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纤维经济作物。目前,棉花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已进入日程,但许多与之相关的基础研究工作还有待加强。而了解棉种间的亲缘及演化关系,以及棉花高分辨率细胞学图的构建都是基因组研究中重要而基础的工作。本文首次对棉花的端粒序列进行了研究,并将其与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棉花的核型分析中,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二倍体棉核型的变异及演化;建立了棉花的粗线期-FISH技术体系,首次在A组棉粗线期染色体上初步构建了高分辨率的细胞学图,为进一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根据拟南芥3号染色体上一个含有端粒序列的BAC克隆(F23H6)设计引物,PCR扩增到了拟南芥类型的端粒序列(TTTAGGG)n,并将其克隆到质粒pAT1上。在以四倍体棉中期染色体为靶DNA,pAT1质粒为探针的FISH研究中发现所有染色体末端都有强弱不同的杂交信号。进一步的Bal31酶切动力学实验证明了上述杂交信号确实位于染色体最末端,由此证明了棉花具有拟南芥类型的端粒序列。用末端限制性片段(TRF)法测量了棉属2个四倍体棉种以及7个二倍体棉种端粒序列的长度,结果表明栽培棉种(包括二倍体的草棉)的端粒序列长度较长,约为20 kb左右,其他野生二倍体棉种的端粒序列的平均长度稍短,介于6 kb-20 kb之间。(2)首次利用端粒-FISH对二倍体棉7个亚组的代表种进行了核型分析。核型分析的结果表明,B组异常棉的核型最原始;D组雷蒙德氏棉的核型与异常棉类似,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核型;C组的纳尔逊棉和E组的索马里棉也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核型。A组的草棉、F组的长萼棉和G组的比克氏棉具有较进化的核型,且彼此有各自的特点。与其他棉种不一样,草棉的一个随体位于较大的染色体短臂上;长萼棉染色体相对长度值的范围最大,并且没有在短臂的末端发现有随体的存在;比克氏棉的sm型染色体最多,达到了10条,反映了其染色体的不对称性最高,是一种比较进化的核型。根据上述核型分析结果,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B组棉是最原始的棉种,而后在棉属的进化过程中,以B组棉所在的非洲作为核心,向四周扩散,较早的衍生出C、D、E组棉,较晚的衍生出A组棉。在E组棉的基础上进一步衍生出F组棉,在C组棉的基础上进一步衍生出G组棉。最终形成了今天二倍体棉种的分布格局图。(3)成功的发展了棉花粗线期染色体的FISH技术,该技术获得的粗线期染色体完整、舒张。以端粒序列作为探针的FISH研究表明,在每条染色体的末端都能检测到杂交的信号。分别在A组的亚洲棉和草棉的粗线期染色体上对45S rDNA进行了定位,发现亚洲棉具有3个45S rDNA位点,分别位于第3、6、8号染色体上,其中2个位点的杂交信号较强,一个位点的杂交信号较弱。草棉的三个45S rDNA位点分别位于第5、7、9号染色体上,同样是2个位点的杂交信号较强,一个位点的杂交信号较弱。根据A组棉粗线期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结果,45S rDNA在染色体上定位,以及粗线期染色体上的常染色质区及异染色质区的分布特点,我们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A组棉的高分辨率细胞学图。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文献综述1.1 植物荧光原位杂交的原理和应用1.1.1 荧光原位杂交的原理1.1.2 植物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1.1.3 植物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应用1.2 植物重复序列的研究进展1.2.1 植物重复序列的种类1.2.2 r-DNA 重复序列1.2.3 端粒重复序列1.2.4 着丝粒重复序列1.3 二倍体棉种起源与演化的研究1.4 植物基因组研究中三大图谱的构建及整合1.4.1 细胞学图1.4.2 遗传连锁图1.4.3 细胞学图与遗传连锁图整合成细胞遗传图1.4.4 物理图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二章 棉属端粒序列的克隆和鉴定2.1 实验材料2.1.1 植物材料2.1.2 菌株和质粒2.1.3 酶和生化试剂2.2 实验方法2.2.1 拟南芥类型端粒(TTTAGGG)n 序列的克隆2.2.2 端粒(TTTAGGG)n 序列在棉花中的FISH 鉴定2.2.3 棉花端粒序列的 Bal31 酶切动力学实验鉴定2.2.4 TRF 法测量各棉种端粒序列的平均长度2.3 结果与分析2.3.1 拟南芥类型端粒序列的克隆2.3.2 拟南芥型端粒序列在棉花中的FISH 鉴定2.3.3 Bal31 酶切动力学实验对杂交信号的鉴定2.3.4 末端限制性片段法(TRF)测量棉属端粒序列的长度2.4 讨论2.4.1 端粒-FISH 中端粒探针的制备2.4.2 植物端粒序列的类型2.4.3 测量端粒序列的长度在基因组测序中的意义第三章 棉属二倍体棉基于端粒-FISH 的核型分析3.1 实验材料3.1.1 植物材料3.1.2 酶与生化试剂3.2 实验方法3.2.1 棉花的端粒FISH3.2.2 二倍体棉中期染色体的核型分析3.2.3 二倍体棉核型模式图的构建3.3 实验结果3.3.1 草棉(A 组)端粒FISH 核型3.3.2 异常棉(B 组)端粒FISH 核型3.3.3 纳尔逊棉(C 组)端粒FISH 核型3.3.4 雷蒙德氏棉(D 组)端粒FISH 核型3.3.5 索马里(E 组)端粒FISH 核型3.3.6 长萼棉(F 组)端粒FISH 核型3.3.7 比克氏棉(G 组)端粒FISH 核型3.3.8 二倍体棉之间核型的比较3.4 讨论3.4.1 利用FISH 技术辅助棉花的核型分析3.4.2 二倍体棉花的核型特征3.4.3 关于棉花变异和进化趋的研究方法及其结论3.4.4 二倍体棉的核型变异和进化趋向及棉属的起源与进化第四章 A 组棉基于粗线期 FISH 的细胞学图初步构建4.1 实验材料4.1.1 植物材料4.1.2 酶与试剂4.1.3 FISH 探针的制备4.2 实验方法4.2.1 棉花粗线期的制备4.2.2 棉花粗线染色体的FISH 流程4.3 实验结果4.3.1 适用于FISH 的的棉花粗线期染色体的制作4.3.2 基于粗线期FISH 的亚洲棉细胞学图的构建4.3.3 基于粗线期FISH 的草棉细胞学图的构建4.4 讨论4.3.1 粗线期染色体的制片及其FISH 优越性4.3.2 棉花染色体编号的问题4.3.3 A 组棉中期和粗线期染色体的核型比较4.3.4 棉花基因组测序及分子细胞学遗传图的构建和展望第五章 全文结论5.1 结论5.2 进一步工作的设想参考文献致谢作者简历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棉花论文; 端粒论文; 核型论文; 粗线期染色体论文; 细胞学图论文;
基于端粒-FISH的棉花核型分析及高分辨率细胞学图的初步构建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