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地协调的城市低碳交通体系建构研究

基于用地协调的城市低碳交通体系建构研究

论文摘要

“交通是城市形成的力”,交通技术水平和建设水平的每一次提高,交通方式的每一次突破,都将促进城市空间拓展,改变城市外部形态。在这一过程中,交通系统自身也不断受到城市土地使用变化的强烈影响(尤其是对交通出行模式的影响),二者构成一种“迭代循环”,呈现出螺旋发展的态势。然而,现实中我国城市交通却有逐步走向恶化的迹象,甚至被冠以“城市病的首要症状”和“导致全球变暖的元凶”。这固然和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突然跃迁有着直接的关系,巨大的发展位势差引发的居民出行需求猛增和交通供应释放成为城市交通急剧恶化的主要原因。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城镇化水平提高引发的居民出行刚性需求增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与城镇化过程相伴的城市机动化水平提升引起的交通结构失衡便成为了问题的焦点。正是基于以上规律,笔者将“交通结构”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入思考。尝试从城市规划的视角出发,在“低碳城市”背景下,基于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结构的内在作用机制,建构以合理交通结构为引导的城市低碳交通体系,为城市空间和城市交通领域更深层次的研究做一些铺垫,为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论文写作遵从研究思路的基本逻辑,共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对论文研究背景、研究立足点、研究框架进行简要说明,界定研究对象并分析比较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第二部分为第二章,是整篇论文的基础研究。首先对我国城市交通系统现状特征进行了总结,接着对城市交通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状况进行了较多论述,之后明确指出交通结构失衡是当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与“低碳”目标相悖的症结,并在此基础上反思传统交通规划的局限性,提出基于用地协调的城市交通低碳化发展思路。第三部分为论文主体,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重点研究低碳目标下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结构优化,进而建构城市低碳交通体系。其中第三章首先解析了城市交通结构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然后用AHP分析法确立了低碳目标下城市交通结构优化目标,之后从宏观的城市外部空间增长与交通引导、中观的城市形态结构与交通模式、微观的城市用地开发与交通组织三个层面探讨了低碳目标下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结构优化。第四章承接第三章的研究结论,对城市交通本体进行系统思考,在交通功能目标、环境保护目标、资源利用目标、社会公平目标的指引下,对合理交通结构引导的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规划及设计的关键性要素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建构城市交通供应体系(包括道路网络体系、公共交通体系、慢行交通体系、静态交通体系)和城市交通管理体系。论述重点为城市交通供应体系部分,对于每一个子体系,分别对其在低碳目标下的建构原则、规划流程、规划理念等进行思考,并推荐了几个笔者认为能够实现低碳目标的发展模式。第四部分是实例研究,结合前文研究结论,以德阳市为例建构基于用地协调的德阳市低碳交通体系。论文主要创新点如下:(1)借助AHP分析方法对我国城市交通结构中各种交通方式在低碳目标下的优先等级进行排列,确立了低碳目标下我国城市交通结构的总体优化目标,并针对每种交通方式提出其在低碳目标下的发展建议。(2)论证了低碳目标下我国城市外部空间增长方式应为区域轨道交通引导的走廊模式;论证了低碳目标下我国城市形态结构和交通模式的转变方向:大城市多中心结构与轨道交通主导模式、中小城市单中心/多中心组团形态与地面公交主导模式、小城镇与慢行交通主导模式;提出了低碳目标下我国城市用地开发与交通组织理想模式"CL—TOD"模式,并提出了该模式的三大设计原则。(3)提出了无小汽车居住组团、“串珠成网”公交线网布设、公交环式支线布设三个利于实现低碳目标的方案模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低碳城市"理念为国内城市规划界所广泛认同
  • 1.1.2 国家"汽车产业政策"与城市交通环境问题
  • 1.1.3 阔步到来的轨道交通时代
  • 1.2 概念界定
  • 1.2.1 "低碳交通"与"生态交通"、"绿色交通"、"可持续交通"
  • 1.2.2 "交通结构"与"交通模式"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低碳"理念在城市规划领域的研究与实践
  • 1.3.2 考虑环境与能耗的城市交通规划研究综述
  • 1.3.3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研究综述
  • 1.4 研究立足点、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立足点
  • 1.4.2 研究思路
  • 1.4.3 研究方法
  • 第2章 我国城市交通现状与低碳化发展思路
  • 2.1 我国城市交通系统现状特征
  • 2.1.1 车辆特征
  • 2.1.2 交通需求特征
  • 2.1.3 交通设施特征
  • 2.1.4 交通运行特征
  • 2.2 我国城市交通污染物排放与能源消耗状况
  • 2.2.1 我国城市交通污染物排放状况
  • 2.2.2 我国城市交通能源消耗状况
  • 2.3 我国城市交通发展与"低碳"目标相悖的症结
  • 2.3.1 城市交通产生"高污染、高能耗"问题的内在关联
  • 2.3.2 城市主要交通问题的核心原因分析
  • 2.3.3 我国城市交通发展与"低碳"目标相悖的症结——交通结构失衡
  • 2.4 以城市规划视角出发的我国城市交通低碳化发展思路
  • 2.4.1 我国目前交通规划与管理实践
  • 2.4.2 "低碳"背景下传统城市交通规划理论的局限性
  • 2.4.3 城市规划视角:基于用地协调的城市交通低碳化发展思路
  • 本章小结
  • 第3章 低碳目标下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结构优化
  • 3.1 城市交通结构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概述
  • 3.1.1 城市交通结构对土地利用的作用机理
  • 3.1.2 城市土地利用对交通结构的作用机理
  • 3.2 低碳目标下城市交通结构优化目标
  • 3.2.1 城市交通结构组成及其目标确立思路
  • 3.2.2 低碳目标下城市交通方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3.2.3 低碳目标下对我国城市主要交通方式的综合评价
  • 3.2.4 低碳目标下我国城市交通结构优化目标
  • 3.3 宏观层面优化:城市外部空间增长与交通引导
  • 3.3.1 引导城市外部空间增长的四种传统方式
  • 3.3.2 四种增长方式下的交通污染物排放及能源消耗模拟案例测算
  • 3.3.3 低碳目标下我国城市外部空间增长与交通引导的合理选择
  • 3.4 中观层面优化:城市形态结构与交通模式
  • 3.4.1 几种典型城市形态结构及其交通发展战略
  • 3.4.2 与城市形态结构相关的交通维度探讨
  • 3.4.3 低碳目标下我国城市适宜形态结构与交通模式
  • 3.5 微观层面优化:城市用地开发与交通组织
  • 3.5.1 集约化的城市用地开发——"TOD"模式
  • 3.5.2 "TOD"模式在我国推行的反思
  • 3.5.3 低碳目标下我国城市用地开发与交通组织:"CL—TOD"模式
  •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城市低碳交通体系建构
  • 4.1 城市低碳交通体系建构目标
  • 4.1.1 交通功能目标
  • 4.1.2 环境保护目标
  • 4.1.3 资源利用目标
  • 4.1.4 社会公平目标
  • 4.2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设计关键要素
  • 4.2.1 作用于城市低碳交通的土地利用特征要素——紧凑复合
  • 4.2.2 影响城市低碳土地利用布局的城市交通要素
  • 4.3 城市低碳交通供应体系建构
  • 4.3.1 合理交通结构引导的道路网络体系建构
  • 4.3.2 引导用地布局的公共交通体系建构
  • 4.3.3 功能地位重塑的慢行交通体系建构
  • 4.3.4 基于需求管理的静态交通体系建构
  • 4.4 城市低碳交通组织与管理框架
  • 4.4.1 交通需求管理与土地使用
  • 4.4.2 交通需求管理与城市交通结构
  • 4.4.3 交通需求管理与经济控制政策
  • 4.4.4 交通需求管理与交通流时间、空间均衡
  • 4.4.5 交通需求管理与停车供应
  • 4.4.6 交通需求管理与新技术的应用
  • 4.4.7 交通需求管理与交通动态信息
  • 4.4.8 交通需求管理与城市环境
  •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例:基于用地协调的德阳市低碳交通体系建构
  • 5.1 德阳市概况
  • 5.2 德阳市交通系统现状特征
  • 5.2.1 车辆特征
  • 5.2.2 居民出行特征
  • 5.2.3 交通设施特征
  • 5.2.4 交通运行特征
  • 5.2.5 交通管理与交通安全
  • 5.3 德阳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人口分布的矛盾
  • 5.3.1 交通系统与城市用地布局
  • 5.3.2 道路功能与城市用地开发
  • 5.3.3 道路网络与城市人口分布
  • 5.4 低碳目标下德阳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结构优化
  • 5.4.1 总体优化目标
  • 5.4.2 宏观层面优化对策
  • 5.4.3 中观层面优化对策
  • 5.4.4 微观层面优化对策
  • 5.5 德阳市低碳交通供应体系建构
  • 5.5.1 道路网络体系建构
  • 5.5.2 慢行交通体系建构
  • 5.5.3 公共交通体系建构
  • 5.5.4 静态交通体系建构
  • 5.6 德阳市低碳交通政策和管理措施
  • 5.6.1 交通需求管理与城市交通结构
  • 5.6.2 交通需求管理与均衡交通流时空分布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研究成果
  • 6.1.1 文献总结方面成果
  • 6.1.2 分析演绎方面成果
  • 6.2 进一步研究方向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德阳市居民出行调查分析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国内低碳示范城(区)的探索、实践与思考[J]. 城乡规划 2016(01)
    • [2].分析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J]. 品牌研究 2019(11)
    • [3].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策略分析[J]. 山西农经 2019(21)
    • [4].推动煤电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电力清洁低碳高质量发展[J]. 电力设备管理 2019(11)
    • [5].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J]. 建材与装饰 2020(01)
    • [6].大学生对低碳消费认知行为实证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02)
    • [7].科学技术哲学视域下对低碳经济的研究[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9(18)
    • [8].低碳经济视角下农村物流内涵、必要性和发展策略综述[J]. 物流科技 2019(12)
    • [9].浅谈低碳经济时代的市场营销模式[J]. 商场现代化 2019(21)
    • [10].基于多维博弈的城市居民低碳出行演化趋势分析(英文)[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19(12)
    • [11].城镇居民低碳出行类型及其转变因素——基于江苏省镇江市的实证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0(04)
    • [12].低碳经济视域下节能减排的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9(12)
    • [13].化学工业对发展低碳经济作用的探讨[J]. 化工管理 2020(02)
    • [14].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低碳会计核算研究概述[J]. 财经界 2020(01)
    • [15].基于低碳经济的产品低碳化设计[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12)
    • [16].绿色低碳交通在城市路网规划中的运用[J]. 城乡建设 2020(03)
    • [17].中国自动化与可持续发展——自动化技术进入低碳经济新时代[J]. 大众标准化 2019(14)
    • [18].低碳经济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 财富时代 2019(12)
    • [19].我国低碳经济政策问题研究[J]. 天府新论 2020(01)
    • [20].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24)
    • [21].探究低碳经济对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影响[J]. 地产 2019(24)
    • [22].城市居民低碳通勤行为的“知行不一”[J]. 环境经济研究 2019(04)
    • [23].知行分离视角下郑州市居民低碳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20(02)
    • [24].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建筑设计——评《绿色低碳建筑设计与工程实例》[J]. 环境工程 2020(01)
    • [25].低碳环保童谣十六首[J]. 环境教育 2020(Z1)
    • [26].钢铁上市企业低碳行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传导机制与实证范式[J]. 全国流通经济 2019(34)
    • [27].低碳试点政策实施的碳遗漏效应[J]. 财会月刊 2020(04)
    • [28].室内设计中的低碳理念[J]. 建材与装饰 2020(06)
    • [29].低碳经济下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现状及优化措施分析[J]. 交通世界 2019(35)
    • [30].论述机械加工制造中的低碳制造工艺[J]. 内燃机与配件 2020(02)

    标签:;  ;  ;  ;  

    基于用地协调的城市低碳交通体系建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