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障退耕农户长远发展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研究 ——以四川为例

关于保障退耕农户长远发展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研究 ——以四川为例

论文摘要

退耕还林工程自1999年启动以来,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由于国家规定,粮食和现金补助年限,还经济林补助按5年计算,还生态林补助按8年计算,因此2007年起,首批生态林的补助陆续到期。然而,因种植的生态林、经济林大部分未进入收益期,补助停止势必会影响农户的正常生活,影响农户保持退耕还林成果的意愿,使国家保持和恢复生态环境的目标发生偏离。为解决退耕农户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国务院对退耕还林政策作了进一步的完善。虽然退耕还林的接续补助政策,为林产业的发展赢得了缓冲期,但若不能解决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退耕还林的成果将难以保持。因此,如何保障退耕农户的长远发展,就成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现国家生态目标的关键。文章将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国家规定的对经济林补助的5年和对生态林补助的8年;第二阶段为原规定的补助到期,林木还未进入收益期,国家继续对经济林和生态林进行补助的阶段。本文首先运用经济人假设、博弈论、公共物品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从理论角度分析保障退耕农户长远发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必要性。其次通过对四川退耕还林典型地区的调查,总结出目前四川退耕农户的主要发展模式,并对其经济效益、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分析,为提出保障农户长远发展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政策建议提供依据。然后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不同阶段影响农户保持退耕还林成果意愿的因素,并分析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影响。最后,本文将退耕还林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提出了保障退耕农户长远发展,巩固退耕还林的成果的政策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范围的界定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3.4 文章可能的创新
  • 1.3.5 数据来源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文献综述
  • 2.1.1 退耕还林对农户的影响研究
  • 2.1.2 对退耕还林经济补偿的研究
  • 2.1.3 对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研究
  • 2.1.4 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配套政策研究
  • 2.2 国外文献综述
  • 2.2.1 美国退耕还林情况
  • 2.2.2 巴西退耕还林情况
  • 2.2.3 波多黎各退耕还林情况
  • 2.2.4 欧洲退耕还林情况
  • 3 理论依据
  • 3.1 经济人假设
  • 3.2 公共物品理论
  • 3.3 博弈论
  • 3.4 制度变迁理论
  • 3.5 可持续发展理论
  • 4 四川退耕农户自我发展模式及评价
  • 4.1 邛崃“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及评价
  • 4.1.1 邛崃“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概况
  • 4.1.2 邛崃“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优点
  • 4.1.3 邛崃“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存在的问题
  • 4.2 蒲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发展模式及评价
  • 4.2.1 蒲江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发展模式概况
  • 4.2.2 蒲江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发展模式优点
  • 4.2.3 蒲江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 4.3 租赁合作与股份合作发展模式及评价
  • 4.3.1 腾达镇租赁合作与股份发展模式概况
  • 4.3.2 租赁合作与股份合作模式的共同点
  • 4.3.3 租赁合作与股份合作模式的区别
  • 4.4 腾达镇生态旅游模式及评价
  • 4.4.1 腾达镇生态旅游模式概况
  • 4.4.2 腾达镇生态旅游模式优点
  • 4.4.3 腾达镇生态旅游模式存在的问题
  • 4.5 农户分散发展模式及评价
  • 4.5.1 林草间作模式及评价
  • 4.5.2 林药间作模式及评价
  • 4.5.3 两用林混作模式及评价
  • 4.6 小结
  • 5 不同阶段农户保持退耕还林成果的影响因素
  • 5.1 样本描述
  • 5.2 农户在第一阶段保持退耕还林成果的影响因素
  • 5.2.1 第一阶段农户保持退耕还林成果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
  • 5.2.2 模型运算结果
  • 5.3 农户在第二阶段保持退耕还林成果的影响因素
  • 5.3.1 第二阶段农户保持退耕还林成果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
  • 5.3.2 模型运算结果
  • 5.4 小结
  • 6 保障退耕农户长远发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政策建议
  • 6.1 政府
  • 6.1.1 建立和完善对退耕农户的多渠道补偿机制
  • 6.1.2 加大林权改革
  • 6.1.3 加大农户培训力度
  • 6.1.4 加强退耕还林地区的信息及网络建设
  • 6.1.5 建立地方林木灾害预警体系和灾后恢复体系
  • 6.2 科技人员
  • 6.3 退耕农户
  • 6.3.1 培养市场意识
  • 6.3.2 发展适宜的产业模式
  • 6.4 企业
  • 6.4.1 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 6.4.2 加大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
  • 6.4.3 发挥保险企业对林木的保障作用
  • 6.5 专业合作组织
  • 6.6 科研院所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对退耕农户的问卷调查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贵州退耕还林对退耕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J]. 现代园艺 2017(02)
    • [2].近15年黄土丘陵区退耕农户特征变化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06)
    • [3].石家庄市困难退耕农户的成因调查及解决对策[J]. 河北林业科技 2015(01)
    • [4].黄土高原退耕农户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的影响——以甘肃会宁县为例[J]. 中国沙漠 2020(01)
    • [5].试论困难退耕农户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信息 2013(26)
    • [6].退耕还林成果巩固问题研究——基于退耕农户机会成本视角的动态博弈模型[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 [7].政府监督和农户决策: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因素分析——基于24省2120户退耕农户的调查结果[J]. 林业经济 2014(03)
    • [8].河南省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农户调查报告[J]. 河南林业科技 2010(04)
    • [9].西部退耕农户林种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动态分析——以云南省鹤庆县、贵州省织金县为例[J]. 林业经济 2014(12)
    • [10].河北环京津地区退耕初步调查[J]. 林业资源管理 2010(02)
    • [11].吴起县退耕农户生活状况调查报告[J]. 水土保持通报 2008(01)
    • [12].退耕农户劳动力流动类型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 林业经济问题 2013(03)
    • [13].挖掘工程本身经济潜力 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J]. 中国林业 2008(09)
    • [14].陕北小流域退耕农户剖面特征的土地利用决策响应[J]. 生态科学 2020(03)
    • [15].退耕农户发展后续产业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内蒙古商都县为例[J]. 林业经济 2014(11)
    • [16].环首都贫困地区退耕农户生计与土地利用调查[J]. 林业资源管理 2013(04)
    • [17].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J]. 现代园艺 2016(02)
    • [18].退耕还林对甘肃省灵台县退耕农户家庭收支结构的影响[J]. 甘肃林业科技 2012(03)
    • [19].劳动负效用视角下的退耕农户决策行为分析[J]. 林业经济问题 2011(06)
    • [20].辽宁省退耕还林农户实施生态移民的思考[J]. 防护林科技 2009(03)
    • [21].国家将为退耕农户建5954万亩基本口粮田[J]. 粮食问题研究 2009(04)
    • [22].退耕还林工程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经济分析——退耕农户生计外推分析[J]. 林业经济 2009(09)
    • [23].政府与农户的“委托——激励”模型的构建——基于农户激励与退耕还林的可持续性角度的分析[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 [24].对丹江口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的思考[J]. 湖北林业科技 2008(04)
    • [25].退耕农户生态建设意愿与行为分析——基于安塞和米脂的调研数据[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3(04)
    • [26].简讯[J]. 中国林业 2008(05)
    • [27].退耕还林背景下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研究——基于陕西省志丹县退耕农户的随机前沿分析[J].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3(09)
    • [28].凤凰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思考[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08(04)
    • [29].退耕还林政策交替期退耕农户土地利用意愿研究——基于制度约束的影响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08)
    • [30].四川省退耕还林调查报告[J]. 四川林勘设计 2008(01)

    标签:;  ;  ;  ;  ;  

    关于保障退耕农户长远发展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研究 ——以四川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