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选取新疆西天山为监测区,在数据预处理基础上,通过遥感影像与森林经理小班调查数据的配准,提取不同尺度、不同龄级云杉林及其植被指数信息。结合野外实地调查资料,将其与通过生物量换算因子从实测蓄积量计算得到的生物量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合实测光谱数据,从遥感图像中提取能够表征云杉林生物量的特征因子,与从森林经理调查数据中换算得到的不同龄级生物量值,构建云杉林生物量遥感监测模型。结果表明:对比传统回归分析方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后者估算精度达到了91.79%,说明人工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理论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云杉林生物量的实际情况。根据云杉林生物量遥感监测模型计算结果;尼勒克林区云杉林生物量总量为3729733.345t。比较各龄级生物量;成熟林生物量总量最大,过熟林单位面积生物量最大。云杉林生物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基于DEM及地统计空间分析的云杉林空间格局分析表明:云杉林生物量多分布在海拔1800—2600m、坡度5°—35°、中坡位的阴坡与半阴坡上,总体呈现出明显的中亚山地森林特征。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中文文摘第1章 绪论1.1 背景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基于现地调查的森林生物量研究1.2.1.1 二氧化碳平衡法1.2.1.2 微气象场法1.2.1.3 直接收获法1.2.2 基于模型模拟的森林生物量研究1.2.2.1 生物量转换因子法1.2.2.2 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1.2.3 基于遥感信息的森林生物量研究1.2.3.1 生物量遥感参数模型1.2.3.2 生物量遥感机理模型1.2.4 目前森林生物量监测领域存在的问题1.3 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1.3.1 研究目的1.3.2 研究意义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案2.1 研究区概况2.1.1 研究区范围2.1.2 研究区概况2.1.2.1 自然地理情况2.1.2.2 社会经济概况2.2 研究方案2.2.1 研究内容2.2.2 解决构思2.2.2.1 植物遥感原理2.2.2.2 森林资源调查(清查)数据2.2.2.3 生物量遥感监测可行性分析2.3 技术路线第3章 数据分析与处理3.1 数据选择分析与评价3.1.1 技术平台3.1.2 数据选择3.1.2.1 遥感数据3.1.2.2 森林资源调查(清查)数据3.1.2.3 其他相关数据3.2 数据处理3.2.1 遥感数据的处理3.2.1.1 辐射校正3.2.1.2 几何精校正3.2.1.3 地形校正3.2.2 森林资源调查(清查)数据的处理3.2.3 其他相关数据的处理3.2.3.1 地形数据处理3.2.3.2 植物光谱数据处理3.3 多元数据祸合第4章 生物量遥感监测模型构建4.1 云杉林生物量的换算4.2 云杉林遥感识别及遥感参数选取4.2.1 云杉林的遥感识别4.2.2 云杉林遥感参数的选择4.2.3 云杉林遥感参数的提取4.3 云杉林生物量与植被遥感参数相关性分析4.3.1 相关系数4.3.2 云杉林生物量与遥感植被参数的相关性分析4.4 云杉林生物量遥感监测模型的构建4.4.1 传统回归方法云杉林生物量模型构建4.4.2 人工神经网络云杉林生物量模型构建4.4.2.1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理论4.4.2.2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云杉林生物量模型设计4.4.2.3 云杉林生物量遥感监测模型的构建4.4.3 云杉林生物量模型精度检验分析4.5 本章小结第5章 西天山云杉林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分析5.1 西天山云杉林生物量估算5.2 西天山云杉林生物量空间格局分析5.2.1 分析数据准备5.2.1.1 云杉林生物量数据检测5.2.1.2 其他相关数据准备5.2.2 云杉林生物量空间格局分析5.2.2.1 高程与云杉林生物量分布规律分析5.2.2.2 坡度与云杉林生物量分布规律分析5.2.2.3 坡向与云杉林生物量分布规律分析5.2.2.4 坡位与云杉林生物量分布规律分析5.3 本章小结第6章 结论与展望6.1 结论6.2 不足与展望附录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云杉林论文; 生物量论文; 遥感监测模型论文; 西天山论文; 空间分布格局论文;
西天山云杉林生物量遥感监测研究 ——以尼勒克林区为例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