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田论文-周娜娜,杜前进,丁文慈,王刚,冯素萍

豇豆田论文-周娜娜,杜前进,丁文慈,王刚,冯素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豇豆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琼南地区,豇豆,土壤,有机质

豇豆田论文文献综述

周娜娜,杜前进,丁文慈,王刚,冯素萍[1](2018)在《琼南稻菜轮作区豇豆田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采用定点取样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深层监测,研究了海南省叁亚市反季节蔬菜豇豆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分布规律,客观评价了豇豆田的土壤肥力。结果表明:叁亚豇豆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硝态氮、铵态氮的含量都随着土层加深而减少,其中在0~30cm处含量最多,近地下水的150~180cm土层含量最少;对照土壤肥力分级标准,叁亚豇豆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中等,全氮含量较缺,速效氮含量中等;土壤深层的铵态氮含量较高,为13.15mg/kg。综合来说,叁亚豇豆田的土壤肥力中等偏低,今后需要加大肥力的投入。(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马德发,刘暮莲,陈明,黄向荣,陈富启[2](2016)在《330 g/L二甲戊灵乳油+激健防除豇豆田杂草药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结果表明,于豇豆播种覆土后,进行土壤喷施防除豇豆田杂草,防效最好是330g/L二甲戊灵EC150ml/667m~2,其次是330g/L二甲戊灵EC60ml/667m~2+激健15ml/667m~2,再次是330g/L二甲戊灵EC100ml/667m~2。330g/L二甲戊灵EC60ml/667m~2+激健15ml/667m~2处理比常规用药330g/L二甲戊灵EC100ml/667m~2处理用药量减少40%且防效稍好,施药后20d的总体株防效达95.7%;施药后30d的总体株防效达94.4%,总体鲜重防效达94.5%。(本文来源于《广西植保》期刊2016年04期)

黄向荣,刘暮莲,陈富启,陈明[3](2015)在《豇豆田杂草种类调查及防控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广西合浦县,豇豆田主要杂草有24科98种;沿海地区每年受害面积超过1.33万公顷次;在关键时期选择适合的除草剂进行化学防控可减轻劳动强度,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已逐步成为杂草防除的主要方法。二甲戊乐灵、异丙甲草胺、精喹禾灵、精恶唑禾草灵等可有效防控豇豆田杂草。(本文来源于《广西植保》期刊2015年04期)

郑庆伟[4](2014)在《豇豆田常见病虫害的无害化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病害的识别及其防治(一)豇豆立枯病(豇豆基腐病)症状:幼苗和大苗均可发病。主要危害种子、种芽和子叶,严重时也危害茎基部和根部。出苗前受侵,种子、种芽和子叶变褐腐烂。出苗后发病,先在茎基部着生椭圆形至长条状红褐色凹陷斑,后病斑逐渐扩展绕茎1周,病部干缩或龟裂,土壤潮湿时茎上病斑出现浅褐色蜘蛛网状霉。病斑还向根部扩展,造成根部坏死。此病进展较慢,幼苗发病时不折倒。发病初期常见病苗叶片白天萎蔫,晚间恢复。若土壤潮湿时,白天叶片(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4年15期)

蔡荣友[5](2011)在《45%精喹禾灵WP防除长豇豆田禾本科杂草田间效果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07年引进了45%精喹禾灵WP在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长豇豆产区进行田间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长豇豆出苗后,杂草3~4叶时,每667m2用药量20g对水40kg进行均匀喷施,对禾本科杂草马唐、牛筋草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且持效期长,对长豇豆安全,可作为长豇豆种植田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期刊2011年10期)

王学平,杨玉洁,袁红银,汤荣林[6](2010)在《豇豆田清除无效虫花对豆野螟幼虫控害效果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豇豆野螟是如皋市夏秋季豇豆上重要害虫,常年发生,危害重,一般田块豇豆花被害率60%左右,荚果被害率50%左右,重发田可达90%以上。生产中药剂防治效果较差,多在50%以下。为提高防治效果,探索物理防治等辅助防治措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为此,我们在经过多年调查研究,摸清豇豆野螟发生为害规律的基础上,2008年进行了不同方式摘拾虫害花对控制豆野螟为害效果调查,现将结(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文摘》期刊2010年10期)

陶金昌[7](2008)在《豇豆田节肢动物群落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课题来源于安徽省省长专项基金“无公害蔬菜害虫综合治理技术及示范推广”项目(y47),力求在分析安徽省和县蔬菜豇豆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组织水平的基础上,明确豇豆田节肢动物群落组织结构、主要害虫及其天敌优势种动态,为豇豆害虫综合防治提供理论根据。1根据节肢动物群落中物种的营养和取食关系将总群落划分为植食类节肢动物亚群落、捕食类节肢动物亚群落、寄生及中性类节肢动物亚群落,以调查的节肢动物种类、个体数量运用各群落生态学指标分析各群落的结构组成。2006年秋季豇豆田共查得节肢动物67种,分属于49科;植食类亚群落是总群落的主要成分,相对丰盛度为0.9055,其中优势种是烟粉虱和豆蚜;捕食类亚群落相对丰盛度为0.0853;优势种天敌主要主要为蜘蛛类、草蛉类和瓢虫类。2007年春季豇豆田共查得节肢动物66种,分属于49科;植食类亚群落是总群落的主要成分,相对丰盛度为0.7784,其中优势种是豆蚜和烟粉虱:捕食类亚群落相对丰盛度为0.1773;优势种捕食主要为蜘蛛类、草蛉类和瓢虫类。两年豇豆田优势集中性指数和优势度的数值分析表明植食类亚群落>总群落>捕食类亚群落;多样性在数值分析表明捕食类亚群落>总群落>植食类亚群落。二者两年结果相同。2由于环境因子的影响,两年的豇豆田的各群落的各项指标出现波动。多样性作为群落状况的综合反映,2006年秋季豇豆田总群落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为:低-高-低,2007年春季豇豆田总群落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为:低-高-低-高-低-高;植食类亚群落与总群落变化趋势相似:捕食类亚群落则始终保持较高的多样性水平。3以通径分析方法分析2006年秋季与2007年春季两季的豇豆田各群落中多样性指数与其它生态指标之间的关系表明:2006年秋季与2007年春季两季的豇豆田总群落均匀度指数J与多样性指数H'关系密切,除直接作用外,丰富度R、物种数S、优势集中性C、优势度D均通过其对多样性发生影响;2006年秋季植食类亚群落多样性指数通过个体数N起作用的,2007年春季植食类亚群落多样性指数通过均匀度指数J起作用的;两年捕食类亚群落多样性均通过物种数S起作用。4对两年不同时期的总群落、植食类亚群落和捕食类亚群落进行聚类分析得出结果:2006年秋季聚类距离D=0.94时可基本满足实际情况,总群落可聚为4类;D=0.93时,植食类亚群落可分为5类;D=0.89时,捕食类亚群落可分为4类。2007年春季豇豆节肢动物群落系统聚类结果是:当聚类距离D=0.952时,总群落可聚为4类;D=0.913时,捕食类亚群落可分为5类。两季豇豆节肢动物群落的系统聚类结果反映了群落状况的季节差异,聚类交替现象反映了群落结构在较长的时间内的复杂性。最优分割结果将2006年豇豆节肢动物群落分割为四段:7.7,7.14~7.21,7.28~8.4,8.11~8.25;2007年豇豆节肢动物群落也分割为六段:4.30~5.14,5.21,5.28~6.4,6.11~6.25,7.2,7.9.5对两年不同时期的总群落、植食类亚群落和捕食类亚群落主成分分析及排序得出结果:2006年秋季豇豆节肢动物3种类型群落特征向量矩阵第1主分量综合指标贡献率依次为78.14%、79.40%和64.78%。群落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J)、物种数(S)、物种丰富度(R)对3种类型群落的贡献大。2007年春季豇豆节肢动物3种类型群落特征向量矩阵第1主分量综合指标贡献率依次为88.56%、81.41%和87.36%。群落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J)、物种丰富度(R)对3种类型群落的贡献大。6采用灰色系统分析法对主要害虫烟粉虱数量及其天敌数量关联度进行分析。2006年秋季、2007年春季两季豇豆田生态系统天敌亚群落中,叁突花蟹蛛、八斑球腹蛛数量占优势,为群落的优势种天敌。7从时间上对烟粉虱与天敌种群的生态位情况进行分析,表明2006年秋季粽管巢蛛、肖蛸蛛、龟纹瓢虫、小花蝽在时间上与烟粉虱有较高的重迭。2007年春季八斑球腹蛛、小花蝽、粽管巢蛛、球蛛在时间上与烟粉虱有较高的重迭。(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08-06-01)

王学平,杨玉洁,丁旭,刘萍,宋汝国[8](2008)在《豇豆田豆荚野螟幼虫发生为害特点与防治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豆荚野螟(Maruca testulalisGeyer)又称豆荚螟、豆野螟,是如皋市夏、秋季豇豆上常发、重发害虫。发生为害盛期在7~9月份,一般田块豆荚被害率达50%左右,重发田块可达90%以上,严重影响了豇豆产量与品质。由于豆荚野螟幼虫钻蛀为害,生产中常(本文来源于《中国植保导刊》期刊2008年04期)

高九思,高国峰,杨松芳,王秀梅[9](2008)在《豫西地区豇豆田侧多食跗线螨发生危害规律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描述侧多食跗线螨的形态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和研究,①明确了侧多食跗线螨在不同海拔地区发生程度明显不同;②掌握了侧多食跗线螨发生危害规律;③弄清了侧多食跗线螨的部分生物学特性。(本文来源于《陕西农业科学》期刊2008年01期)

陶金昌,邹运鼎,毕守东,沈维冰,任翠龙[10](2007)在《豇豆田主要害虫、天敌相对丰盛度动态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豇豆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系统调查,春季有物种66种,其中植食类38种,捕食类19种,寄生及中性类8种,秋季有物种67种,其中植食类38种,捕食类19种,寄生和中性类10种。其中烟粉虱、豆蚜、斜纹夜蛾对豇豆的危害最严重,烟粉虱群落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天敌有叁突花蟹蛛、八班球腹蛛、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07年24期)

豇豆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试验结果表明,于豇豆播种覆土后,进行土壤喷施防除豇豆田杂草,防效最好是330g/L二甲戊灵EC150ml/667m~2,其次是330g/L二甲戊灵EC60ml/667m~2+激健15ml/667m~2,再次是330g/L二甲戊灵EC100ml/667m~2。330g/L二甲戊灵EC60ml/667m~2+激健15ml/667m~2处理比常规用药330g/L二甲戊灵EC100ml/667m~2处理用药量减少40%且防效稍好,施药后20d的总体株防效达95.7%;施药后30d的总体株防效达94.4%,总体鲜重防效达94.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豇豆田论文参考文献

[1].周娜娜,杜前进,丁文慈,王刚,冯素萍.琼南稻菜轮作区豇豆田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的调查[J].农业与技术.2018

[2].马德发,刘暮莲,陈明,黄向荣,陈富启.330g/L二甲戊灵乳油+激健防除豇豆田杂草药效试验[J].广西植保.2016

[3].黄向荣,刘暮莲,陈富启,陈明.豇豆田杂草种类调查及防控技术[J].广西植保.2015

[4].郑庆伟.豇豆田常见病虫害的无害化防治[J].农药市场信息.2014

[5].蔡荣友.45%精喹禾灵WP防除长豇豆田禾本科杂草田间效果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

[6].王学平,杨玉洁,袁红银,汤荣林.豇豆田清除无效虫花对豆野螟幼虫控害效果调查[J].中国园艺文摘.2010

[7].陶金昌.豇豆田节肢动物群落动态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8

[8].王学平,杨玉洁,丁旭,刘萍,宋汝国.豇豆田豆荚野螟幼虫发生为害特点与防治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08

[9].高九思,高国峰,杨松芳,王秀梅.豫西地区豇豆田侧多食跗线螨发生危害规律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08

[10].陶金昌,邹运鼎,毕守东,沈维冰,任翠龙.豇豆田主要害虫、天敌相对丰盛度动态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2007

标签:;  ;  ;  ;  

豇豆田论文-周娜娜,杜前进,丁文慈,王刚,冯素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