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花粉特异表达的微管结合蛋白SB401的特性分析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植物学
作者: 黄淑莉
导师: 袁明
关键词: 微管,微管结合蛋白,微丝,花粉特异表达蛋白,马铃薯
文献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微管结合蛋白对微管骨架的组织和功能调控有重要的作用。马铃薯(Solanum berthaultii)花粉中特异表达的SB401蛋白具有类似于动物微管结合蛋白MAP1B微管结合域的特征重复序列,其中的KKEE基序(motif)也存在于微丝成束蛋白Villin头部(headpiece)的微丝结合域中,因此推测其具有与微管、微丝结合的能力,可能是一种新的植物花粉特异表达的微管结合蛋白。 本研究构建了SB401的原核表达载体,并通过原核表达,分离、纯化到SB401的融合蛋白,对该蛋白的微管和微丝的结合、成束以及调控微管和微丝的效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共沉淀实验以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SB401蛋白可与微管特异结合,结合的摩尔比为tubulin dimmer:SB401=1;0.4;SB401蛋白诱导taxol稳定的微管形成微管束,其成束能力依赖于SB401蛋白的浓度,随SB401蛋白浓度升高,微管束从单束到交连成网团状,成束现象越来越显著;微管束中微管与微管之间由SB401蛋白紧密粘结,微管与微管之间的距离约6-8 nm,微管之间发现明显的丝状横桥结构存在。SB401蛋白在溶液中主要以单体、二聚体、四聚体形式存在,三种形式都可与微管结合,诱导微管成束。通过免疫印迹、GST融合蛋白沉降技术、350 nm浊度测定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等方法证明SB401蛋白与微管蛋白(tubulin)特异结合。在SB401蛋白与微管蛋白的共聚合体系中,SB401蛋白能够促进或抑制微管的体外聚合,在高温(37℃)或高浓度条件下,SB401蛋白与微管蛋白迅速结合,降低了聚合反应体系中游离微管蛋白的浓度,抑制微管的聚合;在较低温度(28℃)和低浓度条件下,SB401蛋白优先与微管结合,诱导微管成束稳定微管,促进微管的聚合。细胞免疫荧光的实验也证明,SB401蛋白在花粉管中与微管共定位。 SB401蛋白也与微丝特异结合,结合的摩尔比为G-actin:SB401=1:0.22。SB401蛋白诱导微丝形成微丝束,但微丝成束需要的时间比微管成束时间长。SB401蛋白对微丝的聚合动态没有影响。在微管和微丝同时存在的条件下,SB401蛋白可与微管微丝同时结合,形成微管一微丝束,使微管微丝共定位。微管、微丝与SB401蛋白的结合有竞争性,SB401蛋白与微管的亲和力高于微丝,SB401蛋白优先与微管结合。 本论文证明了SB401蛋白是一个新发现的植物花粉特异表达的微管结合蛋白,具有诱导微管成束,调节微管聚合特性的功能;此外,SB401蛋白也可以结合微丝,诱导微丝成束。因此,SB401蛋白可能在植物花粉发育和花粉管生长等生理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论文目录: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微管
1.1.1 微管及微管蛋白
1.1.2 微管体外聚合的动态特性
1.1.3 微管结合蛋白
1.1.4 植物细胞中的微管结合蛋白(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s-MAPs)
1.2 微丝
1.2.1 单体肌动蛋白(G-actin)和丝状肌动蛋白(F-actin)
1.2.2 肌动蛋白结合蛋白(actin-binding protein,ABPs)
1.3 植物细胞中既可与微管结合又可与微丝结合的蛋白
1.3.1 EF-1α
1.3.2 MAP-190
1.4 花粉及花粉管中的骨架系统
1.4.1 花粉管中的微丝骨架系统
1.4.2 花粉管中的微管骨架系统
1.4.3 微管、微丝在细胞极性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微管蛋白(tubulin)、肌动蛋白(G-actin)的提取与纯化
2.1.1 微管蛋白(tubulin)的纯化与标记
2.1.2 肌动蛋白(G-actin)的纯化
2.2 SB401蛋白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2.2.1 SB401蛋白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2.2.2 SB401蛋白的原核表达与纯化
2.3 SB401蛋白与微管、微丝相互作用研究的实验方法
2.3.1 taxol稳定的微管的制备
2.3.2 phalloidin稳定的微丝的制备
2.3.3 SB401蛋白与微管、微丝结合的共沉淀分析
2.3.4 SB401蛋白诱导微管、微丝成束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分析
2.3.5 盐对SB401诱导成束的微管、微丝的作用分析
2.3.6 电镜样品制备及观察
2.3.7 SB401寡聚体分析的EDC交联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3.8 SB40蛋白与微管蛋白作用研究的点印迹和GST-SB401融合蛋白沉降技术
2.3.9 SB401蛋白对微管聚合解聚动态作用研究的浊度分析
2.3.10 SB401蛋白对微丝聚合动态作用研究的荧光光度分析
2.3.11 SB401蛋白对微丝聚合动态作用研究的共沉淀法分析
2.3.12 GTP对SB401蛋白诱导微管成束活性的调节
2.3.13 马铃薯花粉细胞免疫荧光实验
2.3.14 实验所用常规试剂的配制
2.3.15 主要仪器设备
2.3.16 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化学试剂生产厂家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微管蛋白(tubulin)、肌动蛋白(G-actin)的提取与纯化
3.2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原核表达SB401蛋白的提取与纯化
3.2.1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3.2.2 原核表达SB401蛋白的提取与纯化
3.2.3 SB401蛋白在不同凝胶浓度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迁移率
3.3 SB401蛋白与微管结合
3.4 SB401蛋白诱导taxol稳定的微管形成微管束
3.5 SB401蛋白在体外条件下可以形成寡聚体结构
3.5.1 SB401蛋白在体外条件下形成寡聚体结构
3.5.2 二硫键是SB401蛋白形成二聚体的主要化学键
3.6 SB401蛋白与微丝结合
3.7 SB401蛋白诱导微丝形成微丝束
3.8 SB401蛋白同时结合微管与微丝,诱导形成微管-微丝束
3.9 SB401蛋白与微管蛋白结合
3.10 SB401蛋白调节体外微管聚合解聚动态
3.11 SB401蛋白对微丝聚合动态的影响
3.12 GTP对SB401蛋白诱导微管成束活性的调节
3.13 SB401蛋白在花粉管中的分布
第四章 讨论
4.1 SB401蛋白是一个花粉特异表达的植物微管结合蛋白
4.2 SB401蛋白可能在花粉管生长中具有重要生理功能
4.3 SB401蛋白与微管、微丝结合特性
4.4 SB401蛋白对微管体外聚合动态的调节
4.5 SB401蛋白在不同浓度SDS-PAGE中表观分子量比实际分子量偏大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7-18
参考文献
- [1].COP1调控微管结合蛋白WDL3介导下胚轴细胞生长的机制[D]. 连娜.中国农业大学2018
- [2].一个新的拟南芥微管结合蛋白[D]. 王霞.中国农业大学2005
- [3].两种拟南芥65KDa微管结合蛋白的功能分析[D]. 毛同林.中国农业大学2005
- [4].新型微管结合蛋白NuSAP的有丝分裂期调控功能及DNA结合能力研究[D]. 李璐.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
- [5].拟南芥微管结合蛋白WDL5参与乙烯调控下胚轴生长的分子机理[D]. 孙京波.中国农业大学2015
- [6].玉米微管结合蛋白ZmMAP65-1a和转录因子ZmNAC在非生物胁迫中的功能研究[D]. 朱渊.南京农业大学2014
- [7].微管正端跟踪蛋白TIP150的鉴定与功能研究[D]. 姜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相关论文
- [1].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花粉特异表达基因SBLR的克隆、分析及对玉米的遗传转化[D]. 郎志宏.中国农业大学2003
- [2].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花粉特异表达基因ST901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D]. 赵燕.中国农业大学2004
- [3].蛋白磷酸酶PP1和(或)PP2A参与调节青杆(Picea wilsonii)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D]. 孔令安.中国农业大学2005
- [4].气孔运动过程中保卫细胞液泡的动态及其与微丝骨架的关系[D]. 高新起.中国农业大学2005
- [5].拟南芥内质网上的Profilin2蛋白结合蛋白的分离与纯化[D]. 王凤.中国农业大学2005
- [6].动蛋白Kinesin-13A和类锚蛋白AtANK1在植物细胞中的分布及功能[D]. 魏丽勤.中国农业大学2005
- [7].黄瓜花叶病毒运动蛋白与微丝作用关系及胞间连丝通透性调节机制的研究[D]. 刘朝辉.中国农业大学2005
- [8].一个新的拟南芥微管结合蛋白[D]. 王霞.中国农业大学2005
- [9].用光镊研究微管系统的分子力学特征[D]. 徐春华.中国农业大学2005
- [10].两种拟南芥65KDa微管结合蛋白的功能分析[D]. 毛同林.中国农业大学2005
标签:微管论文; 微管结合蛋白论文; 微丝论文; 花粉特异表达蛋白论文; 马铃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