集患者共62例,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各31例,其中安慰剂组脱落2例。对比治疗组和安慰剂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两组患者慢阻肺严重程度,包括两组患者基线时CAT、SGRQ、mMRC、BODE指数、6WMT;以及慢阻肺基线肺功能情况,包括舒张前后FEV1、FVC的情况。经过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的基线情况比较,两组间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组较安慰剂组可显着性降低患者CAT评分(P<0.05)、SGRQ评分(P<0.05)、mMRC评分(P<0.05),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发生频次(P<0.05),一定程度降低急性加重发生率(P>0.05);治疗组对运动耐力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但治疗后在BODE指数改善与安慰剂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于肺功能改善方面,与安慰剂相比,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剂对于舒张后FVC和舒张后FEV1/FVC具有改善趋势,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安慰剂组都有不良事件发生,但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低,且与用药无因果关系。2.基础研究:(1)香烟暴露对低剂量流感病毒诱导的气道免疫细胞的影响①熏烟、病毒感染及熏烟联合流感病毒感染对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计数的影响攻毒5天后,与假熏烟假攻毒组相比,熏烟假攻毒组、假熏烟攻毒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巨噬细胞均显着性增多(P<0.05);熏烟联合攻毒组小鼠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较假熏烟假攻毒与熏烟假攻毒组显着性升高(P<0.05);熏烟联合攻毒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巨噬细胞数较假熏烟假攻毒组与假熏烟攻毒组显着性增多(P<0.05)。②熏烟、病毒感染及熏烟联合流感病毒感染对小鼠肺组织中炎症因子、趋化因子、金属蛋白酶及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ROS产生的影响与假熏烟假攻毒组相比,假熏烟攻毒组小鼠肺组织中IL-6表达水平显着性升高(P<0.01);与熏烟假攻毒组相比,假熏烟攻毒组小鼠肺组织IL-6、MMP12表达显着性增多(P<0.05);与熏烟假攻毒组、假熏烟攻毒组相相比,熏烟攻毒组小鼠肺组织MMP12表达水平显着性升高(P<0.01)。假熏烟攻毒组、熏烟攻毒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R0S产生速率较假熏烟假攻毒与熏烟假攻毒组显着性升高(P<0.05);与假熏烟攻毒组相比,熏烟联合攻毒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R0S产生速率显着性升高(P<0.05)。熏烟攻毒小鼠肺组织CXCL1、CXCL5、CCL2表达水平较假熏烟假攻毒与熏烟假攻毒组显着性升高(P<0.05);与假熏烟攻毒组相比,熏烟攻毒组小鼠肺组织CXCL5表达水平显着性升高(P<0.01)。③熏烟、病毒感染及熏烟联合流感病毒感染对小鼠肺组织肺部病毒复制水平及干扰素表达的影响与熏烟假攻毒组相比,假熏烟假攻毒组、假熏烟攻毒组、熏烟联合攻毒组小鼠肺组织IFN α、IFN β表达水平有显着性升高(P<0.05)。熏烟联合攻毒组小鼠肺组织Influenza matrix、NP表达水平较假熏烟假攻毒与熏烟假攻毒组均显着性升高(P<0.05)。(2)健脾益肺Ⅱ号方对香烟暴露、低剂量流感病毒感染及二者联合诱导的气道免疫细胞的影响①健脾益肺Ⅱ号可减轻熏烟联合流感病毒诱导的气道炎性细胞浸润与熏烟联合攻毒组相比,健脾益肺Ⅱ号可显着性减少小鼠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P<0.01)。②健脾益肺Ⅱ号可降低香烟暴露、低剂量流感病毒感染及二者联合诱导的肺组织炎症因子、趋化因子及金属蛋白酶表达与熏烟攻毒组相比,健脾益肺Ⅱ号可显着性降低小鼠肺组织IL-6、CXCL1、CXCL2表达水平(P<0.05),也可降低小鼠肺组织CXCL5、CCL2表达,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健脾益肺Ⅱ号方可减轻香烟暴露、低剂量流感病毒感染及二者联合诱导的肺部氧化应激攻毒5天后,与熏烟联合攻毒组相比,健脾益肺Ⅱ号可显着降低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ROS表达水平,可显着性降低熏烟联合攻毒小鼠肺组织HO-1、gp91的表达水平(P<0.05)。④健脾益肺Ⅱ号可减少香烟暴露、流感病毒感染及二者联合小鼠肺部病毒复制水平及干扰素表达病毒空斑实验发现,与熏烟联合攻毒组相比,健脾益肺Ⅱ号可显着性降低熏烟联合攻毒小鼠病毒载量(P<0.05)。与熏烟联合攻毒组相比,健脾益肺Ⅱ号可显着性降低小鼠肺组织NP表达水平(P<0.01)。⑤健脾益肺Ⅱ号方增加香烟联合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吸气量(IC)和用力肺活量(VC)小鼠肺功能实验发现,与假熏烟假攻毒组相比,熏烟联合攻毒组小鼠功能残气量FRC有显着性升高(P<0.01);与熏烟联合攻毒组相比,健脾益肺Ⅱ号可显着性升高小鼠IC深吸气量、VC肺活量(P<0.05)。(3)熏烟期间给药对熏烟联合低剂量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持续预防作用的研究①健脾益肺Ⅱ号对熏烟联合病毒感染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持续作用的影响健脾益肺Ⅱ号未能降低熏烟联合攻毒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与之前结果相反,健脾益肺Ⅱ号增加了攻毒后第5天细胞总数的数量。②健脾益肺Ⅱ号对熏烟联合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炎症因子、Influenza matrix持续作用的影响与熏烟联合攻毒组相比,感染前给予健脾益肺Ⅱ号未能改善感染后第3天和第5天免疫细胞浸润与炎症因子的表达。与之前结果相反,健脾益肺Ⅱ号增加了攻毒后第5天小鼠肺组织IL-1 β和IL-6的表达水平。结论:1.本研究为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探索性临床研究,通过观察健脾益肺Ⅱ号对急性加重发生的影响,发现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剂可减少患者急性加重的频次,提高早期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安慰剂,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早期对COPD患者进行干预,特别是稳定期有效干预,将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减少COPD急性加重的重要手段,对于延缓疾病进展以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证实健脾益肺Ⅱ号可减少慢性肺病人急性加重,基于这一发现我们对健脾益肺Ⅱ号在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发生方面的潜在作用机制将进行深入探讨。2.香烟暴露联合低剂量流感病毒感染会增加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症细胞数量,尤其是诱导小鼠气道以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的气道炎症,伴随急性炎症因子升高,过氧化物的增多和金属蛋白酶表达升高,且气道炎症浸润、氧化应激、金属蛋白酶以及肺部病毒载量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熏烟或单纯病毒感染小鼠。本研究一方面明确了香烟烟雾暴露和流感病毒感染是小鼠发生气道炎症重要的致病因素,初步探讨了香烟暴露对病毒诱导气道炎症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熏烟联合病毒感染,成功建立了慢阻肺气道炎症模型,为后续中药减少病毒感染诱发慢阻肺急性加重的药理学研究提供实用性工具。3.健脾益肺Ⅱ号方减少了熏烟联合病毒感染小鼠气道炎症细胞的浸润,尤其中性粒细胞下调明显,并可抑制熏烟联合病毒感染小鼠促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表达,减少了肺组织免疫细胞的募集,对氧化应激起到了抑制作用,并可减少流感病毒的复制。表明健脾益肺Ⅱ号方对熏烟联合病毒感染小鼠肺部炎症、氧化应激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健脾益肺Ⅱ号方的抗病毒作用密切相关。从而可保护小鼠肺组织免受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炎症攻击,可能具有治疗流感病毒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作用。4.健脾益肺Ⅱ号方未能在熏烟阶段通过改善肺部损伤及炎症状态,从而减少病毒诱导的急性炎症;健脾益肺Ⅱ号方减少流感病毒诱导的熏烟小鼠气道炎症和氧化应激的主要环节可能在于流感病毒感染阶段;此外单纯的抗病毒作用,可能不足以改善病毒诱导的熏烟小鼠肺组织急性炎症。
刘天洋[3](202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诱导痰IL-25和IL-33的表达情况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诱导痰中IL-25、IL-33表达变化、与疾病的分级相关性和气道炎症类型,为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炎症炎症的机制提供借鉴。方法2019年10月01日至2020年10月01日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详细的基本信息采集,参照2018年GOLD指南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四组,即:Ⅰ级4例,Ⅱ级4例,Ⅲ级11例,Ⅳ级12例,男性22名,女9名。对照组为2019-10-01至2020-10-01期间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患者,共11例,其中男性6名,女性5名。两组患者均行肺功能、ELISA法测定诱导痰上清的IL-33和IL-25的表达。结果1.慢咳组和慢阻肺组诱导痰上清中IL-25表达水平表明:慢阻肺组:Ⅳ级患者诱导痰上清IL-25浓度比慢阻肺Ⅰ级患者IL-25表达水平升高,Ⅲ级、Ⅳ级患者的诱导痰上清IL-25比Ⅱ级患者诱导痰上清中IL-25表达水平升高,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慢咳组和慢阻肺组患者诱导痰上清中IL-33表达水平表明:慢阻肺组:Ⅲ级、Ⅳ级患者的诱导痰上清IL-33表达水平较Ⅰ级患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患者和Ⅳ级患者的IL-33表达水平与Ⅱ级患者相比较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慢咳组相比,Ⅲ级、Ⅳ级的患者诱导痰上清中IL-33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慢阻肺组诱导痰上清中IL-25表达水平与IL-33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17,P<0.01)。4.两组诱导痰结果:慢咳组嗜中性粒细胞型5例,寡细胞型6例;慢阻肺组嗜中性粒细胞型5例(Ⅰ级2例,Ⅱ级1例,Ⅲ级0例,Ⅳ级2例),嗜酸性粒细胞型11例(Ⅰ级1例,Ⅱ级2例,Ⅲ级6例,Ⅳ级2例),混合粒细胞型13例(Ⅰ级1例,Ⅱ级1例,Ⅲ级4例,Ⅳ级7例),寡细胞型2例(Ⅰ级0例,Ⅱ级0例,Ⅲ级1例,Ⅳ级1例)。结论1、本研究慢阻肺组气道类型主要以嗜酸性粒细胞型和混合细胞型为主,慢性咳嗽主要以嗜中性粒细胞型和寡细胞型为主。2、慢阻肺患者不同病情分级的诱导痰上清中IL-25和IL-33表达水平不同,重度COPD比轻中度COPD患者的诱导痰上清IL-25、IL-33浓度水平升高,提示IL-25与IL-33也许可以协助辅助预估病情严重程度。3、诱导痰上清中IL-25与IL-33的表达均与慢阻肺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提示这2种因子可以作为潜在的慢阻肺疾病分级的的预测指标及可能的潜在研究靶点。
宋贝贝[4](2021)在《空气污染物对COPD住院率的影响及Ghrelin在调控吸烟及PM2.5致肺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严重致残的慢性肺部疾病,全世界有超过2.5亿的病例,目前也是全球第四大死亡原因。在中国40岁以上年龄的成年人中,其发病率约为13.7%。COPD发病及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AECOPD)受多因素影响,包括吸烟、空气污染、感染以及人口老龄化等。近年来,随着全球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迅速,由此导致的空气污染成为全球最大的健康危害之一,每年约有900万人因此而死亡。空气污染问题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空气中主要包含六种对公众健康有害的物质:臭氧(O?);不同空气动力学直径(μM)的颗粒物:PM2.5,PM2.5-10,PM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和铅。其中PM2.5因粒径较小,可到达下呼吸道,并可经肺泡进入微循环,损害机体健康,同时它还是其他空气污染物的载体,如重金属和碳氢化合物。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了PM2.5暴露与COPD急性加重及住院风险之间的关系。我们团队前期研究显示COPD石家庄市医保患者急性加重住院率与PM2.5暴露呈正相关,归因比为13%。因此,控制PM2.5浓度是预防COPD及其急性加重发生的最主要措施,同时多角度深入探讨PM2.5对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的影响具有重大研究价值和重要临床意义。既往研究多数只关注了PM2.5对COPD发生风险的单独效应,然而PM2.5与其他污染物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其对COPD及急性加重发生的影响,我们尚不清楚。本论文的第一部分将对PM2.5对COPD急性加重发生风险的影响及其与其他大气污染物的交互作用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结果对降低COPD患者死亡风险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目前针对COPD疾病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皮质类固醇、补充氧气和无创通气等,但都仅适用于改善症状或减少COPD急性加重反复发作。因此,积极寻找COPD的有效治疗药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Ghrelin于1999年首次在胃中被提取,是一种由28个氨基酸组成的肽,属于生长激素促分泌受体(GHSR)的内源性配体,据报道与食欲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COPD患者血液中ghrelin水平较对照组显着升高,并推测Ghrelin可能作为COPD体重减轻和肺功能障碍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且补充Ghrelin有益于COPD患者的恢复,但其机制不明。支气管中的持续性炎症反应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基础。吸烟和PM2.5均可导致肺部炎性病理反应,并可促进COPD的发生发展。自噬在肺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有研究提示,自噬对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功能存在双向调控。而自噬其在空气污染及香烟提取物诱导的COPD过程中的作用如何,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本论文的第二部分将重点研究空气污染物中PM2.5以及香烟提取物对支气管上皮细胞及大鼠肺部炎症和自噬的影响,同时探讨了Ghrelin对上述过程的影响及机制。论文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PM2.5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发生风险的影响及其与其他大气污染物的交互作用目的:探究PM2.5对COPD急性加重发生风险的影响及其与其他大气污染物的交互作用方法:(1)收集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石家庄市内日空气污染物浓度和市区内6家省市三级医院共8个呼吸内科每日COPD急性加重的住院患者数,构建2015年1月1日到2018年12月31日COPD急性加重住院患者数和大气污染物的时间序列;(2)对COPD急性加重日住院患者数和大气污染物日浓度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3)采用结合Poisson回归的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ctive model,GAM)探索COPD急性加重住院患者数与大气污染物浓度间关系,选取自然对数作为连接函数建立模型;(4)建立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s,DLNM),探索COPD急性加重住院患者数与PM2.5浓度累积效应和滞后效应;(5)建立GAM模型,分析PM2.5与其他大气污染物对COPD急性加重患者住院数的交互效应。结果:2015-2018年间石家庄市地区共报告COPD急性加重患者住院数4766例,日均住院为3.26±2.68人,日均PM2.5浓度为85.4±73.2μg/m3。研究结果显示,在滞后0天且PM2.5值达到最大时,COPD急性加重发生风险最高。以PM2.5的中位数(64μg/m3)作为参考时,PM2.5浓度每升高10μg/m3,COPD急性加重日住院人数将增加5.86%(RR=1.06,95CI=1.01-1.11),滞后14天的累计风险增加31.55%(RR=1.31,95CI=1.17-1.47)。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高PM2.5与中高PM10、高PM2.5与低CO、高SO2、高O3和高NO2同时存在时,COPD急性加重日住院人数最高(P<0.05)。结论:COPD急性加重的发生与PM2.5的浓度密切相关,且PM2.5与其他大气污染物间存在交互作用。第二部分:Ghrelin在调控吸烟及PM2.5致肺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目的:探讨Ghrelin在调控香烟提取物及PM2.5致肺组织及上皮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利用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PM2.5和香烟提取物对自噬蛋白表达的影响;(2)利用ELISA和PCR检测PM2.5和香烟提取物对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释放炎症因子的影响;(3)利用western blot、细胞免疫荧光和ELISA检测Ghrelin对PM2.5和香烟提取物诱导炎症反应和自噬的影响;(4)利用western blot检测Ghrelin对PM2.5和香烟提取物诱导16HBE细胞中NF-κB和AP-1信号通路的影响;(5)利用ELISA、HE病理染色和组织免疫荧光检测Gherelin在体抑制PM2.5和香烟提取物诱导小鼠急性炎症反应的影响;(6)利用western blot和组织免疫荧光检测Gherelin对AP-1和NF-κB的抑制作用。结果:(1)PM2.5和CSE暴露可以显着增加16HBE细胞中LC3BⅡ/LC3BⅠ表达比例,也可以显着增加炎症因子IL-6,IL-8以及黏蛋白MUC5AC的水平;(2)Ghrelin显着抑制PM2.5和CSE诱发的16HBE细胞中自噬蛋白LC3B的表达及炎症因子IL-6和IL-8的释放,且呈剂量依赖性;(3)Ghrelin显着抑制PM2.5和CSE诱导的16HBE细胞中p-p65,p65,p-JUN以及JUN的表达;(4)Ghrelin显着抑制PM2.5和CSE诱导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数目,炎症因子释放,也可显着抑制肺部炎性病理反应以及MUC5AC的表达;(5)Ghrelin在体给药可显着抑制PM2.5诱导的AP-1以及NF-κB信号表达。结论:(1)PM2.5和CSE暴露可以引起支气管上皮细胞自噬反应增强,炎症因子释放增多,Ghrelin可有效抑制上述过程;(2)PM2.5和CSE暴露可以引起小鼠肺部急性炎症反应,Ghrelin在体给药可显着抑制上述炎症反应;(3)Ghrelin对支气管上皮细胞及肺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抑制AP-1以及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孙宇博[5](2021)在《EOS-AECOPD的证候特点及厚朴麻黄汤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分析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eosinophilic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EOS-AECOPD)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中医证候特点,为EOS-AECOPD的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对厚朴麻黄汤治疗EOS-AECOPD的临床应用进行疗效评价,并通过实验研究探讨厚朴麻黄汤干预卵蛋白(ovalbumin,OVA)复合香烟烟雾(cigarettesmoke,CS)诱导的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增高型气道损伤模型的效应和机制。方法:1.通过整理历代医家对痰、饮、瘀等病理产物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AECOPD)发病的认识,梳理 AECOPD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及病理产物因素与AECOPD发病的关系,并结合现代研究分析EOS-AECOPD的研究现状。2.收集临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 in peripheral blood,B-EOS)计数≥300cells/μL的EOS-AECOPD患者的资料并采集中医四诊信息,研究EOS-AECOPD的临床特征,并通过频数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研究EOS-AECOPD的证候规律及分布特点。3.在EOS-AECOPD证候规律和治法方药研究的基础上,以厚朴麻黄汤为例探讨其证治特点,并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的方法评价应用厚朴麻黄汤治疗EOS-AECOPD的临床疗效。4.对厚朴麻黄汤的效应和机制进行探讨。(1)采用OVA+CS诱导EOS增高型气道损伤小鼠模型,比较各组间外周血和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fluid,BALF)中炎症细胞计数、肺功能检测、肺组织病理改变、细胞因子水平等指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技术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WB)分别检测肺组织紧密连接(tightjunctions,TJs)蛋白ZO-1、Occludin、Claudin-2及瞬时受体电位锚蛋白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ankyrin 1,TRPA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并采用OVA+CS干预TRPA1基因敲除小鼠(TRPA1-/-),与野生型小鼠(wild type,WT)进行上述指标的比较,探讨TJs表达与TRPA1的关系。(2)采用厚朴麻黄汤对OVA+CS小鼠模型进行药物干预,观察各组在炎症细胞、肺功能、肺组织病理方面的表现,及肺组织中ZO-1、Occludin、Claudin-2、TRPA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厚朴麻黄汤干预OVA+CS诱导的EOS增高型气道损伤模型小鼠的效应和机制。结果:1.通过梳理古今文献,认识到AECOPD的病因病机主要涉及外感六淫、内伤因素及病理产物因素三大方面,内伤因素又包括正气亏损、饮食失节、情志失调。正气亏损是AECOPD发病的根本原因,外感六淫、饮食失节、情志失调是主要的诱发因素,痰、饮、瘀等病理因素的产生和诱发是AECOPD反复发作、难以控制的重要原因,因而针对痰、饮、瘀等病理因素的治疗及机制研究尤为重要。AECOPD患者EOS水平升高与急性加重风险密切相关,且病因病机可能与病理产物因素有关。2.针对163例高B-EOS组、非高B-EOS组临床资料的统计研究结果提示两组男性患者均达到80%以上,高B-EOS组患者吸烟指数低于非高B-EOS组,每年急性加重次数高于非高B-EOS组(P<0.01)。其余性别、年龄、BMI、过敏史、吸烟史、病程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血常规指标EOS计数和百分比高B-EOS组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NEU)百分比较非高B-EOS组明显降低(P<0.05),NEU计数及白细胞总数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CRP、PCT、IgE水平按照等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两组PCT、IgE资料的等级分布有明显差异(P<0.05,P<0.01),高B-EOS组IgE水平高于正常范围的比例明显增多(P<0.01)。肺功能检查比较显示高B-EOS组FEV1水平较非高B-EOS组偏低(P<0.05)。mMRC、CAT、GOLD分级及pO2、pCO2等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前瞻性收集的43例高B-EOS组患者及61例非高B-EOS组患者的临床证候资料分别进行统计分析,高B-EOS组证候出现频率最高的依次为气喘、咳嗽、痰色白、舌苔黄白相兼、胸闷、脉浮、舌苔腻、倦怠乏力、泡沫痰多、痰多质稀、便秘等。结合证素辨证学研究,高B-EOS组病性证素以痰、饮、湿、热、寒最多,聚类分析提示肺与寒、饮密切相关,其次与表、热聚为一类。3.以厚朴麻黄汤为暴露因素将EOS-AECOPD患者分为暴露组20例、非暴露组20例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表明暴露组在气喘、咳嗽、胸闷、痰量、痰色质的主要证候积分及乏力、饮食、睡眠、发热、大便的次要证候积分上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在改善气喘、痰量、痰色质、饮食、大便上较非暴露组改善更明显,且证候总积分也较非暴露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两组证素权值的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可明显降低肺、表、痰、饮、寒、热证素(P<0.05,P<0.01),而气虚、湿证素降低不明显,非暴露组湿证素反而升高。治疗后暴露组寒、饮、气虚、湿证素较非暴露组下降更显着(P<0.05)。4.实验研究表明,与NS组比较,OVA+CS组外周血EOS水平及BALF中EOS%、NEU%均明显升高(P<0.01),肺功能每分钟通气量(minute volume,MV)、吸气峰流量(peak inspiratory flow,PIF)、呼气峰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较 NS 组明显降低,乙酰胆碱激发下被迫呼吸间歇值(enhancedpause,Penh)明显升高(P<0.05,P<0.01),在肺组织病理提示OVA+CS组小鼠肺组织内大量炎症细胞浸润,黏液分泌增多,支气管平滑肌增厚,支气管黏膜损伤严重,且肺组织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表达明显下调(P<0.01),Claudin-2表达上调(P<0.01),而TRPA1基因和蛋白水平明显上调(P<0.01)。此外,造模后与WT小鼠相关指标比较,TRPA1基因敲除后炎症指标、肺组织损伤、紧密连接蛋白的破坏均得到减轻或消除(P<0.05,P<0.01)。经给药后,厚朴麻黄汤尤其是高剂量组能明显改善模型小鼠的症状,外周血、BALF中EOS、NEU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肺功能指标也较模型组得到改善(P<0.05,P<0.01),肺组织病理评分提示厚朴麻黄汤给药组较模型组肺组织损伤评分显着降低(P<0.05,P<0.01),厚朴麻黄汤组肺组织中TRPA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显着降低(P<0.05,P<0.01),ZO-1、Occludin、Claudin-2的表达水平也得到回调(P<0.05,P<0.01)。结论:1.本研究通过梳理古今文献,认识到痰、饮、瘀是COPD疾病进程中最常见的病理产物,同时也是导致AECOPD的主要病理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疾病的轻重和愈后情况,而AECOPD患者EOS水平升高可能与病理产物因素有关。2.EOS-AECOPD患者以寒饮内停,饮邪挟热,上迫于肺为主,临床症状可见气喘、咳嗽、痰色白、舌苔黄白相兼、胸闷、脉浮、舌苔腻、倦怠乏力、泡沫痰多、痰多质稀、便秘等。与厚朴麻黄汤寒饮内停、挟热迫肺的病机吻合。以厚朴麻黄汤对EOS-AECOPD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厚朴麻黄汤暴露组可明显改善EOS-AECOPD的证候积分及证素权值,不仅在宣肺化饮、下气降逆方面有显着优势,还可通过祛除痰饮湿等病理因素达到运脾益气的目的,且能缩短EOS-AECOPD患者的住院时长,为选择使用厚朴麻黄汤治疗EOS-AECOPD患者提供了一定的临床依据。3.厚朴麻黄汤使OVA复合CS诱导的EOS增高型气道损伤模型小鼠炎症指标、肺组织损伤均得到减轻,TJs蛋白ZO-1、Occludin、Claudin-2的表达也得到回调,降低TRPA1的表达,且以高剂量组(临床等效量)效应最为显着,同时TRPA1-/-组小鼠TJs蛋白的破坏和气道炎症与损伤表现均不显着。表明厚朴麻黄汤可减轻气道炎症和气道损伤,保护肺组织和上皮屏障ZO-1、Occludin、Claudin-2蛋白,并可能与调控TRPA1通道有关。
张志恒[6](2020)在《痰热清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痰热郁肺型)患者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通过临床观察、检测外周血中WBC、N%、CRP含量以及诱导后痰液中的IL-6、SP、MUC5AC、MUC5ACm RNA水平等指标,评价雾化吸入痰热清注射液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临床疗效,探讨此方法的作用效果和起效机制。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黑龙江省中医院南岗分院急症科的住院病人65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按照1:1的比例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在基础治疗上(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解痉平喘)加用雾化吸入痰热清注射液,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雾化吸入氨溴索注射液,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外周血中WBC、N%、CRP、诱导后痰液中的IL-6、SP、MUC5AC以及治疗组治疗前后MUC5ACm RNA含量。结果:1.基线比较情况:纳入统计分析的病例有60例,治疗组有30例患者,对照组有30例患者,经检验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急性发病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咳嗽、咳痰、痰质等症状积分情况对照组咳嗽评分别为(5.83±1.367)vs(5.77±1.569)、(3.53±1.525)vs(4.03±1.520)、(5.83±1.367)vs(5.77±1.569)以及两组莱侧斯特评分(72.77±18.66)vs(74.90±20.2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临床症状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咳嗽症状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8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11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咳痰症状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18例、显效4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6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痰质症状临床疗效治疗组痊愈25例、显效1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痊愈17例、显效1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9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咳嗽视觉模拟评分和咳嗽缓解时间比较:治疗1周期间,两组咳嗽视觉模拟评分比较结果:治疗后第一天、第三天两组的日间、夜间和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五天两组日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咳嗽夜间评分、总评分比较为(2.37±1.13)vs(3.53±1.72)、(5.10±2.50)vs(6.80±2.81),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七天的两组咳嗽日间评分、夜间评分、总评分比较为(1.67±1.30)vs(2.53±1.11)、(1.37±1.03)vs(2.83±1.70)、(3.03±2.09)vs(5.37±2.44),差异均有显着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缓解时间比较结果:治疗组缓解时间为1.93±1.08天,对照组缓解时间为3.60±2.01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4.莱切斯特评分:治疗前,两组莱切斯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莱切斯特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120.30±8.69)vs(111.47±14.80)(P<0.05)。5.两组治疗前后IL-6、SP、黏蛋白MUC5AC和治疗组治疗前后MUC5AC m RNA表达比较:治疗前,两组IL-6、SP、黏蛋白MUC5A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黏蛋白IL-6、MUC5A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两组S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UC5AC m RNA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着性(P<0.05)。6.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WBC、N%、CRP比较:治疗前,两组WBC、N%、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CRP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两组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两组各完成观察病例30例,脱落5例。脱落原因:治疗组2例、对照组1例因雾化吸入期间出现胸闷终止雾化,停药后症状消失;两组各有1例因并发肺炎而退出观察。结论:1.雾化吸入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痰热郁肺型)患者,能够改善患者咳嗽、咳痰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雾化吸入痰热清注射液能够降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痰热郁肺型)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和诱导痰中IL-6、SP。3.雾化吸入痰热清注射液能够降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痰热郁肺型)患者诱导痰液中MUC5AC的含量,抑制了MUC5ACm RNA的表达。4.雾化吸入痰热清注射液通过减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痰热郁肺型)患者的气道炎症反应,改善慢支急性发作患者的气道黏液高分泌状态,是迅速有效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之一。
王玥琦[7](2020)在《固本止咳中药方对慢阻肺模型小鼠呼吸道黏膜免疫细胞及因子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阻塞性肺病。急慢性炎症交替持续存在,造成气道重构和肺气肿,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等,为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中医药治疗慢阻肺不仅可缓解症状,还能减少急性加重,延缓疾病进展,而其机制缺乏深入研究。黏膜免疫具有重要作用,但中医药对呼吸道黏膜免疫影响机制的研究数量少、处于起步阶段。固本止咳中药方是一个针对慢阻肺稳定期的病机特点,具有扶正祛邪之功效的经验方。前期临床研究表明其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肺功能、调节免疫功能。动物实验研究显示其能够减轻慢阻肺模型小鼠气道炎症,改善肺功能和病理损伤,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1.研究固本止咳中药方对呼吸道黏膜免疫中关键细胞γ δ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KGF的影响,探究其对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扶正祛邪的机制。2.研究固本止咳中药方对循环中及黏膜局部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改善患者症状及疾病进展严重程度的机制。3.为黏膜免疫功能与“卫气”之间的联系、为中医药以扶正固本实现“治未病”以及为从调节黏膜免疫入手治疗慢阻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按照固本止咳中药方制作干浸膏,配制成高剂量0.55g生药/ml、中剂量0.28g生药/ml、低剂量0.09g生药/ml。将125只SPF级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固本止咳中药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25只。采用持续香烟烟雾暴露12周(除第1、29、57天)加经鼻腔向呼吸道滴入LPS溶液(第1、29、57天,共3次)的方法建立慢阻肺小鼠模型,而后两对照组用蒸馏水、中药组用固本止咳中药方溶液灌胃,共4周。造模及药物干预过程中观察其一般生理活动,监测体重。灌胃结束后用小动物肺功能仪测量肺功能。肺组织切片HE染色后观察形态学改变及细胞浸润,评价小鼠造模效果;肺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小鼠肺组织中α βTCR和γ δ TCR表达情况、KGF和KGFR分泌情况;参考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间淋巴细胞分离方法,总结出肺组织淋巴细胞分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中的αβT细胞和γ δ T细胞群;肺组织匀浆后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其中的KGF和KGFR蛋白,应用ELISA方法检测KGF蛋白含量,并用RT-PCR法检测KGF的mRNA水平;收集小鼠的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肠黏液,用ELISA方法检测其中的炎性因子IL-6和IL-13水平。结果:1.一般生命质量情况:空白对照组小鼠无死亡,皮毛光泽柔顺,呼吸和缓,频率适中,节律均匀,活动正常,体重逐渐增加;慢阻肺模型组小鼠死亡10只,毛发枯暗,部分有脱毛,熏烟时躁动蹿跳,后期多扎堆蜷缩,甚则全身颤抖,呼吸急促,胸腹部起伏明显,时有不规则点头运动,甚者张口呼吸,体重较空白组明显偏低(P<0.001)。高剂量、中剂量固本止咳中药方组分别死亡1只,低剂量固本止咳中药方组死亡4只,造模期间一般情况同慢阻肺模型组,给予中药灌胃后与模型组相比毛发较顺泽,躁动程度有所减轻,呼吸困难可见改善,频率减缓,高剂量、低剂量固本止咳中药方组体重明显高于模型组(P<0.001)。2.肺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空白对照组小鼠气道和肺泡结构正常,纤毛整齐,肺泡形状、大小规整,气道黏膜上皮完整;模型对照组支气管黏膜皱襞形成、有片状脱落,使管腔变窄或闭塞;肺泡壁破坏,肺泡腔不规则扩大,部分融合成肺大泡,气道周围及肺间质可见炎症细胞浸润,符合慢阻肺病理学表现。经固本止咳中药方治疗的三组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可见形态学方面的改善,体现在支气管和肺泡结构较完整,管腔狭窄程度减轻,气道黏膜上皮相对完整,纤毛排列规则、脱落减少,肺泡大小比较均匀,肺大泡数量减少,气道管壁周围及肺间质内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减轻。3.肺功能测量:模型对照组呼吸系统粘性阻力、弹性阻力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高、中、低剂量固本止咳中药方组呼吸系统粘性阻力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中剂量固本止咳中药方组弹性阻力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肺组织阻尼模型对照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高剂量、低剂量中药组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准静态顺应性高剂量固本止咳中药方组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准静态弹性量高剂量固本止咳中药方组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4.肺组织免疫组化染色实验中,空白对照组可见α β T细胞、γ δT细胞均少量存在于肺组织中;模型对照组几乎未见γ δT细胞存在;高、中、低剂量固本止咳中药方组,可见较多γ δ T细胞存在于气管附近,较模型组有明显升高,小鼠肺组织α β T/γ δT细胞比例在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升高,固本止咳中药方组较模型组呈降低趋势。5.肺组织淋巴细胞流式分析:小鼠γδT细胞比例在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有降低的趋势,低剂量固本止咳中药方组较模型组有明显升高(P<0.05)。6.肺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空白对照组肺组织中有少量KGF表达;模型对照组少于空白对照组;高、中、低剂量固本止咳中药方组KGF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且稍高于空白对照组。7.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KGF、FGFR2蛋白表达量模型对照组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中剂量固本止咳中药方组KGF表达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高剂量固本止咳中药方组、低剂量固本止咳中药方组FGFR2表达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8.ELISA检测结果显示,高剂量固本止咳中药方组KGF蛋白含量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9.Real 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KGF蛋白的mRNA含量模型对照组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中、低剂量中药组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10.小鼠血清中的IL-6含量慢阻肺模型对照组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高剂量中药组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血清中的IL-13含量各组间未见明显差异。BALF中的IL-6含量慢阻肺模型对照组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高剂量中药组与模型组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中剂量中药组低于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以及高剂量中药组(P<0.05),低剂量中药组低于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以及高剂量中药组(P<0.05);BALF中的IL-13含量慢阻肺模型对照组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高剂量中药组以及中剂量中药组低于模型组对照组(P<0.05)。肠黏液中的IL-6含量各组间未见明显差异;肠黏液中的IL-13含量慢阻肺模型对照组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高、中、低剂量中药组低于模型组对照组(P<0.05)。结论:1.持续香烟烟雾暴露加经鼻腔向呼吸道内滴入LPS溶液的方法造成小鼠肺部形态学病理改变以及肺功能改变与慢阻肺的特征相吻合。2.固本止咳中药方由黄芪、淫羊藿、炒白术、百部、黄芩、赤芍、防风组成,其可以提高慢阻肺模型小鼠生命质量及体重。3.固本止咳中药方可以改善慢阻肺模型小鼠肺组织形态学病理变化。4.固本止咳中药方治疗可减轻慢阻肺模型小鼠呼吸道阻塞程度、提高肺组织顺应性。5.固本止咳中药方明显减低慢阻肺模型小鼠血清和BALF中的IL-6含量以及BALF和肠黏液中的IL-13含量,有效控制气道及全身炎症状态,改善气道及肺组织结构损伤。6.固本止咳中药方通过调节慢阻肺模型小鼠肺组织γ δT细胞比例,促进KGF及KGFR的分泌,加快肺组织损伤的修复,起到改善呼吸道黏膜完整性、增强黏膜免疫功能的作用。与固本止咳中药方通过扶正祛邪、补气助阳、健脾益肾、止咳化痰、活血化瘀,从而增强“卫气”的作用彼此呼应。据此推测,呼吸道黏膜免疫功能是“正气卫外”作用的物质基础之一,中医药通过调节黏膜免疫功能,实现“扶正祛邪”的作用,从而达到延缓疾病进展、减少急性发作的目的,为慢阻肺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7.根据肠上皮细胞间淋巴细胞提取方法,在本研究中总结并完善的肺组织淋巴细胞提取分离的实验操作方法,也将为呼吸道黏膜免疫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陈劲龙[8](2019)在《生物燃料相关慢阻肺病理学特征分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其中的可能作用研究》文中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COPD)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为第四大杀手,预计2020年将会上升至第3位。生物燃料烟雾(BMF,Biomass fuels)暴露是慢阻肺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我国生物燃料暴露人口非常庞大,生物燃料烟雾暴露所致的慢阻肺(BMF-COPD)防治的任务十分艰巨。对BMF-COPD的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特异性表型内在的可能机制,对于指导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应用自行研发的软件集成系统对BMF-COPD患者的肺部CT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用HE染色和凋亡检测等方法观察生物燃料烟雾暴露所致的大鼠慢阻肺模型(BMF-RCOPD)的肺部病理学变化。同时,测定BMF-COPD患者外周血中与慢阻肺发病关系较为密切的13种活性因子,分析它们与肺部影像学和肺组织病变之间的关联度。在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肺部血管和外周肺泡结构改变明显相关的基础上,回顾性分析使用过VEGF单抗的肺癌等患者的肺部CT影像学的改变情况,佐证它在生物燃料烟雾暴露所致慢阻肺病理学改变中的作用与意义。第一部分生物燃料相关慢阻肺患者肺CT特征与血清细胞因子分析目的:对生物燃料烟雾暴露所致的慢阻肺(BMF-COPD)患者肺CT影像和外周血中部分细胞因子进行分析,研究其影像学特征和细胞因子改变情况。方法:1、生物燃料相关慢阻肺患者肺CT特征分析研究对象:(1)生物燃料烟雾暴露慢阻肺患者(BMF-COPD)和生物燃料烟雾暴露健康者(BMF-对照组)各8名,来自课题组慢阻肺社区筛查数据库。未接触生物燃料、不吸烟的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8例,来自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门诊。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个人基本信息,签署知情同意书。(2)肺部CT分析集成系统研发:基于Matsuoka的方法研发能够检测肺部小血管的肺部CT影像分析系统。(3)对三组受试者的肺部CT进行分析,测定气道壁的厚度、肺气肿和肺小血管比例等。(4)复习文献资料,总结吸烟而未接触过生物燃料烟雾的慢阻肺患者的CT影像特征,用于比较分析。2、生物燃料相关慢阻肺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测定(1)在广州及韶关的部分社区招募实验对象221例,其中生物燃料所致慢阻肺(BMF-COPD)稳定期患者59人,非慢阻肺健康对照162名。健康对照组包括接触生物燃料健康组(BMF-对照组)32名,吸烟且有生物燃料暴露组26名,无吸烟和无生物暴露者36名,吸烟的健康者68名。(2)收集受试者基本信息,检查肺功能,抽取外周血。所有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3)以Luminex试剂盒检测血样本中13中常见的细胞因子水平。(4)统计分析:细胞因子与BMF暴露量相关性分析,采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COPD不同亚组间细胞因子水平对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BMF暴露量阈值分析采用Python编程,依次以不同暴露量为分割点,将高于和低于分割点的数据分为两组,对两组数据分别进行细胞因子和暴露量的相关性分析,直到细胞因子与暴露量显着相关,此时分割点的暴露量即为暴露阈值。结果:1、肺部CT影像学结果(1)三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BMI)没有显着区别。8例BMF-COPD患者中,GOLD-I级1例,GOLD-II级7例。(2)CT影像的肺气肿分布:健康对照组肺部仅少量区域为LAA-950区。BMF-对照组LAA-950有所升高,P>0.05。BMF-COPD组则有更大的LAA-950区域,P<0.05。三组对象在肺的不同部位肺气肿分布的数据:上肺/下肺比例在健康对照组为0.72,BMF-对照组为0.87,BMF-COPD组为0.88。但对三组对象肺气肿的分布进行统计后,不同部位的整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肺小血管比例:BMF-对照组(0.78±1.24%)和BMF-COPD组(0.68±0.18%)肺小血管比例低于健康对照组(1.21±0.11%),P均<0.05。BMF-对照组和BMF-COPD组,肺小血管在肺中部和下部均比健康对照组显着下降,P均<0.05。BMF-COPD组肺小血管比例在中肺和下肺均小于BMF-对照组,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4)气道重塑征像:BMF-COPD组、BMF-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右上叶尖段气道壁厚度(WA%)和气道内径无显着性差异(P>0.05);BMF-COPD组小气道壁厚度WA%(82.2±3.58%)较BMF-对照组(76.61±3.20%)增厚,P<0.05。BMF-对照组小气道壁厚度(WA%)(76.61±3.20%)与健康组(77.33±2.45%)对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5)健康对照组和BMF-COPD组LAA-950比例与肺小血管比例成反比(r=-0.67,P=0.03)。肺小血管比例与气道厚度无相关性(r=-0.12,P=0.64)。(6)文献报道吸烟-COPD患者肺部CT影像学表现为上叶肺气肿为主,特别是在GOLD-I级和GOLD-II级患者,其上叶小血管减少,吸烟健康人群即有小气道病变。经过比较分析,BMF-COPD的肺气肿在肺部均匀分布,小血管减少以中下肺更明显,BMF-对照组未见小气道重塑改变。2、血清细胞因子检测结果(1)所有受试者的年龄、BMI资料没有显着差异,BMF-COPD组中,按照GOLD分级,GOLD I级39名,II级16名,III级4名,IV级0名。按COPD亚组分级,COPD A组37名,B组18名,C组3名,D组1名。(2)与炎症反应有关的IL-1β、IL-4、IL-5、IL-6、IL-13、IL-17、Eotaxin、IFN-γ、MIP-1α、MIP-1β、IP-10等11种细胞因子在COPD不同亚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于细胞因子血清浓度与生物燃料暴露量的相关性分析,仅IL-4和IFN-γ和生物燃料暴露量有弱的负相关,P<0.05。对于参与气道重塑和血管重塑的生长因子PDGF-BB和生物燃料暴露量不相关,在COPD不同分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于PDGF-BB的暴露阈值进行检测,也未有阳性发现。(3)与气道重塑、肺气肿、血管增生/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相关的VEGF,其血清浓度不仅和生物燃料烟雾暴露量有关,还和慢阻肺的严重程度有关。经过分析发现,在生物燃料暴露量≥40年*时后,血清VEGF浓度与生物燃料暴露量显着负相关(P=0.01,r=-0.33)。对于症状较轻(CAT评分﹤10分)的慢阻肺患者,VEGF与生物燃料暴露量负相关(P=0.046,r=-0.33)。对于症状较重(CAT评分≥10分)且风险较高(COPD-D组)的慢阻肺患者,其VEGF水平为49.28±34.77pg/ml,显着低于COPD-B组的121.6±54.03pg/ml,P=0.04。健康对照组中,生物燃料暴露健康对照组血清VEGF82.15±52.87pg/ml显着低于吸烟健康对照组133.1±86.94pg/ml,P<0.05。小结:1、较之吸烟所致的慢阻肺CT影像表现,生物燃料暴露者呈现其自身的特点。BMF-对照组未发现气道重塑情况,但已经有小血管的广泛减少。生物燃料暴露所致的COPD以均匀分布的肺气肿、显着的中、下肺小血管比例下降为特点。小血管的比例和肺气肿的比例显着负相关。2、血清VEGF表达水平和生物燃料暴露量相关,与慢阻肺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第二部分生物燃料暴露大鼠慢阻肺模型肺部病变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目的:分析生物燃料暴露所致的慢阻肺大鼠模型(BMF-RCOPD)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之间的关系,探讨VEGF在生物燃料导致慢阻肺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1、6-8周龄10只SD大鼠,随机分成BMF烟雾暴露组和对照组,采用杉木屑燃烧的方法,BMF烟雾暴露大鼠每天2次,每次2小时,暴露6个月,对照组置于洁净空气中。2、大鼠肺部标本石蜡切片,HE染色评估肺部病理改变,测定气道壁厚度,测定肺气肿的参数,包括MLI、MAN、MAA,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检测采用肺泡毛细血管标记+荧光TUNEL凋亡检测。3、以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肺组织VEGF表达水平。4、双变量相关分析对BMF-RCOPD大鼠肺组织VEGF和肺部病理改变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大鼠生物燃料烟雾暴露6个月时,肺组织切片HE染色可见COPD样病变,表现为气道上皮细胞纤毛脱落,炎症细胞浸润,气道壁增厚,肺泡扩大,出现类似肺气肿的表现。2、生物燃料烟雾暴露6个月大鼠气道壁厚度为37.44(26.40-57.68)um,较对照组(20.42(17.40-24.95)um)增厚,(P<0.05),肺气肿指标:MLI、MAA增大,MAN下降(P<0.05)。具体数值如下:BMF组肺外周区域和中央区域MLI长度分别为103.9±15.36um和89.92±14.74um,二者均较对照组外周区域(64.91±4.51um)和中央区域(68.70±6.17um)延长,P均<0.05;BMF组肺外周区域和中央区域MAN分别为100.00±30.38个/nm2和102.6±25.75个/nm2,二者均比对照组外周区域(200.60±53.39个/nm2)和中央区域(214.40±86.13个/nm2)下降,P均<0.05;BMF组肺外周区域MAA为10497±3818 um2,较对照组外周区域(4986±1967 um2)和中央区域(4680±2553um2)增多,P均<0.05;BMF组在肺中央区域MAA为9466±2339um2,与对照组在外周区域(4986±1967 um2)和中央区域(4680±2553um2)对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3、生物燃料暴露大鼠肺部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数为316(273-416),较对照组(27(12.7-103.6))显着增加,P<0.01)、正常血管内皮细胞数为(122(73-227),较对照组((547.2(450.8-984.6)),P=0.02。4、大鼠肺组织VEGF表达:Western bolt检测显示,生物燃料暴露6月,大鼠肺组织VEGF表达显着低于对照组(0.43±0.07vs 0.68±0.06,P=0.04)。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在正常大鼠肺部,VEGF在支气管上皮细胞和平滑肌均有较强表达,肺泡上皮细胞表达较支气管上皮弱。生物燃料暴露6月后,BMF组大鼠肺中央区域和外周区域VEGF相对值分别为6050(5101-8581)和2454(2156-3248),对照组大鼠肺中央区域和外周区域VEGF相对值分别为10150(9722-11235)和9800(6071-13950)。无论是在大鼠肺中央区域还是外周区域VEGF表达均较对照组下降(P均<0.05)。生物燃料暴露组,外周区域VEGF表达与中央区域相比,下降更明显(P<0.05)。生物燃料暴露支气管VEGF表达相对值为6.80(5.76-37.6)和对照大鼠(21.51(16.16-41.51))无显着性差异(P>0.05)。5、大鼠肺实质VEGF表达与肺气肿的严重程度显着负相关:与MLI显着负相关(r=-0.63,P<0.01)、MAN显着正相关(r=0.70,P<0.01)、MAA显着负相关(r=-0.63,P<0.01)。支气管VEGF表达和支气管壁厚度无相关性(P=0.21,r=-0.42)。6、肺组织VEGF表达量与内皮细胞凋亡数呈显着负相关,P=0.02,r=-0.73。小结:生物燃料暴露大鼠出现气道重塑和肺气肿样改变,同时肺血管内皮细胞数减少,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增加。BMF-RCOPD大鼠肺实质VEGF表达显着下降,肺组织VEGF表达量与肺气肿比例、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数成反比。支气管VEGF表达无显着性改变,与支气管壁厚度也不相关。第三部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抗对肺癌等病人肺气肿和气道壁厚度的影响目的:回顾性分析使用VEGF靶向抗体治疗的肺癌等患者的肺部CT特征,分析其对肺气肿和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1、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和2018年两年期间使用含VEGF单抗(贝伐单抗)的治疗方案的肺癌和结直肠癌患者作为VEGF单抗组,以同期间使用不含VEGF单抗的治疗方案的患者做为对照组。排除标准:使用其他靶向抑制剂、合并疾病等影响肺CT评估、资料不完整的患者。本实验第一部分的健康人和BMF-COPD患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和BMF-COPD对照组。2、CT分析: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以及停药后的HRCT进行分析,对肺气肿、气道壁厚度、小血管改变情况进行对比。弥漫型肺气肿定义为小叶中央型肺气肿伴或不伴小叶间隔旁肺气肿(肺大泡)。局灶型肺气肿定义为无小叶中央型肺气肿仅有小叶间隔旁肺气肿或肺大泡。结果:1 VEGF单抗组入选18例,其中弥漫型肺气肿者4例、局灶型肺气肿2例、无肺气肿12例。对照组中,弥漫型肺气肿患者入选25例、局灶型肺气肿入选14例、无肺气肿者随机选择44名入组,共入选69名。两组患者在肺癌/结直肠癌构成比、性别、年龄、肺气肿/非肺气肿构成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VEGF单抗组弥漫型肺气肿患者具有慢阻肺的CT表现:与BMF-COPD组对比,肺气肿、支气管和小支气管壁厚度均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2、VEGF单抗组局灶型肺气肿患者与对照组对比,肺气肿无显着性改变(P>0.05)。VEGF单抗组弥漫型肺气肿患者与对照组对比,小气道壁厚度(WA%)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气肿加重明显(P<0.05),以小叶间隔旁肺气肿融合、扩大和肺大泡扩大尤为显着。3、3例非肺气肿患者予VEGF单抗干预后,出现肺气肿,停药后,肺气肿基本恢复到治疗前水平。4、以VEGF单抗治疗后LAA-950%增加3%为标准,将VEGF单抗组分为肺气肿增加组和无反应组。肺气肿增加组,VEGF单抗疗程为7±4.87次,无反应组VEGF单抗疗程3.92±2.28次,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8)。小结:VEGF减少和肺气肿的发生有关和气道重塑关系不大。VEGF单抗干预后,局灶型肺气肿患者肺气肿无显着改变。弥漫型肺气肿患者气道重塑改善不显着,但肺气肿加重;部分非肺气肿患者可出现肺气肿,且停药后可恢复。全文结论1、生物燃料烟雾所致慢阻肺CT征象以广泛的小血管改变、分布均匀的肺气肿为特点。2、生物燃料烟雾暴露可致大鼠肺内VEGF表达减少,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增加,VEGF表达水平与肺气肿比例和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数量呈负相关。3、VEGF单抗对气道重塑改善小,可加重肺气肿。
唐峰[9](2019)在《生长分化因子1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文中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类慢性炎症性肺部疾病。据报道仅2017年全球已有300多万人死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或者由其引发的相关疾病,这对人类健康生活和家庭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与挑战。COPD的发病机制包括:气道内以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为主的各种炎症细胞浸润;多种主要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3)和主要炎症介质的升高;蛋白酶和抗蛋白酶失平衡;氧化损伤和抗氧化损伤失衡、自身免疫、细胞凋亡等。这种气道慢性炎症的破坏和组织增生的修复过程,最终导致气道重塑进而诱导气体流动受限。同时COPD也可由多种外界因素和身体遗传性因素诱发,其中吸烟所带来的尼古丁和细微颗粒是最危险的因素之一。烟草烟雾以及烟草提取物(cigarette smoke extract,CSE)已经发现了超过700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包括大量的自由基。当吸入烟草烟雾时,自由基引起机体中氧化剂和抗氧化剂失平衡,发生氧化应激反应直接损害呼吸道和肺泡上皮细胞。烟草烟雾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肺损伤疾病中起着核心作用。生长分化因子11(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1,GDF11)已经发现能够显着减少COPD相关基因表达的水平,从而能够诱导调节COPD疾病的发展历程,其作为一个重要的基因调节因子参与到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然而,烟草提取物与生长分化因子1 1之间的相关调节反馈作用在COPD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探明。研究目的:本论文旨在研究COPD患者血浆及肺间充质细胞中GDP11的表达水平,以及人肺间充质细胞在香烟提取物作用下GDP11及p-AKT的表达变化情况。通过建立烟雾诱导下的大鼠COPD模型,检测肺间充质细胞GDP11表达水平及AKT信号通路的关系,结合肺间充质细胞的干扰GDP11实验,深入探讨GDP11在COPD中的潜在作用及分子调控机制。研究方法:1、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COPD患者和吸烟、非吸烟健康人的血浆及肺间充质细胞中GDF11的表达水平。2、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正常的肺间充质细胞在不同浓度(1%及5%)的烟草提取物,及同一浓度的烟草提取物在不同作用时间下调节因子GDF11的表达水平变化情况。3、利用香烟的提取物作用于肺间充质细胞,通过Real-time PCR以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来检测肺间充质细胞中调节因子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p-AKT和GDF11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4、利用香烟烟雾构建大鼠COPD模型,通过Real-time PCR、蛋白免疫印迹法及免疫组化检测了大鼠肺间充质细胞中调节因子AKT、p-AKT和GDF11的表达水平,从而进一步证实GDF11的表达水平和第一秒呼气流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值以及GDF11和p-AKT在体内和体外的表达相关性。研究结果:1、通过检测发现COPD患者血浆和肺间充质细胞中GDF11呈低表达,且表达水平的高低与FEV1/FVC值呈正相关。2、发现CSE可以降低肺间充质细胞中GDF11的表达水平,同时也增加了细胞内p-AKT的表达水平,通过GDF11激活AKT信号通路。3、在肺间充质细胞中降低的GDF11表达水平能够通过激活体内AKT信号通路来促进COPD疾病的发展。结论:通过COPD患者血浆中GDF11的表达水平测定以及大鼠COPD模型的构建,可以证实CSE通过下调肺间充质细胞中GDF11的表达水平,从而激活了 AKT信号通路来促进了 COPD疾病的进展。我们的研究结果可为COPD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潜在的作用靶点。
汪迎[10](2019)在《HIF-1、VEGF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缺氧诱导因子-1(HI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2018我院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40例(诊断标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排除标准:病史资料不完整;入选前4周内使用过抗生素;患有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可引起类似临床症状的疾病;合并糖尿病、冠心病、结缔组织病及肿瘤等患者;患者于住院期间出现严重并发症致转入重症监护病房。对纳入对象根据血氧分压分为两组:I组:PaO2>60mmHg;II组:PaO2<60mmHg。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吸烟指数、嗜酒史、COPD家族史。于入院当天(D0)及出院前一天(D1),从患者外周肘静脉抽取静脉血,应用ELISA方法测定外周血浆中HIF-1α、VEGF的水平。结果:两组COPD患者基本资料,两组性别构成、年龄、年龄范围(以60岁为界限)、吸烟指数、嗜酒史及COPD家族史均无统计学差异。I组患者入院第一天(D0)及出院前一天(D1)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II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患者在D0与D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II组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组患者相比较,II组在D0及D1的血清HIF-1a及VEGF表达量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总体样本(n=40)急性加重且未经治疗的的动脉血氧分压与血清HIF-1α及VEGF水平作Spearman秩相关分析,COPD患者的PaO2与血清HIF-1α及VEGF水平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8653及-0.7075,均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中HIF-1、VEGF表达升高,治疗后降低;COPD患者急性加重时动脉血氧分压越低,血清HIF-1及VEGF表达水平越高,提示血清HIF-1及VEGF表达水平可能与AECOPD患者缺氧程度相关。
二、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诱导痰中细胞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诱导痰中细胞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COPD患者诱导痰中IL-6、IL-8水平与炎症表型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1.1 纳入标准 |
1.1.2 排除标准 |
1.2 研究方法 |
1.2.1 患者一般资料 |
1.2.2 肺功能测定 |
1.2.3 诱导痰液的采集 |
1.2.4 痰液处理 |
1.2.5 炎症细胞计数 |
1.2.6 细胞因子检测 |
1.2.7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比较 |
2.2 AECOPD组和SCOPD组诱导痰中IL-6、IL-8水平的比较 |
2.3 不同COPD GOLD分级患者中IL-6、IL-8水平的比较 |
2.4 不同表型中IL-6、IL-8 水平的比较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慢阻肺表型研究对个体化精准治疗的价值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健脾益肺Ⅱ号治疗慢阻肺临床疗效及减轻香烟暴露联合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炎症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背景 |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策略 |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干预 |
二、中医药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用机制研究 |
三、健脾益肺Ⅱ号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前期基础 |
第三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与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关系 |
一、呼吸道病毒感染在诱发慢阻肺急性加重过程中的免疫病理改变 |
二、吸烟对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宿主免疫应答的影响 |
第四节 气道炎症反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中的作用 |
一、慢阻肺炎症反应过程中的免疫细胞 |
二、炎症反应过程中的炎症介质 |
第五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 |
一、病毒及其模拟物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动物模型 |
二、细菌感染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动物模型 |
三、熏烟联合LPS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动物模型 |
第二章 健脾益肺Ⅱ号干预治疗COPD Ⅰ-Ⅱ级患者探索性临床研究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对象 |
三、治疗方案 |
四、数据管理 |
五、统计分析 |
六、研究结果 |
七、讨论 |
第三章 健脾益肺Ⅱ号减少熏烟联合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部炎症的主要环节和作用机制 |
第一节 香烟暴露对低剂量流感病毒诱导的气道炎症的影响 |
一、实验仪器及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讨论 |
第二节 健脾益肺Ⅱ号方对香烟暴露、低剂量流感病毒感染及二者联合诱导的气道免疫细胞的影响 |
一、实验仪器及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讨论 |
第三节 熏烟期间给药对熏烟联合低剂量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持续预防作用的研究 |
一、实验仪器及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讨论 |
结语 |
一、研究总结 |
二、研究创新点 |
三、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
致谢 |
附件 |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诱导痰IL-25和IL-33的表达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诊断标准 |
1.2 慢阻肺患者纳入标准 |
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排除标准 |
1.4 慢性咳嗽患者诊断及纳入、排除标准 |
1.5 主要仪器、设备和实验试剂 |
1.6 诱导痰标本处理流程 |
1.7 诱导痰上清中IL-25表达的测定 |
1.8 诱导痰中IL-33表达的测定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分析 |
2.2 观察指标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
3.2 慢阻肺组气道炎症表型的具体分布情况 |
3.3 慢咳组和慢阻肺组患者IL-25表达水平分析 |
3.4 慢咳组和慢阻肺组患者IL-33表达水平分析 |
3.5 慢阻肺组患者IL-25、IL-33表达水平相关性分析 |
3.6 诱导痰上清IL-25表达水平与慢阻肺疾病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
3.7 诱导痰上清IL-33表达水平与慢阻肺疾病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
结论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参考文献 |
讨论 |
致谢 |
(4)空气污染物对COPD住院率的影响及Ghrelin在调控吸烟及PM2.5致肺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引言 |
第一部分 PM_(2.5)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发生风险的影响及其与其他大气污染物的交互作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Ghrelin在调控吸烟及PM_(2.5)致肺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COPD风险因素、致病机制及精准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EOS-AECOPD的证候特点及厚朴麻黄汤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中医学对EOS-AECOPD的认识 |
一、AECOPD的中医认识 |
1. 病因病机 |
2. 治法方药 |
二、中医理论指导下AECOPD的现代研究 |
1. 调节气道黏液分泌 |
2. 调节肺血管高凝状态 |
3. EOS-AECOPD的中医研究现状 |
三、小结 |
第二章 EOS-AECOPD的临床表型及证候特点研究 |
一、EOS-AECOPD的临床表型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研究结果 |
3. 讨论 |
二、EOS-AECOPD的证候特点及证素分布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研究结果 |
3. 讨论 |
三、小结 |
第三章 厚朴麻黄汤的文献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 |
一、厚朴麻黄汤的文献研究 |
1. 厚朴麻黄汤方源及组方配伍 |
2. 厚朴麻黄汤证治特点 |
二、厚朴麻黄汤临床应用的双向性队列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三、小结 |
第四章 厚朴麻黄汤的效应及机制研究 |
一、OVA复合CS诱导小鼠EOS增高型气道损伤模型 |
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二、TRPA1通道与TJs在OVA复合CS诱导气道损伤模型中的作用 |
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三、厚朴麻黄汤的效应及机制研究 |
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结论 |
综述 TRPA1通道与AECOPD发病机制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痰热清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痰热郁肺型)患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关于慢性支气管炎的西医研究进展 |
2. 中医对慢性支气管炎的研究进展 |
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2. 治疗方案 |
3. 相关检测指标 |
4.疗效评价 |
结果 |
1.病例完成情况 |
2.一般情况分析 |
3.临床疗效评价 |
4 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1. 中药雾化治疗方式的选取 |
2. 阳性对照药物(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的选取 |
3. 痰热清注射液药物组成及选取依据 |
4. 雾化吸入痰热清注射液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
5. 雾化吸入痰热清对外周血中炎症细胞以及痰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
6. 雾化吸入痰热清对痰液中黏蛋白 MUC5AC 以及 MUC5ACm RNA 水平的影响 |
7. 雾化吸入痰热清对痰液中 P 物质(SP)水平的影响 |
8. 安全性评价 |
9. 展望与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7)固本止咳中药方对慢阻肺模型小鼠呼吸道黏膜免疫细胞及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综述 呼吸道黏膜免疫系统在慢阻肺中的作用及中医药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一、慢阻肺的疾病概述 |
二、慢阻肺中的病理变化导致了疾病的后果 |
三、呼吸道黏膜免疫系统在慢阻肺中起到重要作用 |
1.黏膜免疫系统概述 |
2.黏膜免疫系统在全身以网络方式运作 |
3.黏膜定居的微生物群影响黏膜免疫系统的功能 |
4.上皮细胞在黏膜免疫作用中表现出多种生物学特性 |
5.黏膜免疫中的免疫球蛋白S-IgA通过多种作用保护黏膜 |
6.黏膜免疫系统的防御和保护作用对于呼吸道至关重要 |
7.黏膜免疫中的关键细胞——γδT细胞 |
四、慢阻肺中的炎症损伤 |
1.香烟烟雾对肺组织损伤的作用机制 |
2.慢阻肺患者存在系统性炎症 |
3.慢阻肺的免疫反应 |
五、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及其在慢阻肺中的作用机制 |
六、中医药对黏膜免疫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1.增强黏膜屏障功能 |
2.调节黏膜免疫细胞及其成分 |
3.对呼吸道黏膜免疫作用的研究 |
七、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一、实验材料 |
1.实验小鼠 |
2.实验试剂 |
3.仪器 |
二、方法 |
1.技术路线图 |
2.实验动物分组 |
3.固本止咳中药方药物的制备 |
4.慢阻肺小鼠模型建立及给药方法 |
5.小鼠肺功能检测 |
6.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血清、肠黏液标本收集 |
7.小鼠肺组织形态学标本采集及处理 |
8.小鼠肺组织γδT淋巴细胞分离及流式细胞仪检测 |
9.小鼠肺组织切片T淋巴细胞受体免疫组化染色 |
10.小鼠血清、BALF、肠黏液中炎症因子含量检测 |
11.小鼠肺组织中KGF及KGFR的检测 |
12.统计方法 |
结果 |
一、固本止咳中药方提高慢阻肺模型小鼠生命质量及体重 |
二、固本止咳中药方改善慢阻肺模型小鼠肺组织形态学病理变化 |
三、固本止咳中药方减轻小鼠呼吸道阻塞程度、提高肺组织顺应性 |
四、固本止咳中药方降低慢阻肺模型小鼠肺组织αβT/γδT细胞比例 |
五、固本止咳中药方增加慢阻肺模型小鼠肺组织KGF及KGFR含量 |
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结果表明固本止咳中药方增加小鼠肺组织KGF含量 |
2.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固本止咳中药方可增加小鼠肺组织KGF、FGFR2蛋白表达 |
3.ELISA方法检测结果表明固本止咳中药方增加慢阻肺模型小鼠肺组织KGF蛋白表达 |
4.Real Time PCR检测结果表明固本止咳中药方增加慢阻肺模型小鼠肺组织KGF的mRNA含量 |
六、固本止咳中药方增加小鼠血清、肺泡灌洗液中的IL-6含量和肺泡灌洗液、小肠黏液中的IL-13含量 |
讨论 |
一、中医对慢阻肺的认识 |
二、固本止咳中药方的组方及成分药理分析 |
三、中医理论中“肺卫”之屏障防御作用与黏膜免疫功能具有相关性 |
1.现代医学免疫功能与中医理论之“正气”功能相同 |
2.正气中的肺卫之气具有护卫人体的屏障作用 |
3.卫气与黏膜免疫在位置结构、性质和作用机制上均有相似性 |
四、中医药增强卫气的机制为增强黏膜免疫机械屏障、调节黏膜免疫细胞及因子 |
五、黏膜免疫是呼吸系统免疫的首道防线,其中的γδ T细胞与慢阻肺有关 |
六、固本止咳中药方可通过下调慢性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减轻慢阻肺炎症反应 |
七、固本止咳中药方可通过上调γδT细胞比例减轻慢阻肺的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 |
八、固本止咳中药方可促进KGF分泌从而有助于慢阻肺中的组织修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8)生物燃料相关慢阻肺病理学特征分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其中的可能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词汇对照表 |
第一部分 生物燃料相关慢阻肺患者肺CT特征分析 |
背景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二部分 生物燃料暴露大鼠慢阻肺模型肺部病变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
背景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三部分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特异性抗体对人肺气肿和气道壁厚度的影响 |
背景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T影像学评估系统的建立 |
附件2 生物燃料PM_(2.5)对人气道上皮细胞株生物学特性以及VEGF表达的影响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9)生长分化因子1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COPD患者血浆及其肺间充质细胞中GDF11的表达 |
引言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仪器 |
1.2 研究对象 |
1.3 血样采集 |
1.4 肺间充质细胞的制备 |
1.5 肺间充质细胞复苏及传代培养 |
1.6 香烟提取物制备与处理细胞 |
1.7 患者血浆及肺间充质细胞样本RNA提取 |
1.8 Real-time PCR检测患者血液及肺间充质细胞中GDF11表达水平 |
1.9 RNA干扰与过表达和肺间充质细胞转染 |
1.10 免疫印迹分析 |
1.11 数据统计学分析 |
2 实验结果 |
2.1 患者一般资料 |
2.2 肺间充质细胞 |
2.3 GDF11在COPD患者血浆中表达明显减少 |
2.4 CSE下调GDF11的表达 |
2.5 GDF11可调控AKT信号通路的激活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GDP11在烟雾诱导的COPD大鼠模型的表达及GDP11-SIRNA对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
引言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仪器 |
1.2 动物来源 |
1.3 大鼠COPD模型构建 |
1.4 大鼠肺间充质细胞的制备 |
1.5 大鼠肺间充质细胞复苏及传代培养 |
1.6 大鼠肺间充质细胞样本RNA提取 |
1.7 Real-time PCR检测大鼠肺间充质细胞中GDF11表达水平 |
1.8 RNA干扰和肺间充质细胞转染 |
1.9 免疫组织化学 |
1.10 免疫印迹分析 |
1.11 数据统计学分析 |
2 实验结果 |
2.1 大鼠肺泡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 |
2.2 大鼠模型肺间充质细胞内GDF11的表达结果 |
2.3 干扰GDF11表达可激活AKT信号通路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总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综述慢性阻塞性肺病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
缩略语表 |
致谢 |
(10)HIF-1、VEGF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研究分组 |
2.1.3 观察指标 |
2.2 研究方法 |
2.2.1 主要试剂及仪器 |
2.2.2 血清HIF-1、VEGF检测 |
2.3 统计学分析 |
2.4 研究设计路线 |
第3章 结果 |
3.1 两组一般情况对比 |
3.2 两组COPD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气分析 |
3.3 两组COPD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清HIF-1a及 VEGF水平 |
3.4 急性加重期PaO2与血清HIF-1a及 VEGF水平的相关性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四、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诱导痰中细胞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COPD患者诱导痰中IL-6、IL-8水平与炎症表型的相关性研究[D]. 史秀枝.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健脾益肺Ⅱ号治疗慢阻肺临床疗效及减轻香烟暴露联合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炎症作用研究[D]. 蔡甜甜.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诱导痰IL-25和IL-33的表达情况分析[D]. 刘天洋. 南方医科大学, 2021
- [4]空气污染物对COPD住院率的影响及Ghrelin在调控吸烟及PM2.5致肺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宋贝贝.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5]EOS-AECOPD的证候特点及厚朴麻黄汤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D]. 孙宇博.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痰热清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痰热郁肺型)患者的疗效观察[D]. 张志恒.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2020
- [7]固本止咳中药方对慢阻肺模型小鼠呼吸道黏膜免疫细胞及因子的影响[D]. 王玥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生物燃料相关慢阻肺病理学特征分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其中的可能作用研究[D]. 陈劲龙. 广州医科大学, 2019(01)
- [9]生长分化因子1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 唐峰. 苏州大学, 2019(06)
- [10]HIF-1、VEGF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汪迎. 南昌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