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现象论文-郑欣,张燕,戚艳艳,毕丽娜,赵丹

黎明现象论文-郑欣,张燕,戚艳艳,毕丽娜,赵丹

导读:本文包含了黎明现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黎明现象,有氧运动,血糖波动

黎明现象论文文献综述

郑欣,张燕,戚艳艳,毕丽娜,赵丹[1](2019)在《运动对存在黎明现象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血糖波动影响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存在黎明现象的T2DM患者在早餐前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后血糖水平、血糖波动情况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1~8月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内分泌科住院,经动态血糖监测(CGMS)后明确存在黎明现象的13例T2DM患者,进行相关数据分析,测定相关生化指标,留取基础数据后再次进行CGMS,并于早餐前进行30 min中等强度跑台训练,分析运动前后黎明时血糖水平和波动情况。结果受试者BMI、HbA_1c、HOMA-IR水平高于正常范围,HOMA-β低于正常范围。与运动前比较,运动后的早餐前血糖[(7.82±0.76) vs (8.73±1.13) mmol/L]、黎明时血糖上升幅度[(1.57±0.46)vs (2.49±1.17) mmol/L]、血糖平均值[(7.81±0.89) vs (8.60±0.98) mmol/L]、血糖标准差[(1.41±0.60) vs (1.86±0.67) mmol/L]、血糖变异系数[(17.89±6.53)%vs (21.72±7.82)%]、平均血糖波动幅度[(3.73±1.97) vs (4.89±2.19)mmol/L]均降低(P<0.05)。结论早餐前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降低存在黎明现象的T2DM患者黎明时血糖上升幅度,减少血糖波动,改善黎明现象。(本文来源于《中国糖尿病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陈晖,黄艳霞,丘琴[2](2019)在《木丹颗粒联合晚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治疗以黎明现象为频发症状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胰岛α和β细胞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木丹颗粒联合晚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治疗以黎明现象为频发症状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胰岛α和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7例黎明现象为频发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木丹颗粒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评估2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治疗4周、8周、12周后空腹血糖(FPG)水平,通过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测定平均血糖值(MBG)、血糖标准差(SDBG)及黎明现象发生率,检测2组治疗前后胰岛α细胞功能(AUC_(Gln 0~8 min))和胰岛β细胞(HOMA-β、AUC_(Ins 0~10 min))情况,同时记录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4周、8周、12周后FPG、MBG、SDBG及治疗12周后的HbA1c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FPG、MBG、SDBG、HbA1c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4周、8周、12周后和对照组治疗8周、12周后的AUC_(Gln 0~8 min)和HOMA-β、AUC_(Ins 0~10 min)水平均较治疗前显着改善(P均<0.05),观察组各时间点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4周、8周、12周后的黎明现象发生率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以上时间点的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木丹颗粒联合晚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可有效控制以黎明现象为频发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降低黎明现象发生率,并有利于改善胰岛α和β细胞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吴雯,汪海东[3](2018)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黎明现象的临床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黎明现象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持续至少3个月的T2DM患者30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成叁组:A组79例,使用胰岛素增敏剂;B组108例,应用胰岛素促泌剂;C组113例,联合应用胰岛素促泌剂和增敏剂。计算HOMA-IR及黎明现象(ΔDawn≥1.11mmol/L)的发生率,分析T2DM患者发生黎明现象的影响因素。结果叁组患者HbA1c、FIns、HOMA-IR和夜间最低血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00例T2DM患者中,113例(37.7%)发生黎明现象。A、B、C组间黎明现象发生率分别为43.0%、31.5%和3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黎明现象(ΔDawn)与血浆葡萄糖及餐后2h葡萄糖呈正相关(P<0.05),与夜间最低血糖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OMA-IR及FIns是T2DM患者发生黎明现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日间常规给予不同的口服降糖方案不能显着影响黎明现象,黎明现象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本文来源于《江苏医药》期刊2018年12期)

郑银,秦永峰,李刘立[4](2018)在《肥胖伴黎明现象的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二甲双胍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睡前口服二甲双胍对于肥胖2型糖尿病伴有黎明现象(DP)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门诊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106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睡前加用二甲双胍,对照组继续维持原有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1月后行CGMS及FPG、FINS测定,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黎明现象发生率及临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1)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黎明现象发生率较高,且随BMI增加,黎明现象的发生率亦显着升高(P<0.05)。(2)治疗后,实验组黎明现象发生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对照组黎明现象发生率亦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黎明现象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2型糖尿病中黎明现象发生率明显增加,睡前加用二甲双胍可有效控制黎明现象,帮助血糖达标。(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76期)

万晓娟,杜静[5](2018)在《睡前口服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黎明现象的临床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睡前口服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黎明现象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2017年6月住院治疗的70例存在黎明现象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血糖达标率、夜间低血糖率。结果:与治疗前FBG、BG2、BG1指标比较,治疗后较低,优势突出,P<0.05;与治疗前血糖达标率比较,治疗后较高,优势突出,P<0.05;治疗后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为5.7%,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黎明现象,控制血糖,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安全性以及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北方药学》期刊2018年09期)

王莉[6](2018)在《基于黎明现象与延伸黎明现象寻找合适的胰岛素治疗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黎明现象和延伸黎明现象主要表现为空腹血糖异常升高与早餐后持续性血糖异常升高。黎明现象是在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的基础上,清晨时内源性产糖量增加和持续性胰岛素抵抗共同作用的结果。黎明现象与延伸黎明现象是糖尿病病程进展和恶化的标志,影响整体血糖控制。基础胰岛素是首选治疗方案,无口服降糖药能有效控制黎明现象。地特胰岛素作为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一天一次注射,作用时间长达24h,能有效改善空腹血糖、且变异性小,是改善黎明现象,实现糖尿病患者全天整体血糖平稳控制的合适方案。(本文来源于《药品评价》期刊2018年13期)

李素梅,林国新,陈金星,陈振新,姚奇棋[7](2017)在《大剂量胰岛素治疗“黎明现象”明显的2型糖尿病加用西格列汀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并探讨大剂量胰岛素治疗"黎明现象"明显的2型糖尿病加用西格列汀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64例2013年3月至2017年2月确诊2型糖尿病治疗上需大剂量胰岛素(每日胰岛素用量大于60 U)且"黎明现象"明显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组32例,A组:西格列汀+胰岛素治疗组(西格列汀1次100 mg,每日1次。每日胰岛素总剂量大于60 U),B组:胰岛素组(仅单用胰岛素,每日胰岛素用量大于60 U)。观察并治疗12 w,比较BMI、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2 w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均下降(P<0.05),B组BMI及胰岛素每日总用量较治疗前显着增加(P<0.05),A组治疗后BMI下降,TG降低,胰岛素每日总用量下降,以上P均<0.05。A组、B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3.3%、18.4%。A组治疗后HOMA-IR下降(P<0.05)。结论"黎明现象"明显的2型糖尿病治疗上应用大剂量胰岛素时加用西格列汀可以减少胰岛素用量,BMI和低血糖的发生率下降,有利于血糖、血脂的控制。(本文来源于《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刘义欣,谷伟军,窦京涛,杜锦,杨国庆[8](2017)在《黎明现象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血糖波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黎明现象(DP)对T2DM患者血糖水平及血糖波动的影响,提高临床对DP的认知。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CGMS数据的T2DM患者114例。早餐前最高血糖值-夜间最低血糖值(ΔGlu)≥1.11mmol/L诊断为DP。将患者分为DP组(n=59)和NDP组(n=55)。t检验、非参数检验比较血糖水平和血糖波动的差异;Spearman法和偏相关法分析DP与血糖波动指标相关性。结果T2DM患者DP发生率51.75%(59/114);两组全天平均血糖(MBG)和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5.03(3.69,6.36)vs 4.30(2.99,5.93)mmol/L,Z=2.200,P=0.028]、血糖标准差(SD)[1.99(1.51,2.48)vs 1.61(1.21,1.99)mmol/L,Z=2.399,P=0.016]高于NDP组。结论 DP使T2DM患者血糖水平增高,血糖波动程度加重,应加强对DP的干预。(本文来源于《中国糖尿病杂志》期刊2017年11期)

邬时民[9](2017)在《糖尿病须注意“黎明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老刘最近空腹血糖值一直很高,而且餐后的血糖也难以得到控制。老刘只好按照医生要求住院治疗,经检查后发现,老刘血糖在凌晨3时自发性地升高,以至于空腹和餐后血糖居高不下。医生认为,老刘属于糖尿病"黎明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人体在黎(本文来源于《山西老年》期刊2017年10期)

张然,戎丽琳[10](2017)在《睡前服用赛庚啶对糖尿病黎明现象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睡前口服赛庚啶4 mg对糖尿病黎明现象(DMDP)的影响。方法:选取39例经证实存在黎明现象(DP)且排除somogyi效应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赛庚啶4 mg治疗组(22例)和安慰剂对照组(17例),在原降糖方案不变的基础上治疗组于每晚睡前口服赛庚啶4 mg,连服3 d,观察治疗前后2组0时及7时血糖变化情况。结果:赛庚啶4 mg治疗组3 d后上午7时血糖水平较治疗前下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前服用赛庚啶可防治糖尿病黎明现象。(本文来源于《淮海医药》期刊2017年05期)

黎明现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木丹颗粒联合晚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治疗以黎明现象为频发症状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胰岛α和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7例黎明现象为频发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木丹颗粒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评估2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治疗4周、8周、12周后空腹血糖(FPG)水平,通过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测定平均血糖值(MBG)、血糖标准差(SDBG)及黎明现象发生率,检测2组治疗前后胰岛α细胞功能(AUC_(Gln 0~8 min))和胰岛β细胞(HOMA-β、AUC_(Ins 0~10 min))情况,同时记录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4周、8周、12周后FPG、MBG、SDBG及治疗12周后的HbA1c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FPG、MBG、SDBG、HbA1c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4周、8周、12周后和对照组治疗8周、12周后的AUC_(Gln 0~8 min)和HOMA-β、AUC_(Ins 0~10 min)水平均较治疗前显着改善(P均<0.05),观察组各时间点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4周、8周、12周后的黎明现象发生率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以上时间点的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木丹颗粒联合晚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可有效控制以黎明现象为频发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降低黎明现象发生率,并有利于改善胰岛α和β细胞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黎明现象论文参考文献

[1].郑欣,张燕,戚艳艳,毕丽娜,赵丹.运动对存在黎明现象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血糖波动影响的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9

[2].陈晖,黄艳霞,丘琴.木丹颗粒联合晚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治疗以黎明现象为频发症状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胰岛α和β细胞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3].吴雯,汪海东.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黎明现象的临床特征[J].江苏医药.2018

[4].郑银,秦永峰,李刘立.肥胖伴黎明现象的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二甲双胍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5].万晓娟,杜静.睡前口服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黎明现象的临床影响研究[J].北方药学.2018

[6].王莉.基于黎明现象与延伸黎明现象寻找合适的胰岛素治疗方案[J].药品评价.2018

[7].李素梅,林国新,陈金星,陈振新,姚奇棋.大剂量胰岛素治疗“黎明现象”明显的2型糖尿病加用西格列汀的临床观察[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

[8].刘义欣,谷伟军,窦京涛,杜锦,杨国庆.黎明现象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血糖波动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7

[9].邬时民.糖尿病须注意“黎明现象”[J].山西老年.2017

[10].张然,戎丽琳.睡前服用赛庚啶对糖尿病黎明现象影响分析[J].淮海医药.2017

标签:;  ;  ;  

黎明现象论文-郑欣,张燕,戚艳艳,毕丽娜,赵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