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兴亡的政策因素研究

蜀汉兴亡的政策因素研究

论文摘要

中军帐内运筹帷幄,沙场狼烟金戈铁马,三国往事带给后人以无限地追思和遐想,但人们观察各方势力消长和战争胜败的时候,往往关注的是军师谋士地智勇深沉,战场上地壮怀激烈这样一些具体而又生动的事件。但唯物主义历史观则指给我们历史深处的准确索引,在铁血狼烟的背后展现的是综合国力高下的角逐。蜀汉是三国中最富有传奇性色彩的割据政权之一,汉室宗亲刘备在遍地烽火、群雄逐鹿的历史大背景下,经过自己几十年地不懈奋斗与追求,网罗人才以为己用,东征西讨,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创起一方基业。本文就是按照经济社会的脉络,通过宏观政策的视角,对蜀汉由无到有,由强到弱的历程作一评析。从立国策略、农业、工商业、人力资源、民族关系等多个方面展示了蜀汉政权的内部概况。分析其为政得失,总结历史经验。在立足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得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本文首先简要评析了蜀汉政权所辖地域在东汉末年的基本经济社会情况。然后从蜀汉政权的立国策略引述,隆中对的荆州、益州方略奠定了政权的建立基础,其后的汉中之战更是带来了蜀汉政权疆域的全盛。但好景不长,关羽兵败被杀和刘备的东征受挫则让新生的蜀汉遭受了严重的打击,此后的或战或守的国策基准深深影响了蜀汉政权的国势走向,直至政权灭亡。蜀汉政权的国内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也是为了应付不利的国际局势和繁重的军事负担所不得不采取的应对之策。在农业方面,充蓄人口,休养生息,积极修建和维护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组织军民屯田。为政权的存在和对外扩张储备战略物资。在工业方面,专卖盐铁,行销蜀锦,推动技术进步,开发本地区内的物产资源,并向南中等地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无论在军事工业或是民用器物方面都有可圈可点的成就。蜀汉政权的人才策略历来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刘备开创基业时行游天下的广泛交往给蜀汉带来了大量的四方才俊,初期的政权也能够比较公允的权衡功过,人才机制地运行尚属正常。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出身各异的人才集团开始发生分化,蜀汉土著和外来集团的利益发生冲突,而后期统治集团也未能发挥很好的协调平衡作用,导致主客不合,引发统治危机。少数民族问题地处理也体现出蜀汉领导阶层高瞻远瞩的政治眼光。首先通过武力镇压稳定了这一地区的统治秩序,然后通过打乱行政统属,迁徙豪强等做法削弱了当地的基层反抗力量,在同时也积极推动当地政治经济的发展,移风易俗,开发工农业资源,填补国用。比较稳妥的巩固了蜀汉政权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带的统治。文中最后总结蜀汉政权败亡的根本原因就是不顾具体情况,僵化固执地执行北伐中原的既定计划,不知变通。未能灵活的联系国内和国际局势,穷兵黩武。一厢情愿的把光复汉室看成大势所趋的天下公理,无视北方社会的生产建设状况已经恢复和发展的现实。无度的耗损国家资源,进而引发政权内部的各种矛盾的爆发,最终在内外危机的共同打击下,政权不可避免的走向末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课题来源及选题依据
  • 二、课题研究现状综述
  • 三、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 五、文章的创新之处与存在的不足
  • 第一章 蜀汉政权在国际大环境下的定国基准
  • 第一节 略谈蜀汉政权的建国背景
  • 第二节 隆中对的预测与初步实践
  • 第三节 鼎足三分 战守两难
  • 第二章 蜀汉政权的农业发展策略
  • 第一节 以农为本 培基固元
  • 第二节 修养生息 充蓄人口
  • 第三节 组织屯田 兴修水利
  • 第四节 战备阴影下的农业生产
  • 第三章 蜀汉政权的工商业发展策略
  • 第一节 调控物价 稳定政局
  • 第二节 开发盐铁资源 行销蜀锦
  • 第三节 发达的手工业概况
  • 第四节 勉力工商 难敷军用
  • 第四章 蜀汉政权的人事管理与人才选拔
  • 第一节 经文纬武 共襄大业
  • 第二节 政权内部的派系权衡
  • 第三节 蜀汉政府对人才的培养与挖掘
  • 第四节 朝堂少壮在蜀汉中后期的表现
  • 第五章 蜀汉政府对少数民族的羁縻与镇压
  • 第一节 平定后方 土人治土
  • 第二节 开发边疆 发展生产
  • 第三节 对物资和人口的掠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蜀汉兴亡的政策因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