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研究铅对肝细胞的损伤作用,并从氧化损伤、细胞凋亡等途径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取培养的人肝细胞株HL-7702细胞,分别以50、100、200和400μmol/L的醋酸铅溶液处理24h,作量效分析;100μmol/L剂量组再分别培养6、12、24和48h,作时效分析,以等体积D-Hank’s液作对照。各组培养至相应时间后,均进行如下检测:①采用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改变。②以羟胺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分光光度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观察肝细胞抗氧化能力的改变;以分光光度法法检测乳酸脱氢酶活性,观察细胞膜损伤情况。③应用碘化丙啶染色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各周期细胞比例和细胞凋亡率。④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肝细胞内P53的表达。结果:①HE染色显示:随着铅剂量的增加,细胞体积逐渐缩小、细胞皱缩,胞浆和胞核空泡变增多,核膜增厚,细胞核出现染色质嗜碱性增强且出现边集,核固缩甚至碎裂崩解。随着铅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大小和密度未见明显影响,但胞浆和胞核空泡变增多,染色质浓聚边集。②电镜观察:50μmol/L组极少数细胞有局灶胞膜破裂,部分线粒体嵴消失呈空泡变;400μmol/L组绝大多数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变性,胞膜不完整,甚至有少数细胞呈裸核状,线粒体损伤严重。③生化检测显示:细胞上清液中SOD活力和GSH-Px活力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降低,而LDH活力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升高。④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随着铅剂量的增大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细胞周期分析结果显示:50μmol/L组和400μmol/L组各周期细胞比例与对照比较没有明显改变;100μmol/L组G2/M期细胞比例减少,S期细胞比例增加;200μmol/L组S期细胞比例减小,G1期细胞比例增加。6h组和48h组各周期细胞比例与对照比较没有明显差异;12h组G1期和S期细胞比例减少,G2/M期细胞比例增加;24h组G2/M期细胞比例减少,S期细胞比例增加。⑤P53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随着铅剂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P53免疫阳性反应明显增强,但400μmol/L组P53免疫阳性反应弱于200μmol/L组。结论:1.铅可诱导人肝细胞损伤和凋亡,这一效应具有剂量和作用时间依赖性。2.铅的肝损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SOD和GSH-Px活力造成氧化应激损伤,以及通过上调p53表达诱导细胞凋亡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