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伴家持和歌的纤细感的考察 ——以素材和感情方面为中心

关于大伴家持和歌的纤细感的考察 ——以素材和感情方面为中心

论文摘要

万叶集共收四千五百余首歌作,从大和时代仁德天皇时期到奈良末期淳仁天皇天平宝字三年(759)其间跨越了四百多年,是日本最古老、最复杂的一部歌集。在其极其广泛的作者群中,大伴家持不但与这部庞大歌集的编纂有密切关系,他本身也是最多产的作者,歌数约占万叶总歌数的十分之一,而且还是万叶第四期当之无愧的代表歌人。一般来说,万叶集的歌风以其单纯直率的雄壮豪放特色而与古今集纤细的女性特色形成对比。不过,由于万叶集所跨越的年代之长和作者之广泛,它的歌风是非常复杂多样的。尤其是到了以大伴家持为代表的万叶第四期,已经建立了完备的律令制度的奈良朝的文化已经达到了盛极一时的最高点,但是在极其繁华的表面背后潜藏着社会的政治的不安和动摇。生于这种时代,身负奈良朝廷的官僚和旧贵族大伴家家主双重身份的大伴家持一方面耽迷于比前代更加风流的生活、文化,一方面不得不对现实抱有深深的不安和忧虑。因此,大伴家持的歌风已经失去了古代国家成立发展期所能看到的质朴而朝气蓬勃的激情以及雄壮豪放的意趣,而是逐渐显示出对于讲究文化性、都会性、唯美性的贵族趣味的倾倒,洋溢着感伤纤弱的女性的心情。在这种纤细的歌风方面,大伴家持达到了万叶集中绝无仅有的境界,而且这种歌风作为时代的趣味,慢慢向前发展凝结成了古今集的作风。万叶集到其最后阶段,内部已经孕育了新时代和歌的要素。本论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着眼于大伴家持的歌风,在天平时代的社会环境和大伴家持自身的身份这一背景下,从他的和歌所选择的素材和所表达的感情两个方面,来探讨大伴家持和歌中的纤弱细腻之感。第一章从天平时期既绚烂而又潜藏不安的社会环境和大伴家持作为律令国家的官僚和大伴家家主的双重身份出发,探寻纤弱细腻的歌风产生和存在的可能性。在第二章中,从大伴家持选择和歌素材时持有的对于贵族庭园、特殊节日以及季节的时空观念来探讨其纤弱细腻的歌风。在第三章中,追溯大伴家持的和歌创作时期,从他对个人的孤独、人生的变幻以及家族命运所产生的忧愁而感伤的心情方面阐述其纤弱细腻的歌风。最后,作为结论,提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大伴家持的自身经历下,他的歌风形成是必然的,而且通过对万叶第四期代表歌人大伴家持歌风的研究,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万叶歌风向古今歌风发展的过渡时期和歌流变的状况。

论文目录

  • 摘要
  • 要旨
  • 序章
  • 第一章 繁泶と動摇が交雑した家持時代
  • 第一節 遊楽を求める風流な宴席
  • 第二節 没落していく旧貴族の運命
  • 第二章 素材上にぉける繊細的な時空観念
  • 第一節 庭園に篭つた景物
  • 第二節 特別な曆日への凝視
  • 第三節 鮮明な季節意識
  • 第三章 歌の底に流れる憂愁と感傷
  • 第一節 青年時代の孤独
  • 第二節 越中時代の郷愁
  • 第三節 孤独と憂鬱の深化
  • 終章
  • 参考文献
  • 謝辞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万叶集的研究现状及课题[J]. 明日风尚 2016(13)
    • [2].《元历校本万叶集》校勘符号释例及汉字正俗意识考察[J].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9(01)
    • [3].试论和歌的翻译与再创作——以《新撰万叶集》上冬17为例[J]. 青年文学家 2009(15)
    • [4].日本韵文学翻译研究拾零(之四)[J]. 日语知识 2012(04)
    • [5].日本韵文学翻译研究拾零(之十)[J]. 日语知识 2012(10)
    • [6].日本韵文学翻译研究拾零(之二)[J]. 日语知识 2012(02)
    • [7].日本韵文学翻译研究拾零(之九)[J]. 日语知识 2012(09)
    • [8].浅析山上忆良作品的风格特点及原因[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3(05)
    • [9].日本韵文学翻译研究拾零(之三)[J]. 日语知识 2012(03)
    • [10].成长·万叶集[J]. 希望月报(下半月) 2008(01)
    • [11].战争时期日本文人的矛盾与软弱——以三好十郎的《浮标》为例[J].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9(04)
    • [12].日本韵文学翻译研究拾零(之八)[J]. 日语知识 2012(08)
    • [13].《新撰万叶集》中汉诗的“和魂汉才”——以上秋1至上秋7的和歌和汉诗关系为例[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12)
    • [14].日本韵文学翻译研究拾零(之五)[J]. 日语知识 2012(05)
    • [15].日本韵文学翻译研究拾零(之六)[J]. 日语知识 2012(06)
    • [16].日本和歌的韵律特征及文化价值[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17].日本文学作品中的“无常观”[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2011(04)
    • [18].日本韵文学翻译研究拾零(之七)[J]. 日语知识 2012(07)
    • [19].一株梅花,两样风景—中日咏梅诗歌之比较[J]. 学理论 2010(26)
    • [20].《新撰万叶集》汉诗对中国闺怨诗的吸收与新变[J].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3(02)
    • [21].日本文学理念(三) 古今和歌之格韵——「たおゃめぶり」[J]. 日语知识 2010(03)
    • [22].日本人的紫色情结[J]. 青年文学家 2018(27)
    • [23].旅人对《梅花落》诗群意象的受容——以“梅花宴”和歌为中心[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7(07)
    • [24].平安朝文学中的“蛛丝”[J]. 日本学研究 2011(00)

    标签:;  ;  ;  ;  ;  

    关于大伴家持和歌的纤细感的考察 ——以素材和感情方面为中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