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进行了创新的抗癌药物5-溴粉防己碱(溴泰君)的药代动力学、毒代动力学以及探索性地应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其毒性标志物。本研究是国家973计划“基于功能基因组学的创新药物研究”课题(2004BC518902)和天津市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代谢组学用于中药安全性和作用机理研究”课题(05YFJZJC01100)的基础研究内容之一。从以下四方面获得了具有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的研究结果:1.建立了大鼠血浆中粉防己碱测定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该方法快速、灵敏、专署性强,并应用此方法进行粉防己碱单剂量口服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粉防己碱口服给药的体内代谢过程符合一室模型;2.建立了大鼠血浆中溴泰君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溴泰君单剂量口服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溴泰君口服给药后在雌雄大鼠体内代谢存在差异,体内代谢过程均符合一室模型;3.分别进行了粉防己碱和溴泰君两种药物多剂量单次给药、单剂量多次口服给药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研究,以及毒理学研究。单剂量毒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粉防己碱和溴泰君在致毒剂量下,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参数均发生变化;多剂量毒代动力学研究记录了两种药物在体内产生毒性的血药浓度经时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高剂量连续给药后,由于毒性作用,粉防己碱和溴泰君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行为均发生改变。毒理学研究通过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和组织病理切片的观察表明,粉防己碱在毒性剂量下,主要表现为肝脏、肺和脾的损伤,停药6天后,病变并未减轻;溴泰君在毒性剂量下,同样主要表现为肝脏、肺和脾的损伤,其中肝脏毒性作用程度轻于粉防己碱,停药后,病变有所减轻但无统计学意义;4.分别进行粉防己碱和溴泰君两种药物的初步探索性代谢组学研究,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的测定方法,使用XCM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考察机体分别对粉防己碱和溴泰君的毒性作用产生应激反应所造成的血浆、尿液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经时变化规律;寻找两种药物毒性作用的可能的生物标志物离子,分别在血浆、尿液中找到粉防己碱毒性的生物标志物离子10和18个,溴泰君的生物标志物离子16和17个。结合毒代动力学与毒理学研究结果,验证两种药物的毒性靶器官为肝脏,并为今后进一步毒性机制研究提供信息。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前言第一章 生物样品中粉防己碱LC/ESI/MS 测定方法的建立与验证1.1 前言1.2 仪器与材料1.2.1 实验仪器1.2.2 药品与试剂1.2.3 实验动物1.3 实验方法与内容1.3.1 色谱条件1.3.2 质谱条件1.3.3 标准储备液、标准曲线样品及质控样品的配制1.3.4 提取溶剂及供试药液的配制1.3.5 样品处理1.3.6 方法学确证1.3.7 药代动力学实验1.3.8 数据统计分析1.4 结果1.4.1 方法学确证1.4.2 粉防己碱在大鼠体内单次口服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1.5 讨论1.5.1 LC/ESI/MS 方法1.5.2 药代动力学研究第二章 生物样品中溴泰君LC/ESI/MS 测定方法的建立与验证2.1 前言2.2 仪器与材料2.2.1 实验仪器2.2.2 药品与试剂2.2.3 实验动物2.3 实验内容与方法2.3.1 色谱条件2.3.2 质谱条件2.3.3 标准储备液、标准曲线样品及质控样品的配制2.3.4 提取溶剂及供试药液的配制2.3.5 样品处理2.3.6 方法学确证2.3.7 药代动力学实验2.3.8 数据统计分析2.4 结果2.4.1 方法学确证2.4.2 溴泰君在大鼠体内单次口服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2.5 讨论2.5.1 LC/ESI/MS 方法2.5.2 药代动力学研究第三章 粉防己碱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研究3.1 前言3.2 仪器与材料3.2.1 实验仪器3.2.2 药品与试剂3.2.3 实验动物3.3 实验内容与方法3.3.1 实验剂量的设置与实验分组3.3.2 供试药液的配制及给药方案3.3.3 粉防己碱在大鼠体内单剂量与多剂量给药的毒代动力学研究3.3.4 数据统计分析3.4 结果3.4.1 粉防己碱单剂量灌胃给药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研究3.4.2 粉防己碱多剂量灌胃给药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研究3.4.3 一般临床观察3.4.4 血液生化研究3.4.5 组织病理学研究3.5 讨论3.5.1 单剂量与多剂量毒代动力学研究3.5.2 血液生化指标与组织病理切片3.6 结论第四章 溴泰君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研究4.1 前言4.2 仪器与材料4.2.1 实验仪器4.2.2 药品与试剂4.2.3 实验动物4.3 实验内容与方法4.3.1 实验剂量的设置与实验分组4.3.2 供试药液的配制及给药方案4.3.3 溴泰君在大鼠体内单剂量与多剂量给药的毒代动力学研究4.3.4 数据统计分析4.4 结果4.4.1 溴泰君单剂量灌胃给药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研究4.4.2 溴泰君多剂量灌胃给药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研究4.4.3 一般临床观察4.4.4 血液生化研究4.4.5 组织病理学研究4.5 讨论4.5.1 单剂量与多剂量毒代动力学研究4.5.2 血液生化指标与组织病理切片4.6 结论第五章 基于代谢组学的粉防己碱在大鼠体内的毒性标示物研究5.1 前言5.2 仪器与材料5.2.1 实验仪器5.2.2 药品与试剂5.2.3 实验动物5.3 实验内容与方法5.3.1 实验方案与动物分组5.3.2 尿液的收集与样品的处理5.3.3 血液的采集与样品的处理5.3.4 色谱条件5.3.5 质谱条件5.3.6 数据分析处理5.4 结果5.4.1 尿液样品的测定及数据分析结果5.4.2 血浆样品的测定及数据分析结果5.5 讨论5.5.1 分析方法的选择5.5.2 数据处理方法的选择5.5.3 代谢组学实验设计5.5.4 代谢组学研究结果5.6 结论第六章 基于代谢组学的溴泰君在大鼠体内的毒性标示物研究6.1 前言6.2 仪器与材料6.2.1 实验仪器6.2.2 药品与试剂6.2.3 实验动物6.3 实验内容与方法6.3.1 实验方案与动物分组6.3.2 尿液的收集与样品的处理6.3.3 血液的采集与样品的处理6.3.4 色谱条件6.3.5 质谱条件6.3.6 数据分析处理6.4 结果6.4.1 尿液样品的测定及数据分析结果6.4.2 血液样品的测定及数据分析结果6.5 讨论6.5.1 实验方法的选择6.5.2 代谢组学研究结果6.6 结论第七章 总结7.1 药代动力学研究7.2 毒代动力学研究7.3 代谢组学研究参考文献发表论文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粉防己碱论文; 溴泰君论文; 药代动力学论文; 毒代动力学论文; 代谢组学论文; 液相色谱论文; 质谱联用论文; 生物标志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