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磷酸三钙论文-马云海,尚文博,范雪莹,高知辉,佟金

相磷酸三钙论文-马云海,尚文博,范雪莹,高知辉,佟金

导读:本文包含了相磷酸三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β-磷酸叁钙,烧结,多孔

相磷酸三钙论文文献综述

马云海,尚文博,范雪莹,高知辉,佟金[1](2015)在《仿骨β相磷酸叁钙多孔生物陶瓷制备及降解》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硝酸钙和2-膦酸丁烷-1,2,4-叁羧酸(PBTC)为原料通过化学合成前驱体,然后脱水缩合再高温烧结的方法制备β相磷酸三钙(β-TCP)粉体,以该粉体为基体、硬脂酸为致孔剂、PVA为粘结剂,通过模压成型的方法制取胚体烧结制备β-TCP多孔生物陶瓷。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观察、EDX能谱成分分析对制备的β-TCP多孔陶瓷进行研究。对添加致孔剂质量分数分别为15%、20%、25%、30%的4组陶瓷试样进行降解试验,发现质量分数为30%的试样降解效果最好,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EDX分析确认表面有类羟基磷灰石物质产生。(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翟羽佳[2](2011)在《含锶生物玻璃/双相磷酸叁钙骨水泥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磷酸钙骨水泥(CPC)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室温下易固化塑型以及固化过程无放热等优点,已经成功地被应用于临床硬组织修复和替代。但是,骨水泥材料力学性能较低,在生物体内降解较缓慢以及无法自发形成供成骨细胞长入的大孔结构等缺陷使其应用受到了严重限制,同时术后也需要病患部位有充足的不同种类的微量元素,以达到促进新骨生成的目的。因此,制备能够携带一定微量元素,具有较高抗压强度的多孔磷酸钙骨水泥,已经成为当前骨水泥研究的热点。生物活性玻璃在体内降解速率较CPC更快,在自身表面能够形成类骨磷灰石层,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本论文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生物活性玻璃(BG),并以其为载体携带锶(Sr)微量元素掺杂双相磷酸叁钙骨水泥(B-CPC),并在去离子水中进行降解。采用Gilmore双针法、XRD、SEM等分析手段来表征骨水泥的固化时间、水化产物的相组成和微观形貌,并测试骨水泥的孔隙率和抗压强度。结果表明,含Sr生物活性玻璃的引入能够延长骨水泥的固化时间,未添加BG的骨水泥终凝时间为(12.1±0.9) min;随BG在B-CPC中含量从1 wt. %增加至5 wt. %,B-CPC的终凝时间从(15.2±1.2) min增加至(33.4±3.7) min。含Sr生物玻璃能够提高B-CPC的抗压强度和孔隙率,当添加3 wt. %掺杂9 mol. %Sr的BG时,水化7 d的B-CPC抗压强度最高,为(15.4±0.8) MPa,此时孔隙率为(51±3) %,添加量为5 wt. %时,水化7 d的B-CPC的孔隙率最高,为(59±4) %,此时抗压强度为(11.3±0.6) MPa。XRD结果显示,当BG中Sr含量为15 mol. %,部分Sr2+会进入B-CPC水化产物中,形成Sr-HA,使水化产物中部分衍射峰的平移。水化5 d后,对比空白B-CPC与掺加BG的B-CPC试样的微观结构,掺加BG的B-CPC试样中的α-TCP片状结构已经不完整,表明BG掺加能够促进B-CPC中α-TCP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1-11-01)

储新宏,赵萍,孙康宁,任学华,冯志强[3](2009)在《β相磷酸叁钙骨水泥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利用β-磷酸叁钙优良的性能,通过实验确定适当的调和液,使不具备水化特性的β-磷酸叁钙拥有骨水泥性能,在人体环境下凝固硬化并具有一定的强度,继而对该骨水泥及其碳纳米管(CNTs)复合材料与相应的α-磷酸叁钙骨水泥材料进行了对比研究。方法:配制稀磷酸、柠檬酸、柠檬酸钠等调和液,与β-磷酸叁钙细粉混合,测定浆体pH值、初凝、终凝时间等。对获得的β-磷酸叁钙骨水泥及其碳纳米管(CNTs)复合材料,分别制备Ф6mm×12mm圆柱形、4mm×4mm×25mm条形试样,测试样品的耐压强度、抗弯强度、气孔率等机械性能,用SEM对材料的断口进行观察,与相应的α磷酸三钙骨水泥材料进行对比。结果:以柠檬酸作为调和液,β-磷酸叁钙骨水泥表现出与α-磷酸叁钙骨水泥类似的自行固化硬化性能;但CNTs对β-磷酸叁钙骨水泥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与对α磷酸三钙骨水泥材料不同,并在其断口处观察到一"笼形"结构。(本文来源于《陶瓷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储新宏,赵萍,任学华,冯志强[4](2008)在《β相与α相磷酸叁钙骨水泥材料性能研究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利用β-磷酸叁钙优良的性能,从调和液入手,通过实验确定适当的调和液,使不具备水化特性的β-磷酸叁钙拥有骨水泥性能,在人体环境下凝固硬化并具有一定的强度,继而对该骨水泥及其碳纳米(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08-09-21)

相磷酸三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磷酸钙骨水泥(CPC)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室温下易固化塑型以及固化过程无放热等优点,已经成功地被应用于临床硬组织修复和替代。但是,骨水泥材料力学性能较低,在生物体内降解较缓慢以及无法自发形成供成骨细胞长入的大孔结构等缺陷使其应用受到了严重限制,同时术后也需要病患部位有充足的不同种类的微量元素,以达到促进新骨生成的目的。因此,制备能够携带一定微量元素,具有较高抗压强度的多孔磷酸钙骨水泥,已经成为当前骨水泥研究的热点。生物活性玻璃在体内降解速率较CPC更快,在自身表面能够形成类骨磷灰石层,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本论文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生物活性玻璃(BG),并以其为载体携带锶(Sr)微量元素掺杂双相磷酸叁钙骨水泥(B-CPC),并在去离子水中进行降解。采用Gilmore双针法、XRD、SEM等分析手段来表征骨水泥的固化时间、水化产物的相组成和微观形貌,并测试骨水泥的孔隙率和抗压强度。结果表明,含Sr生物活性玻璃的引入能够延长骨水泥的固化时间,未添加BG的骨水泥终凝时间为(12.1±0.9) min;随BG在B-CPC中含量从1 wt. %增加至5 wt. %,B-CPC的终凝时间从(15.2±1.2) min增加至(33.4±3.7) min。含Sr生物玻璃能够提高B-CPC的抗压强度和孔隙率,当添加3 wt. %掺杂9 mol. %Sr的BG时,水化7 d的B-CPC抗压强度最高,为(15.4±0.8) MPa,此时孔隙率为(51±3) %,添加量为5 wt. %时,水化7 d的B-CPC的孔隙率最高,为(59±4) %,此时抗压强度为(11.3±0.6) MPa。XRD结果显示,当BG中Sr含量为15 mol. %,部分Sr2+会进入B-CPC水化产物中,形成Sr-HA,使水化产物中部分衍射峰的平移。水化5 d后,对比空白B-CPC与掺加BG的B-CPC试样的微观结构,掺加BG的B-CPC试样中的α-TCP片状结构已经不完整,表明BG掺加能够促进B-CPC中α-TCP在水溶液中的溶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相磷酸三钙论文参考文献

[1].马云海,尚文博,范雪莹,高知辉,佟金.仿骨β相磷酸叁钙多孔生物陶瓷制备及降解[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5

[2].翟羽佳.含锶生物玻璃/双相磷酸叁钙骨水泥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1

[3].储新宏,赵萍,孙康宁,任学华,冯志强.β相磷酸叁钙骨水泥性能研究[J].陶瓷学报.2009

[4].储新宏,赵萍,任学华,冯志强.β相与α相磷酸叁钙骨水泥材料性能研究对比[C].第十五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2008

标签:;  ;  ;  ;  

相磷酸三钙论文-马云海,尚文博,范雪莹,高知辉,佟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