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出口信用保险在中国可以说是个相对新兴的业务,是政府为了支持出口,防范收汇风险的一种做法,也是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所允许的贸易促进手段,鼓励出口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目前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是独家经营模式,具有很强的政策导向性和扶持性。本论文选择较为合适的分析方法来研究该业务的商务模式,并通过对我国贸易形式进行研究,为出口信用保险业务选择合适的商务模式转型。在文章的开头部分,首先介绍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框架,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文献综述,综述不同的价值研究方法,比较其优劣,选择适合本论文研究的分析方法,旨在为下文的分析和评述提供理论支持。接下来对目前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商务模式进行分析。从各个界面入手对商务模式进行动态分析,主要包括价值主张、价值支撑、价值保持和价值转换四个部分,对于目前出口信用保险商务模式的价值主张,我认为是“以从事短期、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为主,不以盈利为目的,分担企业出口风险,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最后分析我国进入后出口导向贸易阶段,外贸经济所面临的变化以及加工贸易、一般贸易出口产品的内部结构调整。通过对新贸易模式的了解,分析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商务模式应该如何转型。提出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新价值主张,所谓“有所为”是相对于原来的服务方式,转变为专注于出口信用保险,并且将重点放在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上,适当的增加进口贸易保险,走相关多元化的路线。“有所不为”是将国内信用保险业务、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等商业性保险业务进行剥离或独立账户管理,并积极引入商业化经营模式,允许商业性保险公司的加入。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关于中美消毒剂反补贴案中出口信用保险的思考[J]. 三江高教 2015(04)
- [2].出口信用保险助力企业“走出去”[J]. 进出口经理人 2020(07)
- [3].出口信用保险助力中小企业贸易融资[J]. 时代经贸 2020(21)
- [4].改革开放40年:出口信用保险做了哪些实事?[J]. 进出口经理人 2019(01)
- [5].从一则索赔案例看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在对外贸易中的实际应用[J]. 对外经贸实务 2019(02)
- [6].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进程[J]. 保险研究 2019(01)
- [7].出口信用保险机构运营情况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 [8].“一带一路”倡议下出口信用保险经营情况的探究[J]. 上海保险 2019(05)
- [9].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发展探讨[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23)
- [10].出口信用保险助力“一带一路”协调发展[J]. 上海保险 2016(11)
- [11].出口信用保险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研究[J]. 福建金融 2017(08)
- [12].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商 2016(04)
- [13].出口信用保险:起源、发展与趋势[J]. 中国保险 2016(06)
- [14].引导出口信用保险与有关政策相结合,帮助企业扩大出口[J]. 化工管理 2016(24)
- [15].出口信用保险强力拉动出口[J]. 进出口经理人 2015(02)
- [16].中小企业外贸发展中出口信用保险的效应研究[J]. 中外企业家 2015(08)
- [17].打开出口信用保险工具箱[J]. 中国外汇 2015(14)
- [18].出口信用保险,助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J]. 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 2019(05)
- [19].出口信用保险助力山西企业“走出去”[J]. 金融世界 2019(07)
- [20].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智富时代 2016(S1)
- [21].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省外贸回稳向好的实施意见[J]. 湖北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6(17)
- [22].法益衡量与风险防范:试论出口信用保险中的三方法律关系[J]. 金融法苑 2017(01)
- [23].助力"一带一路",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供给侧研究[J]. 今日财富 2017(17)
- [24].出口信用保险的四大问题[J]. 金融世界 2013(09)
- [25].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立法初探[J]. 金融法苑 2012(01)
- [26].“双循环”体系下的出口信保发展[J]. 中国金融 2020(18)
- [27].“一带一路”视域中的出口信用保险法律问题研究——从亚当·斯密的“重商主义”谈起[J]. 兰州学刊 2019(03)
- [28].出口信用保险与中国出口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J]. 纳税 2018(09)
- [29].我国出口信用保险问题与对策研究[J]. 纳税 2018(10)
- [30].探究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以“一带一路”为背景[J]. 中国商论 20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