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前柱骨折后入路拉力螺钉内固定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

髋臼前柱骨折后入路拉力螺钉内固定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

论文摘要

目的为髋臼前柱骨折后入路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取50侧成人髋骨标本(男32侧,女18侧),观测髋臼前柱形态,确定前柱纵轴走向及螺钉置入前柱时易穿出骨皮质的薄弱区,将前柱纵轴穿出髂骨翼外面的点定为后入路进钉点。经进钉点沿髋臼前柱纵轴轴线置入直径3.5mm的导针,经耻骨结节下方穿出。测量导针与矢状面夹角α及与冠状面夹角β,前柱纵轴长度,导针穿出点至耻骨结节的距离,对测量数据行统计学处理。(2)解剖34侧尸体标本,观测进钉点附近重要血管、神经分布规律。用观测结果在尸体标本上模拟前柱打钉,X线、CT扫描验证研究结果。结果后入路髋臼前柱拉力螺钉进钉点,位于髂结节和坐骨结节连线与髂前上棘和坐骨大切迹顶点连线的交点。进钉点距薄弱区1(髂前下棘与髂耻隆起的移行处)距离男(42.15±3.50)mm,女(38.09±2.50 )mm,距薄弱区2(闭孔沟)距离男(80.72±4.85)mm,女(73.82±2.62)mm。α角(51.29±3.48)o,β角男(22.32±3.66)o,女(19.57±2.07)o,前柱纵轴长男(108.64±5.49)mm,女(100.92±6.25)mm。出钉点距耻骨结节下方男(6.62±2.79)mm,女(11.71±1.66)mm,上述数据除α角外男女性间均有显著性差异。模拟打钉验证螺钉位置良好,临床应用1例疗效满意。结论在髋臼复合型骨折时,可行后入路复位固定后柱、后壁的同时,通过该方法置入拉力螺钉固定前柱,免除再行前入路内固定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仪器及设备
  • 1.1.1 材料
  • 1.1.2 仪器与设备
  • 1.2 方法
  • 1.2.1 髋骨标本观测
  • 1.2.2 尸体标本动脉灌注
  • 1.2.3 尸体标本解剖观测
  • 1.2.4 模拟置钉
  • 1.2.5 临床应用
  • 2 结果
  • 2.1 髋臼前柱轴线及髋骨标本实验数据
  • 2.1.1 确定髋臼前柱轴线及进钉点、出钉点位置
  • 2.1.2 进钉点与坐骨大切迹顶点距离
  • 2.1.3 螺钉与人体矢状面及冠状面的夹角
  • 2.1.4 髋臼前柱纵轴长度及前柱薄弱区
  • 2.2 尸体标本解剖
  • 2.2.1 确定进钉点及解剖其周围重要血管、神经
  • 2.2.2 进钉点与臀上血管束深下支、臀上神经的位置关系
  • 2.4 临床应用
  • 3 讨论
  • 3.1 拉力螺钉进钉点及角度
  • 3.2 前柱薄弱区及拉力螺钉直径、长度
  • 3.3 拉力螺钉进钉点及角度
  • 4 本研究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应用解剖学数据及统计结果
  • 附录B 尸体标本(34 侧)解剖图片
  • 附录C 相关综述
  • 在学研究成果
  • 附部分获奖证书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髋臼前柱骨折后入路拉力螺钉内固定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