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代谢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斑蝥,抗肿瘤,肺癌,生物转化
代谢液论文文献综述
贾真,徐文雅,陈艳芬,赵越[1](2018)在《经PBS生物转化后的斑蝥代谢液对Lewis肺癌小鼠的抑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经PBS生物转化后的斑蝥代谢液对Lewis肺癌小鼠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经PBS转化后的不同浓度的斑蝥代谢液对小鼠Lewis肺癌进行治疗,考察斑蝥代谢液对模型小鼠的一般情况,体重增加率,瘤重抑制率,胸腺和脾脏系数的影响,同时与代谢前的斑蝥水煎液作比较。结果:(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斑蝥水提液与斑蝥代谢液的体重增加率显着提高,具有显着性差异性(P <0. 01);其中斑蝥代谢液组较水提液组小鼠的体重增加率提高更明显,具有显着性差异(P <0. 01);(2)在瘤重抑制率方面,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药物对斑蝥代谢液组小鼠的抑制率增强,与斑蝥水提液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 <0. 01);(3)在对胸腺和脾脏系数的改善方面,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斑蝥代谢液的低、中剂量组作用明显,具有显着性差异(P <0. 01),与斑蝥水提液相比,该方面的改善作用也具有显着性差异(P <0. 01)。结论:斑蝥代谢液较水提液对Lewis肺癌小鼠的抑制作用增强,其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实现的。(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余满[2](2017)在《斑蝥代谢液中有效组分抗肿瘤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斑蝥为芫菁科昆虫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或黄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的干燥体。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斑蝥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肝肾毒性。本课题组将斑蝥通过光合细菌生物转化,达到了减毒增效的目的。为了探究斑蝥转化液抗肿瘤的活性物质基础,本实验室又以活性为导向对斑蝥代谢液进行提取分离,得到了一系列的单体,但是单体体外抗肿瘤活性都不强,考虑到可能是多种有效成分起协同作用产生的抗肿瘤疗效,我们尝试从中医的整理观念出发,结合组分中药的研究思路,选取以活性为导向分离得到的活性相对较强的叁个单体按照其在斑蝥代谢液中的原本比例进行配比,将配比后得到的有效组分作为一个整体去研究其抗肿瘤活性,通过有效组分的抗肿瘤活性来认识斑蝥代谢液抗肿瘤活性增强的物质基础。(1)本课题组对这叁个化合物进行了有机合成,本实验首先对合成的叁个化合物与本实验室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对比,判断合成的物质就是本实验室分离得到的活性相对较强的那叁个单体。然后通过HPLC方法研究这叁个化合物在斑蝥代谢液中的原本比例,结果显示其比例为5:1:2,将化合物按此比例进行配比得到有效组分。(2)为了探究有效组分体外抗肿瘤活性是否增强及对哪种肿瘤细胞抑制作用最好,本实验在前期的研究基础上,筛选了肺癌A549、肝癌HepG-2、乳腺癌MCF-7叁个肿瘤细胞,结果显示,有效组分体外抗肿瘤活性明显增强,而且有效组分对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最好。所以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选用肺癌模型进行体内抗肿瘤实验。(3)诱导细胞凋亡是治疗肿瘤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探究有效组分体外抗肿瘤活性增强是否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实现的,本实验采用细胞凋亡形态学观察、AnnexinV/PI双染色法、DNA含量检测法来检测细胞凋亡及确定凋亡时期。细胞形态观察和AnnexinV/PI双染色法结果说明有效组分具有较强的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DNA含量检测结果表明有效组分在体外通过阻断细胞周期中的G2期,从而阻止细胞增殖。(4)有效组分在体外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对肺癌细胞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有效组分的安全性及为后续体内抗肿瘤实验的给药剂量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本实验进行了有效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实验,采用半数致死量试验方法测定小鼠对有效组分的急性毒性反应和LD50。结果发现有效组分的LD50=214mg/kg。本实验室前期的研究发现斑蝥水提液的LD50=206mg/kg,而文献报道的斑蝥主要有效成分斑蝥素的LD50=1.86mg/kg,这说明有效组分的毒性与斑蝥素的毒性相比降低了115倍,而且有效组分的毒性比斑蝥水提液本身的毒性还低。(5)建立小鼠Lewis肺癌腹水瘤和实体瘤模型,研究有效组分体内抗肿瘤活性。实验通过测定腹水瘤小鼠体内的腹水量和实体瘤小鼠腋下瘤块的大小,发现有效组分对小鼠腹水瘤和实体瘤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且有效组分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对小鼠腹水瘤和实体瘤的治疗作用相对较高剂量组好;实验还对小鼠免疫器官及血清中免疫因子进行了测定,发现有效组分能够提高小鼠的免疫力。据此我们得知有效组分具有体内抗肿瘤活性,并且体内抗肿瘤活性可能与它增强小鼠免疫力有关。结论:化合物通过配比后体内外抗肿瘤活性都增强,毒性相对降低。据此,我们推测有效组分可能是斑蝥代谢液抗肿瘤活性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本文来源于《广东药科大学》期刊2017-03-01)
王德秀[3](2008)在《六味地黄汤光合细菌代谢液的制备、药理及指纹图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六味地黄汤光合细菌代谢液(LW-PSB)是将优选的光合细菌作为菌种,引入到六味地黄汤中进行代谢,通过光合细菌的生物转化功能和自身营养价值的利用,制备出的六味地黄汤生物制剂,它是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而形成的含有光合细菌菌体蛋白及其代谢分泌物、培养基和中草药发酵物的混合物。中药复方所含成分复杂,传统的质量标准采用化学对照品或者对照药材作为参比标准,试图用这些已知的化合物来控制中药的质量。但是,这些已知化学成分不能全面的代表该药物的疗效,一些未知的化学成分常常被认为对药效起重要作用,而这些未知的成分表现出复杂、数量巨大的特点。因此,传统中药质量控制方法是一种间接的、不完全的质量控制方法。LW-PSB是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等六味传统中药和光合细菌菌液以及培养基制备而成的,六味药材本身成分复杂,再加上各组分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以及光合细菌的代谢过程,使其成分更加复杂。为了较好地控制LW-PSB的质量,本论文制备不同代谢条件的药液,在对其免疫调节作用考察的基础上,筛选出药效最好的样品,研究其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作用,并建立各样品的HPLC药效指纹图谱,找出与免疫调节作用相关的化学成分,从而揭示化学信息与药效之间的相关性,文中还对药效相关成分的来源进行了研究。论文首先根据影响光合细菌生长的因素,就药液浓度、pH值、接种量、代谢时间4个因素设计了光合细菌在不同条件下代谢六味地黄汤的正交试验,由此制备得到了使用化学和豆浆两种培养基代谢的18份LW-PSB样品。之后课题组其他人员用甲状腺素联合利血平建立小鼠肾阴虚模型,分别给予小鼠这18份样品,研究结果表明,LW-PSB能改善肾阴虚小鼠症状,增加肾阴虚小鼠的体重,并对肾阴虚小鼠脾脏的萎缩有拮抗作用,这说明LW-PSB具有治疗肾阴虚和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作用。其中以样品H2、H5、H8、D1、D2、D5的药效最好,且与传统的六味地黄汤相比更具有优势。化学培养基组以H2的药效最好,即在pH2、接种量X2、六味地黄汤浓度C1的条件下以化学培养基代谢t2时间的药液;豆浆培养基组以D1的药效最好,即在pH1、接种量X1、六味地黄汤浓度C1的条件下以豆浆发酵液作为培养基代谢t1时间的药液。在此基础上,以治疗肾阴虚证效果最好的样品D1作为代表,论文深入研究了LW-PSB对肾阴虚小鼠HPA轴的影响,结果表明,肾阴虚小鼠服用LW-PSB后,能显着降低血浆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激素(ACTH)、皮质酮(CorT)含量,即能对抗HPA轴功能亢进,使其恢复正常,说明LW-PSB调节HPA轴的平衡是其主要的药理作用之一。然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LW-PSB使用乙腈-0.15%磷酸进行梯度洗脱,使其复杂的成分得以较好的分离,建立了LW-PSB的HPLC指纹图谱。接着将18份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与小鼠肾阴虚实验所测得的药理活性结果联系起来,以此建立LW-PSB的HPLC药效指纹图谱,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得到与药效相关的14个峰,其中11个峰成正相关(包括已知峰没食子酸和丹皮酚),以X10对药效的影响最大。由回归的调整保留系数还可以看出,除已知成分外,LW-PSB中还有其他成分亦有显着的增强免疫力的活性,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论文最后对于药效相关成分的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X1、X6来源于茯苓,X2、X3、X11来源于山茱萸和牡丹皮,X4来源于山药和泽泻,X7来源于山茱萸,X9来源于山茱萸和山药,X10、X13、X15来源于牡丹皮,而X8、X12、X14则来源于多味药材。以上的研究为六味地黄现代生物制剂的研制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六味地黄汤光合细菌代谢液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了参考数据,具有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广东药学院》期刊2008-05-01)
吴文佑[4](2007)在《香石竹内生真菌代谢液与多效唑在其保鲜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植物微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分析香石竹切花的内生真菌区系,并对内生有益真菌的保鲜效应进行有益的探讨,以期找到适合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切花保鲜的真菌种类及生物制剂,同时,采用栅栏技术(Hurdle technology)将生物保鲜剂与其他药剂复配使用以增强保鲜效果,提高安全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探讨了香石竹内生真菌的分布及种群鉴定。从香石竹的花茎、花瓣及叶叁部分共分离到37株内生真菌,其中22株不产孢。分离结果显示,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种群差异明显。花瓣、叶和茎的优势种群各不相同。花瓣和叶二者的共有种群相对较多,表明内生真菌在植物的不同部位不同组织中广泛分布。在实验中,我们还发现不同部位的香石竹内生真菌特有菌群往往数量十分有限。根据真菌的产孢结构特征和孢子的形态特征,对照《真菌鉴定手册》和《真菌分类学》进行鉴定,有16株分属于曲霉属(Aspergillus Micheli ex Fr.)、交链孢属(Alternaria Nees ex Wallr.)、青霉属(Penicillium LK.ex Fries)、镰孢属(Fusarium LK.ex Fr.)、丝核菌属(Rhizoctonia DC.ex Fr.)。2在同一实验环境条件下,从香石竹体内分离到的F1、F5、F14以及L14菌株粗提液对香石竹切花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说明香石竹切花内生真菌中存在对切花保鲜具有积极作用的有益真菌。再进行进一步抗菌以及抗氧化分析后,发现F5菌株氯仿粗提液不但能产生抗菌物质,而且具有良好的超氧离子清除能力,是优良的保鲜剂配方之选。故选取F5菌株氯仿粗提液5个浓度水平(0、0.5%、1%、2%、3%),采用栅栏技术与PP_(333) 6个浓度水平(0、25、50、100、200、500mg/L)进行两因素实验,结果显示:在同一条件下,单独使用低浓度代谢液能有效延长香石竹切花的瓶插寿命,增加花朵直径,改善切花体内水分状况,提高观赏品质,其中以0.5%浓度为最佳。高浓度代谢液对切花有负面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切花表现为花朵直径减小,鲜重下降,瓶插液浑浊,观赏品质下降,切花茎中部折断。而单独使用PP_(333)各浓度在保鲜效果上(除100mg/L浓度处理外)与对照并无显着差异,高浓度PP_(333)对切花瓶插有抑制作用,具体表现为花径小,甚至低于对照;瓶插寿命短;花朵鲜艳度低。但其瓶插液较为清澈,说明其杀菌效果较好。复配实验结果显示,100mg/L+0.5%保鲜效果最佳,瓶插寿命最长,但其与0.5%单独使用所观测到的各项瓶插指标并无显着差异。3对100mg/L+0.5%、0.5%保鲜液的保鲜效果做生理生化指标的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0.5%及100mg/L+0.5%处理可延缓切花蛋白质的降解速率。有效降低和减缓花瓣的O_2~-产生速率,使切花保持较高的SOD活性。同时,两处理过氧化物酶带谱在整个瓶插期间均比对照带谱浅且窄,特别是在瓶插后期,这与我们观察到的两处理SOD酶带变化相符,说明保鲜液能有效防止切花质膜的过氧化。4本实验结果表明单独用F5代谢液0.5%浓度作为瓶插液处理香石竹,瓶插寿命分别15.9天,与对照(10.2天)相比,其保鲜效果显着。而单独使用多效唑处理,其最好效果为100mg/L浓度,瓶插寿命为13.2天,效果稍好与对照,但仍不及F5代谢液0.5%浓度处理,当使用100mg/L+0.5%处理时,瓶插寿命为16.1天,虽然效果明显好于对照,但与单独使用0.5%代谢液的效果差异不显着。说明两者并不具备最佳的协同效应,这一点从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中也有所反应。具体原因以及对于复配保鲜液新组合的选择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分析。(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07-06-01)
黄薇,张小平,李阳[5](2005)在《密环菌发酵代谢液对玉米大斑、小斑病菌的拮抗作用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密环菌的代谢液对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进行了拮抗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PDA培养基中,加入10%的密环曹代谢滤液,对玉米大斑和小斑病生长的抑制作用达到82%-85%。密环菌的最适培养条件为:25℃振荡培养15 d.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芝麻和大豆。(本文来源于《庆祝中国土壤学会成立60周年专刊》期刊2005-10-01)
张庆,冷怀琼,朱继熹[6](1999)在《苹果叶面附生微生物区系及其有益菌的研究 Ⅳ蜡质芽孢杆菌B_(o17)代谢液中的生理活性物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一株既能促进苹果幼苗生长,又能减轻苹果叶果病害的蜡质芽孢杆菌Bo17(经鉴定为Baciluscereussp)的代谢液中生理活性物质的测定,表明该菌株能分泌IAA、GA3、ABA、CTK等生长激素;Bo17能产生VB1、VB2、VC等维生素;能产生与植物抗逆性直接相关的SOD酶。能消耗16种氨基酸,7种矿质元素,营养需求比较广泛。(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1999年01期)
代谢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斑蝥为芫菁科昆虫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或黄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的干燥体。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斑蝥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肝肾毒性。本课题组将斑蝥通过光合细菌生物转化,达到了减毒增效的目的。为了探究斑蝥转化液抗肿瘤的活性物质基础,本实验室又以活性为导向对斑蝥代谢液进行提取分离,得到了一系列的单体,但是单体体外抗肿瘤活性都不强,考虑到可能是多种有效成分起协同作用产生的抗肿瘤疗效,我们尝试从中医的整理观念出发,结合组分中药的研究思路,选取以活性为导向分离得到的活性相对较强的叁个单体按照其在斑蝥代谢液中的原本比例进行配比,将配比后得到的有效组分作为一个整体去研究其抗肿瘤活性,通过有效组分的抗肿瘤活性来认识斑蝥代谢液抗肿瘤活性增强的物质基础。(1)本课题组对这叁个化合物进行了有机合成,本实验首先对合成的叁个化合物与本实验室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对比,判断合成的物质就是本实验室分离得到的活性相对较强的那叁个单体。然后通过HPLC方法研究这叁个化合物在斑蝥代谢液中的原本比例,结果显示其比例为5:1:2,将化合物按此比例进行配比得到有效组分。(2)为了探究有效组分体外抗肿瘤活性是否增强及对哪种肿瘤细胞抑制作用最好,本实验在前期的研究基础上,筛选了肺癌A549、肝癌HepG-2、乳腺癌MCF-7叁个肿瘤细胞,结果显示,有效组分体外抗肿瘤活性明显增强,而且有效组分对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最好。所以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选用肺癌模型进行体内抗肿瘤实验。(3)诱导细胞凋亡是治疗肿瘤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探究有效组分体外抗肿瘤活性增强是否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实现的,本实验采用细胞凋亡形态学观察、AnnexinV/PI双染色法、DNA含量检测法来检测细胞凋亡及确定凋亡时期。细胞形态观察和AnnexinV/PI双染色法结果说明有效组分具有较强的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DNA含量检测结果表明有效组分在体外通过阻断细胞周期中的G2期,从而阻止细胞增殖。(4)有效组分在体外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对肺癌细胞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有效组分的安全性及为后续体内抗肿瘤实验的给药剂量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本实验进行了有效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实验,采用半数致死量试验方法测定小鼠对有效组分的急性毒性反应和LD50。结果发现有效组分的LD50=214mg/kg。本实验室前期的研究发现斑蝥水提液的LD50=206mg/kg,而文献报道的斑蝥主要有效成分斑蝥素的LD50=1.86mg/kg,这说明有效组分的毒性与斑蝥素的毒性相比降低了115倍,而且有效组分的毒性比斑蝥水提液本身的毒性还低。(5)建立小鼠Lewis肺癌腹水瘤和实体瘤模型,研究有效组分体内抗肿瘤活性。实验通过测定腹水瘤小鼠体内的腹水量和实体瘤小鼠腋下瘤块的大小,发现有效组分对小鼠腹水瘤和实体瘤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且有效组分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对小鼠腹水瘤和实体瘤的治疗作用相对较高剂量组好;实验还对小鼠免疫器官及血清中免疫因子进行了测定,发现有效组分能够提高小鼠的免疫力。据此我们得知有效组分具有体内抗肿瘤活性,并且体内抗肿瘤活性可能与它增强小鼠免疫力有关。结论:化合物通过配比后体内外抗肿瘤活性都增强,毒性相对降低。据此,我们推测有效组分可能是斑蝥代谢液抗肿瘤活性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代谢液论文参考文献
[1].贾真,徐文雅,陈艳芬,赵越.经PBS生物转化后的斑蝥代谢液对Lewis肺癌小鼠的抑瘤作用[J].辽宁中医杂志.2018
[2].余满.斑蝥代谢液中有效组分抗肿瘤活性研究[D].广东药科大学.2017
[3].王德秀.六味地黄汤光合细菌代谢液的制备、药理及指纹图谱研究[D].广东药学院.2008
[4].吴文佑.香石竹内生真菌代谢液与多效唑在其保鲜中的应用[D].四川农业大学.2007
[5].黄薇,张小平,李阳.密环菌发酵代谢液对玉米大斑、小斑病菌的拮抗作用的初步研究[C].庆祝中国土壤学会成立60周年专刊.2005
[6].张庆,冷怀琼,朱继熹.苹果叶面附生微生物区系及其有益菌的研究Ⅳ蜡质芽孢杆菌B_(o17)代谢液中的生理活性物质[J].西南农业学报.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