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刘海静

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刘海静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医院妇产科江苏苏州215000)

【摘要】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38例血液透析患者,按照双盲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两组均提供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行风险管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4.74%、57.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各为21.05%、63.16%,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加强风险管理,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关键词】风险管理;血液透析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2-0374-02

血液透析,为临床方面比较常使用的血液净化方式,其具有较强的技术含量,且风险性和专业性均较强,亦为治疗肾功能衰竭的首选方式。而风险管理,能够结合当前的护理工作,进行风险伤害的评估,进而寻取最佳的处理措施[1]。现阶段,透析人数的增加,使得操作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为此,本次研究,选取近年来收治的38例血液透析患者,对其实行血液透析风险管理,现进行具体的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8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男12例,女7例;年龄范围38~72岁,平均(55.4±4.3)岁。对照组男12例,女7例;年龄范围38~70岁,平均(54.2±4.1)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纳入标准:无心、肝病变者;无精神障碍者、接受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存在感染性病症者;免疫病症者;手术禁忌症者;不接受本次研究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主要需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实行严格的观察,并对患者透析前、后体重情况、呼吸和脉搏、血压等实行密切监测。同时,需做好病房的通风工作。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风险管理。

首先,应构建风险管理小组,主要需对患者血液透析存在的风险、可能会发生的风险实行评估,并制定相关的处理措施,以达到预防为主的原则开展风险管理工作。

然后,将各项制度进行完善,使得各项操作流程趋于规范化发展,如消毒管理、告知制度等,需在护士长的监督下完成,进而确保各项制度的规范。

其次,需加强对血液透析的所有环节实行风险的监控、评估,主要的目的为提高护理人员操作的规范、无菌操作的意识。帮助护理人员养成患者血液标本分开摆放的习惯,并能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实行反复的和对,提高巡视护理,防止产生感染的现象。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对于开展护理工作也非常有利,加强护理人员风险的防范意识能够使其规避工作中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并规范自身操作。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实行操作、理论知识、穿刺技术和理论知识的培训,以保障护理人员操作技能的准确、熟练,避免产生血管阻塞、机体创伤和内瘘血肿等情况。

最后,完善血液透析室排班的模式,确保排班的弹性化,应结合患者治疗的时间,合理的调整护理人员值班的时间,以明确所有患者治疗的过程,均能由护理人员陪同。护理人员主要应为患者讲解血液透析的必要性,透析前、中、后,保证所有环节的规范,从而规避风险事件的出现,让患者感受到被关爱、尊重,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各项操作。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实行观察、比较。

1.4疗效评判

护理满意度,按照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评判,主要评判的内容包括:护理人员操作水平、操作熟练性、服务态度等。

1.5统计学的处理

本文中的数据均经过SPSS12.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用t检验分析计量数据,计数资料以率(%)为单位,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之间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4.74%,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57.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对比

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21.05%,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63.16%,组间比较,P<0.05。

3.讨论

医疗服务,具有较大的风险性,而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自身素质,均会对患者的护理治疗构成影响,进而引发安全事件。血液透析,属于临床方面可改善肾脏负担、肾代谢缺乏的方法[2]。实施血液透析的过程,血液经设备实行机体代谢过滤,而将新的液体注入,易于发生机体的反应。所以,实际治疗的过程,会受到患者自身身体素质、体内器官所影响,进而产生并发症情况。以往对急性、慢性肾功能衰竭者治疗,由于患者自身病症原因、机体免疫力能力等,使得患者食欲下降、精神状态非常紧张。通常情况下,会合并营养不良和低血糖、贫血等症状。实际实行血液透析的时候,血液经设备实行机体代谢过滤,血液中的营养和代谢物质均被过滤,进而易于发生贫血现象,以及低血糖的症状,严重的情况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影响[3]。护理工作,为临床上基础的工作之一,实行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的防范意识,控制护理工作中的风险事件,进而加强护理的整体质量。风险,即为受损,医院方面为风险事件发生率较高的场所,风险事件的发生和环境、主体等有较大的联系。所以,护理人员需严格控制风险事件,以将其控制在最低的范围。主要需加强医疗设备、操作行为的规范,使得护理的所有环节和流程均实行细节的护理,从根本上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同时,提高风险管理能够降低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的整体效果,使得血液透析治疗更加安全、可靠。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与林秀梅的报道基本一致[4]。由此能够看出,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实行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护理中,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方面深入推广。

【参考文献】

[1]骆敏.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5):788-789.

[2]吕静,周贞,刘纪男等.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医药,2015(12):184-184.

[3]林秀梅.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4):263-264.

[4]袁红芝,贾维力,马琳等.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1):145-145.

标签:;  ;  ;  

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刘海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