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地臭柏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生理生态学特性的研究

毛乌素沙地臭柏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生理生态学特性的研究

论文摘要

臭柏(Sabina vulgaris)为柏科圆柏属常绿匍匐针叶灌木,在防治荒漠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植物种群生态学、植物生理生态学、种群遗传学的研究方法,探讨了臭柏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生理生态学特性,研究结果如下:毛乌素沙地臭柏群落自发演替的基本过程为:半流动沙地沙竹+沙米(有时是白沙蒿)群落→半固定沙地油蒿+臭柏群落→固定沙地臭柏+硬质早熟禾群落→固定沙地臭柏群落→老固定沙地臭柏+苔藓群落,最后可能发展成为地带性的本氏针茅草原。臭柏群落的演替可分为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两个阶段,随着进展演替的发展物种多样性逐步增加,生态环境逐渐变湿。在逆行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开始减少,群落生境向旱生化发展。随着进展演替土壤颗粒组成发生变化,砂粒含量趋于减少、粉粒和粘粒增多、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加、C/N下降,逆行演替阶段与其相反;臭柏群落的演替对有机质积累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0~50㎝土层内;物种丰富度、盖度与土壤粘粒、C、N、K、P呈正相关。随着演替的进行,臭柏叶片含水量呈下降趋势;CHLa、CHLb和CHLa+b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各阶段间差异显著,CHLa/b在各阶段间差异不显著;PRO、MD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各演替阶段间差异极显著。臭柏SOD、POD活性在各演替阶段间差异极显著,而CAT活性差异不显著。演替第Ⅳ阶段臭柏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的降低,游离PRO含量上升,MDA含量增加,SOD、POD活性增加,表现出环境胁迫下植物受损的生理共性。土壤指标与PRO、MDA、保护酶活性的相关分析显示土壤的多数指标降低会使臭柏叶片内的PRO含量、MDA含量大量积累,保护酶活性大幅度增加。不同演替阶段的生理指标对环境胁迫的响应不同,从各种指标来看,一是在演替第Ⅳ阶段植物体内出现一系列的受损表现;二是多数指标在演替第Ⅲ阶段出现较低水平,因此可以看出在演替第Ⅲ阶段是环境最稳定的关键时期。臭柏种群有着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高达91.05%,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Nei’s基因多样度对臭柏4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时,大小顺序为半固定沙地油蒿+臭柏种群>固定沙地臭柏+硬质早熟禾种群>老固定沙地臭柏+苔藓种群>固定沙地臭柏种群;臭柏的种群间遗传分化较小Gst= 0.1761,82.39%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聚类分析显示,演替阶段相近的种群聚到了一起,反映了臭柏种群的遗传分化和演替阶段有着密切的关系; Nm*=2.7972>1,说明种群间有广泛的基因交流。通过上述研究表明,臭柏群落的演替过程与土壤的发育和基质的变化有着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规律,不但表明基质条件在臭柏群落演替过程中的作用,更重要

论文目录

  • 1 引言
  • 1.1 生态系统的演替与植被、土壤
  • 1.2 不同演替阶段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 1.3 演替与遗传分化
  • 1.4 臭柏的研究现状
  • 1.5 臭柏的生境和分布
  • 1.6 本研究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 2 研究地点概况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2.2 研究方法
  • 2.3 测定内容和方法
  • 2.4 数据处理
  • 3 臭柏群落在不同演替阶段某些群落特征的研究
  • 3.1 臭柏群落的演替
  • 3.1.1 半固定沙地油蒿+臭柏群落
  • 3.1.2 固定沙地臭柏+硬质早熟禾群落
  • 3.1.3 固定沙地臭柏群落
  • 3.1.4 老固定沙地臭柏+苔藓群落
  • 3.2 不同演替阶段臭柏群落某些特征
  • 3.2.1 群落盖度及臭柏某些形态特征的变化
  • 3.2.2 臭柏群落各类型生态类群的变化
  • 3.2.3 物种丰富度的变化
  • 3.3 群落相似性指数的变化
  • 3.4 讨论
  • 3.5 小结
  • 4 臭柏群落演替过程中土壤环境的变化
  • 4.1 土壤物理性质
  • 4.1.1 土壤含水量
  • 4.1.2 土壤颗粒分析
  • 4.2 土壤化学性质
  • 4.3 土壤质地分析
  • 4.4 物种丰富度、盖度与土壤平均粘粒、土壤含水量N.C.K.P 和 C/N 的相关性分析
  • 4.5 讨论
  • 4.6 小结
  • 5 臭柏在不同演替阶段的生理反应和适应性
  • 5.1 叶片含水量
  • 5.2 叶绿素
  • 5.3 脯氨酸
  • 5.4 丙二醛
  • 5.5 保护酶
  • 5.5.1 超氧化歧化酶
  • 5.5.2 过氧化物酶
  • 5.5.3 过氧化氢酶
  • 5.6 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保护酶活性与土壤含水量土壤粘粒、土壤 C/N、土壤N、土壤 C 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5.7 讨论
  • 5.8 小结
  • 6 臭柏种群在不同演替阶段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6.1 RAPD 产物的多态性
  • 6.2 种群内遗传多样性
  • 6.3 臭柏种群遗传分化程度和基因流
  • 6.4 种群间的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
  • 6.5 讨论
  • 6.6 小结
  • 7 讨论与结论
  • 7.1 讨论
  • 7.2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江苏滨海湿地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质量分数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0(04)
    • [2].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草本植物多样性研究[J]. 西部林业科学 2020(04)
    • [3].经营的马尾松森林类型发育演替阶段量化指标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4(03)
    • [4].海岛森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和植物的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J]. 西北植物学报 2019(05)
    • [5].枞阳大山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特征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08)
    • [6].鼎湖山不同演替阶段土壤酸性阳离子淋溶动态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 [7].黑龙江平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J]. 林业科技 2020(04)
    • [8].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木本植物的水力结构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 2016(02)
    • [9].现代黄河三角洲的植被群落演替阶段[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8(09)
    • [10].鼎湖山3种演替阶段森林土壤C、N、P现状及动态[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7(06)
    • [11].油蒿不同演替阶段钻蛀性害虫数量变动与环境的关系[J]. 林业科学 2009(06)
    • [12].长白山针阔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结构[J]. 生态学报 2017(22)
    • [13].针阔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表层土壤理化性质与优势林木生长的相关性[J]. 林业科学 2016(05)
    • [14].红松阔叶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肥力与林木生长的关系[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8(04)
    • [15].贵州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J]. 西北植物学报 2019(07)
    • [16].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变化[J]. 植物生态学报 2014(11)
    • [17].黔北喀斯特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土壤的有机碳储量[J]. 西南农业学报 2017(11)
    • [18].喀斯特地区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叶片化学计量特征[J]. 福建农业 2015(05)
    • [19].鄂中低丘区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凋落物和土壤水文特征[J]. 水土保持学报 2013(04)
    • [20].鼎湖山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土壤细菌多样性[J]. 微生物学报 2012(12)
    • [21].海岛植物不同演替阶段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J]. 生态学报 2019(10)
    • [22].鹰嘴界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与活性[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7)
    • [23].高寒草甸不同演替阶段优势种叶片光合性状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 2018(12)
    • [24].库布齐沙漠东段不同演替阶段沙丘土壤种子库变化特征[J]. 中国草地学报 2015(04)
    • [25].喀斯特峰丛洼地植被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磷酸酶活性[J]. 生态学杂志 2010(09)
    • [26].高原湿地纳帕海不同演替阶段下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干湿季节变化[J]. 广东农业科学 2016(08)
    • [27].桂西北喀斯特地区植被不同演替阶段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英文)[J]. 南方农业学报 2018(03)
    • [28].不同演替阶段栎树混交林群落稳定性[J]. 生态学杂志 2013(03)
    • [29].大兴安岭森林火烧后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细菌多样性动态[J]. 微生物学通报 2017(08)
    • [30].红松阔叶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研究[J]. 土壤通报 2009(05)

    标签:;  ;  ;  ;  ;  ;  

    毛乌素沙地臭柏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生理生态学特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