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尊敏(尤溪三华初中,福建尤溪36510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21世纪是一个日新月异,百舸争流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的潮流中,谁能坚持创新,勇于创新,谁就能迎接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知识经济的到来,要求学生不再仅仅需要具备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生活审美能力,还要有独特的创新素质。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创新素质,具有独特的优势。化学是以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为对象的自然科学。它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强,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化学才能,而且能使学生养成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品格。
近年来,由于中考加强了对初中语、数、外的重视,对其它学科实施素质考核制度,这就要求教师在其它学科的教学中要有创新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配合语、数、外的教学,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下面笔者就初中化学教学如何加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谈一些看法。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创造的意向、愿望和动机。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形成创新素质的起点。
㈠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平等对话,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自主学习,积极思维、弛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释放创新激情。为此,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尊重学生的创新活动。如上课可允许学生举手提出问题,赞同学生和老师辩论,同意学生奇思异想,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等。教师对学生有独到见解和回答完美的要大力表扬,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对学生不完善、不合理的意见或问题也不要轻易否定,而要给予补充完善,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当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有疑议时,教师不要马上给予评价和判定,而要与学生互相切磋,共同探讨,求得正确的结论,尽量避免学生因害怕答不对而产生思想负担。这样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既使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发展了智力、激发了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㈡培养学生的认知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具有一种巨大的推动力,它可以激发人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学生只有产生浓厚的认知兴趣,才能激起探究性思维,主动开发潜能,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从而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要使学生在将来的化学领域中有所创新,就必须培养学生学习这门课的浓厚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就会产生倦怠心理,觉得学习枯燥乏味,从而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学习化学对他们成才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努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激发和培养学生认知兴趣。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内在动力。在化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创新的重要意义:创新是时代的呼唤,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个人自我发展的必备素质和未来竞争的前提。21世纪的人才标准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需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一个国家拥有创新人才多少,将决定经济发展的快慢和科技进步的大小。当学生明白了创新的意义后,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创造动机和责任意识,自觉地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和为美好的人生去创造。
二、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又称创造性思维,是指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研究面临的事物或问题,从而找到创造性地解释这些事物或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新结论的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是创新素质的核心。
㈠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激发创新欲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新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没有疑问便没有思考,没有思考便没有人的想象、直觉、灵感等创新思维要素的动作。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催化剂。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待提出问题的学生,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善于鼓励学生自觉地探索新事物,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善于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让学生去质疑,激发创新欲望。如学习了碳酸盐与酸反应后,分析了建筑物被腐蚀的原因。留给学生的课后思考题是:“我们应如何更好地保护建筑物中大理石,铝合金等物质?”“如何清洗开水壶、锅或锅炉中的锅垢?”“为什么在制作食品时,往往要加入鸡蛋壳粉?”“人类应利用含何种成分的药品来治疗含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病?”等等。同时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充分发表自己的新观点、新想法。
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它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一种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围、不因循传统的思想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就应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大胆创新,不受传统观念和现有知识束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和寻找答案,转变人的习惯性思维,尽量拓宽思维空间,诱导学生产生尽可能多、新、独特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如:“如何减少或消除汽车等机械的尾气排放?”“如何开发海水中的氢能源?”“人类如何利用太阳能?”“人类如何开发可再生的能源?”这些问题的出现十分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㈢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是将人们大脑中的抽象思维和抽象概念改造成令人接受的形象事物的思维过程。尽管在人的思维发展的里程中,形象思维是较初级的形式,但它是连接创造性成果与抽象思维、概念之间的桥梁,在创新思维中占着主导地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教师要善于把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变成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丰富学生有关视觉、听觉、语言的形象。教师可以采用叙述、联想、想象等方法进行训练。如要学生看“燃烧”说灭火的理由;看“自燃”说“鬼火”的起因;看“金属生锈”说防锈的方法;看“金属活动性变化图”说金属与酸及盐反应的规律等。通过这些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敏感性,从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创造力。
三、搞好课内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根据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新能力是创新素质的集中体现。
㈠开展好课内活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将演示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应开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的学习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运用知识中捕捉到创新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如,在学习“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等化学变化之后,组织学生针对日常生产、生活中出现的有关现象,进行题为“为三个化学变化产生的条件找证据”的小组比赛。学生就从物质的种类、物质必须与氧气接触、温度必须到一定时才可发生等进行分析,创新的火花在学生集体的智慧中闪烁。
㈡开展好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扩展和加深,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化学课外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发展特长与爱好,定向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开阔知识、视野的有效途径。在学生创造力的形成上,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灵活性、趣味性等特点的课外活动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课外活动中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同时还可以获得创造力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环境,并开始真正的创造活动。作为化学教师,应大力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教师经常引导学生参加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扩大视野、启迪思维,而且还可以选择学生自己感兴趣而课堂教学未触及的问题去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㈢培养良好的创造性人格品质
人的创新能力与其人格品质有着密切联系,情绪、动机、坚持性、独立性等都影响着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创造性的学生大多表现为自信、富有责任感。对社会负有责任感是创造的心理基础,具备了这种情感,社会需要才会转化成为个人的需要,创造性活动才会自觉克服消极心境。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信敢为,促使其创造个性自由充分地发展。同时要努力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使学生成为符合跨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
总之,充分利用化学教学的有利条件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时代赋予当代化学教师的神圣使命。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创新素质,化学教师只要认真研究,大胆探索,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创新素质教育中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