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潘向黎是我国当代一位知名的都市女性作家,以其独特的风格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在当今文坛,她的作品是轻触微温、别具一格的,有一种纯净的力量,她为当代文学注入了新的叙事可能。本文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对潘向黎都市小说女性形象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分六个部分,第一章从创作背景来展开,概括了潘向黎都市小说的创作;第二章是对潘向黎都市小说几种女性形象的具体分析;第三章通过都市女性形象塑造特征来深入研究潘向黎女性形象塑造的独特性,第四章通过与其他都市女性形象的比较,来突出潘向黎女性形象塑造的价值;而绪论和结论部分则是对潘向黎创作情况和创作成就的概括。通过这几个方面对潘向黎都市小说的女性形象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来探讨和透视当代都市女性所面临和承受的精神困境以及内心的痛苦与焦灼。并通过对潘向黎都市女性形象的分析,对其都市小说进行整体梳理研究和全方位的解读,以肯定潘向黎对都市文学及其当代文坛人物画廊的贡献。她避开宏大深刻的历史记忆、苦痛沉重的民间底层叙事,而将独特的视角投向现代都市,她不遗余力的表现都市生活,刻画都市女性形象。对现代都市女性的情感体验和精神气质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为当代文学人物画廊贡献了几种全新的人物形象。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都市中社会角色的想象与重置——评张欣的都市小说[J]. 当代文坛 2020(02)
- [2].20世纪90年代都市小说的主题流变[J]. 城市学刊 2016(05)
- [3].人性改塑异化的揭示与主体抗争意识的表达——论邱华栋新都市小说叙事主题[J]. 东岳论丛 2015(09)
- [4].“为思想而生活”抑或“为生活而思想”——新世纪初期知识分子题材都市小说论[J].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19(02)
- [5].论20世纪90年代后成都都市小说创作的世俗之态[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4(02)
- [6].麻辣汤都市小说二则[J]. 唐山文学 2016(03)
- [7].《锡制长笛》——女人内心的一面镜子[J]. 牡丹 2017(05)
- [8].都市文学的新变:“人物死了”[J]. 芒种 2017(11)
- [9].都市小说与城市精神[J]. 长江文艺 2017(12)
- [10].我们每天都在修复[J].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17(06)
- [11].一部丰富多彩、青春靓丽的现代都市小说——读刘长明的长篇小说《龙凤胎》[J]. 唐山文学 2017(09)
- [12].论施蛰存都市小说中的生存异化[J]. 青年文学家 2014(32)
- [13].论20世纪90年后成都都市小说叙写的欲望之象[J]. 青年文学家 2014(18)
- [14].都市的想象与呈现——20世纪80年代中国都市小说发展概况浅析[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06)
- [15].2008“浦东高桥杯”新都市小说获奖名单[J]. 上海采风 2009(03)
- [16].90年代女性都市小说的地域文化特点[J]. 华夏文化论坛 2011(00)
- [17].一声声发聋振聩的呼唤——王芳长篇都市小说《别忘了回家》读后[J]. 文艺评论 2017(03)
- [18].生存 情感 境界的三维展示——新世纪另类“大都市冒险者”都市小说主题论析[J]. 百家评论 2016(01)
- [19].呼唤都市小说的“都市气质”——第四届都市小说双年展评奖掠影[J]. 广州文艺 2018(09)
- [20].从网络都市小说的变迁看都市梦的幻灭[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 [21].解读新都市小说:在市民文化精神的视野中[J]. 理论与创作 2010(02)
- [22].文学制度与新都市小说[J].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5)
- [23].新都市小说中“经济人”形象特征及意义[J]. 东岳论丛 2009(07)
- [24].新都市小说北京叙事的特征[J]. 济宁学院学报 2009(05)
- [25].传媒时代的文学生产——生产与消费视野中的新都市小说[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6)
- [26].“新都市小说”中“日常生活”美学意义的发现[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01)
- [27].那些正在消失的美丽——读张欣的《终极底牌》[J]. 文艺争鸣 2017(04)
- [28].沈从文都市小说词汇欧化特色[J]. 青年文学家 2019(21)
- [29].迷失的寻找之旅——从“丢失—寻找”主题解读凡一平都市小说[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02)
- [30].池莉新都市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 东岳论丛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