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对外战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耳其,美国,中东,伊拉克战争
对外战争论文文献综述
张晨锴[1](2019)在《伊拉克战争与土耳其对外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40年代以来土耳其的外交政策都是与美国和西方交好,在中东地区土耳其实施不作为也不插手的一边倒政策。20世纪9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使得土耳其开始转变其中东政策,由不插手不作为开始过度为逐渐介入。海湾战争成了土耳其外交政策转变的机遇和转折点,土耳其将其中东外交与亲西方外交相互融合。伊拉克战争中土耳其与美国站到对立面,表现出土耳其中东政策与其亲西方外交之间的不兼容。从土耳其在伊拉克战争中外交政策的转变入手,分析这次转变对土耳其的影响及其用意。(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9年29期)
傅婉娟,魏希楠[2](2019)在《近代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历史特征及警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者按“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第74个胜利纪念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今世界,战争的根源并未根除,霸权主义、冷战思维(本文来源于《解放军报》期刊2019-09-03)
陈嘉礼[3](2019)在《战争与传説:大禹传説中的对外战争及其流传》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顾颉刚起,大禹传説的研究迄今已延续八十年,从传説发展、文类异同、民俗等角度,都已经形成深入的讨论。但前人多把视野放在大禹其人其事是否是史实之上,忽略了传説的流传。本文以大禹的战争为例,分析其流传过程,考察大禹的对外战争是如何被"塑造"出来的。(本文来源于《汉籍与汉学》期刊2019年01期)
李旭爽[4](2019)在《为何而战:国际比较视野下的新中国对外战争的必要性与正义性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提高,一些国家基于“国强必霸”的西方历史逻辑,担忧强大后的中国将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但事实上,与西方“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不同,中国讲究求同存异,认为国家实力的增长并不伴随着对周边国家的威胁和侵扰。中西对外战争的不同起因源于不同的历史传统和战略文化,不同的思考起点得出的是截然不同的结论。因此,客观地厘清和研究新中国对外战争的原因、阐述清楚其战略文化,对于增信释疑、破除“国强必霸”的西方舆论十分必要。根据相应的内政、外交背景,新中国对外战争可大致分为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叁阶段。第一阶段的斗争目标集中于消解美国强权对新生政权的安全威胁;第二阶段的斗争目标集中于在接壤国家发起的边界冲突中维护自身领土和主权,但本质是反对美苏两大霸权主义的背后挑衅;第叁阶段的目标集中于在中美苏战略大叁角中通过与美国建交,共同反对大国沙文主义和全球扩张愈发明显的苏联霸权。叁阶段的斗争原因相互联系,同时各有侧重。但统而论之,它们有着共同的思想内核,那就是对中华传统文明中以防御、慎战、义战为主轴的战略文化的继承,以及对近代以来新兴的领土、主权、民族国家等价值观念的融合。通过对叁个阶段的典型战例进行分析和国际对比后,本文认为,在战略传统的潜移默化之下,新中国对外战争都以防御为目的,且规模、烈度都是有限的:战前主张用和平方法解决争端,在穷尽所有和平可能之后,才被动参战;战中尽量缩短战线和时长,不断试图促成谈判;战后立即撤军,不留驻一兵一卒,从未依靠战争的优势结果通过不平等条约对另一方进行盘剥和欺侮。上述事实皆可证明,中国绝非为土地扩张或侵略他国赚取利益而战。新中国的对外战争,保卫了国家的独立与安全,震慑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了地区与世界的和平,又进而为国家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是必要且正义的。(本文来源于《外交学院》期刊2019-05-31)
孔繁倩[5](2019)在《古埃及拉美西斯时代对外战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拉美西斯时代是指埃及新王国时期的第十九王朝和第二十王朝,即公元前1295年至公元前1069年。因这两个王朝的国王的名字多为拉美西斯而得名。拉美西斯时代是埃及帝国由战略扩张向战略收缩的转折阶段。拉美西斯时代初期,埃及对西亚属地的战略原则是在保持迦南属地的基础上继续北进以争取对叙利亚地区的控制权。塞梯一世与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期间,埃及进行了数次以镇压迦南属地叛乱并争夺叙利亚地区城镇控制权为目标的战争。鉴于赫梯帝国对其南部属邦的严密掌控以及拉美西斯二世期间在卡迭什战后埃及与赫梯的修好,埃及的西亚战略开始重点转向迦南地区。至拉美西斯叁世在位期间,由于受海上民族迁徙的影响,埃及在迦南地区的控制范围进一步收缩至迦南南部地区。拉美西斯六世以后,埃及基本放弃对西亚地区的控制。与此同时,努比亚战略的实施则基本稳定,通过以努比亚总督为最高行政长官的努比亚属地管理体系使埃及中央政府对该地区的政策得以顺利贯彻。到拉美西斯时代末期,中央政府对努比亚地区的控制力有所减弱,努比亚总督的个人权力增强。拉美西斯时代埃及西部与北部边境在利比亚部落与海上民族迁徙背景下成为埃及领土面临的最大隐患。为应对该问题,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期间埃及在叁角洲以西沿地中海海岸线长达约321千米区间内修建了一系列要塞,美棱普塔与拉美西斯叁世也曾经多次组织兵力抗击西北边境地区的利比亚部落定居者。埃及的北部海洋防线在海上民族迁徙过程中经受了极大考验。拉美西斯叁世第八年埃及曾于叁角洲河口地区部署兵力对抗从海路入侵埃及本土的海上民族。以战术运用与作战地点为标准,拉美西斯时代埃及对外战争可分为陆地相遇战、攻城战、水面相遇战叁种基本类型。其中,对西亚地区的战争以攻城战为主,攻城战前夕双方可能在目标城镇附近的开阔区域展开小规模陆地相遇战。镇压努比亚属地的叛乱主要以陆地相遇战为主。该时期水面相遇战仅体现在拉美西斯叁世在位第八年埃及军队与海上民族在叁角洲河口的交锋中。在驱逐西北边境地区的利比亚移民战争中主要采用陆地相遇战的基本战术,同时配合攻城战战术。拉美西斯时代对外征战的埃及军队中,不仅包括广大征募军与一定数量的常备军,还包括来自埃及以外不同地区的外族士兵。以战术特征为标准埃及军队中的士兵可以分为步兵、战车兵与水兵叁种基本类型。其中,步兵包括从事近距离作战的重装步兵与从事远距离作战的弓箭兵。战车兵包括负责驾驭战车的战车驭手与负责远距离攻击的战车士兵。水兵主要是由经过水上适应性训练的步兵组成,而水兵中负责船只航行的浆手,一种可能是由专业浆手担任,另一种可能则是由水兵中的部分士兵担任。拉美西斯时代埃及在对外战争统筹与军队管理方面基本形成一套分工明确的管理体系。纵观拉美西斯时代埃及对外邦的征战历程,战争不仅有效抵挡了海上民族对埃及本土的侵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利比亚部落对埃及西北部边境的侵蚀,同时也有效维护了埃及对西亚与努比亚属地的控制权。与此同时战争促进了埃及与外邦间的技术交流、资源流通、文化往来与融合。而战争不仅是个人获取财富并实现社会阶层提升的重要途径,也是国王践行王权的行为方式之一。战争成为新王国时期古埃及文明的时代特征。(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3-01)
李庆辉[6](2018)在《近代日本军队的武士道教育与对外侵略战争》一文中研究指出武士道源于封建宗法社会中食禄报恩的武士习性,随着武士阶层社会地位的上升,逐渐发展为道德上的乃至信仰上的武家政治理念。明治维新以来,武士道并没有因武士阶层的消亡而泯然于历史尘埃之中,反而因天皇制政体统治的需要和对外侵略战争的刺激而再次焕发出新春,成为维系日本军国主义扩张路线的重要精神支柱,特别是在近代日军精神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驱使无数士兵走上战场并犯下滔天罪行,实为军国主义教育的思想毒瘤。(本文来源于《大连城市历史文化研究》期刊2018年00期)
赵岩[7](2018)在《近代日本军队的武士道教育与对外侵略战争》一文中研究指出武士道源于封建社会中食禄报恩的武士习性,随着武士阶层社会地位的上升,逐渐发展为道德上的乃至信仰上的武家政治理念。明治维新以来,武士道并没有因武士阶层的消亡而泯然于历史尘埃之中,反而因天皇制政体统治的需要和对外侵略战争的刺激而在平民中入脑入心,成为维系日本军国主义扩张路线的重要精神支柱,特别是在近代日军精神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驱使无数士兵走上战场并犯下滔天罪行,成为军国主义教育的思想毒瘤。(本文来源于《外国问题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郭蕾[8](2018)在《《未走完的历史和解之路:战后日本的战争赔偿与对外援助》出版》一文中研究指出徐显芬着,世界知识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17.8万字,39.80元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周边国家研究院教授徐显芬的新作《未走完的历史和解之路:战后日本的战争赔偿与对外援助》出版。本书旨在探讨日本在谋求与邻国的邦交正常化过程中是如何处理战争赔偿问题的,阐明战争赔偿、对外援助与历史问题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思考政府对外援助这种提供经济利益的方式,是否会促进援助国与受援国间的历史和解。本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阐释相关概念,并梳理已有研究状(本文来源于《抗日战争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乔旭童[9](2018)在《美国第一次对外战争—的黎波里战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第一章追溯的黎波里战争爆发的原因,远因有1516年以来长期袭击欧洲的巴巴里国家的海盗传统、18世纪巴巴里国家与欧洲国家间的纳贡体系(以英国为例,英国自17世纪末以来凭借强大的海军优势与巴巴里国家签订条约,使英国及其殖民地的商船免受巴巴里海盗的劫掠),近因是美国独立战争后在国际社会中面临的巴巴里海盗的威胁。美国与英国签订《巴黎和约》之后不再享有作为英属殖民地免受巴巴里海盗袭击的特权,由于自身实力问题,美国被迫向巴巴里国家缴纳年贡。而与的黎波里1801年爆发战争的导火索则是美国外交上的稚嫩所导致的。第二章论述的黎波里战争4年的战争经过,美国对的黎波里先后采取封锁、炮击、陆上进攻这叁项措施,从1801-1802年的无效封锁,再到1803年的美国陷入危机及其解决,最后到1804-1805年美国最终结束战争,赢得体面的和平。第叁章分析的黎波里战争的影响。的黎波里战争虽然规模不大,但无论是对美国的内政外交、美国对穆斯林世界的认识、美国的废奴主义,还是对的黎波里的未来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对美国的影响包括五个方面:对穆斯林世界的想象、对奴隶制的反思、行政权力的膨胀、海军的建设、国际地位与对外政策。对的黎波里的影响:一方面促进商贸发展、加强对内陆控制,另一方面则削弱的黎波里的实力。此外,还从内部的危机、外部的威胁两方面分析了巴巴里国家灭亡的原因。(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12-01)
张冠凯[10](2018)在《试论高宗朝军事实力的衰落——以对外战争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唐高宗早期,尚可依靠太宗朝遗留的将领与军队来维持对外战争的胜利。但随着将领的青黄不接、军队素质的不断下降及动荡不安的中央政局,造成了高宗朝军事实力的衰落。尤其是在对外战争上,军事实力的衰落表现得尤其明显。这种衰落主要表现在胶着的战争态势、严酷的对敌态度和边境控制力下降叁个方面。大非川战役失败后,唐王朝不得不将早期进攻为主的积极对外政策改为防御为主的稳健边防政策,这一变化亦成为节度使出现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对外战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编者按“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第74个胜利纪念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今世界,战争的根源并未根除,霸权主义、冷战思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对外战争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晨锴.伊拉克战争与土耳其对外政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9
[2].傅婉娟,魏希楠.近代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历史特征及警示[N].解放军报.2019
[3].陈嘉礼.战争与传説:大禹传説中的对外战争及其流传[J].汉籍与汉学.2019
[4].李旭爽.为何而战:国际比较视野下的新中国对外战争的必要性与正义性探析[D].外交学院.2019
[5].孔繁倩.古埃及拉美西斯时代对外战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6].李庆辉.近代日本军队的武士道教育与对外侵略战争[J].大连城市历史文化研究.2018
[7].赵岩.近代日本军队的武士道教育与对外侵略战争[J].外国问题研究.2018
[8].郭蕾.《未走完的历史和解之路:战后日本的战争赔偿与对外援助》出版[J].抗日战争研究.2018
[9].乔旭童.美国第一次对外战争—的黎波里战争[D].西北大学.2018
[10].张冠凯.试论高宗朝军事实力的衰落——以对外战争为中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